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六经病辨证论治方法与临证意义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六经病;辨证论治《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思想,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六经病的辨证方法大经辨证为《伤寒论》的独特辨证体系,它以六经所属...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伤寒论》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其外延是中医辨证论治全过程、中医恒动观的真实写照。论述了《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体系的初始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认为《伤寒论》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六经辨证方法,实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一体化,而且在于确立了突出辨证论治的全新中医诊疗模式,即辨病中的辨证论治和辨证论治中的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3.
伤寒病与六经辨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六经辨证是适用于多种外感热病还是伤寒病?六经辨证是否同时既适用于伤寒病又适用于杂病?涉及到如何看待《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通过对《伤寒论》一书性质的探讨,认为《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只适用于狭义上的伤寒病。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针灸疗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为体系,以理法方药相结合为形式,开创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先河。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学术内容和治疗手段,虽然在《伤寒论》中论述不多,但作为研习《伤寒论》及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兹就《伤寒论》中有关针灸疗法的应用作一粗浅地探析,以供同道在学习应用中参考。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属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伤寒论》课为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属于中医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院校的必修课程。 《伤寒论》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诊疗方面,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它以辨证论治思想贯串全书,理法方药较为严谨。并根据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总结为六经辨证,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它不仅有效地指导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其辨证原则和方药还可用于对杂病的诊疗。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截…  相似文献   

6.
浅析《伤寒论》中的八纲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开创了中医临床证治的先河,书中创立了相对完整的辨证施治诊疗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成功地实现了中医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的过渡。作为《伤寒论》重要的辨证施治方法之一,八纲辨证概括了病变部位、邪气的属性、邪正的消长、证候的性质等,为六经病的辨证施治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六经辨证与寒温统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要纠正六经辨证是外感病辨证纲领的传统误区;并就寒温统一的问题谈了个人的意见,即以卫气营血辨证统领外感病辨证论治,以创立新的中医外感病学;最后讨论了六经辨证的本质、特色及其定位问题,认为《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思维最接近中医学的本质,最能体现中医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创立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始祖和基本法则,它既是外感疾病转变规律和论治的依据。亦可用于其他杂病的辨证论治,尤其在老年病防治方面有着独特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少阳经”属半表半里浅解张子铭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455000)主题词少阳经/中医病机,半表半里/分析凡读过《伤寒论》者一般都知道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提纲,同时又要结合运用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辨析疾病,特别是又经常运用“表里”这个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0.
《伤寒杂病论》为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它通过六经辨证的体系以及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对临床各科都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然而在《伤寒杂病论》的398条原文中,并非只着眼于理法方药,其中与针灸有关的论述共35条,而太阳篇占21条、  相似文献   

11.
谈《伤寒论》证治体系的内涵附院家庭病床科(046000)李秀英科技处王毅强《伤寒论》是运用病病发展阶段概括法创造性地提出六经证治体系。后世医家尽管对六经辨证认识争议颇大,有经络、脏腑、病位、气化、症侯群、病理层次等不同见解,但六经辨证概括了外感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六经,是指导多种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纲领,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的核心,故欲研究《伤寒论》,首须弄清《伤寒论》六经的本义。诚如恽铁樵氏在《伤寒论研究》中所指出:“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自宋·成无己始,历代医家由于各从不同角度或侧面去研究六经,故众说纷纭,各有千秋。为了深入探索仲景学说的奥秘,对《伤寒论》六经澄本清源,  相似文献   

13.
<正> 《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被历代医家奉为中医临证的经典著作,直到现在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辨证和治疗。《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为纲,《金匮要略》则以脏腑辨证为纲,当然也涉及到气、血、津液、八纲及六淫等的辨证,所以本书第一篇总论以脏腑经络先后病名篇,而且有五脏风寒积聚病篇,痰饮病有水在五脏之异,水气病有五脏水之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创立的六经辨证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掌握张仲景的辨证思想、掌握临床辨证论治的技巧是我们学习《伤寒论》的主要目的.笔者从方证相应、同中求异、治病求本、表里缓急等四个方面解析《伤寒论》中的辨证思想,探讨张仲景的治病方法和原则,使经方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辨证知机、审机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系统总结外感热病的病证演变规律,借外感以论杂病,载有112首经典方剂,倡导“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有辨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辨证知机的奥妙。本文基于“机”之本义,从“微义”“关义”“宜义”3个角度出发,例举《伤寒论》六经辨证思维,“以方带证”分析经方的方证衍化关系及内涵,探讨《伤寒论》中所蕴含的辨证知机思维。本文强调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知机,见微知著,洞烛先机,识机于病象之先,防患于未然;辨识机关,执简驭繁,洞悉病证之机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辨识机宜,把握时机,见机而作,乘机用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从辨证知机的角度解读《伤寒论》,为应用《伤寒论》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六经辨证的内涵与外延是《伤寒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结合《伤寒论》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 :定因分析、定性分析、定时分析、定量分析、定势分析等六个因素 ,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六经病的各个方面 ,此即《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内涵 ;《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是既可运用于外感病 ,又可运用于杂病的辨证体系 ,是包括了各种辨证方法的辨证体系 ,这就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外延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被后世医家奉为中医学的经典。在《内经》中建立了以五脏阴阳为核心的医学理论,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根基,后世历代医家虽各有创见,流派纷呈,而究其本源,莫不由此。东汉年间,伤寒大疫流行,医学家张仲景以悲天悯人之心、济危扶厄之志,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一十六卷,该书在流传中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伤寒论》中仲景运用了三阴三阳的辨证方法,创立了理法方药兼备的辨证论治体系,即后世所称“六经辨证”。六经辨证体系是仲景先师在五脏阴…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理论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的《伤寒论》开创了理,法,方,药系统的辨证论治先河,因而古今国内外治伤寒学者对其研究者众多,各有所见。然而对《伤寒论》中六经与六病,经证与腑证,六经提纲及伤寒处处为扶阳而设等基本理论,也造成与原著本意相悖的混乱。综合古今医家学者的见解,对《伤寒论》理论研究上述有关问题进行了反思辨析。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学术成就浅识王海军郑州市卫生学校(450000)万新兰郑州牧专(450003)主题词《伤寒论》,六经辨证,方剂学,中医学术发掘《防寒论》为东汉医学家张机(仲景)所著,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它所创立的辨证论治的原则和防治疾病的方法,对中医学独...  相似文献   

20.
厥阴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张仲景提出六经病名,确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成为“医方之祖”,立下中医世代基业以来,厥阴病就一直是古今医家探索的焦点。不少名家认为《伤寒论》厥阴病是“疑案”,面目不清;也有一些人认为论中厥阴病篇很是明白晓畅,无疑可言。似乎都有理,又似乎都不够合理。就此,我有些不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