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软件测试用例可复用性度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软件测试用例可复用性的度量方法,提出了测试用例可复用性度量模型TCRM.该模型将易理解性、独立性、适用性、可配置性作为影响可复用性的4个子特性,并使用可信度作为修正特性.提出了针对TCRM模型的度量方法,TCRM模型及其度量方法可给构建软件测试用例库和评价软件测试用例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软件测试复用实践的深入、测试用例库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测试用例复用的管理和评价的研究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详细分析了测试用例复用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复用簇和测试用例从属度的概念,并基于复用簇和从属度建立测试用例复用度量模型.模型以复用为导向,建立和复用行为相关联的复用簇管理模式,并通过从属度为复用建立度量方法.该复用度量模型实现了计算过程的自动化,改进了简单计算测试用例复用次数的度量方法,保证复用度量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使复用度量的量化评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基于复用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缺少对测试用例复用度量的现实问题,在构建测试用例复用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应用特征分析法求解测试用例各复用资源的权重,然后再分别计算它们在测试中的复用度,最后求解得到测试用例的平均复用度。从定量的角度解决了测试用例的复用度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领域中.软构件的可复用性对其质量和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可复用性的度量成为目前一研究热点。基于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对可复用性的度量只是一种定性的度量.没能刻画出构件间可复用性的差异及相关子属性的具体值。针对此问题.在对可复用性进行层次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软构件可复用性的量化计算模型。通过实验.验证该计算模型可获得更加直观的度量值;并相比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其结果更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5.
软件构件的可复用性是构件区别于软件的最大特性,构件的可复用性将影响到最终的软件质量和应用,通过对构件的可复用性度量指标的分析,将特征分析法应用于指标的权重计算,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可复用性指标的度量,构建了一个构件的可复用性量化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模型对构件库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测试用例复用的准确率及软件缺陷的发现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测试用例复用方法,根据已有的项目测试数据,构建测试用例复用模型。对测试用例领域进行研究,分析测试用例的特征,利用本体设计构建测试用例知识图谱,通过问题模板与知识图谱匹配,改进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利用多属性、多条件检索相似度最高的测试用例。基于模型匹配精度和知识图谱检索效率对复用方法进行验证,实践对照表明该方法能够提升测试用例复用率以及缺陷发现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软件产品线的应用工程阶段最大程度地复用领域工程的测试用例,领域测试用例需要覆盖领域模型中的变化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特征模型为出发点的软件产品线测试方法,通过扩展特征迁移系统建立软件产品线的领域行为模型,对模型中的变化性迁移进行抽象,得到精简的测试模型;应用迁移覆盖准则,导出包含变化性的领域测试用例;在应用工程阶段,根据具体应用所包含的特征,绑定领域测试用例中的变化性,复用领域测试用例导出针对具体应用的测试用例.最后通过一个咖啡机产品线验证了该测试方法,导出了可复用的领域测试用例.  相似文献   

8.
可复用的、统一的描述规范是测试用例复用的前提条件,能够为测试用例的共享提供良好的复用机制。为此,遵循测试用例最小粒度划分的原则,针对基于Z规格说明的软件测试,提出测试项、测试用例、测试用例套、测试用例库等概念,并给出这些概念的形式化定义。通过Z规格说明对可复用测试用例库进行描述,保证该用例库的描述准确和无二义性。应用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提高测试用例的可复用性。  相似文献   

9.
余祥  李强  孙胜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11):4230-4234,4313
为了提高设计测试用例的效率,提高软件测试效率,提出了基于测试用例推理的测试用例复用方法。介绍了基于测试用例推理方法,说明了基于测试用例推理的测试用例复用过程。确定了测试用例和测试用例集包含的要素集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试用例相似度度量模型。针对模型的3个组成部分,即结构相似度、属性相似度和属性权重,分别作了计算说明,改进K最近邻算法,建立了测试用例检索算法。通过实例讨论了该方法的过程,表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可复用测试用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平 《计算机应用》2010,30(5):1309-1311
分析了测试用例复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了可复用测试用例的特性,提出了面向复用的测试用例设计过程和基于复用的软件测试模型,给出了可复用测试用例的描述要素,从而解决了可复用测试用例的系统描述、规范设计和有效使用的问题,并为基于复用的软件测试的工程化管理提供了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牙齿正畸软件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若干正畸方案。针对医患如何从中选择 最满意方案的问题,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牙齿隐形正畸方案综合评价与优选方法。结合牙齿正畸医师常用的 正畸标准与患者的基本需求,从咬合、美观和正畸代价 3 个维度考虑,建立了咬合接触情况、牙列拥挤度、牙 弓对称度、牙齿移动难度、正畸周期及费用等 11 个指标的牙齿隐形正畸方案优选层次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 构建成对比较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确定各指标及各方案权重,计算综合权重并排序得出最优方案。结合实 际案例,对不同案例进行实验,同时引入专家评分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可 为医患选择牙齿隐形正畸方案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建筑工程这一企业对象中复杂指标的评标决策问题,首先利用AHP对指标体系进行约简和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数据的规范化形式,然后利用这些样本输入SOFM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其进行训练,构造出一个具有一定决策能力的综合评估模型.实验表明,利用该模型在得到可视化决策结果的同时,还可得到高达84.6%的测试精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钻井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关系着平台的总体性能。将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应用于深水半潜式平台钻井设备的选型,以钻井泵为例,综合考虑技术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建立钻井泵选型的评价模型。分别利用 FAHP 和AHP计算出各因素的权重,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能有效地解决钻井设备选型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总结出二者的适用范围,为决策者综合运用两种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及网络安全涉及的因素,建立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实现对网络安全的综合量化评价。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定性判断的量化综合,它为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探索性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网站无障碍评估中,无障碍度量量化综合值反映了网站的无障碍水平。现有研究表明,为不同检测点找到适当的权重存在严重的挑战。目前,一些指标根据WCAG2.0的优先级设置检测点权重,但调查显示,WCAG2.0优先级与关于网站无障碍的可感知性、可操作性、理解性、鲁棒性4项原则相关程度并不显著。此外,网站无障碍评估结果还确认了使用现有指标的网站与4项原则不匹配。为了克服这个限制,本文提出一种称为网站无障碍原则的权重(Web Accessibility Principle Metric,WAPM),从而更好地将辅助功能评估结果与4项原则的相关程度相匹配,即使用层次分析法对4项原则进行分析,由于检测点与4项原则之间的关联映射存在不完全对应的情况,本文改进层次分析法从而从4项原则中导出最优的检测点权重。实际的网站无障碍评估数据实验验证了WAPM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列控中心(TCC)风险评估过程中的随机性和模糊性,提高信号系统风险评估的科学性,采用云模型和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估列车行车许可功能的风险等级。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列车行车许可功能的风险因素集及权重值,考虑到行车许可功能风险影响因子的模糊性,借助云模型对定性的风险因子量化转换,通过云模型定量评价影响风险因子指标的风险等级情况。最后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列车行车许可功能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云模型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综合云模型和标准云模型分布对比,客观地表示了风险等级状况,验证评价结果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7.
软件复用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改善软件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把领域工程中可复用思想应用到测试用例的复用中,提出了测试用例的复用技术模型。通过实例说明,该模型能提高测试的可靠性以及测试效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桥梁结构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通常比较复杂,专家评分或层次分析法获取因素权重的方法过程繁琐且主观性强。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将粗糙集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来获取因素权重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建立了桥梁结构健康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评价模型,对实测的桥梁结构状态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对桥梁结构健康状态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价,评价准确率优于层次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模糊层次分析法中存在的模糊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和修正困难、元素权重计算繁琐的问题,从模糊判断矩阵的定义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PSO-FAHP),提出了包含模糊判断矩阵一致性修正及各元素排序过程的非线性带约束优化问题,引入粒子群算法实现了问题的求解,并分析了模型的合理性。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比了模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对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次分析方法与人工鱼群算法的智能组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已有智能组卷方法难以满足考核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方法与人工鱼群算法的新方法。首先根据试卷总分、考试时间、章节分数、知识点分数、题型分数、能力层次分数、试卷难度与试卷区分度八个考核要求建立多目标、多约束组卷模型;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组卷目标的权重,进而通过线性加权求和将多目标规划模型转换为单目标规划模型;最后利用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最优组卷方案。该方法适用于单套组卷与多套组卷。同时,讨论了该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