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肢联动在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评估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2016-2018年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0例,分别使用四肢联动、上肢功率车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比较两种试验结果[包括静息心率(HR_(rest))、峰值心率(HR_(peak))、静息舒张压(DBP_(rest))、静息收缩压(SBP_(rest))、峰值舒张压(DBP_(peak))、峰值收缩压(SBP_(peak))、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摄氧量/预测摄氧量(VO_(2peak)/VO_(2pred))、无氧域时摄氧量(VO_(2AT))、峰值分钟通气量(VE_(peak))、峰值呼吸交换率(RER_(peak))、峰值代谢当量(MET_(peak))及峰值氧脉搏(VO_2/HR_(peak))]及试验完成即刻呼吸困难评分、腿部疲劳程度评分;两种试验过程中HR_(peak)、VO_(2peak)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所有患者完成四肢联动及上肢功率车试验,无一例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四肢联动试验与上肢功率车试验过程中HR_(rest)、DBP_(rest)、SBP_(reat)、DBP_(peak)、SBP_(peak)及VO_(2peak)/VO_(2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联动试验过程中HR_(peak)、VO_(2peak)、VO_(2AT)、VE_(peak)、RER_(peak)、MET_(peak)及VO_2/HR_(peak)高于上肢功率车试验(P0.05)。(2)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四肢联动与上肢功率车试验过程中HR_(peak)(r=0.93)、VO_2/HR_(peak)(r=0.89)均呈正相关(P0.05)。(3)四肢联动试验完成即刻呼吸困难评分和腿部疲劳程度评分低于上肢功率车(P0.05)。结论与上肢功率车相比,使用四肢联动进行CPET能更有效地增加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强度,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心肺功能,且患者疲劳感轻微,因此四肢联动可能更适合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心肺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肺功能、运动能力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CPET)结果的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及训练4周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指标[包括峰值摄氧量(VO_(2peak))、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O_(2peak)%pred)、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VO_2/HR_(peak))、峰值代谢当量(METs((peak))、峰值功率(Work_(peak)]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包括静息收缩压(SBP_(rest))、静息舒张压(DBP_(rest))、峰值收缩压(SBP_(peak))、峰值舒张压(DBP_(peak))、静息心率(HR_(rest))、峰值心率(HR_(peak))及试验结束后1 min内心率恢复值(HRR1)],并观察两组患者训练期间不适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训练前VO_(2peak)、VO_(2peak)%pred、AT、VO_2/HR_(peak)、METs_(peak))、Work_(peak)及训练4周VO_2/HR_(peak)、Work_(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训练4周VO_(2peak)、AT大于对照组,VO_(2peak)%pred、METs_(peak)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训练前SBP_(rest)、DBP_(rest)、SBP_(peak)、DBP_(peak)、HR_(rest)、HR_(peak)、HRR1及训练4周DBP_(rest)、DBP_(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训练4周SBP_(rest)、SBP_(peak)、HR_(rest)、HR_(peak)低于对照组,HRR1快于对照组(P0.05)。(3)训练期间康复组中1例患者出现不适。结论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PCI后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改善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运动心肺功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3例女性RMVD患者进行踏车负荷递增试验,并以10例正常女性作对照。结果发现RMVD组最大运动受限于下列心脏因素:最大有氧代谢能力VO_2max/kg,无氧阈VO_2AT/kg、VO_2AT/VO_2max pred及氧脉搏(VO_2/HR)max明显减低。而VO_2AT/VO_2max则高于对照组。表明RMVD组AT出现较早,且不能耐受无氧代谢而终止运动。此外HR-VO_2/kg图示低氧耗高心率。VO_2/HR-VO_2/kg曲线趋于低平。有氧代谢能力减损FAI增高。呼吸储备正常,呼吸困难指数Dl在50%时,已由上述心脏因素而终止运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其中4例患者因不能佩戴收集气体的面罩而剔除研究,根据峰值摄氧量(VO_(2peak))将76例患者分为A组(VO_(2peak)为16~19 ml·kg~(-1)·min~(-1),n=18)、B组(VO_(2peak)为12~15 ml·kg~(-1)·min~(-1),n=26)和C组(VO_(2peak)为7~11ml·kg~(-1)·min~(-1),n=32)。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评定所有患者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所有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并记录其VO_(2peak)、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O_(2peak)%pred)、无氧阈(AT)、达到AT时摄氧量(VO_(2AT))及最大运动负荷时呼吸困难和腿部疲劳程度评分;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心肺运动试验,且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本组患者VO_(2peak)为(12.89±3.42)ml·kg~(-1)·min~(-1),VO_(2peak)%pred为(46.0±6.1)%,最大运动负荷时呼吸困难、腿部疲劳评分分别为(14.84±0.97)分、(15.55±0.86)分。(2)三组患者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卒中类型、偏瘫部位、病程、有无基础疾病、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年龄、性别、有无不良生活习惯、日常运动习惯、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MMSE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2.14,95%CI(1.24,4.58)]、性别[OR=1.32,95%CI(1.03,1.94)]、不良生活习惯[OR=2.16,95%CI(1.18,5.17)]、规律的日常运动习惯[OR=0.02,95%CI(0.01,0.20)]、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85-95分[OR=0.54,95%CI(0.39,0.83)]、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96~99分[OR=0.20,95%CI(0.12,0.37)]、MMSE评分27~28分[OR=0.34,95%CI(0.27,0.66)]及MMSE评分29~30分[OR=0.06,95%CI(0.01,0.19)]是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明显下降,规律的日常运动习惯、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高、MMSE评分高是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大、女性、不良生活习惯是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探讨合并营养风险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心肺功能。方法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标准,对入选的68例中重度COPD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30)及有营养风险组(n=38)。采用CPET及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2组病人心肺功能,观察2组间最大分钟通气量(VE max)、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FEV1/用力肺活量(FVC)、峰值摄氧量(VO_2peak)、最大代谢当量(METs)、无氧阈(AT)、最大功率负荷(WR max)、氧脉搏(O2pulse)、每公斤体质量最大摄氧量(VO_2max/kg)、6 min步行距离(6MWD)等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有营养风险组VO_2peak、METs、AT、O_2pulse、WRmax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无营养风险组(P0. 05); 2组间VEmax、FEV1、FEV1/FVC、6M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PET评估合并有营养风险的老年COPD病人,能早期了解病人的心肺功能,为老年COPD病人制定营养处方提供依据,以便早期帮助COPD病人心肺功能康复,同时,CPET评估较6MWT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的影响,并统计分析其对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Cochrane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限制为2000年1月—2018年5月,采用PEDro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并运用Review Manager 5.3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文、英文文献共2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进行运动康复的LVEF[MD=4.59,95%CI(3.15,6.03),P0.000 01]、VO_2peak[MD=2.75,95%CI(1.86,3.65),P0.000 01]及AT[MD=2.80,95%CI(1.59,4.01),P0.000 01]均高于常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运动康复的病人心血管相关死亡率5.78%,再住院率17.12%,进行常规治疗的病人分别为9.38%、27.05%。结论当前证据表明,运动康复可明显改善CHF病人LVEF、VO_2peak及AT,中年亚组、中等与高等运动强度亚组病人LVEF、VO_2peak及AT的改善效果确切,运动康复可降低CHF病人死亡率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动对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心内科成功进行首次PCI的冠心病病人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两组PCI术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术后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康复训练。于运动治疗前、运动后第1个月、第3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和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PCI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LVEDD、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观察组LVEDD低于治疗前,NYHA分级低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LVEF高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LVEDD、NYHA均低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6MWD、VO_2peak、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对照组6MWD高于治疗前,观察组6MWD、VO_2peak、AT均高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对照组6MWD高于治疗前,观察组6MWD、VO_2peak、AT均高于治疗前和同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支架内再狭窄、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运动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病人心脏功能、运动耐力并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次性间歇递增负荷有氧耐力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EH)中老年人的降压效果.方法 将15名EH中老年人分为两组,一次性运动组(n=8)及对照组(n=7),以最大强度为(35.9±2.7)%每分钟最大摄氧量(VO_2max)、纯持续时间为40 min的间歇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有氧耐力运动为运动方案,检测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及血流变学改变.结果 一次性间歇递增负荷有氧耐力运动可显著降低收缩压(SBP),且于运动后30 min时最为显著;甘油三酯(TG)显著下降,血流变学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 一次性间歇递增负荷有氧耐力运动适合于中老年EH患者,虽对机体形成一定程度的刺激,但不会导致机体脂代谢和血流变学的显著改变,是一种较为安全的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舒张功能不全与运动耐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08-2018-08于我院就诊的HFrEF患者83例,在1周内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运动耐量及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按左室舒张功能分为舒张功能正常组和舒张功能降低组,比较两组运动耐量。结果:与舒张功能正常组比较,舒张功能降低组峰值摄氧量(Peak VO_2)、峰值摄氧量预计值百分比(Predicted peak VO_2%)和氧脉搏(VO_2/HR)均更低(均P0.01),心脏超声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右室内径(RVD)均明显扩大(均P0.05),肺动脉收缩压(PASP)更高(P0.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P0.01)。将心脏超声指标与CPET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E/e')与Peak VO_2(r=-0.38,P0.001)、Predicted peak VO_2%(r=-0.40,P0.001)、VO_2/HR(r=-0.29,P=0.01)均呈负相关,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 slope)呈正相关(r=0.28,P=0.01);二尖瓣环室间隔与左室侧壁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与Peak VO_2呈正相关(r=0.33,P=0.003);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与Peak VO_2(r=-0.24,P=0.03)、VO_2/HR(r=-0.33,P=0.003)呈负相关;LVEF与Peak VO_2无相关性。将上述心功能指标与Peak VO_2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e'是Peak VO_2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HFrEF患者运动耐量降低与LVEF无关,而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相关。E/e'与运动耐量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HFrEF患者运动耐量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相关数据,探讨此类患者CPET的临床特点。方法入选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冠心病并进行CPET测试的连续患者共2552例,同时进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患者215例作为阳性组,进行1︰1匹配选取与阳性患者同期进行CPET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阴性患者215例作为阴性组。全部受试者均使用瑞士Schiller CS-200CPET系统进行测试,在静息状态下测定人体的肺功能、心电图,继之连续动态监测记录进出气流、摄氧量(VO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十二导联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实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男性比例(85.6%比74.4%,P=0.003)、吸烟比例(34.9%比26.0%, P=0.047)显著高于阴性组,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1.9±3.8)%比(55.2±4.7)%,P=0.037]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运动递增功率、峰值Borg评分、运动持续时间、峰值功率、峰值代谢当量、呼吸储备、每分通气量/每分二氧化碳排出量(VE/VCO2)、静息心率、静息血压、静息和峰值指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因疲劳终止比例(40.5%比62.8%,P0.001)和心率储备[(34.6±17.6)次/分比(38.8±21.0)次/分,P=0.026]显著低于阴性组。阳性组峰值心率达预计值比例[(87.1±11.8)%比(84.4±14.3)%,P=0.031]及峰值收缩压[(179.1±25.5)mm Hg比(173.6±26.6)mm Hg,P=0.029]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无氧阈(AT)摄氧量、AT对应心率、峰值摄氧量、峰值千克摄氧量、峰值负荷、峰值氧脉搏、最大呼吸频率、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肺活量(VCmax)、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AT千克摄氧量[(11.9±2.4)ml/(kg·min)比(11.5±2.3)ml/(kg·min),P=0.040]、AT负荷[(3.4±0.7)Mets比(3.3±0.6)Mets,P=0.037]、最大通气量(MVV)[(113.9±30.1)L/min比(107.3±30.0)L/min,P=0.022]和MVV达预计值比例[(107±24)%比(102±24)%,P=0.030]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阳性患者可能因为男性比例较高,运动中峰值心率及峰值收缩压较高,AT负荷及MVV较高,表现出较强的心肺运动耐量。在进行CPET检查中,遵循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方法同时,建议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状态,鼓励患者进行较强的或更接近靶心率的运动负荷测试,以得到更准确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肺适能(CR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6例,稳定型心绞痛21例,原发性高血压23例。采用症状限制性标准Bruce分级平板运动方案,同时测定气体代谢指标摄氧量(VO_2)、二氧化碳排出量(VCO_2)、VO_2峰值(VO_(2peak))、每分钟通气量(VE)和无氧阈值(VAT)。应用全自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结果血清log(hs-CRP)与VO_(2peak)(r=-0.697,P0.001)、VE峰值(VE_(peak),r=-0.425,P0.01)、VO_(2peak)/kg(r=-0.561,P0.001)、VAT(r=-0.726,P0.001)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NEF,r=-0.264,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283,P=0.005)和log(hs-CRP)(β=-0.516,P=0.000)是VO_(2peak)降低的危险因素;年龄(β=-0.323,P=0.003)、体质指数(BMI,β=-0.265,P=0.014)和log(hs—CRP)(β=-0.547,P=0.000)是VO_(2peak)/kg降低的危险因素;年龄(β=-0.206,P=0.048)和log(hs-CRP)(β=-0.515,P=0.000)是VAT降低的危险因素,而其中log(hs-CRP)是CRF降低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清hs-CRP与CRF、LVEF呈负相关性。血清hs-CRP可能是反映CRF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有效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且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及治疗组(50例),两组均接受基本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地高辛、硝酸酯类药物;运动康复组接受基本的药物治疗及运动康复治疗。根据心肺运动试验(CPET)无氧代谢阈值(AT)制定运动强度,病人运动时的症状、血压、心电图情况,制定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为隔日1次,共治疗15周后评定。依据心肺运动评估,记录病人AT心率、峰值最大心率、AT摄氧量、峰值摄氧量、运动时间。结果治疗15周后,对照组AT心率、峰值最大心率、AT摄氧量、峰值摄氧量、运动时间均治疗较前有所改善,其中AT心率下降、峰值摄氧量升高(P0.05)。治疗组AT心率、峰值最大心率、AT摄氧量、峰值摄氧量、运动时间均治疗较前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治疗组AT心率、峰值最大心率、AT摄氧量、峰值摄氧量、运动时间均较药物治疗组改善显著(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可降低稳定型心力衰竭病人AT心率、峰值最大心率,提高AT摄氧量、峰值摄氧量、运动时间,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治疗对射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运动耐力、舒张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了100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存心衰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运动康复组和对照组。运动康复组采用踏车运动康复,训练强度为基线水平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峰值氧耗量(peak VO_2)50%~80%。每周运动3次,每次40min。在基线及12周随访结束时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peak VO_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slop),无氧阈氧耗量(VO_2AT),最大运动功率和最大运动时间;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并计算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E/e'),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肌重量指数(LVMI),LVEF;测试6 min步行距离;测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通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表(MLWHFQ)评估生活质量。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运动康复组及对照组随访12周后peak VO_2、VO_2AT、最大运动功率、最大运动时间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前增加(P0.05);VE/VCO2slop、E/e'、LAVI及MLWHFQ总分均较前下降(P0.05),但运动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LVMI、LVEF及NT-proBNP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改善了LVEF保存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左室舒张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过残余SYNTAX积分(rSS)反映的不同血运重建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运动耐量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并行PCI,并在PCI后12个月之内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患者共95例。通过两种方式将患者分组:(1)依据r SS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rSS=0分组(n=27), 0分rSS≤8分组(n=40),rSS8分组(n=28);(2)依据基础SYNTAX积分(bSS)将患者分组,由于所有患者的bSS均不超过32,故根据bSS将所有患者分为bSS≤22分组(n=70)和bSS22分组(n=25)。比较不同组患者1年内CPET参数,包括反映运动耐量的峰值代谢当量(MET_(peak))、峰值代谢当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ET_(peak)%pred)、峰值耗氧量(VO_(2peak))、峰值耗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O_(2peak)%pred)、无氧阈(AT)时VO_2等指标,反映通气功能的每分通气量(VE)、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等指标。结果:rSS分组中,rSS=0分、 0分rSS≤8分和rSS8分三组患者反映运动耐量的MET_(peak)[(7.39±1.81) mets vs (6.96±1.66) mets vs (5.94±1.34) mets,P=0.005]、MET_(peak)%pred[(88.96±16.44)%vs (81.31±19.05)%vs(70.77±15.07)%,P=0.001]、AT时MET[(4.77±0.99)mets vs (4.73±0.96) mets vs (4.06±1.12) mets,P=0.018]、VO_(2peak)%pred[(83.27±16.24)%vs (80.71±16.57)%vs (72.77±12.71)%,P=0.040]、AT时VO_2[(16.72±3.48)ml/(min·kg) vs (16.58±3.34) ml/(min·kg) vs (14.36±3.87) ml/(min·kg),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三组进行LSD-t检验多重比较时,rSS=0分组和0分rSS≤8分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此两组的MET_(peak)、MET_(peak)%pred、AT时VO_2、AT时MET和rSS8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SS分组中,bSS≤22分组和bSS22分组患者的CPET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接受PCI的患者,完全血运重建(rSS=0分组)患者与合理的不完全血运重建(0分rSS≤8分组)患者运动耐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此两组患者的运动耐量均优于残余冠状动脉病变负荷仍较重(rSS8分组)的患者;(2)与bSS相比,rSS可更好地评价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在襄阳市中心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运动耐力指标[包括运动持续时间(ED)、最大氧耗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功率(PP)],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用量少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ED、VO_2peak、AT、LVEF、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D、VO_2peak、AT、PP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功能,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AT(厌氧阈值)是机体出现乳酸酸中毒之前的最高摄氧量,用以反映机体做功的能力。AT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循序渐进的运动踏板试验测定小儿先心病患者达到VT(通气阈值)时的VO_2(摄氧量),评价此种运动试验和VT测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阻训练联合8 000步快步走对青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青年冠心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快步走组、联合训练组,每组50例。3组患者均于PCI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出院时开具运动处方,其中对照组患者为常规运动训练指导,快步走组患者为8 000步快步走,联合训练组患者为抗阻训练联合8 000步快步走。比较3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年后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运动耐力指标〔包括峰值功率(PP)、运动持续时间(ED)、峰值摄氧量(VO2peak)及无氧阈(AT)〕及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记录3组患者干预1年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1)3组患者无一例中途脱落或剔除。干预前3组患者LVEF、NYH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快步走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联合训练组患者LVEF高于快步走组(P0.05);联合训练组患者NYHA分级优于对照组和快步走组(P0.05)。(2)干预前3组患者PP、ED、VO2peak、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快步走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PP、VO2peak、AT大于对照组,ED长于对照组(P0.05);联合训练组患者PP、VO2peak、AT大于快步走组,ED长于快步走组(P0.05)。(3)3组患者干预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快步走组和联合训练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训练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快步走组(P0.05)。(4)联合训练组患者干预1年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阻训练联合8 000步快步走能有效改善青年冠心病患者PCI后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减少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摄氧效率斜率(OUES)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健康成人32例和EH患者56例,按BMI将EH患者分为3个亚组:体质量正常组(BMI18.5~23.9kg/m2,18例),超重组(BMI24.0~27.9kg/m2,18例)和肥胖组(BMI≥28.0kg/m2,20例)。采用症状限制性标准Bruce分级平板运动方案,同时测定气体代谢指标摄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峰值摄氧量(VO2peak)、每分通气量(VE)、呼吸气体交换率(RER)。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的实测数据,采用对数曲线拟合的方法,分析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摄氧量与VE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摄氧量=a×lgVE+b,计算a为OUES值。运动过程中摄氧量为75%VO2peak,90%VO2peak和100%VO2peak时的OUES值分别表示为OUES75、OUES90、OUES100。采用Hollenberg等提出的预测公式计算OUES100的预计值(preOUES100)。结果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EH超重组和EH肥胖组的OUES100、OUES90、OUES75均高于对照组及EH体质量正常组,EH肥胖组与EH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冠心病和冠心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的特点,探讨NAFLD对冠心病患者心肺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2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心肺运动试验的慢性稳定期冠心病患者122例,其中61例合并NAFLD为NAFLD组,61例无脂肪肝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心肺核心指标的差异。结果:122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为(17.89±3.82) mL·kg-1·min-1,102例(83.6%)患者无氧阈下代谢当量(AT-METs)<5 MET。其中NAFLD组Peak VO2/kg、无氧阈(AT)、AT-METs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提示,NAFLD与Peak VO2/kg、AT、AT-MET均呈显著负相关(r=-0.331、-0.274、-0.266,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AFLD是冠心病患者心肺耐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急性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或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运动耐量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0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并于急性期接受PCI的首次AMI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于PCI后起始Ⅰ期康复,并于出院后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血运重建程度分为三组:单支病变组(30例)、完全血运重建组(34例)以及不完全血运重建组(48例)。收集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既往病史、用药情况、发病情况、入院情况、PCI情况以及术后CPET参数。比较三组患者Borg分级、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代谢当量(MET)等运动耐量相关指标的差异。观察上述患者PCI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比较急性期接受PCI不同程度血运重建治疗的首次AMI患者MACE的差异。结果单支病变组、完全血运重建组、不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CPET分别达到Bruce分级3(1,4)级、3(1,5)级、3(1,4)级,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3)。三组患者Borg分级、AT时MET、峰值MET、AT时摄氧量、VO2peak及VO2peak%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中完全血运重建组[(31.2±4.9)比(30.9±2.9),P=0.0124]、不完全血运重建组[(34.6±4.9)比(30.9±2.9),P=0.0097]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均无心原性死亡发生,三组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结论急性期PCI不完全血运重建的首次AMI患者的运动耐量并不逊于完全血运重建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