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VAC)联合应用金因肽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6例,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应用金因肽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有无差异。结果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快。结论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应用金因肽治疗III~IV度压疮创面效果优于封闭式负压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使用方便,同时减少病人痛苦、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应用金因肽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VAC)联合应用金因肽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6例,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应用金因肽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有无差异。结果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创面愈合速度较对照组快。结论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应用金因肽治疗III~IV度压疮创面效果优于封闭式负压引流,可促进创面愈合,使用方便,同时减少病人痛苦、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换药治疗压疮感染创面的换药次数以及行Ⅱ期手术的时间。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3年5月医院发生Ⅲ及Ⅳ度压疮患者94例,随机分为负压组与传统组,每组各47例,经过对创面的严格清创和消毒后,负压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传统组每天给予换药,两组患者均配合相应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择期行Ⅱ期修复手术。结果负压组平均换药次数为(2.1±0.5)次,传统组为(27.8±6.3)次,负压组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76,P<0.05);负压组行Ⅱ期手术的平均围手术时间为(20.4±4.7)d,传统组为(29.6±8.1)d,负压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2,P<0.05);两组患者压疮均治愈,无1例发生死亡。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压疮感染较传统换药能明显提高创面愈合速度,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患者所受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压疮治疗护理中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上高县新界埠卫生院压疮患者中选取72例进行研究分析,两组患者均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治疗,并按照患者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均3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对护理总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对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7.22%,同对照组患者的77.78%和77.7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0,P<0.01;χ2=16.42,P<0.01)。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压疮患者治疗中护理干预措施具有良好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酒精湿化吹氧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用于治疗慢性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8月~2007年8月共征集42例慢性感染创面患者,按照患者自愿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例患者均接受酒精湿化吹氧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21例患者仅接受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通过评价伤口愈合时间和细菌转阴例数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伤口平均愈合天数为(12.22±1.6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菌转阴例数≤1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2=4.709 p<0.05);10~15天细菌转阴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16.71,p<0.01)。结论使用局部酒精湿化吹氧配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慢性感染疗效明显,治愈时间明显缩短,而且方法简便、安全、经济,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89-190
目的分析比较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术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26例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换药术,实验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植皮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换药术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传统换药技术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7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按照双盲法将其分接受传统换药技术治疗的对照组,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从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的换药技术而言,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效果更好,不但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更能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创面感染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与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52例骨科创面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处理,观察组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8.5%,而对照组为65.4%,试验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治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1.4±1.8)d、(32.6±4.8)d,对照组分别为(46.4±2.4)d、(48.6±6.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面感染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与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但使患者康复率上升,而且在治愈时间上有减少的现象,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封闭引流方案在对骨及软组织慢性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骨感染和软组织感染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实验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感染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清洁所需时间、创伤部位细菌培养情况、两组方案的有效率及患者的再次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2.1±0.4)h、(3.75±0.8)h;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4±0.7)d、(8.1±0.3)d;实验组创面清洁时间1h患者13例,多于对照组的9例,且实验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4h的患者数量为0,对照组34例,2~3h实验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1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要细菌中大肠埃希菌11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对照组大肠埃希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白假丝酵母14株;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84.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2%(P<0.05);实验组再次感染率为16.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结论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及软组织感染方面比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32例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6例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116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换药或引流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研制的犁头草敷料对兔子慢性骨髓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只兔子造模成得慢性骨髓炎,对造模成功的10只兔子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实验组予研制的犁头草敷料贴敷患骨处:对照组予空白的泡沫碳纤维敷料贴敷患骨处。两组均采用间断负压封闭引流,每天3次,每次半小时,治疗一周后拆除敷料,观察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白细胞(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术后两周x线检查对比。结果实验组治疗一周后WBC、ESR和CRP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实验组治疗后WBC、ESR、CRP的降低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两周后实验组兔子骨质病灶稳定,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骨质破坏逐渐修复;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结论研制的犁头草敷料配合负压封闭引流既能起到局部消炎杀菌作用,又能促进局部创面的修复,从而提高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负压封闭引流方案在对骨及软组织慢性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骨感染和软组织感染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实验组5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感染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清洁所需时间、创伤部位细菌培养情况、两组方案的有效率及患者的再次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2.1±0.4)h、(3.75±0.8)h;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4±0.7)d、(8.1±0.3)d;实验组创面清洁时间1h患者13例,多于对照组的9例,且实验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4h的患者数量为0,对照组34例,2~3h实验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1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要细菌中大肠埃希菌11株、铜绿假单胞菌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对照组大肠埃希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白假丝酵母14株;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84.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2%(P<0.05);实验组再次感染率为16.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9%(P<0.05)。结论改良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骨及软组织感染方面比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术后感染控制中的疗效与改进护理措施。方法观察组对21例骨科术后感染者清创后实施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对照组22例实施常规换药引流。30d后比较2组患者创面的愈合程度及时间。结果观察组实施负压引流30d后创面愈合率(85.7%)高于对照组(68.2%),且30d内创面已闭合患者的创面闭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具备较好的骨科术后感染控制疗效;做好引流中的护理是成功实施负压引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2017,(5):746-748
目的探讨臭氧水持续低灌注加压封闭引流治疗深度褥疮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深度褥疮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对照组采用加压封闭引流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加压封闭引流基础上加臭氧水持续低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减少(P<0.05),创面镜下毛细血管密度值增加(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臭氧水持续低灌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深度褥疮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负压封闭引流术和常规技术在骨科四肢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潜江市某医院诊治的80例四肢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创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为(26.45±10.35)cm2,小于对照组[(44.35±16.32)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感染率为2.5%,低于对照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24±2.34)d,短于对照组[(44.56±1.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为(10 673.34±204.35)元,少于对照组[(17 984.33±186.4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科四肢创伤效果理想,该技术能够加快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黄雪飞  陈容  邱梅兰 《中国校医》2010,24(5):361-361,363
目的观察吹氧加TDP照射联合使用湿润烧伤膏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方法选择Ⅲ期压疮病人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级(35例),观察组用吹氧加TDP照射联合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涂创面;对照组不吹氧,不用TDP照射,其他步骤同观察组,观察2组创面3d显效及压疮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3d显效率为78.4%和52.63%(P=0.000);平均愈合时间为12.89d和20.21d(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吹氧加TDP照射联合使用湿润烧伤膏是治疗Ⅲ期压疮病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传统换药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创面的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照组用传统换药方法治疗,分泌物多时,每日换药2次,4~7d后,改为每日或隔日1次;观察组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比对照组愈合时间显著缩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低(均P<0.01),疗效两组置信区间95%无重叠,故α=0.05水准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疗效等级由“好”到“差”排列,R观察组<R对照组,故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创面疗效好于传统换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引流技术,n=23)与实验组(VSD治疗,n=23),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换药次数、抗生素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体真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儿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治疗小儿感染性创面。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小儿感染性创面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自体真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自体真皮结合常规换药及清洁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植皮后的临床疗效、二次手术率、用药次数、治疗所需时间以及治疗期间的总费用、感染性创面的愈合率。结果治疗效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1.3%、对照组为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二次手术率对照组为35.7%,观察组为13.0%,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换药次数、平均治疗时间、平均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3周后感染性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真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小儿感染性创面能提高治疗的优良率,减少二次手术率,降低患儿的用药次数、治疗时间以及治疗费用,改善患儿创面的愈合率,可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为骨伤感染治疗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创面感染的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1例,手术率为2.86%;对照组患者二次手术8例,手术率为22.86%,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织愈合病理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29%,对照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骨感染创面的修复中,可降低二次手术率、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抗菌药物应用和住院时间,均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