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高温超高压超深井射孔既是国内外的射孔技术难题同时也是射孔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以塔里木油田山前油气区块8000 m超高温超高压超深井为对象,分析该区块超深井在射孔完井作业中的超高井温、超高井底压力、井筒完整性等复杂的射孔技术难题,并以此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并分析了配套的超高压超高温射孔工艺技术,包括超高压射孔枪、超高温深穿透射孔弹、管柱设计与工艺安全等配套技术。通过现场3口8000 m超深井5次射孔作业的成功应用,表明了该配套射孔工艺技术的安全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Dees  JM 方方 《试采技术》1995,16(1):46-50
Oryx能源公司发明的“超高压射孔法”实际上是一种借助于常规射孔器和井筒高压流体进行的射孔-压裂联作法。该公司对60余口井的试验的巨大成功,有力地说明了超高压射孔法的完井效率和投产效果远优于传统的负压射孔法,并被将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3.
复合射孔是射孔技术与高能气体压裂于一体的高效完井技术。通过一次施工完成射孔和高能气体压裂两道工序,以达到油气井增产的目的。而这一过程是通过油管联接起爆器和复合射孔器来完成的。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预防油管输送复合射孔联作误射孔及炸枪事故的发生,做到“零缺陷”射孔,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能复合射孔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高能复合射孔技术将射孔与压裂融为一体,用导爆索对射孔弹及复合固体推进剂同时点火,射孔弹沿不同相位爆轰射孔,推进剂爆燃产生的高压气体沿射孔孔眼压裂地层,在近井带形成的高导流孔缝网络可以大幅度增加渗流面积,大型地面水泥靶系列检测证实径向裂缝长达2.5m以上。1200多口井的现场应用证实,该技术增产、增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而且成全低。高能复合射孔技术体系由射孔器材研究及生产技术,地面检测技术,现场作业工艺,现代井下测试技术与大型优化设计分析软件5个方面组成,将引起石油射孔的巨大进步和变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燃气动力正压复合射孔技术的原理、基本结构、装药设计、地面模拟试验及现场试验情况。结果表明燃气动力正压复合射孔技术利用一级和二级动力火药在射孔弹穿孔作用前后加压,燃气冲击造缝能力强,是解除近井地带污染,破碎射孔压实带的一项射孔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引入一种新的观念,在复合射孔技术方面建立起一套模型。进而开发出低伤害复合增效射孔器这种产品。通过大量现场试验和应用,取得了诸多必要的数据来检验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7.
复合射孔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近几年普通射孔在现场中的应用分析,发现其存在着无法解除地层污染、射孔形成的渗流面积.小,同时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普通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分开进行的方式改为一次进行的方式,即复合射孔技术,在王家岗油田王541沙三中油藏开发实践中应用,事实证明,复合射孔技术比普通射孔技术产能增加近3、5倍,取得了较好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蒋忠华 《国外测井技术》2006,21(6):44-46,52
针对各种不同地质情况、各种套管尺寸的水平井射孔技术、小井眼侧钻水平井射孔技术、小井眼深穿透和复合射孔技术、变孔密调剖射孔技术、高孔密防砂射孔技术、稠油超稠油射孔技术、低外压射孔技术、复合射孔技术、全通径射孔技术等特殊井、复杂井射孔技术等具有辽河油田特点的特色射孔技术系列。分析了射孔工艺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效果,从中找到较为简便实用的射孔弹型的优化选取方法,为现场射孔施工作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复合射孔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复合射孔技术是了孔缝结合型超深射孔技术,可克服常规射孔的多深浅,无法突破近井污染带,存在压实伤感等缺陷,可有效破除常规射孔在岩石基体中产生的压实带,为正确评价该技术在长庆油田应用6年的效果,选择了21口复合射孔中和与之相邻石油层物性非常相近的28口常规射孔井,分5个区块,对射孔,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复合射孔技术可使地层破裂压力平均降压3-5MPa,大大提高射孔孔道附近油层的渗透率,改造低渗,物低渗储集层的效果比常规射孔技术更为明显,并能自效降低施工成本,对提高低孔,低渗油,气压产能的效果显著,图1表2参7  相似文献   

10.
射孔—压裂复合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汪长栓  左静 《测井与射孔》1999,(3):71-72,78
综述了国内在射孔-压裂复合技术领域的研究概况,分析比较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射孔-压裂复合装置,简单介绍了射孔-压裂复合技术的功能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