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立式冷藏陈列柜的出风口优化设计是提升陈列柜性能的重要方式。对蜂窝出风口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运用CFD仿真和试验的方法模拟柜内温度场变化,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蜂窝出风口孔径5mm、蜂窝厚度30mm、出风角度40°、出风速度0.9m/s时,风幕性能最佳,柜内温度分布均匀。研究结果为立式冷藏陈列柜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立式多搁架中温冷藏陈列柜为研究对象,研究空气预冷器对冷藏陈列柜所储食品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冷藏陈列柜使用减湿预冷器后柜内所储食品的平均温度降低了1.3℃,垂直方向上不同搁架区食品的平均温差降低了0.8℃,并且融霜时食品温度的回升也降低了0.8℃.因此,空气预冷器的使用,将有利于提高柜内所储食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保温盖启闭状态对冷藏柜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本文以海绵和500 g水组成的塑料包模拟冷藏食品并置于冷藏展示柜内。采用T型热电偶测量冷藏展示柜内的温度分布,并用ORIGIN软件得到冷藏柜各层测点温度分布和各层的温差。基于此分析了保温盖启闭状态对冷藏柜内温度场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藏保温盖开启时冷藏柜内部顶层食品包温度受影响最大,各层之间的温度梯度变大,温度集中在0℃左右。保温盖闭合时冷藏柜内温度集中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冷藏陈列柜运行能耗,将自然冷源引入具有储能装置的冷藏陈列柜,对搭建的自然冷源食品冷藏陈列柜系统的5种工作模式(制冷机组单独供冷、制冷机组供冷+蓄冷、蓄冷罐供冷、自然冷源供冷和自然冷源供冷+蓄冷)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工作模式下,均能使柜内温度维持在-1~7℃之间,符合冷藏陈列柜食品冷藏要求。在制冷机组供冷+蓄冷模式下,以2.34 m3/h的乙二醇溶液对蓄冷罐蓄冷12 h后,蓄冷罐能够储存121 400 kJ的冷量,该冷量可使柜内温度在9 h内维持在-1~7℃之间。当室外温度低于-4.5℃时,可运行自然冷源单独供冷模式。当室外温度小于-8℃时,利用自然冷源对陈列柜供冷的同时可以对蓄冷罐蓄冷。运行蓄冷罐单独供冷模式和自然冷源单独供冷模式,能够使系统的能耗分别降低68.45%和55.42%。  相似文献   

5.
冷藏陈列柜改进风机和照明设备的能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升立式冷藏陈列柜的能效等级,尝试采用ESM风机与LED灯管代替原有电容风机与T8灯管。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通过试验测定柜内M-包温度及风幕出风口、回风口风速。结果表明,M-包温度波动范围变小,风幕风速分布更均匀。能效系数由78.02%降低为64.99%,能效等级从3级进入2级。ESM风机与LED灯管替换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风幕性能直接影响敞开式低温陈列柜的性能。试验研究了送风口结构的改进对风幕特性及陈列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送风口改进后,风幕各层的送风速度分布更趋合理性,送风速度沿陈列柜长度方向的均匀性提高了29.2%,送风温度均匀性提高了42.1%,柜内温度场均匀性提高了27.0%,单周期的融霜水量减少了14.8%,单周期功率消耗减少了7.4%。改进后的送风口结构不仅优化了风幕特性,而且提高了陈列柜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陈列柜为研究对象,利用陈列柜进出口风幕参数计算确定出陈列柜的负荷.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对敞开立式冷藏陈列柜负荷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值与计算值比较吻合.在运用中发现预测精度较高,具有实际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冷藏陈列柜运行能耗,将自然冷源引入具有储能装置的冷藏陈列柜,对搭建的自然冷源食品冷藏陈列柜系统的5种工作模式(制冷机组单独供冷、制冷机组供冷+蓄冷、蓄冷罐供冷、自然冷源供冷和自然冷源供冷+蓄冷)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工作模式下,均能使柜内温度维持在-1~7℃之间,符合冷藏陈列柜食品冷藏要求。在制冷机组供冷+蓄冷模式下,以2.34 m^(3)/h的乙二醇溶液对蓄冷罐蓄冷12 h后,蓄冷罐能够储存121400 kJ的冷量,该冷量可使柜内温度在9 h内维持在-1~7℃之间。当室外温度低于-4.5℃时,可运行自然冷源单独供冷模式。当室外温度小于-8℃时,利用自然冷源对陈列柜供冷的同时可以对蓄冷罐蓄冷。运行蓄冷罐单独供冷模式和自然冷源单独供冷模式,能够使系统的能耗分别降低68.45%和55.42%。  相似文献   

9.
以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节能减排实验室为背景,对毛细管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进行制冷及除湿性能对比实验。监测室内温湿度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毛细管辐射空调运行时,在人体主要活动范围内温度平均在25.5~27.3℃,相对湿度在56.8%~65.0%;对比毛细管辐射空调运行时,传统空调温度分布均匀性较差,温度在25.0~26.3℃之间,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升高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上各测点的温度分布不均。这种温度分布使得人体有忽冷忽热的感觉,各测点相对湿度波动较明显,但是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相对湿度值相差在5%以内,较毛细管辐射空调供冷相对湿度区间较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涂装高温烘干室车辆连续进出操作的需求,在进口处设计一种隔断内外空气泄漏的顶吹式风幕.利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某顶吹风幕热力参数对密封效果和节能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风幕入射角度的增大,实现密封效果所需要的最小风速有所降低;尽管提高风幕入射角度,所对应的最小密封风速较低,但是车间入口处的温度明显提高,热能浪费严重;此外,相比入射风速变化的影响,风幕入射角变化对密封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在无车辆进出条件下,风幕入射速度为12 m/s、入射角度为45°时,可以同时达到较好的密封和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节能减排实验室为背景,对毛细管空调系统进行制冷及除湿实验。监测室内温湿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温湿度分布情况;并且通过实验确定毛细管重力循环空调柜除湿和换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最佳运行工况。结果表明:在人体的高度范围1.62.0m之间,室内温度维持在26.5℃左右,对人体非常适宜;供水流量在6002.0m之间,室内温度维持在26.5℃左右,对人体非常适宜;供水流量在600700L/h,供水温度在17.5700L/h,供水温度在17.518℃时,进出口空气温差增长的速度最快,重力循环空调柜换热经济性最佳;供水流量在50018℃时,进出口空气温差增长的速度最快,重力循环空调柜换热经济性最佳;供水流量在500600L/h,供水温度在15.5600L/h,供水温度在15.516℃时,出口空气流速增长的速度最快,重力循环空调柜除湿经济性最佳。  相似文献   

12.
梁才航 《流体机械》2013,41(4):58-61
利用透湿膜设计制造了一台平行流道结构的全热换热器,并在焓差实验室对其进行性能测试。试验研究了室内侧的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的条件下,迎面风速变化、新风温度变化、新风相对湿度变化时对全热换热器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阻力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在较高的迎面风速的条件下,全热换热器仍然具有较高的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分别在70%~85%和60%~75%之间。温度和湿度变化对显热效率的影响很小,而对潜热效率的影响很大。随着新风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增大,潜热效率也随着增大。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基于高分子透湿膜的全热回收器具有较高的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表明了这种换热器在南方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Direct contac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heat and mass are transferred directly between air and water droplets, have many advantages over conventional indirect contact system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cooling and heating performances of direct contact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various inlet parameters such as air velocity, air temperature, water flow rate and water temperature.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comprises a wind tunnel, water spray system, scrubber, demister, heater, refrigerator, flow and temperature controller,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The inlet and outlet conditions of air and water are measured when the air contacts directly with water droplets as a counter flow in the spray section of the wind tunnel, and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rates between air and water are calculated. The droplet size of the water sprays is also measured using a Malvern Particle Analyzer. In the cooling conditions, the outlet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ratio decrease as the water flow rate increases and as the water temperature, air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decrease. On the contrary, the outlet ai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ratio increase in the heating conditions as the water flow rate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 and as the air velocity decreases.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切线泵在超高工作转速下的扬程系数、摩擦功耗损失、温升特性与工作转速关系,针对外径42 mm的8叶片切线泵开展了试验研究,将切线泵装配至涡轮轴系上,通过高压氦吹驱动涡轮轴系进行超高速运转试验。试验过程中通过控制高压气源压力及切线泵输出流量,获得了切线泵在52.8×103~80.8×103 r/min转速范围内的输入轴功率、输出压力、输出流量及温升特性数据。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与计算,取得了外径42 mm的切线泵在超高转速条件下泵扬程系数、功耗损失及工作过程中温升特性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外径42 mm的8叶片切线泵在52.8×103~80.8×103 r/min转速范围内,转速每增长1000 r/min,功耗损失约增加1.486 kW,所耗功率全部用于泵叶轮搅油摩擦损失,同时转速增加内泄增大,导致扬程系数由0.70缓降至0.66,零输出流量时由摩擦损失导致的液体介质温升速率达2.38 ℃/s,试验结束时油温最高达到274.5 ℃。试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切线泵特性测试方法,可作为切线泵及涡轮泵设计和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邱金友  张华 《流体机械》2014,(12):68-72
中高温热泵系统中在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其排气温度偏高。本文从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角度,设计一种双级压缩新型热泵系统。系统由高低级压缩机、分凝器、两个节流机构等组成。以循环性能较好的两种工质R134a和R152a为系统循环工质,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高温工况下,新系统工质R152a循环性能系数COP优于R134a,在相同工况下工质R152a循环性能COP比R134a高7%8%;高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均随中间压比的升高而降低;排气温度与传统单级压缩系统相比有38%;高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均随中间压比的升高而降低;排气温度与传统单级压缩系统相比有312℃的降幅。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电子设备和设施的环境要求,研发出交叉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福州市某公司在模拟机房中对交叉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进行试验,应用对比的方法分别测得1kW、2kW只开发热源和开发热源同时开机组,2种情况下测得设备的温湿度分布情况,对比分析得出:开启机组在最佳风量比下,2kW发热源表面最大温降为8.9℃,设备温湿度基本上满足ASHRAETC 9.9发布的2、3级环境要求允许值;开启机组在最差风量比下;开启机组在最差风量比下,1kW发热源表面最大温降为2.3℃,设备温湿度基本满足14级环境要求允许值。  相似文献   

17.
徐祥洋  杨洁  张淇淇  翟耀芳 《流体机械》2013,41(2):53-57,52
通过对辐射吊顶+地板送风系统夏季运行情况的试验研究,得出了室内温湿度沿高度方向的变化情况以及贴附层露点温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温度沿高度方向先升高后降低,而相对湿度则先下降后上升,送风参数对房间湿度的影响较大,辐射板表面温度可根据贴附层的露点温度进行控制,而贴附层的露点温度可以采用工作区露点温度减去1.7℃来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