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分别以巨尾桉、尾叶桉成熟种子和茎段为组培苗初始材料进行继代培养,利用ISSR标记对不同无性系、不同继代次数(1~30代)的巨尾桉、尾叶桉组培苗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在桉属植物鉴定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巨尾桉和尾叶桉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差异。而对同一无性系不同继代次数的个体进行扩增时则未发现其在带型和带的强弱上的差异,证明组培苗在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后,在DNA水平上未发生变异,多代培养后的实验材料仍能保持遗传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成龄番木瓜的快繁技术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以番木瓜(泰国木瓜)的大田成龄植株之侧芽为材料,对取材的位置、外植体的消毒方法、继代增殖培养、催根及移栽等环节做了较系统的研究,从中找到了一套适合成龄番木瓜的侧芽的无性繁殖技术,为番木瓜良种的繁殖和种质的保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组培苗不同茎段病毒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tlanti、FL15 33组培苗顶部、中上部、中下部、基部茎段利用DAS ELlSA对PVX、PVY合量进行检测 ,各茎段病毒的OD4 90 值在α =0 0 5水平无显著差异 ,表明通过组培苗剪顶继代扩繁 ,如不结合病毒检测 ,筛选获得无毒苗的几率极低 ,生产中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4.
以野生黄精不定芽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2,4-D、NAA、KT进行3因素4水平的正交设计试验,筛选黄精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探讨不同培养温度对黄精组培苗继代增殖的影响;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生长素及其浓度和不同培养容器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精组培苗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 2.0 mg/L 6-BA + 0.2 mg/L 2,4-D + 0.4 mg/L NAA,最佳培养温度为22 ℃,平均繁殖系数达6.88;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 + 0.5 mg/L NAA + 0.2 mg/L IBA,平均生根率达96.2%;接种袋是黄精工厂化育苗的首选生根培养容器。  相似文献   

5.
以三色竹芋的侧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三色竹芋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组织培养过程,并研究了6-BA浓度和继代次数对叶片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色竹芋的侧芽为外植体,经过芽的分化、增殖和生根可获得批量组培苗;降低6-BA的浓度,减少继代次数,有利于保持叶片的颜色。  相似文献   

6.
甜叶菊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菌繁殖体系、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选择、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芽分化和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组培苗的移栽等方面综述了甜叶菊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甜叶菊组织培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红掌组培苗遗传变异的 RAPD 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红掌的遗传变异做出检测,从红掌品种粉冠军继代6代后的组培苗中随机选取100株样品进行RAPD分析,从50条随机引物中挑选出7条稳定性较好的引 物,共扩增出48条带,其中1株样品带型发生变化,红掌组培苗的样品变异率为1%。研究结果为红掌工厂化育苗提供了快速、经济和准确的遗传变异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甘蓝雄性不育系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雄性不育系腋芽为材料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适合腋芽增殖的培养基是MS 2mg/L6-BA 0.01 mg/L NAA,增殖系数可以达到5以上,且组培苗经一次继代就可脱分化;适合生根、壮苗培养基是MS 0.1 mg/l IBA,平均每株生根数是6.6条,平均根长6.91 cm.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高达95%.组培苗经过试种,与大田实生母株相比性状一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多重PCR技术鉴定的番木瓜实生苗两性株茎尖作为外植体,建立和优化了一套组培苗繁殖体系,解决了成龄侧芽来源的无根苗催根难和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以‘蔬罗’‘蜜红’番木瓜品种的实生苗,通过多重PCR鉴定出两性株,将其茎尖培养于MS+BA 0.5 mg/L+NAA 0.1 mg/L+蔗糖 30 g/L+琼脂 6 g/L(pH 5.8)上,在28 ℃、2000 lx条件培养30 d后,继代于MS+BA 0.5 mg/L+KT 0.25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pH 5.8)上,在28 ℃、2000 lx条件下培养30 d形成较为强壮的无根苗,接种于1/2MS+IBA 0.75 mg/L+NAA 0.05 mg/L+KT 0.01 mg/L+蔗糖30 g/L+琼脂 6g/L(pH 5.8)上进行催根,在28 ℃、1500 lx条件下培养20 d后,用不同浓度营养生根水和不同处理时间对‘蔬罗’‘蜜红’无根苗进行移栽试验,以确定最佳催根率和移栽成活率的浓度和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多重PCR技术鉴定性别的准确率达98%以上,‘蔬罗’在50 mg/L营养生根水和8 h处理条件下获得催根率为81.1%、移栽成活率为91.1%。而‘蜜红’品种则催根率为60%、移栽成活率为86.7%。因此利用这一技术获得的结果相比成龄侧芽优势明显,可用于番木瓜种苗的商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以“漳红”番木瓜组培苗的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在改良MS+0.5mg/LKT+1.0mg/L2,4-D+0.5mg/L BA+0.1mg/L NAA+400mg/L Glu+30g/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出了胚性愈伤组织。其中,CⅡa型胚性愈伤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继代增殖,并能向CⅡb型转变,CⅡb型胚性愈伤则容易发生体胚。采用两步生根法,将体胚再生植株先接种于1/2 MS+0.5mg/L IBA+1.0g/L AC+30g/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中暗培养7d后,转移至1/2 MS+1.0g/L AC+25μmol/L VB2+30g/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光照培养,生根效果最好。移栽后,成活率可达45%以上。  相似文献   

11.
苦瓜子叶节丛生芽的诱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苦瓜(MomordicacharantiaL.)子叶节为材料,建立了苦瓜高效再生体系,并比较了不同基因型、不同激素浓度配比、苗龄和肌醇浓度对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直立、略微分开,颜色呈浅绿色时子叶节诱导率最高;培养于MS 3.0mg/L6-BA 0.2mg/LIAA中的子叶节诱导率最高;不同基因型的诱导率有一定差异,以“南屿”苦瓜子叶节诱导率最高;添加一定浓度的肌醇可以促进不定芽的分化;低浓度6-BA的培养基有利于芽的伸长;低浓度IAA有利于不定根的发生,生根率高达91.7%。  相似文献   

12.
以冬瓜子叶节为试材,探讨培养条件、不同基因型及诱导、伸长和生根培养基不同激素类型与配比情况,初步建立了冬瓜组培再生体系。结果表明:种子剥皮消毒后,在纸桥培养基暗培养发芽率较高,且节约成本;以暗培养5 d、见光培养1 d刚转为淡绿色的闭合子叶,其不定芽诱导率最高,约75%;以13个不同基因型冬瓜子叶节为外植体,接种至不同激素浓度组合的培养基上,筛选出分化率较高的品种B214,其不定芽再生率可达到79.2%,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4 mg/L NAA,伸长培养基为MS+1.0  相似文献   

13.
以贵港报春苣苔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不定芽诱导和增殖、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叶片以纵切为宜,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 4.0 mg/L+IAA 1.5 mg/L,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6-BA3.0~5.0 mg/L+2,4-D0.5~1.0 mg/L,不定芽诱导率以及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00%;愈伤在MS+KT 1.0 mg/L+NAA 0.2 mg/L+potato 30 g/L+banana 30 g/L+apple 20 g/L+coconut juice 100 mL/L培养基上分化系数达12.64;不定芽在MS+ZT 1.0 mg/L+NAA 0.10 mg/L+potato 30 g/L+banana 30 g/L+apple 20 g/L+coconut juice 100 mL/L培养基的增殖系数为8.55;不定芽在3/4 MS+NAA 0.01~0.05 mg/L+活性炭1.0~3.0 g/L培养基上的生根率为100.00%。综上所述,叶片纵切后能通过不定芽途径以及愈伤组织途径建立贵港报春苣苔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在该体系下不定芽增殖系数高、愈伤分化高,组培苗生根好。  相似文献   

14.
以猫尾射无菌播种苗(去除根部)为外殖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及其不定芽增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外殖体在MS+6-BA 1.0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效果较好,愈伤诱导率为82.0%,分化率为74.5%;经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05 mg/L培养,不定芽增殖倍数为8.2,平均株高为4.7cm。组培苗在MS+IBA 0.5 mg/L培养基上生根率达90%。生根苗移栽成活率达84%。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L)对甘蔗组织培养的影响,本研究以“植物器官从头再生”“体细胞胚再生”2种组培快繁体系为基础,通过添加适宜浓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2,4-EBL)于基础培养基中,设计了6套适用于甘蔗快繁的组合培养基方案。并于不同诱导阶段(不定根诱导、愈伤组织诱导、成苗诱导)对接种材料的形态特征及内源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玉米素核苷、生长素、脱落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统计与测定,探讨了油菜素内酯应用于甘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将不定根培养基MS + 0.2 mg/L 2,4-D + 0.2 mg/L LFS与成苗培养基MS + 0.5 mg/L KT +(0.2 mg/L IBA / 0.2 mg/L 2,4-EBL)+ 300 mg/L Pro进行组合,为甘蔗组培快繁的较优方案,油菜素内酯可应用于甘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且体细胞胚再生成苗优于愈伤组织再生成苗,成苗时间可缩短至32 d。  相似文献   

16.
以红盾彩椒为试材,进行组培快繁,研究不同激素类型与配比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芽的伸长的影响,并初步建立彩椒的组培快繁体系。 结果表明:子叶愈伤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3 mg/L 6-BA+1.0 mg/L NAA;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5 mg/L IAA+4.0 mg/L AgNO3;芽伸长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 IAA+2.0 mg/L ZT+2.0 mg/L GA3;最后在1/2MS+0.5 mg/L IBA(或 0.5 mg/L NAA)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17.
以花生品种远杂9102成熟种胚发芽12d、4d的幼叶为外植体,对花生幼叶不定芽诱导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较高浓度的6-BA(8mg/L)、较低浓度的NAA(1mg/L),不定芽诱导率可达70%以上。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8mg/L+NAA0.5mg/L+AgNO32mg/L 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6-BA5mg/L+NAA2mg/L+AgNO32mg/L。同时试验发现种子预培养4d的幼叶不定芽诱导率较预培养12d的高 花生幼叶近叶柄基部切口处不定芽诱导率较高,是较理想的不定芽诱导部位。以远杂9102预培养2d的子叶作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进行试验,确定MS+6-BA4.5mg/L+2,4-D2.2mg/L为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达79.8%,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KT(0.15mg/L)。  相似文献   

18.
以澳洲坚果品种'H2'的幼嫩茎段和种子为材料,获取腋芽、子叶和上胚轴等外植体,开展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增殖研究,再通过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愈伤组织的细胞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不同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性质与不定芽分化效果.结果表明:适合腋芽愈伤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KT,腋芽...  相似文献   

19.
以华东地区4个主栽菜用大豆品种(交大05-133、交大02-89、沪宁96-10、青酥二号)的胚尖为起始外植体,研究消毒方法、预培养天数、6-BA浓度和培养基组合等对不定芽的诱导和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HgCl2消毒10 min后配合5%的NaClO消毒5 min,消毒效果最佳,胚尖活力好,且适用于各个品种;预培养时间为2 d,6-BA浓度为3.0 mg.L-1,有利于菜用大豆不定芽的诱导;1.0 mg.L-16-BA+0.1 mg.L-1NAA培养基组合有利于增加有效不定芽数;0.05 mg.L-16-BA+0.1 mg.L-1IBA培养基组合有利于不定芽的伸长;交大05-133为最佳胚尖离体再生基因型,其分化频率为90.86%,诱导15 d后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为4.65个,不定芽平均长度为1.38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