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河豚鱼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测定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急性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的特点与意义。方法 检测64例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e never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ver conduction velocity,SCV)、F波、H反射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ols,SEP)。结果MCV、SCV均有减慢,以SCV减慢最为显著,MCV远段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延长,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异常检出率高;F反应、H反射异常提示部分TIX中毒累及神经根;SEP的异常率达45.9%,说明TTX中毒伴有中枢神经的损害。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可用来动态观察’FTX中毒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病稃,范围,亦旱,TTX中毒时早期检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神经传导速度差异规律量化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肌电图的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是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诊断标准之一,可否以其变化差异规律来量化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预后? 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建立量化评定肌萎缩侧索硬化病情及其预后的神经生理指数. 设计回顾性分析. 地点和对象本研究的地点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研究对象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1997-02/1999-03住院患者. 方法对 21名 ALS患者的 30条尺神经、 32条正中神经及 24名健康对照组的 38条尺神经、 40条正中神经进行运动传导速度 (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 MCV)及感觉传导速度(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SCV)和 F波进行检测.两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正中神经神经传导速度与 F波, ALS组患者小指展肌的肌力与 CMAP波幅 /DML× F出现率数值的相关性. 结果 AL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远端潜伏期 (distal motor latency, DML)、肌肉动作电位(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CMAP)波幅及面积、 F波的出现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 MCV、 SCV、 F波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 ALS组中 10名小指展肌的肌力与 CMAP波幅 /DML× F出现率的数值有显著的相关性 (r=0.89,P< 0.01). 结论 CMAP波幅 /DML× F波的出现率是一种有效的客观的电生理指数,可对 ALS病情及其预后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进行性腓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F反应特点,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该病的价值.方法 对31例进行性腓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F波进行检测.结果 肌电图异常率90%,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100%,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90%,F波检测异常率34%.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进行性腓肌萎缩症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6例四肢运动神经远端、近端多节段检查;F波、H反射及感觉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每例均有3条以上神经受累;远端潜伏期延长77.9%;MCV减慢70.2%;SCV减慢50%;F波异常率91.3%,H反射异常率100%,神经传导阻滞占84.1%和波形离散占57.7%。EMG出现失神经电位占42.3%。结论 GBS为神经根和周围神经损害,早期以神经根和近端神经损害为主:肌电图表现近端损害重、F波、H反射阳性率高。神经电生理检查是GBS早期诊断、分型、判断预后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肯定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definite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DALS)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uron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F波改变特点,以及病情和病程对MCV和F波的影响。方法 对46例肯定型AL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MCV和F波进行测定。结果 患者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深神经的末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明显延长。F波的出现率、近端段/中枢潜伏期和左右往返脊髓的近端段/中枢潜伏期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患者重度组4条神经的DML显著延长,MCV明显减慢和波幅明显降低,重度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DML、MCV和波幅与轻度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随访患者组3年,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F波检查结果经配对方差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MCV和F波可作为ALS电生理诊断的一项有价值的检查,其异常程度与病情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神经传导速度差异规律量化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肌电图的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是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诊断标准之一,可否以其变化差异规律来量化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预后?目的: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am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建立量化评定肌萎缩侧索硬化病情及其预后的神经生理指数。设计:回顾性分析。地点和对象:本研究的地点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研究对象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1997—02/1999—03住院患者。方法:对21名ALS患者的30条尺神经、32条正中神经及24名健康对照组的38条尺神经、40条正中神经进行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和F波进行检测。两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正中神经神经传导速度与F波,ALS组患者小指暖肌的肌力与CMAP波幅/DML&;#215;F出现率数值的相关性。结果:AL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远端潜伏期(distal molor latency,DML)、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及面积、F波的出现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MCV、SCV、F波的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ALS组中10名小指展肌的肌力与CMAP波幅/DML&;#215;F出现率的数值有显著的相关性(r=0.89,P&;lt;0.01)。结论:CMAP波幅/DML&;#215;F波的出现率是一种有效的客观的电生理指数,可对ALS病情及其预后进行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7.
24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肌电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24例患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明显减慢,波形离散,22例(91.67%)出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4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或轻度减慢,11例(45.83%)出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4例F波潜伏期延长或明显延长甚至消失,出现率低。8例F波未引出,15例F波潜伏期延长。肌电图检测在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H反射检测。结果患者EMG、MCV、SCV、H反射的异常率分别为91.4%、67.2%、46.6%、70.7%。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能早期定位神经根病损的范围,判断程度和预后,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虹  颜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52-753
目的:研究健康成人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nerve conduction veloctiy,SCV)的正常值,为诊断周围神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健康志愿40例,年龄22-53岁,男女各20例,分别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MCV和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SCV。分析指标包括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结果:NCV在正常人男女之间,左右侧肢体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性意义(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慢,结论:NCV检测是周期神经病的重要诊断技术之一,而正常值的确定是临床诊断的前提,不同年龄组应采用自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肌电图检测是确诊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重要方法之一,但其早期异常表现,异常程度与病程的相关性及各项指标的差异比较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电生理特点.设计以诊断为依据临床观察分析.地点和对象104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门诊确诊患儿,年龄4个月~14岁,病前均有明确臀部肌肉注射史,既往无其他神经肌肉疾病.干预应用丹迪Neuromatic 2000 M型肌电仪检测患儿的患肢肌电图.主要观察指标检测患儿的患肢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胫后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末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和末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distal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dCMAPA)、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SNAPA);同时检测坐骨神经支配肌的针极肌电图.结果肌注后2~7 d已可检出多项电生理异常.腓总神经支的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异常率(68.0%)明显高于胫神经支(43.5%)(x2=12.199,P<0.005).腓总神经SCV,SNAPA和dML,dCMAPA异常程度与病程正相关(r=0.306 8,P<0.005;r=0.296 3,P<0.005;r=0.337 6,P<0.001;r=0.215 7,P<0.05).8个月以上病程患儿的SCV, SNAPA和dML异常程度明显增加(F=3.105,P<0.05;F=4.095,P<0.01;F=5.904,P<0.01),较8个月内有显著差异.腓总神经NCV各项配对t检验发现运动纤维dML和dCMAPA异常程度重于感觉纤维SCV和SNAPA(t=2.070,P<0.05;t=3.520,P<0.001).结论化学药物对神经髓鞘传导功能有直接损伤.坐骨神经运动纤维的电生理异常早于且重于感觉纤维.腓总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检测是本病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8个月以上病程的损伤神经恢复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孟凡华 《中国康复》2008,23(1):30-3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和H反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诊断价值。方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各50例,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正中、尺、腓、胫神经NCV,并在腘窝引出H反射。结果:DM组的NCV及H反射与对照组比较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高于上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高于MCV。结论:NCV及H反射检查可作为DPN的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231例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H—反射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宋蓓  胡小怀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879-2879
目的:观察分析糖尿病患上肢与下肢神经近期及远端、神经末梢的受损程度。方法:对231例糖尿病患的上肢与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及H-反射的检测异常率比较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下肢腌肠神经SCV异常率91.8%,明显高于上肢正中神经SCV异常率72.6%(P<0.001)。而上肢正中神经MCV远端PLC异常率达37.2%;下肢腌总MCV远端PL异常率达30.2%(P<0.14)。上肢正中神经肘-腕MCV异常率达56.2%;下肢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下2cm-中踝MCV异常率达60.1%(P<0.45)。上肢正中神经腋-肘MCV异常率达6%;下肢腓总神经腓骨小头上9cm-腓骨小头下2cm MCV异常率达25.1%(P<0.001)。尺神经F-波异常率达23.4%,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达63.3%(P<0.001)。结论:糖尿病患神经病变累及部位以下肢为主;以感觉神经多于运动神经。在患临床症状较轻或缺如时,应用NCV、F-波和H-反射检测可以客观的对糖尿病患神经近段及远端、神经末梢的受损不同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为探讨电生理对GB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对1995年以来收治的32例确诊为GBS患者的电生理检查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电生理改变特点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F波异常率大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电生理动态观察显示,临床症状恢复较电生理恢复快,MCV恢复较SCV恢复快。肌电图(EMG)出现自发电位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及交感皮肤反应(SSR)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6例DPN患者进行神经电图检查,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交感皮肤反应(SSR)检测。结果 共检查36例患者216条神经,其中MCV检测108条神经,MCV减慢32条,MCV减慢合并远端潜伏期延长8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4条,异常率40.7%;SCV检测108条神经,SCV减慢42条,未引出电位7条,SCV减慢伴波幅下降6条,异常率50.9%:SSR检测36例72侧肢体,其中有4例上、下肢均未引出SSR,22例38肢SSR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异常率63.8%,10例无自主神经症状患者中有3例SSR异常,异常率30%。结论 NCV及SSR检测为DPN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早期病变,尤其是为亚临床病变提供了客观依据,多个参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早期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做针极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和分析,观察静息状态时自发电位,测定轻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MUP)的时限、波幅,大力收缩时的慕集相。测定运动、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MCV、SCV)及动作电位的末端潜伏期(ML)、波幅(AMP)、F波等。结果共检测164条肌肉、276条神经。EMG提示57例患者均呈神经原性改变;运动神经在下肢的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胫后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69.64%,AmP 66.07%。腓总神经异常率分别为:DM-lat 75.51%.MCV 55.10%,AmP 61.22%。所有被测运动与感觉神经的SCV、MCV异常率分别为54.79%与55.43%;10例(17.54%)F波未引出,38例(63.16%)F波潜伏期延长。结论GBS存在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对GBS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治疗的140例不同病程(病程1年,47例;病程1~10年,55例;病程≥10年,38例)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不同病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等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并对患者尺神经f波、胫神经H反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病程≥10年组患者腓总神经MCV异常率达到42.1%(16/38),显著高于正中神经MCV、尺神经SCV异常率,腓总神经SCV异常率达到44.7%(17/38),显著高于病程1~10年组、病程1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胫神经H反射异常率显著高于尺神经f波异常率,病程≥10年组患者胫神经H反射及尺神经f波异常率分别为92.1%、21.1%,显著高于病程1~10年组、病程1年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能够有效评估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电生理检查在格林—巴利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春华  时苗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76-1976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为探讨电生理对GB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对1995年以来收治的32例确诊为CBS患的电生理检查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电生理改变特点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F波异常率大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电生理动态观察显示,临床症状恢复较电生理恢复快,MCV恢复较SCV恢复快。肌电图(EMC)出现自发电位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fipheral neuropathy,DPN)中的评估价值及DP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并与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或体征者48例占46.2%,MCV异常者79例占76.O%,SCV异常者96例占92.4%。与正常值相比[潜伏期:腓总神经为(3.77&;#177;0.98)ms,胫神经为(5.0&;#177;0.5)ms,腓肠神经为(3.07&;#177;0.28)ms;MCV:腓总神经为(47.3&;#177;3.9)m/s,胫神经为(42.9&;#177;4.9)m/s,SCV:腓肠神经为(33.9&;#177;3.25)m/s],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末端潜伏期明显延长[腓总神经为(5.27&;#177;1.33)ms,胫神经为(6.14&;#177;1.25)ms,腓肠神经为(4.98&;#177;0.67)ms],MCV和SCV明显减慢[腓总神经MCV为(36.43&;#177;7.28)m/s,胫神经MCV为(36.07&;#177;8.82)m/s,腓肠神经SCV为(22.87&;#177;4.12)m/s],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4.231~7.513.P&;lt;0.01)。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长周围神经MCV和SCV异常率越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血浆糖化血红蛋白值负相关(r=-0.802.P&;lt;0.01)。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神经异常明显于运动神经,且病程越长、糖化血红蛋白越高、血糖控制越不理想,周围神经传导速度(peripheral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越慢,神经病变越重。  相似文献   

19.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急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周围神经、神经根的炎症改变并伴有脱髓鞘为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是导致急性弛缓性瘫痪的常见病。我们对32例GBS患者进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运动神经末梢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v,DML)以及F波传导速度(F-wave conduction velocity,FWCV)等检测,  相似文献   

20.
杨静  赵德明 《临床医学》2011,31(5):22-23
目的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探讨F波在GBS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准北市人民医院在2005年至2009年中被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并且接受过神经电生理检查的47例患者,对其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共检测329条运动神经及235条感觉神经,F波329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发病1周内54%患者的F波出现不正常,而运动传导速度减慢者仅有6%,38%的患者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57%患者复合运动动作电位波幅下降,30%患者的感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或消失,21%患者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未发现传导阻滞的患者。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早期F波较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更为敏感,表现为出现率下降、潜伏期延长,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