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在临床诊断中通过X线平片、CT诊断和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此1年间影像科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平片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对比评价X线平片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52例颈椎病患者中呈脊髓型颈椎病占11.5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占9.62%;神经根型颈椎病占36.53%;椎动脉型颈椎病占13.46%;混合型颈椎病占28.85%;并且3种检查方法:MRI检查结果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CT(P<0.05);X线平片对颈椎曲度、椎间隙狭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P<0.05);CT对于骨性椎管狭窄、钩突增生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X线平片、CT诊断和MRI诊断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颈椎病的误诊和漏诊情况,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颈椎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析对颈椎病患者早期诊断中分别施以X线平片、MRI以及CT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整群选取颈椎病病人80例,均为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接收,对上述所有病人均进行X线平片、MRI以及CT诊断。统计这三种不同诊断方法的检出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X线平片、CT和MRI诊断法对80例颈椎病患者的诊断率经评定显示分别为83.75%、95.00%和97.50%,CT法和MRI法诊断率无明显差异,但二者诊断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法;MRI诊断除颈椎曲度异常外其他各项定位诊断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MRI对于椎间隙狭隘(63.75%)、骨性椎管狭窄(57.50%)以及颈椎曲度异常(62.50%)的检查结果相较于CT检查均明显较高;CT对于骨性椎管狭窄(40.00%)和钩突增生(78.75%)的检查结果经评定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和CT检查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法,可以将X线平片联合MRI或者CT进行诊断,提高诊断率,为病人的后续治疗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840-2841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均分别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MRI椎间隙狭窄、骨性椎管狭窄诊断率分别为65.0%、58.3%,与X线平片、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钩突增生诊断率80.0%,MRI钩突增生诊断率85.0%,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的53.3%(P<0.05)。x线平片独立观察征象为椎间孔狭窄、颈椎双边征;CT为黄韧肥厚;MRI为寰枢椎半脱位、纤维性椎管狭窄、脊髓水肿及变性。X线平片、CT、MRI诊断各有优缺点,其中MRI相对更好,临床建议联合检查以早期诊断出颈椎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X线片和CT诊断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9年1月-12月在本院就诊的42名颈椎疼痛病例为研究对象,先行X线片再行CT检查,以MRI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结果。结果:X线诊断敏感度80.65%、特异性63.64%、准确率78.57%;CT敏感度96.77%、特异性81.82%、准确率92.86%,CT敏感度高于X线片,P<0.05。结论:X线片和CT均可作为颈椎病的诊断技术,但CT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腹部X线平片和CT在肠梗阻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确诊。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腹部X线平片、CT检查,对10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总诊断符合率:CT的诊断符合率为94.0%,腹部X线平片的诊断符合率为82.0%,经统计学分析,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肠梗阻类型的临床诊断结果:在绞窄型梗阻、动力型梗阻两种类型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上,CT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机械型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上的准确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肠梗阻原因的临床诊断结果:在肠粘连、肠麻痹病因、肿瘤、肠套叠诊断准确率方面,CT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影像学优势:CT在图像清晰度评分和检查舒适度评分上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而腹部X线平片在操作简便度评分上明显高于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上,腹部X线平片和CT均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腹部X线平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操作简便,但相对而言,CT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可以确定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和具体类型,并且图像的清晰度和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均相对较高,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以ASAS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比较X线平片、CT、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结果。结果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43例发生骶髂关节病变。MRI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X线平片(P<0.05)。MRI对Ⅰ级、Ⅱ级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囊肿的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平片与CT(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MRI的诊断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和CT,其不仅能够有效检出骶髂关节病变,而且能对不同分级、不同类型骶髂关节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7.
选取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6例(56髋),分别采用X线、CT与MRI进行检查,对三种方法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RI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CT与X线平片,CT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均差异显著(P0.05)。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MRI诊断率最高,故而其临床应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脊柱骨折采取X线平片、CT、MRI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经临床手术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126例,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MRI、CT、X线平片诊断,对比三种方式检查脊椎骨折损伤情况及检出率。结果:X线平片检出脊椎骨折损伤228处,CT扫描检出脊椎骨折损伤415处,多于X线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出脊椎骨折损伤587处,多于X线平片、CT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及MRI诊断脊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神经根损伤、韧带损伤、椎间盘损伤、脊髓损伤检出率均高于X线平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诊断脊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脊椎骨折患者通过MRI、CT、X线平片诊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建议将三种诊断方式联合应用,可使诊断结果的准确度提升,在临床后续治疗中存在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CT、MR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随机从紧密医联体医院(广西区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抽取38例(共38髋),均接受MR、CT、X线平片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3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均接受MR、CT、X线片检查,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11%、65.79%、26.32%,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考虑首选MR方式,此方式诊断准确性高于CT、X线片,且MR方式敏感性高,无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和MRI早期表现,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73例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和MRI检查,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早期显示能力。结果:X线发现Ⅰ-Ⅱ期ANFH31例,诊断准确率42.5%(31/73);CT发现Ⅰ-Ⅱ期ANFH43例,诊断准确率为58.9%(43/73);MRI发现Ⅰ-Ⅱ期ANFH65例,诊断准确率为78.2%(57/73)。结论:X线平片难以发现ANFH的早期表现,MRI是显示早期ANFH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诊断价值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47-949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食管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各20例。A组行钡餐造影诊断,B组行CT扫描诊断,C组行X线平片检查,D组行食管内窥镜检查,E组行MRI诊断检查,详细观察不同诊断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钡餐造影,可对患者压迹位置进行详细观察,且不会损伤食管壁,CT扫描可用于了解患者椎间盘突出情况,X线平片检查有助于临床医师掌握椎间盘狭窄程度,食管内窥镜,操作存在难度,易出现误诊现象。MRI诊断可准确掌握患者椎节局部的病理改变。针对食管型颈椎病,相较于其他影像诊断方式,钡餐造影诊断,准确率高,且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913-3914
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选取38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患者,依次行常规X线平片检测、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曲面重建,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X线平片的总检出率、完全线性骨折检出率、不完全性骨折检出率明显低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常规X线平片诊断出12例,其准确率为31.58%;多层螺旋CT检测出37例,其准确率为97.37%。对比分析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术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诊断肋骨微细骨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膝关节韧带损伤的X线,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X线、CT、MRI检查,对其3种影像学表现以及诊断价值进行总结。结果:将关节镜结果作为"金标准",在3种诊断方式中,CT诊断准确率81.11%;X线诊断准确率68.88%;MRI诊断准确率93.33%;3种诊断方式诊断准确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中,X线、CT、MRI检查影像表现均不相同,其中MRI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CT检查,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X线、CT、MRI三种检查方法对胸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进行X线、CT、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X线、CT、MRI三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其诊断胸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价值。结果:手术结果显示76例患者中阳性68例,阴性8例;完全损伤者35例,部分损伤33例。X线结果表明阳性59例,阴性17例,Kappa=0.113,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差;CT检出阳性62例,阴性14例,Kappa=0.160,与金标准一致性较差;MRI检出阳性65例,阴性11例,Kappa=0.700,与金标准一致性尚可。MRI诊断不同损伤程度准确率为80.88%,显著高于CT诊断的69.12%及X线诊断的54.41%(P<0.01);MRI诊断的灵敏度94.12%、阴性预测值63.64%高于X线的79.41%、17.65%及CT诊断的83.82%、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特异度87.50%、准确率85.53%、阳性预测值98.46%高于X线的37.50...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430-3431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采取X线诊断、CT诊断及X线联合CT诊断进行临床影像学检查,对比三种方法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X线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0.75%,CT诊断临床符合率为82.08%,X线联合CT诊断符合率为100.00%,X线联合CT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独X线诊断与CT诊断,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确率均较高,而CT诊断符合率相对高于X线诊断,将两种临床诊断方法联合使用准确率更高,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毅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5493-5494
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周围型肺癌患者90例X线平片及螺旋CT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用于周围型肺癌影像学阳性表现检出准确率。结果入选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肿块、毛刺征、棘样突起、胸膜凹陷、空泡征、厚壁空洞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阳性表现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分叶征表现检出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检查、X线平片可有效提高影像学阳性征象检出率,改善诊断准确程度,螺旋CT扫描检查价值优于胸部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诊断的460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表现,总结其各分型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460例诊断为颈椎病患者的平片和CT检查颈椎骨质、椎间隙、椎间孔及椎间盘改变的影像表现,进行分类统计。结果:颈椎病患者中,X线表现中以椎间隙变窄多见,好发部位以颈5/6为主,CT表现中以颈椎间盘突出常见,以颈5/6椎间盘好发,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多。结论:X线平片和CT检查的影像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颈椎病并分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CT检查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在诊断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肠梗阻患者80例,均进行CT检查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应用价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肠梗阻患者CT检查图像清晰占比为93.75%显著优于腹部X平片检查的77.50%,差异显著(P<0.05);CT检查在诊断是否是肠梗阻、肠梗阻位置以及肠梗阻原因等方面与手术检查相符度显著高于腹部X平片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肠梗阻诊断中,CT扫描成像清晰度高于腹部X平片,其诊断正确率也高,对肠梗阻诊断、肠梗阻位置和原因的分析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85例颈椎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X线片、CT、MRI及MRA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以便临床上对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程度的颈椎病选择合适的诊断技术。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7月,85例均行颈椎标准X线片、CT、MRI及MRA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颈椎病以椎体及小关节增生、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和局部失稳为常见X线表现,X线片、CT、MRI及MRA对颈椎病的诊断有不同的优点及限度。结论 X线片为首选检查方法 ,绝大部分可明确诊断,特殊情况加做CT、MRI或MRA检查。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76-2077
对比分析CT与腹部X线平片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效果。选择2001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分别CT组与X线组,每组20例,分别采取CT与腹部X线平片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两组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是否存在绞窄情况的诊断准确率。CT组的特异性为95.00%(1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P0.05),CT组的敏感性为90.00%(18/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14/20)(P0.05);CT组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是否存在绞窄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X线组(P0.05)。CT扫描对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效果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而且对梗阻原因、梗阻部位和是否存在绞窄情况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