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 Natta、Gladding 等人提出以非共轭双烯烃作为乙丙橡胶第三单体,并于1963年首先由杜邦公司实现工业化以来,国外乙丙橡胶均逐渐由二元橡胶转入三元橡胶的生产;这主要是因为三元橡胶可采用通用的硫化方法硫化。但是,以有机过氧化物交联的二元橡胶生产仍占有一定的比重。其原因是过氧化物交联的二元乙丙橡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老化性,并且压缩变形小。此外,由于二元乙丙橡胶耐特种介质和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动态硫化方法对聚丙烯进行增韧改性,以克服传统的简单共混增韧改性产生的冲击强度增幅有限。加工流动性明显下降的问题。对于不同的交联体系、三元乙丙橡胶(EPDM)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3.
《精细石油化工》2015,(5):15-18
利用Stber法制备了单分散二氧化硅颗粒,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合成了新型纳米二氧化硅有机硼交联剂。对合成的纳米交联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对其交联的低浓度羟丙基胍胶压裂液的延迟交联性能、耐温耐剪切性能、破胶性能、滤失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纳米二氧化硅交联剂交联的0.25%羟丙基胍胶压裂液,随着交联比变化,延迟交联时间在80~130s可调,并且耐温性能最高可达120℃。证明通过简单方法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交联剂具有优良的性能,可有效交联低浓度羟丙基胍胶压裂液。  相似文献   

4.
交联压裂液交联过程的流变性研究目前还很少,本文以我国自行物性能优良的香豆胶和有须硼BCL-61为研究对象,对交联过程的流变性发速率进行了研究,建立起交联过程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石化技术》2014,(4):13
<正>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开发出一种三元乙丙橡胶的制备方法。在钒系催化剂、烷基铝化合物和有机氯化物的作用下,将多官能度化合物、乙烯和丙烯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三元乙丙橡胶;所述多官能度化合物包括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或N,N’-亚甲基双丙烯基酰胺。该方法采用所述多官能度化合物为第三单体与乙烯和丙烯进行聚合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及接触角等方法对三元乙丙橡胶—丙烯酸丁酯接枝物进行了表征 ,用正交方法对溶液法三元乙丙橡胶上接枝丙烯酸正丁酯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 ,找到了高接枝率的反应条件 ,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条件与接枝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香豆胶与有机硼交联压裂液是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性能优良的工程裂液之一,本文对其在一定条件下交联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交联剂、温度等影响因素,对指导交联压裂液的研制,评价压裂液性能,优化压裂施工条件均具有实际意义,为推测压裂液的携砂性能和对携砂压裂液的开发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梁立虎 《石油化工设计》2013,30(2):56-58,69,70
介绍了乙丙橡胶在世界及国内市场的供需情况、主要的生产商以及我国乙丙橡胶工业的发展概况。对目前的溶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和气相聚合法3种合成工艺技术,从工艺流程、产品性能、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了溶液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工艺。指出我国的乙丙橡胶需求增长较快,具备发展乙丙橡胶的有利条件,但也面临危险和挑战。从工艺技术的选用、产品方案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对我国乙丙橡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乙丙抗冲共聚聚丙烯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马良兴  袁春海  袁秀芳  于建明 《石油化工》2007,36(11):1123-1127
采用升温淋洗分级、核磁共振、示差扫描量热、凝胶渗透色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乙丙抗冲共聚聚丙烯(PP1740共聚物)的组成、序列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热转变、相态结构和宏观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P1740共聚物由均聚聚丙烯、乙丙橡胶和可结晶的乙丙共聚物组成,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均聚聚丙烯为PP1740共聚物提供刚性,乙丙橡胶可提高PP1740共聚物的抗冲性能;PP1740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呈多分散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乙丙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以直径1~2μm球型微粒均匀分布在聚丙烯基体中,有利于提高PP1740共聚物的冲击强度;PP1740共聚物的熔点较高,耐热性好。  相似文献   

10.
硅烷交联聚乙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胜先 《炼油与化工》1997,8(2):21-23,37
介绍硅烷交联聚乙烯的反应机理和生产,对不同交联剂下聚乙烯交联体系的机械性能,热性能以及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进行了分析,开发出综合性能优良的管材专用料,弥补了大庆石油化工总厂管材牌号欠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