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传统制作大蒜片的漂洗工序后加入化学漂洗法,克服了其产品颜色深的缺点,具有更好的外观形态,同时保持了蒜制品的特有风味,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2.
面包涂抹用蒜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大蒜的脱臭方法,研究了蒜酱的食用特点,涂抹性及生产工艺和配方,并制定了蒜酱的感官指标。  相似文献   

3.
峄州卵蒜     
《峄县志》栽“周衰,农以力尽田,植稻粱,采椒,芤而食,以相持养”。芤,即小蒜、茆蒜、夏蒜,一般生长在向阳的坡上,通常农历三月中旬,是卵蒜的最佳食期。卵蒜具有防癌养心之功效,且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4.
EDI回收酸性镀铜漂洗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级两段的混床EDI膜堆,以含铜50mg/L左右的模拟酸性镀铜漂洗废水为原水,考察电去离子(EDI)过程对酸性镀铜漂洗废水的脱盐和浓缩性能.结果表明,EDI淡水电导率小于1μS/cm,Cu^2+脱除率大于99.9%;浓水Cu^2+浓度可达1000mg/L左右,证明EDI回收酸性镀铜漂洗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制作鱼茸菜肴前,将鱼肉进行漂洗,能使成品色白、腥味减弱,也能增强和提高鱼茸菜肴的凝胶强度和组织形态。本试验研究了鱼圆制作前采用不同的方式漂洗鱼肉,检测成品的凝胶强度、耐折度和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鱼肉漂洗的最佳条件是,用0.15%盐水溶液漂洗2次,每次时间为3min。  相似文献   

6.
研究普洗、雪花洗、酵素洗、漂洗4种常见化学洗水处理对不同材质、厚度、纹理的牛仔面料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材质相同时,漂洗对牛仔面料经纬向断裂强力的影响最小,依次是雪花洗、普洗和酵素洗;当厚度相同时,漂洗对面料损伤最小、最结实,雪花洗后面料经纬向强力下降最大,最不耐用;当纹理相同时,漂洗影响最小,最结实,普洗影响最大,最不耐用.因此夏季在选择牛仔服装时,建议选择漂洗后的服装,这样既美观又耐磨.  相似文献   

7.
大蒜(Allium Sativum L.)属百合科葱属,原产于欧洲南部及中亚,最早在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栽培,当时仅作为药用。公元前113年由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国陕西关中地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大蒜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世界之首。从鳞茎的结构上分有多瓣蒜和独头蒜,从鳞茎的外皮上又有紫皮和白皮的不同。紫皮蒜外皮呈紫红色,瓣肥大而数少,辛辣味浓厚。白皮蒜外皮为白色,有小瓣和大瓣两种,独头蒜辣味特别强烈,因而有独头、紫皮者为上品之说。  相似文献   

8.
受陕西省轻工业厅的委托,我院于1987年5月8日召开ZQS6型漂洗机鉴定会。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其它企事业单位的教授、副教授、工程师等二十余名代表参加了鉴定会。 ZQS6型漂洗机是我院根据轻工院校、科研单位及造纸工厂的试验要求而研制的造纸试验设备。该机针对目前造纸试验室及大生产纸浆漂洗用时长、效率低等主要问题,在设计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立了一个洗衣机如何节约用水的模型。根据漂洗过程中溶液浓度及衣物磨损同轮数的关系,用计算机循环语句编程,并结合目前我国洗衣机的运行情况,选用合理数据,得出运行轮数为4轮,总用水量102L为最优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去皮蒜米为试验材料,采用1%海藻酸钠对其进行涂膜处理,常温贮藏,通过测定贮藏15d蒜米的呼吸强度、质构、大蒜素、Vc、总酚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探究海藻酸钠对蒜米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1%海藻酸钠涂膜处理可有效抑制蒜米的呼吸作用,保持蒜米贮藏期间的质构特性,延缓蒜米VC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延缓蒜米大蒜素、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具有明显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使用水煮和微波两种热处理方法以及不同护色剂对蒜泥产品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水煮85%/2min热处理后,添加0.04%L-半胱氨酸、0.1%Vc和0.2%柠檬酸三种护色刺协同作用对蒜泥产品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培养蒜苗,使硒富集于蒜苗,并用生物发光技术测定其水溶液对生物发光的抑制率,实验表明富硒蒜苗消除自由基的作用比普通蒜苗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大蒜汁的体外抑菌作用,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为试验菌株,分别测定大蒜汁对3种试验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大蒜汁的抑菌作用随着蒜汁浓度的减小而减弱,大蒜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枯草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12.5%、25%和25%(体积分数).大蒜汁在pH值为弱酸性的环境下抑菌作用较强.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蒜汁抑菌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在室温条件下大蒜汁的抑菌效果最好,在55℃大蒜汁的抑菌作用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加热3 h后抑菌作用完全消失.对影响大蒜汁抑菌作用因素的考查为大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即食蒜泥的加工工艺进行探讨,研究其不同处理方法对蒜泥绿变、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95℃/1min的热处理,添加0.2%的L-半胱氨酸并控制pH4的酸度,能有效防止即食蒜泥的变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大蒜浆液超滤过程中渗透流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考察了蒜蛋白等大分子在不同超滤膜中的吸附特性,进一步确定了这些大分子在超滤膜中的吸附对渗透流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搅拌可迅速提高大蒜浆液在超滤过程中的渗透流量;采用亲水膜作为超滤膜比采用疏水膜的效果更为显著,亲水膜对蒜蛋白等大分子的作用力及吸附量也比疏水膜小,较适合于大蒜油萃取工艺中的破乳过程;大蒜油在渗透液中的浓度及膜污染程度都受料液pH 值影响,最适宜的 pH 值约在4.5附近.  相似文献   

16.
以商河蒜薹为研究对象,采后经保鲜剂处理后,按照不同间隔时间(0、6、24、48、72 h)入库装入聚氯乙烯硅窗保鲜袋,0℃敞口预冷24 h后扎口贮藏。定期监测包装内O2和CO2的含量,并测定蒜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失重率、叶绿素含量、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感官品质变化。研究表明:蒜薹采后与入库预冷的时间间隔越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感官评分越高,失重率越小。贮藏后期,采后24 h预冷的蒜薹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感官评价指标明显高于采后48 h或72 h预冷的蒜薹,但是对包装内O2和CO2的含量、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各指标变化及结合蒜薹流通现状,本研究认为蒜薹采后预冷间隔时间控制在24 h内,可确保贮藏后产品的质量和商品价值,为蒜薹采后流通及保鲜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大蒜及大蒜油与铅镉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位溶出分析对大蒜及大蒜油与铅、镉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蒜水浸取液、大蒜乙醇浸取液及大蒜油均会使游离铅镉离子的电位溶出信号下降,提示大蒜及大蒜油与铅镉可能发生了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大蒜为原料,采用溶剂法进行大蒜油提取,对影响大蒜油提取率的因素,如提取溶剂的选择、温度、时间及提取料液比等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以95%乙醇作提取剂,每100 g大蒜泥中加入500 mL提取剂,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为2.5 h,pH=6.5。同时,对提制的大蒜粗油进行了精制。  相似文献   

19.
紫皮大蒜蒜瓣肥大,汁多,辛辣气味浓郁,营养丰富,品质优良,为蒜中上品。本文综述了紫皮大蒜的生物学特性、品质特征以及目前紫皮大蒜研究应用的现状,并对紫皮大蒜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