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干摩擦时TC11合金离子轰击改性层的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TC11合金的表面耐磨性,对TC11合金试件进行了离子轰击渗扩处理。用往复式滑动磨损试验机进行了磨损试验,对比了经离子轰击处理和常规热处理后的TC11合金表面改性层与GCr15钢球对磨时的耐磨性,用表面形貌仪测定了磨痕表面形貌曲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磨痕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干摩擦条件下,经离子轰击渗扩处理的TC11合金试件表面改性层的耐磨性得到大大提高,其原因是前者的抗粘着磨损和抗犁削磨损的能力均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Ti-6Al-4V合全化学镀Ni-P合金后,在氩气中经1123K扩散0.5—7h试样的相组成、组织、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渗层组织共分五层,其中最外层是由Ni_5P_2、Ni_3P和Ti_(1.7)P三种磷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分布在Ni_3Ti基体上的复相组织,硬度高达HK900。 磨损试验在Skoda-Savin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6Al-4V经镀渗Ni-P后,从根本上消除了钛及钛合金在磨损过程中的粘着现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球墨铸铁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对球墨铸铁进行了固体渗硼处理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硼层的厚度和渗硼层的组织,并测定了渗硼层的显微硬度,研究了渗硼对球墨铸铁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墨铸铁经渗硼处理后,其渗硼层由Fe2B单相组成,渗硼层呈齿状嵌入基体中。渗硼层的厚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球墨铸铁经渗硼处理可获得较高的表面硬度,可达6.49 GPa。渗硼处理能明显改善球墨铸铁的耐磨性,是球墨铸铁的相对耐磨性的2.45倍。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模具表面的磨损性能,采用稀土催化共晶渗硼工艺对45钢模具表面进行了处理,研究了不同稀土加入量对共晶渗硼层组织、渗硼层厚度、硬度梯度及其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稀土活化催渗机理和材料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共晶渗硼层组织为硼化物与γ铁的混合物;稀土加入量为9%时共晶渗硼效果最佳,渗硼层厚度比传统固体渗硼层增加近1倍,渗硼层硬度显著提高且硬度梯度减小;稀土元素具有活化催渗硼原子、促进硬质相形成以及细化晶粒、强化晶界的作用;经稀土催化渗硼的试验材料两体磨损性能比传统固体渗硼材料提高约18%,且耐磨行程提高近12倍;试验材料磨损失效主要以显微切削为主;渗硼层厚度增大、硬度提高、硬度梯度减小是稀土催化共晶渗硼材料磨损性能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述碳钢多孔渗硅层的耐磨特性、磨损机理和自润滑机理;根据耐磨性,对其渗硅工艺进行优化的探索。摩擦磨损实验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表明:45钢的多孔渗硅层,经油浸处理后有自润滑能力;其渗硅层的磨损主要是粘着磨损;在9%催渗剂+21%填充剂+70%硅源的渗剂中,于1050℃渗硅70 min,其摩擦磨损性能最佳;适用于中载(300~800 N)和低滑动速度(最佳为0.63 m/s)工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5CrMnMo钢的硼锆共渗层与渗硼层在磨粒和冲击疲劳磨损试验时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磨粒和冲击疲劳磨损条件下,共渗层的耐磨性比渗硼层的优越,其因在于共渗层脆性比渗硼层的低。共渗与渗硼后经等温淬火的试样比不经等温淬火的试样,其冲击疲劳下的耐磨性得到明显地改善,可认为是残余应力降低与过渡区强化的结果。本试验中的磨损机制,磨粒磨损是塑性变形与犁削机制,冲击疲劳磨损则是冲击疲劳、滑动与磨粒磨损的复合机制。  相似文献   

7.
20Cr2Ni4A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一直被广泛用于加工大型耐磨件,如大型齿轮、轴类等耐磨件。为了延长其使用寿命,常采用渗碳技术进行表面处理,但所取得的效果很有限。通过研究20Cr2Ni4A钢分别经渗碳、渗纳米金刚石微粉处理后,观察其硬度、耐磨性方面的提升幅度,并分析其微观组织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从而得出,渗纳米金刚石技术比渗碳对提高该材料的耐磨性能更加显著,从而为该材料的表面改性及提高易磨损零件的使用寿命提供了一条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制间歇式真空渗碳装置,在不同压力下对TA2钛合金进行CH_4和C_2H_2混合渗碳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自动维氏硬度测试和万能摩擦磨损试验等检测手段,对比分析了不同气压下TA2钛合金的渗层组织、硬度和耐磨性。结果表明:渗层主要由TiC0.93相组成,表层组织细化;硬度比原样提高了2.78倍,有效硬化层深度超过120μm,硬度梯度平缓;平均摩擦系数大幅度降低,磨损速率达到5.7×10~(-7)cm~3/(min·N),仅为原样的1/55;经渗碳处理后的TA2钛合金综合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将铬离子源引入常规离子氮化炉,在铬、氮离子淹没条件下轰击不锈钢,采用金相显微镜、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渗层的显微组织、耐磨性和耐蚀性.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不锈钢相比,经氮、铬离子淹没离子轰击处理的不锈钢的耐磨性提高2-5倍;处理后不锈钢的耐蚀性虽有所下降,但与常规的离子氮化试样相比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轴承钢GCr15表面多元共渗后硬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共渗可以显著提高轴承钢材料的表面性能.对GCr15轴承钢进行C,N,O多元共渗处理,研究表明,经多元共渗,材料表面硬度得到较大提高,改善了材料的耐磨性、抗蚀性.SEM分析显示,材料表面形成了50μn至60μn厚的渗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对3Cr2W8V模具钢进行了激光表面熔覆.所用的三种涂层材料分别为Ni基合金、Fe基合金和50?基 50%WC.在与硬质合金对磨环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过程中,测定了摩擦系数、磨损率随滑动距离的变化曲线,并与基材的进行对比;借助于扫描电镜观察熔覆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分析了凝固组织的形成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激光涂层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基材的耐磨性.其中50?基 50%WC复合涂层在一定的滑动距离条件下的磨损率比基材的下降约90%,其次是Fe基合金涂层(下降约80%)、Ni基合金涂层(下降约60%).耐磨性的改善与涂层组织中形成的大量硬质相和高硬度的未熔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2.
硼铝共渗试验及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膏剂法,液体法硼人渗对多种钢材进行试验,应用光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检测,确认不论膏剂或液体共渗法,合金均可依共渗剂中不同硼铝成分的配比得3种类型的硼人渗层,研究了影响了渗层厚度,结构及性能的因素及机理,结果表明,1,2类共渗层耐磨,耐氧化及耐蚀性高,优于单元渗硼,而第3类共渗层耐磨性较差,耐热性较高,3种类型的硼铝共渗层脆性皆比单元渗硼小,硬法测定为0-1级。  相似文献   

13.
累积复合轧制(Accumulative Roll-Bonding,ARB)工艺作为一种大塑性变形工艺,近期在制备金属基多层复合材料方面受到关注.通过ARB工艺制备Al/Zn多层复合材料,重点观察Al/Zn多层复合材料界面间的变化规律.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在Al/Zn界面处扩散层的存在,说明在ARB工艺状态下,不同层之间存在扩散作用,但是X射线衍射(XRD)结果无法分辨材料内部结构.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第3周期ARB态Al/Zn多层复合材料截面,可以看到,在Al/Zn多层复合材料层间,存在4种形貌的组织,参考Al-Zn合金的时效析出过程可知,在ARB工艺过程中,Al过固溶体存在连续脱溶和非连续脱溶两种路径,其脱溶路径的不同主要与扩散到Al基体中的Zn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浆砌石是最古老的建筑工艺之一,被普遍地应用于渠道衬砌。由于浆砌石衬砌的防渗效果不很理想,有逐步被混凝土、复合土工膜等取代的可能,但由于其稳定性好、坚固、耐磨、抗冻等优点,在一定条件下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衬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着装方式对服装隔热性作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姿态可调式暖体假人研究了着装姿势对服装隔热性的作用和影响规律。研究指出边界静止空气层的隔热值Ia与暖体假人的测试姿势无关,着装姿势影响服装的隔热保暖性能并从传热学角度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6.
放射线同位素~(85)Kr 使用安全,获取方便。作者研究用此试验测定10~(-5)g 以下的微磨损量。从实验和理论上分析、比较了放射性衰变量和磨损量的定度关系曲线。提出两类曲线仅与氪化时间、吸收系数与扩散系数有关。氪化时间可以控制。吸收系数与材料类型有关。扩散系数与材料状态及表面处理有关。若通过大量实验,求得上述两者的关系,氪化法是可以测定微磨损量的。  相似文献   

17.
模具钢表面激光涂覆硬面合金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1.5kW横流式CO2气体激光器将NiWC25,Ni55,Fe450,stelite12等四种硬面合金粉末涂覆在Y4模具钢的表面,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耐磨实验机等分别对合金层的剖面元素分布、合金层的微观组织、相组成、显微硬度及耐磨性等进行了较详细的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金涂覆层与基材在激光作用下能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合金层的组织是以过饱和奥氏体基相上弥散分布着碳化物和硼化物的多元共晶组织;该合金层具有优于Y4模具钢的耐磨性能,其中以NiWC25合金层的耐磨性最优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ZAO/Cu/ZAO多层透明导电薄膜,研究了参铝氧化锌(ZAO)薄膜厚度对多层膜晶体结构和光电特性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及四探针对样品的晶体结构与光电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层膜的平均透过率最高达86%,方块电阻达9/sq;ZAO膜层厚度对多层膜的导电性能影响很小,但严重影响可见光透过率;多层膜中的ZAO层仍呈ZnO晶态结构,且具有明显的c轴取向特征.这种三明治结构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太阳能透明导电层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亚麻/彩棉/白棉混纺针织物的柔软整理工艺。在亚麻/彩棉/白棉针织物的柔软整理中,采用了纤维素酶、氨基硅油和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3种整理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柔软整理工艺,通过测试整理后织物柔软性、折皱回复性、悬垂性、抗起毛起球、透气性等服用性能,分析3种方法的柔软整理效果。结果表明:3种整理工艺都能改善织物的柔软性,采用氨基硅油和纤维素酶配合氨基硅油柔软整理效果最好,从整体上看,该工艺整理后的织物的服用性能好于另外两种工艺。  相似文献   

20.
类金刚石结构的立方“BCN”材料由于兼有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超硬、低摩擦的优点, 如有低摩抗磨、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克服了它们的缺点,因而BCN薄膜材料被作为耐磨保护层,在电学、光学方面的性能也得到广泛应用。应用反应磁控溅射法将高质量的BCN 薄膜沉淀在硅基底上,通过用微压痕测量和弯曲技术研究了他们硬度和剩余应力,发现施于薄膜沉淀物上的偏压对其硬度和剩余应力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