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任广城  苏文  许志霞 《宁夏医学杂志》2012,34(6):535-536,480
目的 描述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FES)肺部损害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FES患者肺部X线、CT和CTPA影像学特点.结果 影像学表现包括胸部X线片检查31例,其中异常18例以肺部纹理增粗,多发斑片状渗出及磨玻璃表现为特点;肺部CT磨玻璃影8例,云絮或片状渗出15例,小时间隔增厚并坠积样变5例,胸腔积液20例;肺部CTPA 7例,2例有充盈缺损.结论 创伤后FES患者,肺X线、CT和CTPA均有一定特点,肺部CT较胸片、CTPA有明显的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2.
AIDS肺部机遇性感染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肺部机遇性感染的X线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AIDS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26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80例中男64例,女16例,年龄17~60岁,平均38岁。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65例,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斑片状、网格状、结节状影或磨玻璃样改变;肺结核4例,细菌性肺炎3例,肺部影像表现与普通肺结核、肺炎相似;淋巴瘤4例,表现为肺内斑片状阴影,肺门纵隔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肿大;卡波氏肉瘤2例,肺部表现为沿血管分布的结节影。结论X线检查是AIDS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细微病变。  相似文献   

3.
兰国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33-1534
目的:探讨弥漫型肺泡癌的X线和CT表现特点,提高对肺部弥漫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弥漫型肺泡癌的X线、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胸片及11例CT扫描均表现为腺泡样结节;2例胸片及6例CT扫描显示为磨砂玻璃征;7例CT扫描显示大片状肺实变;9例肺门增大;6例纵隔淋巴结增大;4例胸腔积液。结论:弥漫型肺泡癌在X线和CT上有相对的特征性表现,对定性诊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青霉病)的胸部影像表现及治疗后转归.方法 对83例艾滋病合并青霉病患者的胸部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例患者胸部X线、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5种类型:(1)以结节病变为主要表现29例;(2)以斑片或大片状渗出为主要改变27例;(3)以肿块病变表现6例;(4)双肺呈弥漫磨玻璃样改变为主5例;(5)双肺呈弥漫粟粒病变5例;(6)其他表现11例.治疗后肺部病灶明显吸收、消失77例,死亡6例.病灶呈双肺弥漫分布的患者病死率为14.6%(6/41),高于其他病灶分布患者(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多少与病死率关系不大(P>0.05).结论 青霉病绝大部分发生于AIDS晚期患者,胸部表现多种多样,以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提高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2例脂肪栓塞患者的X片、CT、MRI检查资料。结果:肺部X片示3例弥漫密度增高影,4例多发片影,1例少量胸腔积液,4例正常。CT示12例斑片状、磨玻璃、结节影,2例胸腔积液;脑部CT示2例示低密度影,6例正常;MRI示8例T2WI均为高信号。对称分布在基底节区、侧脑室旁白质、分水岭区、额叶。结论:鉴于FES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病灶显示肺部CT优于X片,脑部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6.
Liu ZJ  Huang DJ  Wang ZQ  Wang ZG  Chang SH  Wu ZC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9):2740-2744
目的 探讨急性氯气中毒患者胸部X线和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8例氯气中毒患者发病后一系列胸部X线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X线表现:9例胸片正常;2例首诊胸片正常,1~2 d后见异常.17例首诊X线表现异常:急性气管-支气管周围炎3例,急性化学性支气管肺炎6例,弥漫性间质性肺水肿和中央性肺水肿为8例.CT表现:发病1~3 d,轻者两肺散在斑点状致密影;中重度者为多发斑片状或弥漫性渗出,部分融合实变,见空气支气管征及胸腔积液.发病4~10 d,轻者基本吸收,中重度者斑片状渗出影吸收变淡,两肺实变面积缩小.发病10 d后,4例完全恢复正常,6例30~40 d时表现为肺内少许纤维条索影,1例42 d时表现为两肺内细小点状模糊影,呈较淡毛玻璃样改变.结论 急性氯气中毒因病变程度不同可表现为急性支气管-肺炎和急性肺水肿的影像改变,一系列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掌握病情的动态变化,CT检查能较准确地评价肺部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脂肪栓塞综合症(FES)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确诊为肺脂肪栓塞综合症患者的X线和CT表现。结果9例胸片表现肺纹理增强、模糊,以中下肺野为著,7例肺内弥漫性密度增高影,2例肺内片状密度增高影;1例胸片正常;CT检查8例肺野呈毛玻璃样改变,2例肺内见片状、结节状密度增高影,1例少量胸腔积液。结论肺脂肪栓塞综合症患者X线和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能够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肺部并发症的X线影像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肺部并发症的X线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对64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胸部X线CR片进行分析。结果:64例中,肺部X线表现正常22例;异常42例,其中有37例肺纹理模糊、肺纹理间散在斑点状及斑片状致密影,肺叶实变1例,肺毛玻璃样变4例。结论:手足口病出现肺部并发症胸片X线片上有明显异常表现,能了解肺部并发症的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科临床及病理检验证实的114例AIDS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45例同时行CT扫描,部分行HRCT扫描。结果AIDS合并肺孢子型肺炎(PCP)45例,典型表现为双侧肺周旁到中下肺野弥漫对称性分布的网格状影,部分融合成斑片状、结节状影或呈毛磨玻璃样改变。HIV合并肺结核15例,细菌性肺炎4例,其影像学表现与普通肺结核及肺炎表现类似。HIV合并肺真菌感染26例,表现为肺空洞内霉菌球形成,可见空气新月征。淋巴瘤2例,表现为肺内斑点、斑片状影,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卡波济氏肉瘤1例,表现为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结论CT检查是AIDS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细微病变。双肺磨玻璃影、网状影、碎石路征为艾滋病伴肺孢子型肺炎(PCP)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诊断的特征性表现以及肺泡灌洗术治疗前后CT表现对比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其中5例可见地图样分布,7例可见“铺路石征”,3例可见片状实变影,6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0例患者经临床有效治疗后1周复查胸部CT双肺病变范围不同程度缩小6例,地图样分布病变缩小4例,7例仍可见“铺路石征”(其中6例网格样病变边缘变清晰),3例片状实变影转变为磨玻璃样高密度影,6例仍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结论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HRCT可作为临床评价肺泡灌洗术治疗疗效的一种常用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总结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 收集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门诊部2012-01~2012-12确诊并登记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共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75.88 ±6.76)岁,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胸片、胸部CT)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摄有X线胸片,32例患者同时有肺CT资料. 结果 4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病灶位于一个肺野16例,占33.3%,病灶位于2个及2个以上肺野的患者32例,占66.7%;27例(56.2%)患者主要病变位于上肺野,15例(31.3%)患者病变以中下肺为主.病变性质在影像学上表现多样,以渗出、干酪样实变、纤维索条为主要改变;16例(33.3%)可见空洞,合并胸膜改变13例(27.1%).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影像表现复杂,部分患者表现不典型,是造成误诊和漏诊的常见原因,需临床医生提高警惕,诊断时胸片与CT相结合,并及时进行结核的其他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隐匿性骨折的MRI表现,提高对隐匿性骨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X线片阴性患者的MRI及其他影像学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常规X线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其中有11例作CT检查亦未提示异常,进一步作MPR重建后,有7例提示可疑异常。31例行MRI检查均出现异常信号改变,而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结论:对于外伤患者,临床怀疑有隐匿骨折患者,MRI应作为首选手段,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何建华 《河北医学》2003,9(12):1069-1071
目的:探讨胸部平片及CT表现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4例胸部创伤均行胸部平片及CT检查.8例胸部重度损伤行床旁片检查.结果:8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廓损伤.16例气胸,23例血胸,19例血气胸.56例肺挫裂伤.14例肺撕裂伤.3例气管及支气管损伤.结论:常规胸部平片特别是近来CR及DR摄片系统应用是胸部创伤的首选方法.同时胸部平片复查病情变化以及危重病人床旁片应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CT扫描尤其是螺旋CT扫描.对肺挫裂伤的早期诊断.气管及支气管损伤以及胸部重度损伤病人是一种更好的方法.为外科手术的成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胸部外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认识急性胸部外伤的各种影像表现。方法 117例均有胸部平片,其中97例多次复查,56例摄斜位片,29例行CT检查,MRI和钡剂灌肠各1例。结果 胸廓骨骼骨折92例,气胸和(或)血胸56例,肺挫伤和湿肺49例,肺血肿11例,心包积血2例,膈疝1例,皮下及纵隔气肿36例,合并上述两种以上复合性损伤共96例,占82.1%。结论 急性胸部外伤多数是复合性损伤,病变形态多样,短期变化大,胸部X线复查和CT检查可明确病变的性质,避免漏诊与误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新 《吉林医学》2010,31(21):3395-3396
目的:探讨X线与CT扫描结合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0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平片和CT片进行重读。结果:CT诊断符合率与X线平片相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平片结合CT的诊断正确率为100%,与单纯X线平片以及CT扫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X线与CT扫描结合更能提高诊断率,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庆乐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49-50,F0003
目的提高对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胸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据病变类型及范围决定扫描范围。结果全部患者均有胸痛,病程1h~5年。伴胸闷、气急者3例,1例有心悸,2例有背痛,1例有上腹痛,1例伴有声嘶、呼吸困难(考虑增粗主动脉压迫食管神经所致)。影像学多表现为主动脉增粗,可见真假二腔,假腔可有或无造影剂充填,可见内膜破口及剥离的内膜。结论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确诊,而且还可以判断夹层的范围、程度及分型,图像直观,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部位,能区分真假腔及腹腔干、双侧肾动脉、髂动脉等腹部血管是由真腔或假腔供血,图像盲观易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其常规X线胸片和胸部螺旋CT资料。结果:100例患者,总计156处肋骨骨折。普通平片显示124处,诊断符合率为79.5%,胸部螺旋CT扫描显示156处,诊断符合率100.0%。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评价多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手术明确诊断,经多层螺旋CT检查的68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68例中CT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8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20例,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65例经临床、实验室及腹腔穿刺证实。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增强扫描对鉴别急性胰腺炎的病变类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肺综合征的X线表现。方法:对18例肝肺综合征(Hepato pulmonary Syndrome,HPS)胸部平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行CT扫描。结果:胸部异常16例,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其中14例下肺呈结节状阴影,4例伴有斑片状阴影;4例伴有胸腔积液;2例伴有下肺盘状肺不张。3例胸部CT显示病变较平片更多、更清晰。结论:肺基底部结节状阴影是HPS典型X线表现,但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