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直接关乎城市排水安全和内涝防治水平,也影响着城市水环境质量.国家对提高城市排水和内涝防治标准一直有明确的要求,"十四五"规划又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绿色、蓝色、灰色、管理"相统一、相协调的城市雨水排水提标改造与建设思路,体现了绿色发展、增强城市韧性的理念,也是提升城市排水标准,削...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河北省第一部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石家庄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2014年8月1日将正式施行。"条例"加强了对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的管理。目前市政工程施工单位水平良莠不齐,加之排水设施隐蔽性强,多为地下设施,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后短期内不易发现,且直接影响城市道路的路基安全,后果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是对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年版)的局部修订。为有效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引发的城市内涝灾害,加强我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新版规范对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内涝防治系统设计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雨水设计流量计算方法、雨水利用设施和内涝防治工程设施等都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一方面体现城镇雨水排水管渠在防治城市内涝灾害、保障城镇排水安全方面承担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规定城镇内涝防治不能仅仅是雨水排水管渠系统,而是综合措施才能应对。规范的修订是集合设计院的集体智慧完成的。对新版规范的局部修订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全面普查、摸清现状的基础上,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从建筑物对雨水分级收集利用开始,强化雨水的滞、渗、蓄,加强排水防涝设施、排水通道的建设,强化  相似文献   

5.
合理确定雨水管道的设计重现期,是当前城市排水防涝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平原水网城市的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应与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相匹配。利用平原水网城市排水防涝的规律性,可以将错综复杂的雨水管网概化为标准模型。根据芜湖市的气象条件及内涝防治标准,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建议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一般取T=3a。  相似文献   

6.
2008年四川省将立法监管城市排水,以规范城市排水行为,保障排水设施安全正常运行,防治水污染和城市内涝灾害,治理和保护水环境。目前,《四川省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的初稿已经形成,省政府法制办正在其网上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灾害性城市暴雨事件频发,"逢雨必涝"一再上演,城市内涝触目惊心,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当前正是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的关键历史时期,保障城市水安全,建设和发展可持续的城市雨水系统,至关重要。为了应对城市内涝,近两年来多项政策、标准相继出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再次修编,政府、管理、规划、设计、运行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城市防洪排涝与城市规划、排水系统设计、管系设计标准、政策以及后期管理等诸多因素相关,要根治城市内涝,仍然任重道远。作为业内创刊最早的核心期刊,《给水排水》杂志持续关注城市内涝问题,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城市排涝与雨洪利用技术研讨会",反响热烈。本届会议作为《给水排水》创刊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之一,将以"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细节"为主题,重点探讨防涝规划与标准如何实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再次修编、如何利用工程手段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可持续城市雨水系统建设等问题。会议将邀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相关领导,设计、科研、高校、运营、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生产企业参会。  相似文献   

8.
张亮  汤钟  俞露  孙静  李亚 《给水排水》2021,47(6):43-49
随着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城市内涝防治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要求各城市编制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城市内涝防治设施的建设,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有效解决当前影响较大的严重积水内涝问题.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内涝防治规划的理念转变和方法创新为开篇,提出了城市内涝防治设施规划的工作定位和编制要点.  相似文献   

9.
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将内涝防治和污染负荷控制作为目标,开展北京永定河文化新区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雨水管道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等规划;利用SUSTAIN软件对地块和道路层面LID雨水设施进行布局规划和规模计算,采用传统方法开展雨水管道规划;利用Micro Drainage Windes软件在对LID雨水系统和雨水管道系统暴雨模拟分析基础上,确定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中道路坡度调整及调蓄设施规划方案。通过案例分析,旨在介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水系统规划内容和方法,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山地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山地城市地形、城市性质合理选择排水体制和排水形式。介绍了以巫山为代表的山地城市在规划雨水排水系统时,结合山洪防治设置排洪渠,并利用冲沟进行排水,避免山洪进入城区;规划污水排水系统时依据城市空间结构、功能性质、污水种类以及地形设置污水处理设施。  相似文献   

11.
城市排水管网与内部河道耦合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城市排水管网模拟系统(DigitalWater Simulation),将城市内部河道与排水管网相互关联,分析河道水位与流量控制对城市管网排水能力以及上游区域积水内涝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河道在高水位条件下,会对排水管网排水产生顶托作用,造成上游检查井液位上升,雨水管道充满度上升、流速下降,同时地表积水淹没范围扩大,积水深度增加,淹没持续时间增加。因此,应在雨水管网模拟评估时,将排水管网与城市内部河道进行耦合模拟评估,分析不同控制水位对排水系统的影响,确定汛期城市内部河道的合理运行水位,通过河道水工设施的动态调控,增强城市的排水防涝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镇安全,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阐述了目前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排水管网系统规划和城市防涝系统规划等综合规划治理内容,并以某城市排水防涝规划治理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城市排水防涝规划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内涝防治顶层设计是指导内涝防治工作的上层建筑,是决定内涝防治工程是否满足城市发展变化背景下内涝防治需求的关键。提出由地面雨水排放系统、雨水管渠排放系统、内河雨水排放系统组成的新型城市雨水排放体系,作为内涝防治顶层设计。新体系可科学指导城市雨水排放路径的合理构建、不同专业与不同部门的协调衔接,有效满足城市发展变化下的内涝防治需求,是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顶层设计,也是实现内涝防治目标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1版)是对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的局部修订。2011版规范从目前我国城镇排水建设运行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对排水体制、低影响开发(LID)、排水标准、雨水调蓄和渗透设施等一系列重要内容的补充和修订,解决了原规范中排水标准偏低、无防治城镇积水措施、无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等问题,充分体现了我国城镇排水系统在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防止城市内涝灾害、保障城镇排水安全等方面所承担的重要作用。对新版设计规范的局部修订条文进行详细解读,以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雨水排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技术、管理、体制等众多方面。从目前的分析来看,造成部分城市严重内涝的主要原因是暴雨强度超过了排水的排泄能力,但也暴露出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6.
符锐 《江苏水利》2016,(12):59-62
针对滨江平原区城市特点,深入分析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并针对不同雨情,科学地提出城市在雨水源头、管道排水系统、城市水系排涝系统、超标准情况下内涝防治措施,制定出了"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城市水系—应急对策"为一体的城市内涝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的首要功能是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和交通安全,其次在强降雨期间承担着雨水径流的排放通道功能。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和极端降雨事件频率增加,导致城市道路积水内涝风险逐渐加剧,本次系统总结了城市积水内涝的成因,建立了以流速与水深乘积、淹没宽度作为约束条件的城市道路大排水通道设计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道路作为大排水通道的可行性,以期为城市排水防涝中大排水系统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雷敏 《中国水利》2012,(21):51-53,58
我国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城市内涝问题应引发城市规划及排水工作者的思考。结合在建的石家庄市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工程实际,对城市内涝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工程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前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加强雨水排放系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与雨水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城市化对城市水文系统的影响,指出城市排水不利是产生城市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给出城市道路建设和城市雨水蓄集联合运用的模式。通过城市道路,充分利用由于城市发展而增加的地表径流,不仅可以减小暴雨洪峰流量,减轻市政排水压力,解决道路积水和城市防洪、排涝等问题,还可以控制径流污染,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而实现道路建设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硬化路面集雨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昀  张升堂 《人民黄河》2011,33(9):71-73
针对我国目前雨水利用现状,分析了硬化路面雨水收集的需求.根据我国城市排水设施及道路建设情况,认为实施硬化路面雨水收集具有可行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以青岛市平度地区为例,采用扣损法对2009年6-9月雨水可收集量进行了估算,若集雨路面达50%,则汛期可集雨量为543万m3,经济收益将超过1 357.5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