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8 m×(7.75 m+3.5 m)风扫煤磨,长期以来,中控操作人员保持"大风走大料"的操作习惯,忽略煤磨系统中入磨原煤水分与用风操作的匹配,磨内风速达3.47 m/s。由于煤磨的中控操作参数不合理,煤磨产量40 t/h,工序电耗高达40 kWh/t。对煤磨中控参数进行优化调整,磨内煤粉磨细程度提高,动态选粉机选粉效率随之提高,系统循环负荷降低,煤磨产量提高至42 t/h,煤磨工序电耗降至32.5 kWh/t。  相似文献   

2.
我公司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煤粉制备选用ф2.9m×4.7m风扫烘干磨,煤磨的设计台时产量为16t/h。由于窑的产量提高,为保证窑的连续运转及其系统正常运行,如何提高煤磨的产量已提到日程,在操作上也需要不断优化工艺操作参数,保证煤磨系统的安全运转。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4 000t/d生产线煤磨为Φ3.4m×(6+3)m,设计产能为32~35t/h。2008年5月份试生产以来煤磨产量一直维持在32t/h左右,高时可达35t/h。但从2010年开始由于选粉机内外磨损严重,经常出现漏煤粉、掉转速现象,只要产量提高至30t/h以上时掉转速现象便会频繁出现,影响生产。2011年经过公司所有技术人员努力,窑产量提高至4 500t/d,煤粉用量也相应增大,明显感觉到煤磨产能已经跟不上窑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为“六五”期间从罗马尼亚引进的3500t/d生产线,配套煤磨为φ3.2m×9.5m的风扫磨,设计能力29t/h,实际达到33.5t/h以上,煤粉细度筛余8.0%-9.5%。粗粉分离器系丹麦型,规格φ3.2m/2.54m,如图1。  相似文献   

5.
魏焕海 《水泥》2006,(9):45-46
我厂φ2.8m×(2.4+4)m风扫式煤磨是为2000t/d新型干法回转窑(5号窑)配套并按燃烟煤设计的,2001年3月开始对该生产线进行为期1个月的燃无烟煤技改,投产以来,随着烧无烟煤比例的不断增加,不仅煤磨台时产量上不去,一直在9~11t/h徘徊,煤粉细度更难以控制,生产能力的不足日益凸显,虽然能从其他煤磨的富余能力中提供部分煤粉,还是不能根本缓解,制约了5号窑生产.  相似文献   

6.
贾世峰 《水泥》2004,(11):62-62
我公司煤磨采用Φ2.9m×4.7m风扫磨,生产能力16t/h,磨尾采用二级收尘。通过改变螺旋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及气动阀的开闭来控制煤粉成品的流向,当进窑头煤粉仓时,气动阀打开,进分解炉煤粉仓时气动阀关闭,见图1。图1改造前此流程在设计上是合理的,但在使用过程中,却遇到了麻烦。我公  相似文献   

7.
李辉 《水泥》2009,(2):53-53
我公司煤粉制备系统采用中3.8m×(7+2.5)m风扫磨,配备煤粉专用的高效选粉机(MAX1000A),脉冲袋式除尘器(LPFM-4/8/2)收集成品,由转子喂料秤给回转窑供应煤粉。系统投产后,产量最高能达到设计的38t/h,但存在瓦温高现象。在2007年底,为进一步降低熟料的单位电耗,提高煤磨产量,改善瓦温,对煤粉制备系统进行改造,使风扫磨产量提高到45t/h左右,煤粉单位电耗由52kWh/t降低到45kWh/t。现将技改工作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8.
甘谷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2 500 t/d水泥熟料生产线于2010年3月投产运行,煤粉制备系统配置HRM1700M立式煤磨,生产能力≥20 t/h,成品细度R0.08≤12%,入磨风温(上限)<300 ℃,出磨风温80~95 ℃,出磨风量70 000 m3/h,磨机压差5 000~6 500 Pa。投产以来,煤磨台时产量随磨辊耐磨件磨损波动较大,煤粉细度偏高、煤磨效率不稳定。2016年3月,由于公司窑系统进行了提产改造和采购原煤质量降低,煤粉细度无法满足水泥窑系统煅烧要求,所以将煤粉筛余值由原来14%调整为5.5%。该公司用煤全部为烟煤,工业分析、煤灰化学分析分别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9.
张保玉 《水泥》2004,(3):59-59
1 基本情况介绍 我公司1200t/d生产线,采用山西低挥发分煤,挥发分为13%左右,煤粉控制筛余≤3%,水分≤1%,煤磨为φ2.2m×4.4m风扫煤磨.工艺流程为:煤磨-选粉+收尘-螺旋输送机-煤粉仓-喷射泵-输送管道-窑头煤粉仓.  相似文献   

10.
某大型水泥工厂有两台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其煤磨系统采用4台MPF2116煤立磨,每台立磨设计粉磨能力40 t/h。 受工艺流程、设备配置等因素限制,煤粉细度偏粗(80μm筛余为11.3%),造成回转窑工况波动较大。经研究,决定对煤磨系统进行技改,将其中一台煤立磨技改为球磨机,降低煤粉细度,以提高烧成系统的运行指标。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2500t/d生产线配套Φ2.8m×(5+3)m煤磨,设计台时产量16~17t/h,煤磨抽取窑尾高温风机之后热风,取风点与生料磨的接近。2006年余热发电系统投入运行后,热风温度大幅度降低,生料磨系统未受太大影响,煤磨系统受到影响较大。煤磨入磨温度由300℃降低到240℃,最低220℃,出磨温度由70℃降低到不足60℃,台时产量降到13~14t/h,煤粉水分最高达到4.5%,平均提高1.5%。  相似文献   

12.
邓炯 《水泥》2011,(5):23-24
我公司5 000t/d生产线于2009年10月投产运行,其中两台Φ4.2m×13m水泥磨配辊压机及高效选粉机组成了联合粉磨系统。在投产初期,水泥磨台时产量在140t/h左右,而设计能力为160t/h。公司在未改变水泥磨系统设备及工艺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熟料的管理,显著提高了水泥磨的台时产量。  相似文献   

13.
我公司煤粉制备系统采用中3.8m×(7+2.5)m风扫磨,配备煤粉专用的高效选粉机(MAX1000A),脉冲袋式除尘器(LPFM-4/8/2)收集成品,由转子喂料秤给回转窑供应煤粉。系统投产后,产量最高能达到设计的38t/h,但存在瓦温高现象。在2007年底,为进一步降低熟料的单位电耗,提高煤磨产量,改善瓦温,对煤粉制备系统进行改造,使风扫磨产量提高到45t/h左右,煤粉单位电耗由52kWh/t降低到45kWh/t。现将技改工作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4.
单锋  张海龙 《水泥》2010,(2):41-43
<正>我公司2500t/d生产线煤磨系统采用Φ2.8m×8m风扫磨系统,煤粉仓为Φ4.6m双锥体钢仓,储存煤粉70t,喂煤计量采用德国申克秤,罗茨风机送煤。自投产以来就存在冬季煤粉下料不畅的问题,严重影响窑系统稳定。2006年3月份余热发电投入以后问题更  相似文献   

15.
风扫式煤磨动态选粉机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新彪 《水泥》2010,(4):45-46
<正>我厂4号2300t/d生产线于2001年建成投产,煤磨为Φ3.2m×(6.5+2)m风扫式煤磨,选粉机为Φ3400mm二级静态粗粉分离器,处理风量:50000m3/h。由于出磨煤粉较粗,粗粉分离器的选粉效率较  相似文献   

16.
<正>1煤立磨系统配置和生产运行问题1.1煤立磨系统配置情况葛洲坝嘉鱼水泥有限公司5000t/d熟料线煤粉制备系统配套HRM2200煤立磨,其系统主机配置参数如下。(1喂料秤:能力为10~50 t/h。(2煤立磨500kW主电机,磨盘转速32r/min原煤入磨水分≤10%成品煤粉水分≤0.8%设计产量≥40t/h磨损后期)成品细度80μm筛余≤12%。磨内选粉机型号HM22-01A配套电机功率55kW变频器调节,主轴转速50~180r/min。(3袋收尘器:型号为HMMC126-8  相似文献   

17.
王文垒 《水泥》2009,(6):34-35
我公司为4500t/d生产线,由洛阳水泥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其煤磨为Ф3m×(6.5+2.5)m风扫磨。自2008年6月点火投产后,出磨煤粉水分偏大,一般为5%左右,最高时达7%左右,严重制约着生产。通过采取降低原煤水分和煤粉内水的方法,出磨煤粉水分下降至4%左右,后经年底大修改造煤磨系统后,彻底解决了出磨煤粉水分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0前言永登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两条2500t/d熟料生产线,煤粉制备系统配备两台φ2.8m×(5+3)m风扫煤磨,设计台时为16t/h。分别于2001,2002年底投产,投产后系统运行稳定,台时产量稳定在17.5t/h左右,煤粉水分合格率稳定在  相似文献   

19.
就煤粉仓的形状谈防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强 《水泥》2007,(4):38-40
我厂2条新型干法生产线煤磨均采用Φ2.8m×5m+3m风扫式烘干磨,其煤粉制备系统都设有煤粉仓,仓的容量为60t。2个煤粉仓设计的形状不同,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防爆措施也不同。本文就2个煤粉仓的形状,谈谈煤粉仓的防爆。  相似文献   

20.
华新水泥公司5号窑(5 500 t/d生产线),原配1台Φ3.5 m×7 m风扫煤磨,粉磨烟煤时,控制80μm筛筛余在8%~10%时产量为40~45t/h。而自去年下半年来,由于煤碳紧张,采用本地无烟煤替代部分烟煤,要求煤粉细度控制80μm筛筛余在5%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