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西藏百年     
西藏,伴随着战争进入20世纪早在177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秘书波格尔由不丹进入西藏,企图“和平通商”,被噶厦政府和六世班禅拒绝。但波格尔在藏期间,收集了许多有关西藏的情报。1779年,英国第一任驻印度总督赫斯定即假借为七世班禅坐床祝贺的名义,派人潜...  相似文献   

2.
六世班禅东行朝觐是清朝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六世班禅为保证东行顺利,提出给他的随从种痘,并在甘肃拉卜楞寺的二世嘉木样活佛的大力协助下为200多名随从实施了种痘.这是六世班禅东行途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在清朝的汉文档案资料中很少提及,在学界还鲜为人知,而此事又与六世班禅大师之后在北京染天花而圆寂相关联,使人产生一些疑惑.本文从二世嘉木样活佛与六世班禅之间的关系着眼,解读二世嘉木样活佛率领班禅大师的随从在东行途中前往阿拉善种痘的经过,解释六世班禅本人未种痘的原因,对班禅大师在北京染天花圆寂的始末进行分析,解答了某些人提出的为何六世班禅一行人中仅班禅大师一人在北京得天花以及六世班禅是否因病圆寂的疑问,为解开这一历史的谜团提供了最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扎洛 《世界民族》2004,(3):59-66
在1 772—1 774年间第一次英国与不丹的战争(以下简称“英不战争”)中,作为清朝藩属的不丹作战失利,其南部与库赤·比哈尔(CoochBehar)接壤的三个山口被英军占领。六世班禅洛桑巴丹益希( 1 738—1 780年)为制止英国对不丹的侵略行径,致信东印度公司督办(Governor)沃伦·黑斯廷斯(WarrenHastings,又译为沃伦·哈斯汀斯,1 732—1 81 8年) ,要求他停止针对不丹的军事行动,这就是著名的“六世班禅致沃伦·黑斯廷斯信函”(以下简称“班禅信函”)。“班禅信函”本是为申明不丹属西藏管辖、反对英国侵略不丹而书,不料却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及其衣钵…  相似文献   

4.
奚可桢 《中国藏学》2020,(1):87-94,F0002,F0003
南京博物院所藏清乾隆内府《六世班禅朝觐大事记》原本黄册,真实地还原了六世班禅朝觐乾隆皇帝那段难忘的历史,弥足珍贵。文章将其与《清实录》《六世班禅朝觐档案选编》等文献资料相佐证,可知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对这一事件的重视,以及该事件对清朝政治、民族、宗教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18世纪8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督沃伦·哈斯汀斯派塞缪尔·特纳出使西藏,意图与西藏自由通商贸易.特纳在出使札什伦布寺期间,一方面希望完成出使西藏的使命,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地了解西藏.本文通过特纳在札什伦布寺的行为,对特纳来札什伦布寺的原因、目的和影响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6.
六世班禅入京朝觐是清代乾隆朝的一次重大事件,有许多前辈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六世班禅在京圆寂后的灵柩返回西藏的史实,却很少有研究论著涉及。本文对六世班禅灵柩返藏的准备过程及行经路线等进行了考证,认为在灵柩回藏的某些方面乾隆仍然延续了尊崇六世班禅的作法,乾隆亲自做了精心的安排,但是由于是灵柩返藏,在有些地方也兼顾了人力、物力等经济方面的考量。本文对六世班禅灵柩回藏的过程进行梳理,以期为学界更深入研究乾隆治藏政策、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等课题能提供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18世纪(清代中期)朝鲜学者朴趾源,随朝鲜使臣赴中国祝贺乾隆帝70寿诞。期间,他以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乾隆盛世的风物人事,将所见、所闻、所思记述在《热河日记》中。其中也包括了有关六世班禅、黄教(藏传佛教)、乾隆对班禅的态度、对藏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为今天清代西藏的研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18世纪8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总督沃伦·哈斯汀斯派塞缪尔·特纳出使西藏,意图与西藏自由通商贸易。特纳在出使札什伦布寺期间,一方面希望完成出使西藏的使命,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地了解西藏。本文通过特纳在札什伦布寺的行为,对特纳来札什伦布寺的原因、目的和影响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9.
在十八世纪后叶,两藏人民为抵御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紧紧依靠祖国的中央政府,并和全国各族人民结成了同生共死,同甘共苦的命运。西藏历史上的第六世班禅就是一位典型人物,他在短暂的一生中,为加强同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不可泯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由于和硕特蒙古汗王和清朝的宗教分治和1751年的“政教合一”的治藏策略,为日后两大系统的不和埋下了隐患;18世纪起,随着清朝国势的衰败,英帝国主义对中国西藏侵略的不断加深,英、俄等国为侵略西藏扶植代理人而对达赖、班禅实行拉拢、挑拨和离间,十三世达赖与九世班禅政治立场上产生分歧,加之清政府治藏政策的失误和个别驻藏大臣的偾事误国和十三世达赖的“唯我独尊”,导致两大系统间发生矛盾、冲突及破裂.  相似文献   

11.
巴勒布是今天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在18世纪中叶,巴勒布的廓尔喀族已是一个较为强大的民族。这个民族的统治阶级曾一度掌握该国政权。由于巴勒布与西藏后藏地区山水相连,边界交往频繁,随着廓尔喀的强大,扩张的野心也日盛。又由于六世班禅的弟弟沙玛尔巴的怂恿,竟悍然发兵入侵西藏边境数宗。清政府令驻藏大臣一再向其提出警告,但都被其置若罔闻,清朝政府被迫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五十六年  相似文献   

12.
王艳 《中国藏学》2015,(2):136-141
乾隆四十三年(1778),六世班禅大师自西藏起程进京为乾隆皇帝庆祝70寿辰。为迎接大师的到来,乾隆皇帝颁旨雍和宫改扩建班禅楼和戒台楼两座殿堂,供大师讲经传法和休息之用。本文根据《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国朝宫史续编》等史料,研究考证了两座展堂改扩建时间、施工主持人,以及内部装饰等诸多细节,探讨了这两座殿堂敕建背后所蕴含的政治意义:既彰显了乾隆皇帝在处理西藏问题上的高瞻远瞩、对藏传佛教及其领袖人物的重视与厚爱,也凸显了六世班禅爱国爱教的高尚情操与崇高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三世章嘉与六世班禅朝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利用喇嘛教以加强和巩固清朝在蒙藏地区的统治是一项“所系非小”的基本国策,迎请喇嘛教领袖人物赴京陛见或驻京掌教则是这项基本政策的具体实施.乾隆皇帝通过三世章嘉活佛邀请六世班禅进京朝清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他们为加强清朝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巩固和发展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笔者根据在翻译《三世章嘉传》的过程中掌握的汉藏文史料,拟就三世章嘉与六世班禅入覲的有关问题作一论述,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在达赖非法宣布“班禅转世灵童”后的日子里江天1995年5月14日,达赖喇嘛在印度突然宣布西藏的一名儿童为“班禅转世灵童”,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和西藏广大僧俗群众极大的震惊。在这之后的日日夜夜里,我们注意到──5月18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班禅转世灵...  相似文献   

15.
据文献资料载,达赖和班禅作为藏传佛教两大活佛系统,在清朝治理西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从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外敌入侵;加强地方团结,维护西藏稳定;拥护朝廷决策,维护中央权威等三个方面对班禅系统在清朝治理西藏中的作用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发言人答新华社记者问时说达赖认定班禅灵童是非法无效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发言人今天就达赖喇嘛在印度宣布西藏的一名儿童为"班禅转世灵童"事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发言人谈话全文如下:5月14日,达赖喇嘛在印度突然宣布西藏一名儿童为"班禅转世...  相似文献   

17.
张亚辉 《中国藏学》2013,(1):92-100
文章详细梳理了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禅巴丹益喜前来承德朝觐过程中有关礼仪安排与实践的史料,论证了乾隆皇帝与六世班禅之间关系随空间变换而调整的方式,并将这种方式与上古史和封建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六世班禅朝觐事件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教关系的基本格局的呈现,并非清代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人物之一,深得清圣祖康熙器重。康熙帝在1721年记述清军入藏驱逐准噶尔事的《御制平定西藏碑文》中,把班禅额尔德尼的名字排在达赖喇嘛、固始汗之前,表明了清朝对班禅系统的重视。 清朝与班禅系统的良好关系,其渊源可追溯到清初。至于康熙三十二年至四十一年(1693—1702)间对五世班禅的屡次延请事件,据笔者所知,学术界对此专题研究成果尚甚少。随着有关西藏历史的藏文档案陆续公布,为研究许多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重要史料。本文即主要依据清代的有关藏汉文文献,就这一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历史背景等作一次新的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新疆伊犁特克斯县发现两篇完整的藏文文书,原收藏于当地藏传佛教寺院,经笔者考证,为1771年自伏尔加河流域东归的土尔扈特人所携回。作为遗留性史料的这两件藏文文书,为史家探索17—18世纪土尔扈特、西藏地方以及清廷三者间的交往,开启了一扇大门。结合藏文档案、托忒文史籍与清朝官方文献,可知咱雅班第达圆寂后,其弟子所组成的卫拉特大库伦于1676年由额尔齐斯河中游远徙至今日俄国伏尔加河流域一带,并与土尔扈特人建立联系,自此成为土尔扈特联系西藏地方与清朝的重要桥梁。由现存藏文档案可以确知,17世纪以来,土尔扈特人即便受到地理的隔绝与沙俄的阻挠,仍然通过卫拉特大库伦与西藏地方政府保持密切联系,更促成土尔扈特数度绕道北京前往西藏进行朝圣之旅。文章最后讨论18世纪后期随土尔扈特东归的卫拉特大库伦如何被纳入清朝的边疆秩序中,及其最终淡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还在清朝入关之前,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和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首领四世班禅、五世达赖喇嘛等人组织下,西藏地方的各个政教首领就派出了一个使团到盛京也即是今天的辽宁省沈阳市与清朝建立联系,成为西藏地方与清朝发生政治和宗教关系的开端,对两百多年中西藏历史的发展以及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政治、宗教管理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件历史重大事件,现在有许多著作、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