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适用于云计算可扩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存储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已无法有效应对当前遥感影像的3个“海量”问题,即日产量海量、单幅像素海量和可观测地物的类别及数据海量,使得多源海量遥感数据的利用率极其低下。为解决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存储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云计算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存储组织结构,并对基于MapReduce框架的构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在Hadoop集群上对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集进行的小影像集大文件构建方法实验与传统同类方式读取效率的对比,证明了本存储组织结构具有较高的扩展性,该小影像集大文件构建方法具有高效和高扩展的数据读写和处理能力,适合于作为处理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2.
航空像片,是飞机在保持某一确定的高度飞行时拍摄的。它与地面平行,虽然有不同程度的倾斜角问题,但对于平坦地区,只需进行航高和倾角纠正就可用作像片平面图。在丘陵和山区,由于高差引起的位移和比例尺的不同,除进行倾角纠正外,还须按高程分带进行纠正。要制作大比例尺巨幅影像图,必须具有高放大倍率的仪器。目前国内外纠正仪的放大倍率只有5~7倍,一次成像的最大尺寸为1.06×1.06m,不能满足大影像图的要求,要作放大倍率大于7倍以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算法。这种算法基于影像自身的波段间信息和关系,通过选取影像中植被混合比差距较大的像元,使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400~900 nm)的光谱信息,反演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详细介绍了这种反演方法原理和操作流程,并分别使用模拟数据和真实遥感影像的反演对本方法进行验证。通过模拟数据的反演,这种方法反演结果与真实值的拟合系数(R2)达到0.981 8,均方根误差(RMSE)达到0.055;同时使用该算法反演和校正中巴资源卫星(CBERS)CCD影像。分析校正前后的影像,校正结果明显增强了影像对比度,同时还反映出影像能见度的情况分布,经过大气校正后,可以使得地物更加接近真实地表反射率,有利于影像的定量化应用。  相似文献   

4.
马瑞  董玲燕 《人民长江》2013,44(23):82-85
为解决海量影像数据在不同硬件设备上的快速调度与可视化,在保证遥感影像数据精度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合理的影像数据结构,构建了紧凑性影像金字塔数据库,并进一步运用JPEG2000算法对影像金字塔的瓦片数据进行有效压缩,减少了数据存储空间,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将影像快速索引定位、双缓存、固定大小的内存置换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建立LRU(Least Recently Used)队列,改进了影像数据可视化的显示速度和效果。选取长江流域内的多幅航拍影像为例进行金字塔构建,应用所提出的方法在PC机、PDA等硬件上实现了影像的快速浏览与模拟。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虚拟地球系统对多分辨率影像预先切片构建瓦片金字塔,导致的数据通用性差、数据更新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实时创建多尺度影像瓦片数据的改进技术。设计并构建多尺度影像金字塔模型,对影像进行逻辑上的裁剪和接边处理,并将多尺度影像金字塔工程发布为数据服务,基于多核处理器设计影像切片并行算法实现用户实时响应请求。采用World Wind虚拟地球系统选择广东及海南区域的多源影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技术能够方便地管理影像数据,满足虚拟地球系统的并发访问需求,并能极大地提高数据更新效率。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利》2008,(10):63-64
技术简介:机载激光雷达(LIDAR)是近年来在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通过安装在飞机上的机载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量测边坡的三维坐标,生成LIDAR数据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从而获取其位移形变量及沉降高度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1年和2015年TM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面向水土保持的ARC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结合GPS野外调查定位,采用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判读解译,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对两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年代之间的变化情况及演变趋势,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多时相遥感影像几何配准模型为理论基础,研究相对配准误差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精度的影响.首先,分析了配准误差和影像波段、地类复杂度之间的关系;其次,研究了相同配准误差条件下,每个不同波段的敏感程度以及不同地类复杂度区域的差异性.实验选取地类复杂度不同的QuickBird真彩色影像区域为实验数据,结果表明配准误差对...  相似文献   

9.
鉴于河冰的野外观测受观测技术、条件及方法的限制而无法获得大尺度、长序列的河冰过程数据,而遥感技术可有效完成复杂时空尺度海量信息的收集处理,以Landsat8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单波段信息量比较及相关系数、信息熵和最佳指数的联合分析,得到最佳波段组合;采用监督分类的最大似然法对黄河内蒙古段三湖河口河段2013—2014年冬季不同时期遥感卫片数据进行解译,并对解译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获得该河段不同时期河冰的生消演变过程及特性。结果表明:应用7、4、3波段组合获得了较高的河冰解译精度,解译影像可以反映大尺度下冬季河冰的生消演变及输移过程,结合气象、水文等数据可以解释典型河冰现象,为河冰的理论分析及机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3S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开展河湖管理动态监控、加强河湖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为加强河湖信息化建设,提升河湖管理水平,亟需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出发,通过PPP模式引入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商,建设国家级河湖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平台,开发通用应用系统,推动动态监控系统及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外业采用大疆创新公司的四旋翼无人机"悟"Inspire 1 Pro倾斜摄影采集影像数据,内业使用Bentley ContextCapture对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最终生成不同文件格式的三维模型、点云和正射影像等产品的技术要点,并且简述各种三维产品的应用平台和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12.
针对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干旱增多、严重等问题,以桂西北为研究区域,获取不同时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分析植被及温度等影像指数,依据历史旱情发生情况,建立植被供水指数分级规则,并依此规则,可实时、动态地监测旱情信息。其成果可增强旱情的预警能力,为防旱、抗旱决策提供了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利》2004,(7):J008-J009
遥感监测系统是运用遥感手段,以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为信息源,通过图像处理、数据采集和信息提取过程,快速、定位、定量地获取水土保持数据,极大地提高水土保持基础数据获取的效率和精度,可以为制订水土流失防治方案、评价治理效果提供科学的技术手段。数字黄土高原的基础数据大多是通过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系统获取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无人机的机动性好、应用成本低、拍摄范围广以及影像数据实时性强等特点,基于湖南省防汛抗旱的不同需求,提出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防汛抗旱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实例发现,无人机技术在山洪灾害现场调查信息获取、三维建模分析及灾情评估、水利工程全景监测以及现场影像实时传输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在今后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和运用空间。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利信息化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水利项目在建设中都实现了相关数据的远程监测及电气设备的远程控制功能.水利项目中常见的数据监测主要包括流量、水位、温度、压力等,但是随着近几年橡胶坝工程的建设,很多工艺需求提出要实现橡胶坝高度的远程监测,实现值班人员远程监测橡胶坝的高度变化.本文主要讨论一下橡胶坝高度监测的一些实现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不同测量方式的工作原理及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由北京圣世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天地一体化仿真大数据管理平台,基于海量数据动态加载,融合了可视化技术,通过底层数据分层分级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高效组织管理与渲染可视化,支持海量数据的快速检索和调用。通过遥感数据、正射/倾斜影像数据和矢量数据的一体化融合技术,可实现海量异构时空数据的高效组织、管理及检索调用,支撑图片、文字、视频、遥感及正射/倾斜影像数据、矢量、高程、三维等各类异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实  相似文献   

17.
杜丽惠  江春波 《水力发电》2000,(2):55-56,61
对于具有多种透水介质的堤防地基用波前法进行有限元网格自动划分,通过背景网格密度函数的办法控制网格的尺寸,并在网格有效性的检查上对波前法进行改进。研制的网格生成计算机动态显示界面具有数学计算、人机对话,图形显示及修改等功能,不但使得网格自动生成的前处理工作可以在可视化平台上直接进行,而且可以在该平台上修改已有的有限元网格,显示与检查不同介质区域边界信息,生成边界条件数据等。  相似文献   

18.
为获取多视角影像,保证实景三维模型的建模质量,以胜天水库项目区域测绘为例,通过摄影测量2D、井字飞行、五向飞行3种航线构建实景三维模型,并进行三维模型精度比较;采用CASS_3D平台进行1∶500地形图立体测绘,并与网络RTK地形图测绘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航线建模方法测绘的地形图均达到1∶500地形图精度要求;其中,通过五向飞行航线获取影像资料建立的实景三维模型取得的平面地物信息误差最小、精度最好。研究成果可为中小型测绘生产单位使用单镜头无人机在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作业难度较高的区域开展水库大坝测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日益频发的极端暴雨事件使得城市道路积水的问题,为获得及时准确的积水数据,从道路积水监测技术层面,梳理了人工监测、传感器监测、遥感和视频影像监测的技术原理及相关改进,对比分析了不同传感器监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道路积水监测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就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分析认为,道路积水监测需充分利用现有的视频设备、改进遥感水体识别技术、构建多源立体监测网以及基于海量监测数据的雨洪物理-数字耦合模型等方面开展研发和应用,全方位提高城市的雨洪预警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王伟  李圣伟  原松 《人民长江》2008,39(22):102-104
通过多平台、多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利用3S技术掌握灾区堰塞湖的位置及范围,并对不同类型的影像数据在ERDAS IMAGINE中进行影像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利用ArcGIS系统完成了DEM高程点的转换,然后利用长江水文泥沙信息分析管理系统,通过DEM法,对6个堰塞湖库容进行了计算,并对唐家山堰塞湖库容进行了验算,完成了绵阳至小河坝河段34个断面的切割。分析计算成果及时交付水利部水文局和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工作组专家,为排险措施的制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