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鼻窦内窥镜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娆 《护理学杂志》1997,12(4):228-228
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等,清晰度高.能较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同时不损伤鼻腔及鼻窦的解剖结构而获治愈。我科1996年2~9月应用德国wolf鼻内窥镜行鼻腔内手术33例,术中无意外发生,术后患者鼻塞、脓涕消除.头痛缓解,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33例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14~67岁。鼻息肉25例,鼻窦炎8例。2器械准备视角矿、70.、110.w。If内窥镜、摄像镜头。光源导线、鼻窦内窥镜手术器械!套,经40%福尔马林熏蒸消毒lh或2%碱性戊H醛浸泡消毒30min。浸泡消毒前,擦除器械表面的油脂,打开关节或接头。管腔器械应在腔内注满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立止血对鼻窦内窥镜下鼻息肉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40例鼻窦内窥镜下行鼻息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肌肉注射立止血2 kU,术前5 min静脉注射立止血2 kU,对照组术前30 min肌肉注射立止血1 kU,术前5 min静脉注射立止血1 kU。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122.6±10.4)ml和(14.2±3.1)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87.3±13.5)ml和(21.4±4.7)ml(P0.05)。结论大剂量立止血能明显减少鼻窦内窥镜下鼻息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量。  相似文献   

3.
钟静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47-4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修正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的疗效及体会。方法:对28例复发性鼻息肉患者在我院行鼻内窥镜修正性手术治疗。术中采用Messerkl i nger技术,根据CT所见及术中情况相应处理。结果:随访6~12个月评定疗效,治愈11例,好转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并发眶周血肿1例。结论:鼻内窥镜修正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疗效好,对鼻息肉病效果欠佳,中鼻甲残根和后鼻孔上穹窿为手术中的指南针,术前详细的CT扫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32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一年.结果:治愈279例(85.8%),好转37例(11.4%),无效9例(2.8%),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结论: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受病变程度、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方式、术后复查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经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时,要对以上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取得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与常规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伴息肉的疗效。方法将236例鼻窦炎伴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8例。观察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鼻窦手术治疗。对比2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2%)明显高于对照组(87.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20%)明显低于对照组(60.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创伤小,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鼻窦内窥镜手术(ESS)的护理体会。方法:对83例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腔护理、出院指导等系统护理。结果:治愈68例,好转15例,疗效满意。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系统的护理与手术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7.
钟静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34-3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术后复发的原因,从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2004~2010年我院收治的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4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鼻甲处理不当与周围结构粘连14例,上颌窦窦口阻塞9例,病灶清除不彻底10例,钩突尾端残留未切干净3例,鼻中隔高位偏曲未同期矫正致术后复发6例。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前详细的CT阅片,缜密的手术方案,术中熟练掌握鼻内窥镜手术的鼻腔解剖,尤其是鼻腔外侧壁的解剖学特点,熟练的手术技巧和方法,术后定期鼻内窥镜随访换药,精细的清理术腔,鼻腔冲洗,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复发性鼻息肉患者的鼻内镜手术及综合治疗临床资料。结果随访观察半年以上,36例复发性鼻息肉患者术后6~24个月,其中治愈27例(75.0%);好转5例(13.9%);无效4例(11.1%)。总有效率为88.9%。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鼻腔粘连2例,鼻中隔高位偏曲1例。结论鼻息肉术后复发最常见的原因为术腔粘连以及病灶残留,其次为鼻中隔偏曲未矫正和不能按时进行鼻内镜复查,定期鼻内镜复查是提高复发性鼻息肉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对复发性鼻息肉应采用鼻内镜手术加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皮肾镜取石术在复发性肾结石二次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间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24例复发性肾结石二次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24例患者均行一期PCNL手术,术后腹部平片显示,21例结石清除干净,净石率为87.5%;3例术后有残石者,1例患者系术中取石失败,术后行体外冲击被碎石术,1例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1例行第二次经皮肾镜取石术并术后辅以体外冲击被碎石术。手术时间40~110min,平均80min。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复发性肾结石二次手术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内窥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05—2011-05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病变患者84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内窥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只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41/42),对照组总有效率80.95%(34/4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鼻窦手术同期处理鼻中隔高位偏曲及中鼻甲整形术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鼻腔鼻窦冲洗液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提高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鼻内镜手术后疗效。方法 将行鼻内镜手术的326例慢性鼻窦灸、鼻息肉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228例术后用自制的鼻腔鼻窦冲洗液冲洗,对照组98例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冲洗液冲洗。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术腔清洁率、术腔上皮化率。结果 上述指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术后用鼻腔鼻窦冲洗液冲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内窥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和疗效。方法对12例传统经典开放手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手术利用椎间盘镜系统,建立工作通道后在显微内窥镜监视下显露受压神经根并松解,彻底切除突出椎间盘组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按患者满意度5级评定:1级10例,2级2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显微内窥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视野清晰、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手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局部麻醉下,对95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Messerklinger术式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对手术的配合及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治愈45例(47.4%),好转48例(50.5%),无效2例(2.1%),总有效率为97.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室护士正确、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护理者的高技术水平、全面的专业知识、应急能力强、充分了解手术的步骤、掌握鼻内窥镜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方法等,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经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共有32例复发性腰椎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男22例,女10例。手术时年龄21~63岁,平均42岁。手术节段:L3/47例,L4/522例,L5/S13例。均采取局部麻醉下经皮侧入路从椎间孔进入内窥镜下手术减压。术后随访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60min,平均40min,2例(6%)发生并发症,1例脊膜破裂,另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小腿外侧麻木。随访24~45个月,平均30个月,使用Macnab标准评估术后疗效,2年随访时优10例,良16例,可3例,差3例,整体满意度81.2%(26/32),6例疗效不满意,其中3例合并节段结构性不稳和1例侧隐窝严重狭窄的患者接受传统减压融合术。VAS由术前平均7.8分减少到末次随访时的2.4分,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经皮侧入路内窥镜下手术处理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不需处理瘢痕组织,不破坏更多的脊椎结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若无节段结构性不稳定,单纯经皮侧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术是处理复发性椎盘突出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切除复发性骨盆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控制复发性骨盆肿瘤术中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作者应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对13例复发性骨盆肿瘤进行肿瘤切除骨盆环重建手术,采用1999年前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6例以常规手术治疗的复发性骨盆肿瘤患者为对照,分析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球囊阻断组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随访4个月至7年,常规手术组,4例患者发生肺转移死亡。9例局部复发,3例直肠损伤,1例膀胱损伤;球囊阻断组,1例发生肺转移死亡,所有病人均无邻近脏器损伤、肢体远端缺血坏死、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在复发性盆腔肿瘤手术中应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能更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手术操作更方便,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项有价值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6.
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与预防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及预防性应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2006年7月由同一组术者施行脊柱手术的患者共156例,其中2005年8月~2005年12月共62例(第1组),2006年1月~2006年7月共94例(第2组),第2组中VTE高危者62例、VTE低危者32例,第1组及第2组中的VTE低危组患者术后未予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血栓治疗,第2组中的VTE高危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诺易平)抗凝治疗,0.25ml/次,皮下注射,2次/13,至下地活动后2d停用(共用药5~21d,平均8d)。观察第1、2组患者术后VTE的发生率及第2组患者切口引流量、消化道等粘膜出血情况、硬膜外和伤口血肿情况、有无神经损伤症状。结果:第1组患者术后VTE发生率为3.2%(2/62),其中1例术后第7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无症状;另1例术后5d急性肺栓塞猝死。第2组患者术后未发生VTE,其中血栓高危组和低危组患者术后切口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粘膜出血、硬膜外及切口血肿,无神经损伤症状。结论:脊柱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的风险,对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患者可预防性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致原位肝移植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所施行225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病例需行再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5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肝移植后因出血等原因需再次手术,其中5例接受2次再手术,再手术率为14.2%(32/225)。再手术原因包括:腹腔内出血17例次,占再手术总例次的53.1%(17/32);胆道并发症11例次,占再手术总例次的34.3%(11/32);肝动脉栓塞2例次,占再手术总例次的6.3%(2/32);其它2例次,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例、胸腔出血1例,占再手术总例次的6.3%(2/32)。再手术方式包括缝扎出血点、渗血创面电凝、胆道吻合口重建、肝动脉重建及再次肝移植等。27例再手术病例中,7例患者再手术后死亡,死亡率为25.9%(7/27)。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腹腔内出血及胆道并发症是两大主要原因;认识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处理,对降低原位肝移植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及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改善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嗅觉障碍、鼻分泌物、鼻塞、头痛及面部疼痛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黏液纤毛清除速度及鼻黏液纤毛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糖精清除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不仅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同时可以保留鼻腔的正常组织结构,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及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应用动态APACHE Ⅱ评分指导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APACHEII连续评分判断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预后。方法 对本院2002.1~2003.12间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手术的47例患者,术前、术后1、3、5、7d APACHEⅡ连续评分,比较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断流手术组与断流加分流手术组(联合组)预后、死亡率与评分值关系。结果 47例患者中断流手术33例,分流手术14例。死亡组术后.APACHEII连续评分逐日上升或居高不下且与生存组有显著差异;断流组术前评分低于联合手术组但无显著差异,而术后1、3d断流组评分显著低于联合手术组,术后第5、7d两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表现;断流组的死亡率小于联合手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利用APACHEII术后死亡危险性R公式对患者术前、术后1、3、5和7d.APACHEⅡ死亡危险系数评估,提示断流和联合手术两组不同时段的APACHEⅡ死亡危险性预测数中术后7d的数值与实际发生数最为接近。结论 动态APACHEⅡ评分适用于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手术预后的评估;断流术与联合手术早期评分有差异,5d后无显著差异,且两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7d APACHEⅡ死亡危险性预测数值与实际发生数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1例成人肝脏纤维组织细胞瘤多次复发并伴有破裂出血患者的诊治经过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于2018年5月收治的1例在术前行MDT讨论的复发性成人纤维组织细胞瘤伴破裂出血患者的资料,对该患者多次复发破裂出血的原因以及诊治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该患者曾行2次手术,一般情况良好,经影像科、肿瘤科、介入科和肝胆外科医师多学科讨论后,认为行手术治疗为最佳治疗方案。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选择了开腹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78 min,术中出血约100 mL,未输血。术后无出血、腹腔感染、胃瘫等并发症发生,于术后第13天顺利出院。第3次术后已获访8个月,术后6个月时肿瘤再次复发,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行靶向治疗1个月余,继续随访治疗效果。结论复发性成人纤维组织细胞瘤伴破裂出血临床罕见,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基础,术后结合包括放化疗、分子靶向以及免疫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其近期疗效较满意,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