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卫文  康美玲  周泽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12):1204004-1204004(7)
在复杂对抗环境下,目标通过投放红外诱饵干扰红外成像导引头的识别与跟踪,从而影响导弹的精确制导,通过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分析,揭示红外诱饵对成像导弹的作用机理,总结红外诱饵对导弹制导导引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红外诱饵、目标及导弹制导的链路仿真模型,在分析总结红外诱饵的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分别评估了红外诱饵的投放距离、导引头图像目标识别时间及多颗诱饵弹投放间隔等因素对导弹制导导引的影响,给出了各因素对制导系统及导引系统影响的仿真结果,总结分析红外诱饵对红外成像导弹的影响机理及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机载红外诱饵干扰效果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外诱饵干扰红外点源制导导弹的干扰效果测试,是研究红外对抗新原理、新器材的技术基础.分析了典型红外制导导弹制导机理;重点研究了红外诱饵的干扰机理、干扰效果测试方法,分别叙述了地面和空中两种测试方法.给出干扰效果评估准则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3.
红外诱饵对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的干扰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中贤  樊祥  马东辉  李春 《红外》2009,30(5):27-31
面源型红外诱饵对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具有较好的干扰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红外诱饵对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的矩心干扰机理,建立了包括飞机-导弹的运动轨迹、飞机红外辐射模型以及红外诱饵弹和矩心的运动轨迹方程在内的红外诱饵-导弹对抗模型,研究了红外诱饵对红外成像制导空-空导弹的干扰效果,最后通过算例分析矩心运动轨迹,计算了在不同投放时间间隔和投放数日下飞机被击中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刘松涛  刘振兴  王龙涛 《激光与红外》2014,44(12):1354-1359
面源红外诱饵已经发展成为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一种有效手段。以面源红外干扰弹质心干扰反舰导弹为例,设计了相关的仿真模型,包括导弹模型、舰艇模型、面源干扰弹模型、干扰弹发射决策模型和发射机动决策对干扰效果影响的评估模型等,并依据质心干扰仿真计算流程,对干扰弹发射和舰艇机动决策方案进行了寻优仿真,提出了实施面源红外干扰时优选的干扰弹发射和舰艇规避机动决策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机载红外诱饵弹干扰效果的评估及其评估方法,是根据导弹的运动轨迹,飞机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其运动轨迹,红外诱饵弹在空中的红外辐射强度及其运动轨迹,建立了评估红外诱饵弹的干扰效果的数学模型,列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一些干扰效果的评估值。  相似文献   

6.
机载红外诱饵弹干扰效果的评估及其评估方法,是根据导弹的运动轨迹,飞机的红外辐射特性及其运动轨迹,红外诱饵弹在空中的红外辐射强度及其运动轨迹,建立了评估红外诱饵弹的干扰效果的数学模型,列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一些干扰效果的评估值。  相似文献   

7.
面源红外诱饵对抗成像制导导弹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源红外诱饵是一种有效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干扰装备.它能模拟被保护目标的红外特征,达到干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目的.首先,分析面源红外诱饵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干扰机理.其次,建立面源红外诱饵的辐射模型和运动模型.然后,分析面源红外诱饵红外图像的位置、面积和灰度的变化规律,仿真生成面源红外诱饵红外图像.最后,以干扰成功率作为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效果评估准则,计算不同距离和不同投放数量下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成功概率,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面源红外诱饵能够逼真地模拟目标飞机的光谱辐射分布特性,有效干扰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显著提高目标飞机的战场生存力.  相似文献   

8.
红外诱饵弹是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运用OpenGL编程实现三维动画,模拟红外诱饵弹爆炸燃烧后的红外图像。它将是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导引头成像仿真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效能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导弹战术参数对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效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慎波  李韬锐  童中翔  黄鹤松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8,47(7):704004-0704004(10)
面源红外诱饵作为对抗红外成像导弹的一种新型干扰器材,其燃烧速率、扩散范围、干扰效能等性能,比传统红外诱饵具有明显优势。深入研究红外成像导弹的抗干扰机理,对于提升面源红外诱饵的干扰效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导弹运动和导引头跟踪模型,以及跟踪优化算法;其次,建立了目标机的运动和辐射模型,面源红外诱饵运动扩散模型和红外图像模型;最后,选择导弹的战术参数,制定干扰效能评估的指标,通过算例仿真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导弹参数对于面源红外诱饵干扰效能影响的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效能评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红外诱饵弹对抗四元红外导引头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外制导导弹发展趋势和四元红外导引头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其目标定位方法、抗干扰原理及传统红外诱饵弹干扰方式失败原因.通过对红外诱饵脱离导弹视场时间进行理论计算,提出了增加投放红外诱饵弹数量、缩短投放间隔干扰四元红外导引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叶宗民 《红外》2019,40(8):37-42
红外成像器件和红外成像制导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迅速发展。红外成像制导反舰导弹已成为各国海军的主要作战武器之一。红外成像制导反舰导弹对海军作战舰船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从导弹制导原理及攻击方式着手,研究了对抗设备的性能、特点及其对抗措施。通过分析导弹的工作模式和光电对抗设备的基本原理,初步探讨了对抗红外成像制导的反舰导弹的实施方案,为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的使用和舰船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舰载舷外有源诱饵干扰效果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有源诱饵干扰的基本原理,针对反舰导弹与有源诱饵的具体特性,分析并建立了反舰导弹与舰艇运动模型、质心干扰判别模型以及诱饵雷达反射面积(RCS)模型,仿真了实战中诱饵的动态干扰过程,研究了反舰导弹在干扰情况下的战术效果,为不断完善有源诱饵在作战中的实际运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舰载防空导弹研制的实际需求出发,深入研究了低空来袭的海军攻击导弹(Naval Strike Missile, NSM)的红外辐射特性,并建立了NSM反舰导弹物理模型。用ICEM软件对NSM反舰导弹模型进行了网格划分,然后通过CFD软件仿真得到了NSM反舰导弹的温度和红外辐射亮度分布。最后采用反向蒙特卡洛法分析和计算了不同探测角度下NSM反舰导弹的红外辐射强度,为舰载防空导弹不同角度下拦截能力的评估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红外面源诱饵弹的发展和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光  王敏帅  臧寿洪 《红外》2011,32(10):17-20
红外面源诱饵弹是一种新型诱饵弹,可有效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它能模拟被保护目标的红外特征,从而达到干扰导弹的目的.从国内外红外面源诱饵弹的发展及其工作机理出发,分析了我国舰船电子对抗(ECM)中红外面源诱饵弹的试验方法,为红外面源诱饵弹的试验鉴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软硬武器结合在舰艇自防御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海战战例表明,舰-舰和空-舰反舰导弹仍然是水面舰艇的最大威胁。为提高水面舰艇对反舰导弹的防御能力,需多层次协同应用舰上各种软硬武器。详细介绍和分析了软硬武器结合在舰艇自防御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和使用方式,可为反舰导弹防御作战中的软硬武器综合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采取动态仿真的方法,对反舰导弹抗箔条质心干扰的全过程进行作战仿真,分析了在反舰导弹抗干扰过程中导弹威胁方向以及舰艇机动、作战海域的风速、风向等要素对导弹抗干扰效果的影响,获得了反舰导弹抗箔条质心干扰的作战使用原则,对反舰导弹成功突防箔条质心干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舷外有源诱饵干扰作战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电子战争中,舷外有源诱饵干扰是对抗弹载雷达的有效手段之一。首先介绍了舷外有源诱饵的干扰原理,为了证明舷外有源诱饵的有效性,采用主/被动复合制导的反舰导弹进行对抗实验。实验中为了仿真反舰导弹从搜寻目标到跟踪、击中目标这一全过程,建立了作战环境模型和弹载雷达信号处理模型,将仿真结果输入仿真评估模型对反舰导弹在整个对抗过程中的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弹载雷达采用主/被动复合制导的情况下,舷外有源诱饵依然能很好地对反舰导弹导引头进行欺骗。  相似文献   

18.
红外烟幕干扰效果的计算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烟幕对红外制导反舰导弹的干扰效果,分析了烟幕的干扰原理及干扰过程,建立了烟幕浓度扩散模型、红外辐射强度变化规律模型及红外导引头探测能力模型,对烟幕干扰红外制导反舰导弹的效果进行了量化研究,计算结果对烟幕弹对抗红外制导反舰导弹的战术使用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速、低空、隐身的反舰导弹是现代海战中作战舰船的重要威胁。反导搜索雷达作为舰船反导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探测、捕获、跟踪、识别来袭导弹、飞机等目标的任务。新世纪以来,随着反舰导弹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必须加快舰载反导搜索雷达的研制,应用先进的雷达技术,消除反舰导弹带来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