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998年 1 1月 1 9日云南宁蒗发生了 6.2级地震 ,根据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图像 ,分析研究了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 ,震源区介质由稳定状态进入非稳定状态过程地震活动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同时 ,根据序列参数 h、b值的动态变化 ,给出序列异常变化特征。主要特征为 :1 .地震孕育中期阶段 ,3级以上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震源外围地区 ,震源区高度平静 ;地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 ,震源外围地震活动消失 ,震源周围地震活动迅速增强 ,且随着地震的逼近 ,地震活动逐渐向震源区收缩 ;至短临阶段 ,孕震区出现显著的小震群活动。 2 .宁蒗 6.2级地震在其 5.3级前震前 ,震群发育 ,震群参数 h值小于 1 .0 ,且随着地震的逼近 ,震群参数 h值逐渐减少、b值逐渐增大。 3 .5.2级前震和6.2级主震前 ,序列参数 h值均出现明显快速减小的动态异常过程。此外 ,5.3、5.2级前震后 ,其 2级以上余震衰减迅速 ,且余震又少又小。  相似文献   

2.
宁蒗6.2级地震活动异常动态演变图象与序列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高原地震》2000,12(3):15-22
1998年11月19日云南宁蒗发生了6.2级地震,根据震前震源区及周围地区中小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分析研究了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震源区介质由稳定状态进行入稳定状态过程地震活动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同时,根据序列参数h、b值的动态变化,给出序列异常变化特征。主要特征为:1.地震孕育中期阶段,3级以上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震源外围地区,震源区高度平静;地震孕育发展至短期阶段,震源外围地震活动消失,震源周围地震活动迅速增强,且随着地震的逼近,地震活动逐渐向震源区收缩;至短临阶段,孕震区出现显的小震群活动。2.宁蒗6.2级地震在其5.3级地震前,震群发育,震群参数h值小于1.0,且随着地震的逼近,震群参数h值逐渐减少、b值逐渐增大。3.5.2级前震和6.2级震前,序列参数h值均出现明显快速减小的动态异常过程。此外,5.3、5.2级前震后,其2级以上余震衰减迅速,且余震又少又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8年台湾海峡6.2级地震震中及邻区地震活动、小震震源机制解、地震视应力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6.2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及应力状态特征,结合大陆和台湾岛GPS测量资料的分析,探讨岛陆两地相对运动对区域应力场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震前5年起上述区域地震活动明显由弱转强,中小地震及震群活动由海域逐步向粤闽赣湘交界广泛扩散,表明地震活动增强可能是较大范围应力场增强所致;(2)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的分析表明,区域应力场呈现拉张(震前15年)-挤压(震前5年)-拉张(震前半年)的演化特征;地震视应力计算结果同样显示震前5年开始区域应力水平快速大幅上升并持续至临震前半年转为下降;(3)GPS基线长期观测表明台湾岛相对大陆存在年度“分离-相聚”交替运动,6.2级地震前两岸经历了“分离-相聚-分离”2次明显的倒转运动,运动方式倒转时间与应力场及地震活动变化存在准同步性.分析认为台湾海峡及粤闽赣湘交界等区域应力状态及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制于两岸相对运动方式,台湾岛震前持续近5年朝大陆挤压造成区域应力持续增强可能是导致6.2级地震以剪切破裂方式发生的直接因素.菲律宾海板块位于台湾岛东部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选择应力场特征相对统一的河套地震带作为研究区域,选取1970年以来的6级以上中强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强地震的孕震尺度,利用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小震记录,对中强地震发生前中小地震的时空演化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河套地震带6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其孕震尺度内的中小地震活动均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异常活动特征;1976年和林格尔6.2级地震发生前出现中小地震的长期平静异常和地震围空、1976年巴音木仁6.2级和1979年五原6.0级地震发生前均出现中小地震的丛集活跃和密集增强现象、1996年包头6.4级地震发生前则表现为不同震级的嵌套平静异常特征。在划定的孕震尺度范围内,河套地震带6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中小地震时空演化规律可为该地区未来的中强地震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尼勒克、巩留交界MS6.0地震序列特征、震源机制以及震前震中周围地区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本次地震序列为主-余型,震源机制为逆断型,发震构造为阿吾拉勒山南缘断裂。震前中期阶段存在4级地震空区、4级地震条带、小震群累积月频次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等异常;短期异常出现了3级地震空区、3级地震平静、地震窗和地震波振幅比等异常。此次地震前出现的部分异常与2007年特克斯5.9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图像具有类似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研究区内(31°~37°N,110°~117°E)1970年至今的37年中全部16次ML5.0左右地震前弱震活动图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异常图像有地震窗口效应、弱震空区、地震丛集、小震群活动、弱震条带和地震空段等六种。地震窗口效应和弱震空区重现率最高(均为0.75);小震群活动和地震丛集重现率居中(分别为0.56和0.53);地震空段和弱震条带重现率最低(分别为0.38和0.33)。另根据这些异常的时间进程分析,它们对研究区内未来ML5.0左右地震的预测可进行跟踪。弱震空区或地震丛集可作为年度异常指标使用;出现小震群活动,可作为进入短期预测阶段的标志;如地震窗口出现异常,则可进一步确认进入短期预测阶段。由此可见,弱震活动异常图像对预测研究区内ML5.0左右地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的空间图象问题引起了人们新的兴趣。1976至1979三年间,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即跨度约500公里的阴山山前黄河谷地,接连发生1976年4月6日和林格尔6.3级地震、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地震和1979年8月25日五原6.0级地震。除这三次强震外,此期间还发生了一系列震群和4级以上地震。地震强度之大,频度之高,时间之集中,在内蒙古地区有资料记载以来是未曾有过的。 分析内蒙古中部地区近代历史上的地震活动,可发现该区1929至1936年曾出现一次地  相似文献   

8.
李莹甄  赵翠萍 《内陆地震》2003,17(4):309-316
分析了2003年2月14日石河子5.4级地震前北天山地震活动图像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5.4级地震发生在2002年北天山4级地震集中活动区空段,震前12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3项地震波参数出现短期异常。震前3个月乌鲁木齐震情窗出现超警戒线异常。震前10天震中附近地区地震和震群活动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孕震空区、波速比、地震发生方式参数P值的空间扫描、震群活动和N值、b值、c值等地震活动性预报指标的变化,分析了大同一阳高6.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性特征。结果表明上述异常大体自1986年下半年陆续出现,有些指标还出现了明显的同步变化。指出该孕震空区晚期所出现的逼近地震到主震发生之间的时间比震例总结所得到的时间要长些。本文最后提出了一条自南黄海、射阳到大同的地震活动带,该带有可能成为华北近年来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70年以来辽宁地区7次5级以上地震,分别从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图像和时序扫描的角度,对历次地震前的地震学指标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提炼,结果显示:空区、条带、b值、A(b)值、D值、缺震及XY值对辽宁地区5级地震的映震效果较好。因此结合以往关于辽宁地区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和震群特征的研究结果,综合起来初步将其构建为辽宁地区5级地震的地震学指标体系。其中强度预测指标主要有中等地震集中增强、震群序列、条带和空区,未来主震最大震级估算方法为上述四种情况中的最大地震震级加1.5~2.0;地点预测指标与强度指标相同,判定方法是未来5级地震通常位于条带上和空区边缘及其附近地区,若有中等地震集中增强活动,则未来5级地震靠近最近一次中等地震的位置,若出现震群序列,则未来主震发生地点为震群周围200km(前震序列时,主震就发生在序列原地附近);时间预测指标除了强度和地点指标中的4项外,还包括b值、A(b)值、D值、缺震和XY值,总体看来后三者异常通常出现在震前的一年左右,空区和条带的解体时间以及b值异常通常出现在震前的半年左右,前震序列开始时间距离主震发生通常在1~2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1.
北部湾6.1、6.2级地震序列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北部湾6.1、6.2级地震的时空分布及地震类型的分析,认为北部湾地震属双主震型序列。6.1级地震的余震序列表现出鲜明的主余震型序列特征,而6.2级地震的余震序列震群型特征较为突出。6.2级地震前,地震序列活动显示出应变释放加速、低b值、加卸载响应比跃升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11年8月11日新疆阿图什、伽师交界5.8级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序列特征,分析了震前震区周围及相邻构造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5.8级地震发生在柯坪断裂,震源断错类型为逆冲型;(2)该地震序列为主.余型,余震衰减较快;(3)地震活动表明震前存在4级地震围空、地震平静、中等地震增强、地震学参数时间扫描异常等中期异常和小震群活动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3.
南北地震带北段近期强震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南北地震带可能进入新一轮的强震活跃期.从汶川8.0级地震以来ML≥5.0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近期南北地震带北段与中、南段存在较大差异.由南北地震带强震前孕震区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并结合当前5级地震活动情况,认为应同时关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和北段的强震危险性.甘东南地区出现的4级地震空区被2011年2月23日迭部-岷县交界ML4.4地震打破后,2011年11月1日空区周边又发生了青川Ms5.4地震,表明该空区及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增强.类比1990年共和7.0级地震前的空区演化过程,认为甘东南地区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结合对甘东南地区主要大型断裂7级地震复发周期的综合分析认为,需关注南北带北段毛毛山断裂和金强河断裂、香山-天景山断裂东段、黄河断裂灵武段、西秦岭北缘断裂、六盘山-宝鸡断裂和东昆仑断裂东段玛沁-玛曲段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对2005年11月26日瑞昌Ms5.7级地震前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5.7级地震前大区域内出现中等地震异常条带,区域地震活动出现空区等异常图像。文中还给出了5.7级地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具有丛集性、低b值、应变释放加速等异常。  相似文献   

15.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之间发生了Ms5.9级地震,震前该区测震学指标和河北省北部距该地区较近台站的前兆测项中都出现了一些异常。本文对这些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这些异常和这次地震的关系。这次地震打破了华北、东北地区的5级地震平静,可能预示新一轮地震活跃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乌恰5.7级地震前喀什-乌恰地区的地震活动情况和地震学参数异常过程。研究认为,5.7级地震发生在1996年9月以来形成的喀什西南4.0级以上地震空区的边缘,此次地震的活动间隔时间为1980年以来之最;震前有6项地震学参数空间扫描和5项地震学参数时间进程存在中短期异常;震前3级地震活动强度有多次起伏。  相似文献   

17.
新疆南天山东段地震平静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筱荣 《内陆地震》2008,22(2):115-122
分析了南天山东段地震平静相关问题。得到如下结论:①将平静现象分为震前平静、震后平静.场兆平静、无震平静可能更能客观地反映平静状态;②南天山东段4级地震平静6个月以上具有前兆意义;③5级地震发生前的打破平静现象分为两类,由4级地震打破平静的5级地震其发震位置与4级地震关系密切,由5级地震打破平静的地震一般发生在地震弱活动区或南天山东段5级地震成组活动时期,前兆现象较难捕捉;④南天山东段5级地震最长平静时间为57个月。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疆中强震前地震活动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新疆发生7级地震的主要地震活动特征是震前2年新疆4级地震增强,震前1年新疆4级地震平静;②新疆发生6级地震的主要地震活动特征是,在不同时段的增强背景下,构造带4级地震活动经历增强—平静过程,不同构造区震前3个月震源区的活动具有各自的特点;③对强震而言,地震活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特征与构造有较好的关联。4~5级地震的孕震影响范围远低于7级地震,地震活动的强弱更多的与所处的构造带相关,反映了区域应力场对不同量级地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玉树、曲玛莱、杂多地震台观测到的数字震相资料,研究玉树Ms7.1级地震前后波速比时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3个台站平均波速比、波速比标准偏差在地震前后变化不相同,Ms4.7级前震发生时3个台站波速比都出现较明显的高值回返现象,其中玉树地震台波速比数值高达2.0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