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水稻潜叶蝇发生规律及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黑龙江省3个地区5个市县对水稻潜叶蝇进行研究,初步明确了黑龙江省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规律,生产上以二、三代为害为主,并测定了水稻潜叶蝇的产量损失,水稻潜叶蝇的百株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为:y=-1.151+0.208x±1.793(r**=0.989),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20头。该研究经多年实践检验,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正明 《植物保护》1981,7(4):13-13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 Matsumura)亦名稻秆蝇,近年来在我县为害猖獗。水稻苗期受害,叶子纵裂破碎,严重时呈枯心苗;孕穗期受害,穗头残缺变白,粒数减少,严重时仅剩扭曲的穗轴,影响产量。 稻秆潜蝇大部分以幼虫在日本看麦娘(Alopecurus japonicus Steud)、华北剪股颖Agrostis clavata Trin等杂草上取食越冬。在我县年发生3—4代,以3代为主。  相似文献   

3.
稻秆潜蝇为害单季稻的损失率测定及经济阈值王成良,胡斌(浙江临安县植保站,311300)稻秆潜蝇(ChloropsoryzaeMatsumura)是我省山区水稻主要害虫。一年发生3代,第二代幼虫在单季稻孕期间盛发,为害心叶、生长点与幼穗,造成产量损失颇...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查豌豆潜叶蝇在豌豆植株上的分布发现,豌豆植株上豌豆潜叶蝇总幼虫量(y1)及总蛹量(y2)与全株总叶序数(x1)、中部1/3植株平均每叶序幼虫量(x2)、下部1/3植株平均每叶序蛹量(x3)之间的函数关系分别为y1=5.050x1+6.758x2-55.566和y2=15.589x1+7.165x3-131.742。同时,得出豌豆潜叶蝇幼虫、蛹在豌豆植株上垂直分布规律,即幼虫主要分布于豌豆植株中部,蛹主要分布于中、下部,而分布于植株上部的潜叶蝇几乎都是幼虫。  相似文献   

5.
胡涛  洪海林 《植物医生》2011,24(1):10-11
豌豆常见虫害有潜叶蝇、豆荚螟、豆野螟、美洲斑潜蝇和花蓟马等5种。现介绍其田间诊断及防治技术。 1潜叶蝇 1.1田间识别 幼虫在叶片组织中潜食叶肉,形成弯弯曲曲的隧道。严重时,可使叶片枯萎,影响豌豆果荚饱满,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6.
7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稻秆潜蝇(Chlorops′oryzae mats.)已急剧上升为丘陵和高、中海拔山区一季水稻主要害虫。以一代幼虫蛀食水稻秧苗心叶,致使叶片沿叶脉呈丝状破碎,破坏生长点,抑制水稻秧苗的生长;以二代幼虫钻入心叶,取食幼穗,最后留下半截或大半截,形成空秕。对于稻秆潜蝇的发生规律和为害习性近几年各地植保界相继进行了研究,作者于1985—1988年对其一、二代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进行了探讨,现将二代稻秆潜蝇被害率与卵株率相关性的研究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7.
在温室条件下,就甘蓝潜蝇茧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其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甘蓝潜蝇茧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寄生作用受寄主幼虫密度的制约,其功能反应模型为Na=0.4918TN0/1 0.011N0,甘蓝潜蝇茧蜂处理每头美洲斑潜蝇幼虫的时间是0.022d,瞬时攻击率为0.4918,每头雌成虫在1d内的最大理论寄生量为22.35头。甘蓝潜蝇茧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寄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的影响,其干扰反应模型为:a=00946P-0.2835。  相似文献   

8.
防治麦类潜叶蝇宜用内吸性药剂湖北省沙洋苗子湖农场生产科卢元华麦类潜叶蝇在我区作为大小麦上新的次要害虫,随着栽培条件的改善,种植结构的调整,其发生程度逐年加重,乃至1993年-1994年连续2年在我区大发生,单片叶幼虫少则1—2头,平均3—4头,最多达...  相似文献   

9.
闽东山区稻秆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Matsumura)又称稻秆蝇,稻钻心蝇,双尾虫,属双翅目,黄潜蝇科,是我县山区单季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危害呈上升趋势,每年发生面积6660hm2,占水稻播种面积58.8%,每年造成粮食损失2000t以上。为了摸清闽东山区稻秆潜蝇发生规律,控制稻秆潜蝇的发生为害,确保水稻增产。笔者于2002~2006年对稻秆潜蝇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1发生规律1.1年生活史稻秆潜蝇在南屏县1年发生3代,其中水稻上发生2代,以幼虫在田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越冬幼虫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蛹,第1代成虫于4月下旬、5月初陆续迁入单季稻秧田产卵,4…  相似文献   

10.
水稻潜叶蝇是一种比较耐寒的害虫,在东北大部稻区都有发生,以吉林东部稻区发生较重。近年来因水稻栽培条件的改善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导致潜叶蝇连年猖獗发生,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搞好潜叶蝇的测报和防治,我们对诱  相似文献   

11.
蔬菜潜叶蝇的为害严重影响蔬菜品质,降低蔬菜产量。根据棚室及露地蔬菜潜叶蝇发生的特点,分析影响蔬菜潜叶蝇发生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豌豆潜叶蝇及其防治豌豆潜叶蝇PhytomyzahorticolaGoureau,别名称豌豆植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该虫为害豌豆、菜豆、豇豆、甘蓝、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莴苣、番茄、茄子、马铃薯、茹菜、黄瓜等蔬菜。以幼虫潜叶为害,蛀食叶肉留下上下表...  相似文献   

13.
豌豆彩潜蝇在桐梓县油菜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家敏 《植物医生》2001,14(6):29-29
豌豆彩潜蝇又称豌豆潜叶蝇、菠菜潜叶蝇 ,属双翅目 ,潜蝇科 ,主要危害油菜、白菜、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 ,番茄、茄子、马铃薯等茄科及大蒜、洋葱、豆类等多种植物。往年在桐梓县发生危害轻 ,没有引起重视 ,今年在桐梓县大面积发生 ,影响油菜菜荚的饱满及菜籽的品质和产量 ,对桐梓县油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为害特点在油菜上2月份即见此虫危害 ,成虫产卵于叶背边缘的叶肉里 ,以近叶尖处为多 ,卵散产 ,每次1粒 ,每雌可产卵50~100粒 ,幼虫孵化后即蛀食叶肉 ,在隧道内留下黑色粪便 ,叶面和叶背都可见隧道 ,以叶背隧道为多。隧道随虫龄…  相似文献   

14.
水稻潜叶蝇(Hydrellia griseola Fallén)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可造成10%~20%的减产,广泛分布于温带地区,而在海南之前未有该虫发生为害的相关记录或报道。2018年8月笔者在海南三亚发现了疑似该虫为害,经鉴定,确为水稻潜叶蝇,补充了水稻潜叶蝇新的分布记录。评述了该虫对水稻种植及水稻南繁育种制种的的潜在为害,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8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在有效成分108~180g. a. i/ha推荐用量下,于水稻潜叶蝇发生期喷施1次,施药后5d、10d对潜叶蝇的防效均在91%以上,对水稻生长安全。80%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可以作为水稻生产中潜叶蝇的防治用药。  相似文献   

16.
从南昌地区13种植物的潜叶蝇中,共采到17种寄生蜂。它们均寄生豌豆潜叶蝇的幼虫和蛹,田间自然寄生率第一代平均为13.24%、第二代4.36%,第三代25.65%。在各种寄生蜂中,以潜蝇茧蜂、潜蝇姬小蜂、绿凹面姬小蜂和凹面姬小蜂4种为优势种,占寄生蜂总数的91.9%。除潜蝇姬小蜂外,其它3种6月份以后转株寄生于马蒿、扁豆、萝卜等上的潜叶蝇,秋末冬初又返回豌豆、油菜田间产卵寄生,无明显越冬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杂交制种已成为我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制种田稻秆潜蝇(CtheoPso-,gmeMatsumura)发生较重,成为降低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笔者于1993~1995年对制种田稻秆潜蝇的为害习性、产卵习性和发生特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报导如下:l为害习性稻秆潜蝇的为害状和螟虫很相似,受害严重时会形成枯株和白穗。稻秆潜蝇幼虫在稻秆内姓食为害。苗期为害心叶和生长点,使叶片纵裂或破碎呈散发状。分荣期在叶鞘内为害,叶鞘外表产生黄褐色斑块,稻秆内成糜烂状,植株枯死。幼穗分化后幼虫转而为害幼穗,使幼穗畸形,生长缓慢,抽穗后…  相似文献   

18.
豌豆潜叶蝇姬小蜂生物学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十堰城郊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优势种豌豆潜叶蝇姬小蜂的生物学习性包括幼虫行为、羽化与交配、取食与产卵、性比、趋光性及日活动规律和寄生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豌豆潜叶蝇姬小蜂可以取食寄生美洲斑潜蝇1~3龄幼虫,寄生最佳龄期为3龄,平均寄生率为34.27%,对美洲潜蝇种群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93年油菜潜叶蝇在安徽省庐江县大发生,30万亩油菜普遍受害,为害程度严重。幼虫盛发期在4月中、下旬,幼虫潜入油菜叶片表皮后,形成弯曲的灰白色潜道,受害较重叶片,叶肉被虫食光,仅剩上下表皮,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据4月下旬在城关、缺口、汤池等乡(镇)乡点调查:油菜田虫田率100%,受害株率80—100%,平均94.5%,受害叶率40—100%,平均82.3%,每片叶内有虫3—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防控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的发生危害,于2017—2018年在湖南省11个县(市)定点系统调查稻秆潜蝇的寄主、田间发育进度、发生世代数及产卵选择性,并进行3种常用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秆潜蝇的夏寄主有水稻、游草和稗,越冬寄主有看麦娘和冬小麦。在湖南省1年发生5代,即早稻上发生完整的第1代,中稻上完成第2、3代,晚稻上完成第4代,在看麦娘上完成第5代(越冬代)。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秆潜蝇总着卵量差异显著,其中在丰两优6348品种上最多,为120.5粒,同一生育期内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秆潜蝇着卵量之间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的稻秆潜蝇着卵量之间有差异;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秆潜蝇初孵幼虫平均钻蛀成功率之间差异显著,除破口初期,同一生育期内不同水稻品种上稻秆潜蝇初孵幼虫钻蛀成功率之间差异显著。所有供试药剂的中稻晒田前施药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晒田后的防治效果;在晒田前施药中, 0.1%呋虫胺颗粒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在黄土店镇和朱亭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6%和93.6%,显著优于70%吡虫啉和40%毒死蜱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