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中人才队伍、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平台(临床科研共享平台、黄疸文献数据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继承平台)、临床与科研的规范管理、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和重点病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强调基地建设的长期性及人才队伍建设是其中的关键,通过本文的论述,以期为基地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10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工作会在杭州举行,会议总结了2010年基地业务建设工作并提出2011年基地业务建设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即坚持基地病种研究这一根本,推进以基地临床科研共享系统建设为主体,以中医临床科研规范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培养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建设,探索优势资源整合的有序机制,制定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政策,更好发挥督导组和专家指导组的有效作用,深化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设立为我国中医药临床科研的发展开创了新篇章,其中实验室建设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重要建设平台之一。本文就如何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实验室进行探讨,提出实验室规划先行,结合地域特点,紧密联系临床,构建实验共享服务平台,开放实验室,服务于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等理念。  相似文献   

4.
2012年6月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协作单位名单,并要求相关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各基地及科研协作单位等,按照《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协作单位管理办法》的规定,共同推进重点病种研究等业务建设。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29日消息:为推进各基地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根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组建了由孙塑伦、刘保延教授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保护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措施。龙华医院承担建设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积极参与中医药知识产权政策法规的研究与构建,努力拓展国际科研合作,强化中医国际影响力,同时在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管理措施、宣传培训、产权形成和成果转化方面加强管理,使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9月6日发布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科研协作单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通知要求各地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结合本地区、本院实际情况讨论后,于9月15日前反馈书面意见。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中医针灸发展与国际化的需要,提高针灸核心竞争力,彰显中医药软实力,以《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为指导,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对建立国家级针灸临床实用技术应用与发展基地进行前瞻性的软科学研究。国家级针灸基地建设坚持以加强针灸临床病种研究为主体,强化针灸临床科研规范和高水平中医针灸临床科研人才队伍培养为两翼,走"一体两翼"基地业务建设模式,集医疗、科研、国际培训、国际交流为一身,形成全国一流的针灸临床中心。  相似文献   

9.
科研技术平台是衡量研究型中医院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研究推动医院创新和持续发展,科研技术平台的不断升级和更新可以保证医院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同时,科研平台是培养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基地,也是科研课题申报与实施的有力支撑。文章以医院临床研究实验中心即科研技术平台的建设为例,针对科研技术平台的实验室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规章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与实验室功能定位,阐述建设科研技术平台在医院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中医院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打造开放的临床科研平台,提高我国中医药整体的临床研究水平。根据曾经组织开展的一些情报研究课题和以往的情报服务经验,建议中医药文献信息研究机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提供信息支撑:①提供基于词共现聚类分析和同被引聚类分析法的疾病研究热点分析报告;②提供高质量循证诊疗信息;③提供临床文献病-证-药关系线索;④提供临床科研查新报告;⑤提供文献与数据资源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11.
肺痨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阅了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肺痨(肺结核)方面的相关文献,认为肺痨主要为感染痨虫、正气虚弱而发病,病位在肺,以阴虚多见,病久可累及脾肾等脏。辨证分型尚不统一,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证候为主,或兼有气滞血瘀痰阻等证。治疗当以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总则。中医药在针对耐药性肺痨的治疗、减轻抗痨药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提出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研制出高效、安全的抗痨药物及中西医抗痨治疗方案将是今后中医药防治肺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综述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指出:UC为本虚标实,虚责之脾、肾、肺,实责之湿热、瘀滞,临床多表现为虚中夹实,实中有虚的复杂症候;临床治疗方面有分期和分型论治、复方应用,且治疗方法众多,疗效肯定,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从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研究辨证分型、中药治疗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作了综述。指出:需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药降压作用作了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显著。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作用机制、中医辨证论治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及对临床经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阑尾炎性包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疗效及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我科阑尾炎性包块患者68例,按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加奥硝唑)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同时配合中药(生大黄、丹皮各15 g、冬瓜仁、蒲公英各30 g、川楝子、木香、甘草各9 g,金银花60 g,桃仁、赤芍各12 g).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另用外治法,芙蓉散(芙蓉叶、黄柏、泽兰、大黄、黄芩、冰片)以黄酒(酒精过敏者改用白醋)为引,调成糊状局部外敷包块处,外盖塑料薄膜以防蒸发,每日1次)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平均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缓解阑尾炎性包块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中西医结合是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是骨性关节炎(OA)在全身骨关节中易受累的部位,因此,膝部骨性关节炎是OA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社会劳动力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膝OA的发病率约在3%~9%,多见于中老年人中。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是该病主要的临床特征,也是造成患者痛苦的主要症候。为探求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自1994年以来分别采用中药熏洗结合推拿、中药内服结合熏洗和中医综合疗法对治疗该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医临床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中医临床研究的概念、目的与意义,界定“中医临床研究”与“中医临床”的区别,从中医疗效角度对中医临床研究的病种选择分为四级,强调中医临床研究前准备的重要性及其内容,同时探讨中医临床研究的困惑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微观辨证临床研究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二者的互补、综合,有助于做到对疾病精准定位定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要将微观辨证研究结果在临床广泛应用,还需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体系,逐渐使中医诊断向标准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对病证的认识、增强治疗疾病的方向性和针对性,促进中医诊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临床研究者应注重以往研究工作的积累,保证临床方案规范可行,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增强操作一致性和临床疗效的可重复性。证候、治法、处方要协调对应。加减项目数量和每项加减的药味量要合理,内容要与主方主旨相适应。尽量减少珍稀或贵重药物的使用,以免遭遇中药资源、药物成本、动物保护等的限制。由汤剂转换为胶囊、颗粒剂、滴丸、单味中药配方颗粒等剂型时,宜先进行临床预试验,以重现汤剂的临床疗效。应用单味药、单个有效部位或单个药物有效成分,要有可靠的前期工作依据。饮片应该明确产地到县级,保证饮片质量及功效。对针刺和推拿治疗方案的优化要点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医内科临床具有悠久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自身较完整的医学体系逐渐形成。现代医学研究的发展对传统的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提出挑战。对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为日后中医内科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期中医内科临床研究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