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9):1241-1242
目的:观察补阴泻阳经络疗法对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失眠患者120例,对照组口服知柏地黄丸两周,治疗组除口服知柏地黄丸外,每日补阴泻阳针灸疗法1次,两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效果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0,P0.01)。结论:补阴泻阳经络疗法治疗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疗效良好,补泄经络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神补心方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失眠阴虚火旺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失眠阴虚火旺型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中医组(30例),分别给予艾司唑仑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安神补心方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PSQI评分。结果:中医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安神补心方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失眠阴虚火旺型可有效缓解失眠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阴泻阳法针刺法联合高压电位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80例,予补阴泻阳法针刺法治疗;高压电位组80例,予高压电位疗法治疗;联合组80例,予补阴泻阳针刺法联合高压电位疗法治疗。3组均以1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联合组愈显率80.0%、总有效率95.0%,针刺组愈显率65.0%、总有效率88.8%,高压电位组愈显率55.0%、总有效率85.0%,联合组愈显率均明显高于针刺组及高压电位组(P0.05),且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高压电位组(P0.05);3组治疗后PSQI量表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大于针刺组及高压电位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阴泻阳针刺法联合高压电位疗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可降低PSQI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两者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刮痧治疗女性颈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女性颈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饮食、用药、心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辨证分型后给予头部及背部穴位按摩联合刮痧治疗,穴位按摩每日1次,刮痧以消痧后再行下一次治疗,疗程2周。治疗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睡眠质量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PSQI指数各因子评分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刮痧在治疗女性颈性失眠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屠林莉  朱晓军  童艳青 《新中医》2017,49(8):133-135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伴焦虑症及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伴焦虑及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增加耳穴压豆和穴位贴敷。统计2组治疗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SAS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AS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的SAS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和穴位贴敷,能进一步改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焦虑及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对早期肝硬变伴有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10例伴有睡眠障碍的早期肝硬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干预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抗病毒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足浴及穴位按摩,治疗2周,对睡眠质量、肝功能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及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正确穴位按摩能够显著改善早期肝硬变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失眠情况,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泻阳跷补阴跷"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及疗区收治的5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针灸治疗("泻阳跷补阴跷"针刺法穴位:申脉、照海+基础穴位:百会、印堂、安眠、神门、三阴交+辨证取穴),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习惯睡眠效应、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频率、日间功能7个项目的 评分均有所改善.结论 "泻阳跷补阴跷"针刺法能够调整阴阳跷脉,交通全身阴阳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刺结合足底按摩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志国  蔡恒  李小龙  律东 《中国针灸》2008,28(6):411-413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足底按摩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把5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在口服阿普唑仑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腹部穴位为主及足底按摩治疗,腹部穴取中脘、关元、气海等为主;对照组单纯口服阿普唑仑治疗.评定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8.46%,2组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间治疗后PSQI各因子、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腹针为主结合足底按摩能显著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上董氏奇穴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董氏奇穴,对照组采用针刺常规穴位,两组均每天1次,治疗两周。观察两组接受治疗后失眠症状改善状况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情况,以综合评价二者临床疗效。结果:PSQ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1%,对照组为70.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组可明显降低中风后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提高睡眠率,改善睡眠情况,其疗效优于常规穴位针刺治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额三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湖北荆州市中医药针灸门诊就诊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额三针"治疗,对照组给予"额三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并保持随访。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总分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0%,对照组有效率76.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4.545,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及中医证候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中医证候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额三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额三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太冲、行间穴位贴敷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太冲、行间、镇静、神门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SQI、S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28/31,90.32%)优于对照组(21/31,67.74%)(P<0.05)。结论 太冲、行间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陈雪丽  张毅 《辽宁中医杂志》2014,(11):2399-240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在治疗职业精神焦虑引起的失眠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6例由于职业精神焦虑引起的失眠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失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积分(PSQI)测定睡眠质量、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测定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SQI评分分别为15.12±1.32、15.12±1.3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第4周两组分别与治疗前行组内比较,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第2周、第4周两组PSQI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6项PSQI因子积分上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AD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第4周两组分别与治疗前行组内比较,HAD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第2周、第4周两组HAD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在治疗职业精神焦虑引起的失眠方面具有比单用西医治疗手段更好的改善睡眠的效果,同时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3.
肝经俞募穴刺络放血法对失眠患者PSQI、SAS和SD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经俞募穴刺络放血法配合针刺对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和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组(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常规辨证取穴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后,配合肝经俞募穴(肝俞、期门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常规针刺:1次/d,5次/周;刺络放血拔罐法:2次/周,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选用PSQI、SAS、SDS作为观测指标。结果:两组疗后疾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PSQI、SAS、SD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经俞募穴刺络放血法配合针刺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肯定,较单纯针刺治疗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邱娅  李瑞娟  张静 《陕西中医》2014,(5):594-595
目的:研究穴位推拿治疗对中风中经络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治疗组进行康复治疗,并给予穴位推拿按摩。对照组只给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6周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实施穴位推拿组的康复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后6周Fugl-Meyer累加积分比较穴位按摩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推拿按摩可有效改善偏瘫肢体麻木、疼痛,促使运动、平衡、感觉、关节活动度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对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采用中医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对本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进行观察,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封包、中频穴位治疗、足底按摩、温水泡脚等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干预。采用PSQI评分评定睡眠质量,观察护理前后两组睡眠质量及血糖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PSQI评分、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2wk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电针疗法、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方案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及按摩期间的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MBI评分、S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时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改善其情绪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芳香药枕联合头部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失眠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0例中风后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芳香药枕联合头部穴位按摩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睡眠质量等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80. 0%,观察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为97. 5%,观察组护理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在护理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 05);护理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芳香药枕联合头部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失眠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朱才敏  殷璀颖  刘昊 《新中医》2023,55(2):160-163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脑梗死后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失眠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70%,高于对照组72.09%(P<0.05)。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4周,对照组PSQI评分较治疗后升高,且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研究组复发率7.69%,低于对照组29.03%(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失眠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对ICU无创辅助通气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谵妄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谵妄量表分析系统(CAMCR)评分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PSQI评分均出现了下降,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M-CR评分及谵妄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改善无创辅助通气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减少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任督点穴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任督点穴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改进型SPIEGEL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改进型SPIEGEL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督点穴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