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某型特种车辆陆地跑车试验时,测试其舱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值,并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评价。方法在某型特种车辆开展陆地跑车试验时,将3套经过标定且合格的复合气体测试仪分别固定于车辆舱室内的驾驶员位、指挥位和侦察位,进行测试记录有害气体浓度变化的试验数据,并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计算。结果本次陆地跑车试验过程中,驾驶员位、指挥位和侦察位有害气体浓度的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MAC(最高容许浓度),均满足GJB5834-2006的要求。结论通过国家对特种车辆人机工效的不断重视以及车辆在各研制阶段技术的提升和改进,特种车辆舱室内的作业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能够满足陆上跑车时作业人员对舱室内有害气体的作业环境需求。  相似文献   

2.
徐波  方淑燕  周丽平 《硅谷》2015,(2):18-19
已形成国际标准的控制器局域网络CAN(Control Area Network)总线具有通信率高、易实现、性价比高等诸多特点,并被广泛应用到汽车等工业领域。本文对CAN总线技术的特点和协议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其特点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车辆监控软件,该软件能够以友好的人机界面显示车辆底盘参数,使车辆信息对驾驶员或乘客透明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根据某特种车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建立特种车辆静水闭舱作业过程中舱室内有害气体的测试方法,并进行效果评价分析。方法根据被试对象的结构布局和被测部位的重要性,分别选择车辆的驾驶员位、车长位和载员位进行布放测试设备,利用测试设备各相应传感器进行自动连续采样、分析、记录有害气体的试验数据,并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计算。结果按照相关标准中的要求进行试验测试,本次试验,被试特种车辆在静水闭舱作业过程中,其舱室内驾驶员位、车长位和载员位有害气体浓度的MAC(最高容许浓度)、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以及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均符合GJB5834-2006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该测试方法能够满足特种车辆静水闭舱作业过程中舱室内有害气体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某特种车辆静水闭舱行驶试验时,对其舱室内供氧产品的效果进行测试分析评价。方法某型特种车辆开展静水闭舱行驶试验时,在行驶的120分钟时间内,先后启动5组521所自研的化学制氧产品,利用复合气体测试仪分别对车辆舱室内驾驶员位、车长位和载员位的氧气浓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本次静水闭舱行驶试验过程中,通过供氧产品产生的氧气供给,车辆驾驶员位、车长位和载员位的氧气浓度有了显著的提高,满足试验规范要求。结论本次试验中所用的化学制氧产品供氧时间、供氧浓度和供氧效率均能满足特种车辆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型多轴特种车辆车身长、惯性大、轴数多、用途特殊以及运输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制动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存在滑移率非线性、时变性和参数不确定性等问题,开展了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LADRC)的重型多轴特种车辆防抱死制动控制优化研究。首先,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集成单轮动力学模型、滑移率模型、轮胎模型和制动器模型等被控制动系统模型,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滑移率的ABS二阶LADRC控制器模型,在高附着系数路面以初速度为30 km/h进行了ABS仿真与试验验证,通过模糊PID控制和LADRC控制的ABS制动效果对比分析,验证了LADRC控制具有更佳的制动效果;然后,以某重型五轴特种车辆为例,利用Trucksim搭建了集成车身、轮胎、悬架、转向、动力传动和制动等重型多轴特种车辆整车动力学系统模型;最后,某重型五轴特种车辆在高、中、低附着系数路面,以初速度60 km/h进行了的ABS联合仿真,验证了LADRC控制在ABS应用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随着城市出租车的日渐增多,假出租车非法运营的情况屡见不鲜,出租车的运营管理上凸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单一的通过车牌来认证出租车真伪的方式已经难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因此通过多年射频识别(RFID)技术领域的雄厚开发能力以及实际系统经验,在自主研发的手持PDA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目前最先进的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技术,构建出租车电子运营证系统,使双胞胎车、套牌车等黑出租车无处藏身。同时也对出租车车辆、驾驶员资格证信息防伪以及车辆运营及违章信息的管理、驾驶员违章信息的登记以及处罚、车辆年审记录等都能够进行实施处理,通过本系统的运行达到良好实际管理效果和社会效益,做到职能管理部门信息化,效率化,也同时保障出租车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7.
交通信息是驾驶员操纵车辆的依据,分析驾驶员处理交通信息时间与行为结果间的关系,提出极限安全距离和理想安全距离概念。利用车辆行驶和制动特性,结合驾驶员反应时间特点,分别建立极限安全距离和理想安全距离模型,量化了在实际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对交通信息反应时间要求,明确了在一定车速下驾驶员处理交通信息的安全距离,理论计算结果在驾驶员的培训教育和驾驶适宜性检测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车辆倒车事故频发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可视化的倒车辅助系统,引导驾驶员安全准确地倒车。本设计采用MK60DN512处理器作为主控芯片,结合转向角采集、倒车影像采集以及车载液晶显示等单元构成。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整定PID速度控制参数,控制车辆快速平稳运行。根据车辆的转向角,预测出倒车路径,并显示在车载液晶显示器上,为驾驶员提供引导,降低倒车难度,减少倒车事故的发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虚拟现实技术下遥控型无人特种车辆交互范式,提升遥控型无人特种车辆作业效率和用户体验。方法 通过eGOMS模型分别对虚拟现实场景和真实场景的遥控型无人特种车辆交互流程进行建模,并对所得模型进行操作时间的预测与分析,采用RoboMaster平台对用户在两种不同场景下开展绩效实验与NASA-TLX问卷访谈。结合主客观两个方面,对交互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量化作业绩效实验数据与用户脑负荷问卷感受数据对比结果同时呈现虚拟现实交互更具有优势,但具体作业时间与模型预测有差异;实验的结果显示,无论是虚拟现实还是真实场景,基于eGOMS模型预测的交互操作时间均大于用户实际交互操作时间。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遥控型无人特种车辆交互的用户体验与作业效率,提升车辆控制交互系统的易学性;研究也进一步发现eGOMS模型中的标定与插入规则需要适当更新以适应专家用户。虚拟现实技术将有效地提升遥控型无人特种车辆的作业效能,大幅降低高危岗位人员的作业风险,从而促进遥控型无人特种车辆在消防、抢险救灾、国防等领域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车底盘关键子系统对侧翻运动影响能力及有效作用区域的差异,综合考虑了车辆运动耦合及轮胎力耦合因素,建立了包含悬架、制动和转向系统的11自由度整车侧翻动力学模型.以主动前轮转向、独立制动及主动悬架等底盘典型控制系统为对象,以系统的控制输入为分析变量,选取各系统对车体产生的侧倾修正力矩为权重评价依据,定量地研究了其对侧翻控制的功能权重及有效作用范围.结果表明,这三个控制子系统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侧翻运动.分析明确了各系统工作的有效工作区域和控制权重,为车辆侧翻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特种车辆方舱是一种在现代军队中应用较多也是较为广泛的一种装备,特种车辆方舱凭借其良好的通用性和机动性广泛活跃于指挥、通信、后勤保障等多个领域,特种车辆方舱作为机动式的工作平台其能够完成人员和电子通信、指挥设备的搭载。受制于空间和结构的限制在特种车辆方舱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通过通用化、规范化的标准化设计来构建通用化、系列化和模块化的用以提高特种车辆方舱零部件的互换性以及特种车辆方舱的设计、生产效率,从而有效地增强特种车辆方舱的生存和维修的效率。本文在分析特种车辆方舱特点的基础上对特种车辆方舱设计中的要点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2.
汽车底盘子系统的局部功能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技术来改善,例如ABS、TCS、ASS、4WS等。为了使汽车各个系统协调配合,达成整个底盘系统的集成化控制,减轻装车成本。本文运用了多体理论构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动悬架系统模型和底盘动力学模型。依据汽车运行时悬架、转向和制动系统之间的耦合,主要对中央差速器进行了设计,协调控制各个子系统。结果表明:电子控制系统主动干预车辆的纵向、横向以及垂向动力学特性,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和操纵性,保证汽车的安全驾驶。  相似文献   

13.
石义群 《测试技术学报》2004,18(Z4):191-194
本文研究一种新型可穿戴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集电信号、机械动作信号、图像信号(光信号)的采集、处理、通信和GPS定位为一体,以先进的实时探测、快速的通信手段,将车内多信号检测与车外环境的诸如地形、地貌等信息,以及GPS定位/激光测距仪等实测数据由无线调制解调器、超短波电台组成的通信链路,传至控制中心,可以满足特种车辆人员对数字化情报信息的需求,为数字特种车辆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考虑路面附着对驾驶员转向操纵的影响,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电流补偿控制策略。为了实时估计出路面附着系数,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理论建立了路面附着系数观测器。在传统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基础上,把路面附着和车速作为输入,设计了模糊控制器,得到控制补偿叠加电流,对传统电动助力转向进行修正。在MATLAB/Simulink中的仿真分析说明无迹卡尔曼滤波观测器能实时准确估计出路面附着系数,并且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电流补偿控制策略能综合车辆行驶时的路面附着、车速和转向盘转角等信息,由助力执行电机产生适当的助力,使驾驶员获得良好的路感,提高车辆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智能监测记录系统能够对道路上行驶车辆的速度、行驶轨迹和行驶状态等信息进行图像、视频自动采集和处理,对驾驶员行车安全起到了监督作用。公安部门依据道路监测系统测得数据对违法道路交通法的驾驶员进行处罚,道路监测系统合格与否关乎公安部门执法的正确与否,也关乎驾驶员行车安全和切身利益。文章提出了道路监测系统的计量性能要求,探讨并研究了道路监测系统的检定方法,为道路监测系统检定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车辆主动避撞技术中,路径跟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以TMS320F28335 DSP为核心控制模块,以多传感器系统为路径识别模块,搭建了10∶1的主动避撞智能小车模型.通过获取实时路径信息和小车的状态信息得到前方道路的曲率.根据分段式控制方法,使小车能够自动根据路径的曲率调整预瞄距离和行驶速度.通过建立合适的预瞄跟随驾驶员模型,使小车能够跟随道路行驶.通过PWM波驱动舵机和电机,以及PID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小车能够按照规划的路径稳定行驶,且跟随误差小.这证明所建立的预瞄跟随驾驶员模型是正确的,且能实现路径跟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自动驾驶车辆已经可以实现同时横向和纵向的车辆控制。在使用这些系统时,驾驶员要实时监视道路,在遇到险情时及时进行接管,这就带来了新的驾驶安全问题,并逐渐成为近年来工效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概述了驾驶员因使用自动驾驶系统导致的任务形式的转变,并深入探讨了驾驶员的注意力、心智模型、情景意识和工作负荷等方面的工效学问题,最后为自动驾驶中人机界面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邹晓敏  刘刚 《认证技术》2012,(12):58-61
整车室内性能试验、排放试验、环境舒适性试验等室内试验的首要条件,就是在底盘测功机系统上模拟车辆在道路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在底盘测功机上精确重现车辆道路实际行驶阻力,是确保室内试验能否真实反映车辆实际状况的前提关键。欧洲ECER83、美国SAEJ2263、日本TRIAS11-1-4-42三大法规体系针对"车辆行驶阻力的测量"和"在底盘测功机上模拟"的规定不尽相同。本文从原理、方  相似文献   

19.
杨建明  李洒  巩超 《包装工程》2021,42(20):29-48
目的 探究影响军用特种车辆造型的功能因素和技术因素;总结军用特种车辆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分析军用特种车辆造型的设计趋势.方法 通过对车辆基础形态、结构布局、外表面造型及涂装的变化研究,归纳国内外军用特种车辆的造型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针对军用特种车辆的功能属性、用户及使用场景,结合设计项目实践总结车辆造型的设计及评价方法;通过对未来陆军作战模式及创新型国防应用技术的调研,总结未来军用特种车辆的造型优化方向及设计趋势.结论 工业设计方法与技术手段在军用特种车辆上的设计应用能有效提高车辆造型美观度,优化造型的形态功能,同时构建合理高效的设计流程.工业设计与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能赋予军用特种车辆造型创新的功能与性能表现.未来军用特种车辆的造型设计趋势将遵循模块化、高机动性、优良隐身性的设计理念.伴随着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军用特种车辆的造型将会匹配新的驱动模式、驾驶控制模式、供能模式,形成体系化的军用特种车辆设计平台.  相似文献   

20.
 提出带有机械电子元件的车辆底盘的优化设计方法和工具。为此,开发了一种转换软件,使得ADAMS/Car的多体系统(MKS)车辆模型能够自动转换到软件工具alaska中,随后,转换成的车辆模型通过轮胎模型、驾驶员模型和机械电子操纵装置模型加以扩展,整个系统符号化的模型方程由alaska生成,并且以C代码形式输出。进行了车辆动力学评价准则的分析,为以性能准则(目标函数)和附加准则(约束函数)的形式进行多目标优化作好准备。讨论了各种灵敏度分析方法,自动微分被作为一种符号化方法的有用工具引入。对不同的优化方法进行了试验和对比,优化计算在工作站集群的通讯传输系统MPI支持下并行运行。所开发方法和工具的效率已在实际应用案例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