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倾斜超高层建筑室内平面坐标传递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放样工作中分析轴线控制点平面坐标的精度。对于倾斜超高层建筑高精度的控制点坐标传递,采用全站仪与激光准直仪相结合,在楼层上多次分段转折投测,逐段接力将控制点坐标传递到顶层控制点。在各楼层控制点上用全站仪测量出控制点到轴线控制点之间的边长,计算轴线控制点的坐标,并对其坐标精度进行分析。获得超高层建筑施工放样从控制点到轴线控制点多次分段传递平面坐标的集成方法和采用先进测量设备提高轴线控制点坐标的精度集成方法。为选择不同精度的全站仪和激光准直仪快速、准确分析控制点的误差,为优化施工放样方案、指导超高层建筑或倾斜超高层建筑在楼层上施工放样和变形监测工作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的出现对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通过对常用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采用全站仪天顶测距引测法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对于高程传递的精度要求.对全站仪高层竖向传递进行了精度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经纬仪光学对点器,在基准层和施工层上分别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基准层上的控制点逐层往施工层上投测,将建筑物测量控制网逐层向上传递,该法仅用经纬仪即可实现对高层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因而具有成本低、控制过程简单、操作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自由设站法是在待测控制点上后视已知控制点进行距离和角度测量,从而精确计算其坐标的方法.利用自由设站法控制测量的方法建立临时控制点,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变形监测,基于间接平差法原理,主要对自由设站待定控制点坐标和变形监测点坐标联合平差计算进行研究,建立了监测点坐标平差计算模型,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并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监测精度符合要求.为在已知控制点与监测点不通视条件下的变形监测工作提供了合理的监测、计算平差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行矿井联系测量,将地面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并为井上下各类矿建工程的施工和建设服务,龙王庄矿将GPS技术应用于风井和副井口附近的近井网设计.通过外业观测、内业数据处理及精度评定等,获得了龙王庄矿近井控制网各控制点的坐标.从平差和精度评定的结果来看,近井控制网精度较高,完全满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下高精度沉放对接是沉管隧道施工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测量方法的环境适应性和精度等指标要求很高. 目前实际工程中多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测量和刚性测量塔传递坐标的方法;此外,国外提出水下声呐测量方法,环境适应性强,且精度不随隧道长度增加而下降. 本文通过对水下声呐法进行创新改进,采用三点后方交会方法,提出超声阵列测量方法,并用于佛山汾江路南延线沉管隧道工程中管段沉放对接的测量监控试验,并将测量结果与高精度全站仪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现场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在管段间距2 m时,三轴坐标测量精度不大于± 45 mm.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含吸收散射性介质三维空腔内辐射传递方程的离散坐标解法.讨论了假散射和射线效应对解精度的影响.对三维矩形炉膛内辐射传递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区域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离散坐标法具有较好的精度,是辐射传递过程数值模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并将它应用于加热炉中钢坯的加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高层建筑物中封闭构筑物的测量通常是测定其内部几何形状和细部实际位置,由于受到施测现场空间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测量工作经常因施测困难而耗费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针对高层建筑物中封闭构筑物的测量对象和施测环境的特点,介绍一种利用钢尺直接测量封闭构筑物内细部位置的快速方法.该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几个系统不同,精度不等的控制坐标系如何相互利用测量成果,统一坐标系统的方法和计算公式。特别以水利工程为例,讨论了怎样把以建筑物主轴线为标准的设计,施工坐标系统纳入国家坐标系统。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近似方法,又给出了依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进行解算的较为严密的方法。供设计、测量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弹性圆板与多层地基表面的竖向位移协调条件与光滑接触条件,再由多层地基应力与位移的传递矩阵解,推导出多层地基上轴对称受荷弹性圆板问题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园板刚度对弹性圆板的位移以及圆板中心下的竖向应力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超高层建筑的上部楼体在日照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周期性形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用激光垂准仪进行高层建筑竖向投测的方法将较难实施.本文介绍一种利用测量机器人进行超高层建筑施工基准传递的新方法,简要分析该方法的精度及可行性,并提出一些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柱体垂直度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垂直度检测在高层建筑施工的竖向控制中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检测柱体垂直度的方法-内控法配合极坐标法,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型古建筑文物结构复杂,数字化保护工作繁琐而沉重的问题,提出融合多种精密测量技术的三维数字化方法.用GPS测设精密控制网来确定古建筑文物的空间坐标和方位;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密集点云来构建精细三维数据模型;用高精度免棱镜全站仪精确观测特征点,与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进行精度的相互检核.以该方法在白马寺齐云塔数字化保护应用为例,详细阐述了外业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术,并在点云拼接、三维建模、数据分析等方面讨论了内业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4.
考虑施工过程收缩徐变对高层建筑结构影响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高层建筑结构有重要影响,目前还没有一种比较符合实际受力模型的计算方法,将施工过程引入收缩徐变对高层建筑结构影响分析,考虑竖向构件轴力变化,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及收缩徐变使钢筋混凝土截面应力重分布引起混凝土截面应力的变化。利用混凝土徐变中值系数和混凝土弹性模量中值系数,推导出高层建筑竖向承重构件的应变计算公式,通过分析施工过程收缩徐变的变形特点及其对水平构件的影响,建立了高层建筑结构收缩徐变竖向变形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收缩徐变对高层建筑结构有重要影响,计算公式符合实际受力模型,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航空遥感影像为基础的单影像建筑物三维重建的方法。由于航空遥感影像近似竖直摄影的特性,倾斜角非常小,几乎接近于零,而且内方位元素已知。本文的方法是在没有地面控制点的情况下,通过自动或者人工获取的建筑物角点的像平面坐标,利用内方位元素和地面建筑物的长度等相对控制条件,直接用共线方程和平行线条件,在局部坐标系中同时求解影像的外方位元素与建筑物的宽度和高度。从而获得建筑物的外形轮廓并实现建筑物的三维重建。实验证明,从单影像上提取和重建建筑物,在没有该地区的立体影像时,或者没有地面控制的情况下,对于无遮挡的、呈规则几何形状的建筑物是一种比较简单实用的三维重建途径。  相似文献   

16.
110kV输电线路巡线机器人控制方法及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对巡线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重点阐述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分布式专家系统的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自动巡线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实时实现. 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和证据的可信度的分布式专家系统的协调算法. 采用CLIPS,C和VC++等计算机语言实现了该控制方法. 在线运行实验表明,该控制方法不仅可以控制机器人自主跨越输电线路上的各种典型障碍,而且对于特别复杂的环境,如跨越转弯跳线时,通过两个专家系统的协作,机器人的巡线工作也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交通荷载引起的环境振动实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由交通荷载引起的某办公楼振动测试。对不同交通荷载条件下,办公楼各层同一测点和同层不同测点位置的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响应进行了测试,并对振动产生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由于该办公楼周边环境复杂,测试为分析振动传播途径和研究振动对办公环境的影响提供了宝贵资料,对多因素引起的环境振动评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改变人工搭乘吊篮进行高层建筑外墙壁粉刷的现状,从而提高粉刷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设计了一种可用于高层建筑外墙壁喷涂的机器人。该喷涂机器人采用真空吸附原理,吸附在垂直墙面上,并通过履带行走。使用远程影像传输和远程遥控实现高层建筑外墙壁喷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架空输电线路常穿越高山大岭和跨越江河等艰难的地理环境,高差大、大小档距等会引起直线塔悬垂线夹的悬垂角过大,从而引起线夹出口处导线对单回路铁塔塔窗、双回路铁塔层间横担等的间隙距离不足的问题。通常特高压线路规划杆塔的水平、垂直档距等条件大于常规交流线路杆塔.因此大垂直档距出现的几率增多,大悬垂角问题更为严重。本文以1000kV浙福线工程的山区段线路设计方案为例,提出采用悬垂串偏挂来解决山区特高压线路大悬垂角问题的新方法,并给出挂点角钢多种组合及布置的新方式;对比解决大悬垂角问题的各种常规方法.本文进行了杆塔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性能的比选,论证了悬垂串偏挂法在解决山区、大跨越等悬垂角问题方面具有节省工程造价和设计工作量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