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调查显示,在绝经期进行雌激素治疗的女性发生上皮性卵巢癌的风险明显上升,但目前对雌激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有证据表明,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主要表达雌激素受体( ER )β,在发生上皮性卵巢癌后ERα表达升高,且ERα/ERβ比值上调,这表明雌激素受体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作者就雌激素、雌激素受体与上皮性卵巢癌之间的关系以及雌激素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皮性卵巢癌雌激素受体 (ER)α、β亚型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 4 5例上皮性卵巢癌、1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石蜡病理切片 ,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ERα、ERβ蛋白表达情况 ,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ERα、ERβ阳性染色均位于细胞核内。卵巢上皮性癌中 ,ERα(+) 5 1.1%(2 3 4 5 ) ,与良性肿瘤接近 (5 0 .0 % ) ;ERβ(+) 8.89% (4 4 5 ) ,显著低于良性肿瘤 (5 0 .0 % ) ,ERβ阳性率在卵巢浆液性癌、中低分化及Ⅲ、Ⅳ期癌中显著低于ERα(P <0 .0 1)。结论 ERα、β为核受体。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ERβ阳性率显著降低 ,ERα ERβ升高可能为卵巢癌发生的一个标志。ERβ可能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况,探讨ERβ基因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石蜡包埋上皮性卵巢癌标本47例,卵巢良性肿瘤标本5例,正常卵巢组织5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ERβ基因CpG岛甲基化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皮性卵巢癌中ERβ的表达。结果ERβ基因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发生率为40.4%(19/47),在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Rβ基因甲基化。ERβ基因甲基化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发生与之病理分期分级、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ERβ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与ERβ基因甲基化有关,检测甲基化状况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可能有辅助作用。ERβ可能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以去卵巢大鼠为研究模型,观察戊酸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子宫、阴道、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及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雌激素样作用机制。采用HE染色法观察去卵巢大鼠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子宫、阴道、乳腺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戊酸雌二醇可明显拮抗去卵巢大鼠靶器官的萎缩,其机制可能与上调靶器官雌激素受体(ER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受体亚型β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α,ERα)发现20年来,对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了重要影响[1].1996年一种新的雌激素受体亚型,即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β,ERβ)在人睾丸组织中发现[2].它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引起了广泛关注,推测其可能对乳腺癌的发生、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以回顾性研究为主探讨了雌激素受体亚型ERβ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β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提示,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 α,ERRα)与ER竞争配体也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但详细的机制尚不明了。文中研究的目的是检测ERRα和ERα、ERβ在子宫内膜癌中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TaqMan PCR定量的方法,检测3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内膜癌组)、2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以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ERRα和ER亚型mRNA的表达量。结果3组患者中所有受体均有表达,在内膜癌组中,ERα和ERβ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ER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癌旁组患者的所有指标与癌组织和正常内膜组织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α、ERβ低表达,而ERRα相对高表达,癌旁组织中3种受体均为高表达,说明癌组织中部分ERα、ERβ失活,ERRa在内膜细胞向癌细胞进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雌激素通过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起作用.此后又发现了一种新的G蛋白偶联的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1,GPR30/GPER-1).因此,雌激素的信号转导依赖于这3种受体作用的平衡,通过基因组途径或非基因组途径调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影响人类的生理、生殖和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亚型ERα及ERβ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及生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118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进行ERα及ERβ检测,对其中10例ERα及ERβ阳性表达的冰冻组织标本,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1aser capture micodissection,LCM)捕获卵巢癌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18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Rα表达为0级32例(27.1%),1级表达20例(16.9%),2级表达17例(14.4%),3级表达49例(41.5%);ERβ表达为0级表达1例(0.8%),1级表达7例(5.9%),2级表达13例(11%),3级表达97例(82.2%)。ERα蛋白表达在卵巢癌患者不同的年龄、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残余肿瘤大小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β蛋白表达在卵巢癌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残余肿瘤大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化者显著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总生存率在ERα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Rβ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表达组生存期明显缩短(P〈0.05)。Western印迹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以ERβ表达为主,ERβ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雌激素效应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雌激素受体阳性细胞T47D和特异性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阴性细胞SK-BR-3,将1×10-7mol/L-1×10-9mol/L三种梯度浓度的HSYA作用于两种细胞,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α 及ERβ、细胞外调解蛋白激酶1/2(ERK1/2)及p-ERK1/2、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抑癌基因P27等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T47D细胞中,高浓度的HSYA促进了ERα、ERβ、ERK1/2、p-ERK1/2、PR的表达,抑制了P27的表达(P<0.01);在SK-BR-3细胞中,HSYA显著抑制了ERK1/2的表达,但对p-ERK1/2的表达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 HSYA在细胞内影响雌激素效应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不同,可能是通过调节ER表达及激活ERK信号通路而发挥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的基因组效应主要由核受体ERα和ERβ介导,但两者也少量分布于细胞膜上.近年来发现一种新型膜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又称G蛋白耦联雌激素受体.GPR30能与雌激素或其衍生物结合,诱发特定的生物学效应或拮抗雌激素的生理作用.GPR30主要参与调节雌激素的快速非基因信号转导,促进细胞生长、抵抗凋亡,也发现其参与雌激素相关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乳腺、子宫、卵巢、心血管系统等组织器官均有GRP30表达,部分肿瘤组织或细胞高表达GRP30.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类固醇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它与雌激素特异性结合,通过雌激素应答元件来调节基因的转录[1]。已知ER在乳腺癌,宫颈癌等女性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喉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喉癌的发病率有显著性性别差异(男女之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人们发现雌激素能够调控乳腺的生长、分化以及功能。而雌激素必须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以后才能对靶细胞发挥生物学效应。因此,ER在调节正常乳腺的生长、分化以及乳腺癌的发生和进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就此做一综述。1 ER的结构和作用机制1.1 ER的结构ER是配体依赖转录活性因子超家族(类固醇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维生素D3受体、维甲酸受体等)成员之一,有ERα和ERβ两种亚型[1.2],ERα和ERβ有不同的基因编码。ERα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的6q 25.1区,由140 kb碱基构成,编码由59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ER-α单克隆抗体和ER-β多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3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石蜡切片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3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ER-α阳性率53.3%,ER-β阳性率46.7%;30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中ER-β阳性率80%明显高于ER-α阳性率30%,两种亚型表达之间无联系(P>0.05)。ER-α和ER-β的表达与FIGO手术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之间无联系(P>0.05)。结论:以上提示ER-α和ER-β可能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有关,免疫组化SP法检测雌激素受体亚型可能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雌激素水平降低对子宫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穴位激光照射肾俞穴对去卵巢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调整作用.方法 选用3月龄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Nor),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穴位激光照射组(OVX+L)3组.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获得大鼠子宫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mRNA的逆转录表达产物c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去卵巢组大鼠子宫内ER αmRNA的RT-PCR表达产物减少(P<0.05),ER βmRNA的RT-PCR表达产物增加(P<0.05);与去卵巢组相比,去卵巢穴位激光照射组大鼠子宫内ER αmRNA的RT-PCR产物升高(P<0.05),ER βmRNA的RT-PCR产物增加(P<0.05).结论 大鼠去卵巢后,子宫ER α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穴位激光照射对去势大鼠子宫ER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能与穴位激光照射对去势大鼠生殖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5.
雌激素无论在女性生理还是病理改变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传统理论认为,雌激素通过雌激素核受体ERα和 ERβ发挥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7次跨膜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区别于ERα、ERβ,可以与雌激素及其衍生物、激动剂和拮抗剂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GPER广泛参与多种激素反应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然而,GPER在癌症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GPER在女性相关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女性相关恶性肿瘤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α受体(ERα)和雌激素β受体(ERβ)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乳腺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ERα和ER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ERα蛋白阳性表达率(75.3%)高于癌旁正常组(28.1%),P=0.001;乳腺癌组ERβ阳性表达率(52.9%)低于癌旁正常组织(78.1%),P=0.013;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高分化组ERα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组,P=0.035,而高分化组ERβ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P=0.042;但ERα和ERβ阳性表达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ERα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β随细胞恶变发生改变,联合检测ERα和ERβ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雷洛昔芬对小鼠颅顶成骨细胞MC3T3-E1分化的调节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10-7mol/L的雷洛昔芬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刺激细胞,另设空白对照组,24、48、72 h后检测各指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微量酶标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细胞内β-catenin,雌激素受体α、β(estrogen receptorα、β,ERα、ERβ)mRNA的表达。结果 MC3T3-E1细胞分别加入10-7mol/L的雷洛昔芬和ICI-182780后,相对于对照组,雷洛昔芬处理组的促细胞增殖作用较强,在24 h增殖率最高,达(55.93±10.88)%;ALP活性增加,在48 h活性增加率最高,为(30.881±5.614)%;β-catenin、ERα和ERβmRNA的表达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ICI-182780组的促细胞增殖率、ALP活性降低;β-catenin、ERα和ERβmRNA的表达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洛昔芬可能通过上调β-catenin、ERα和ERβmRNA的表达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分化,而ICI-182780则下调β-catenin、ERα和ERβmRNA的表达抑制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鼠体内成熟与卵泡体外培养两种情况下卵泡的雌激素受体α亚型和β亚型的分布及表达.方法:采用兔抗小鼠ERα、ERβ多克隆抗体分别对性成熟小鼠卵巢和性未成熟小鼠窦前卵泡体外培养后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的分布,并对各级卵泡的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性成熟小鼠卵巢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膜细胞和间质细胞ERα的染色阳性,ERβ染色为阴性;原始卵泡的颗粒细胞ERβ、ERα染色均为阴性,从初级卵泡开始至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ERβ的染色呈阳性,ERα染色为阴性.其中ERβ的表达水平在小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最高,大窦状卵泡的颗粒细胞染色次之,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染色下降.性成熟小鼠卵巢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ERβ的免疫染色强度显示:除初级卵泡与小窦前卵泡之间颗粒细胞上的ERβ染色无差异外,其余各组卵泡之间颗粒细胞上ERβ的染色强度都具有显著差异(P<0.01).各级卵泡的卵母细胞两种ER亚型的染色都呈阳性.性未成熟小鼠各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卵母细胞染色结果和染色强度定量分析结果分别同性成熟小鼠免疫组化染色和染色强度定量分析结果.结论:雌激素受体β亚型在卵泡发育中起主要作用.体内成熟和体外培养两种情况下卵泡两种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雌激素敏感环指蛋白(Efp)基因,雌激素受体(ER)靶基因之一,是依赖雌激素的细胞增殖所必须的。为了解卵巢癌的雌激素活性,作者研究了Efp和ER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Efp表达和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了12个卵巢癌细胞株的Efp、ERα和ERβ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通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对靶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磷酸钙瞬时转染的方法,利用转染雌激素受体表达质粒的Hela细胞,观察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对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此外还观察ER拮抗剂ICI 182780对这两种植物雌激素转录激活作用的影响。结果: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均可通过ER的两种亚型ERα和ERβ激活ERE报告基因的转录,且这种转录激活作用能被ICI 182780所阻断。结论: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均能产生类雌激素样作用,通过ERα和ERβ激活ER靶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