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杨正银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45-1146
中药材净制即药材的净选加工 ,它是中药饮片炮制的第一步。对于某些药物 ,经过净选后就可直接用于调剂。净选的目的就是清除杂质 ,去除非药用部位 ,使药物达到净度标准 ,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 ,近年来不少药材经营部门或个体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这一环节 ,导致中药饮片质量低劣 ,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1 药材净制的目的1.1 药材净制前应进行真伪鉴别中药品种繁多 ,来源复杂。同名异物 ,异物同名较多见。既有植物 ,又有动物、矿物 ;既有野生 ,又有家种家养 ;既有一年生 ,又有多年…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 2 0 0 0年全市中药材普查中 ,重点对易混淆使用、易掺假、掺杂、易以假乱真的中药材进行普查 ,发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仅对 8对常用易混淆的中药材进行鉴别 ,以供同行参考。1 通草与小通草1.1 通草五加科植物通脱木 Tetrapanax Papyrif erus ( Hook.)K.Koch.的干燥茎髓。本品呈圆柱形 ,长 2 0~ 40 cm,直径 1~ 2 .5cm ,表面白色或淡黄色 ,有浅纵沟纹。体轻 ,质松软 ,稍有弹性 ,易折断 ,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 ,中部有直径 0 .3~ 1.5 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 ,纵剖面呈梯状排列 ,实心少见。无臭 ,无味。1.2 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  相似文献   

3.
浅谈基层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饮片是直接用于临床配方和药厂生产中成药的原料,饮片的真伪和质量直接影响中成药的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药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规范市场的逐步推进,中药饮片的质量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中药品种的复杂性、市场混乱等因素,中药饮片仍然存在着以伪充真、以劣充好、真伪混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混乱现象,严重影响着中药饮片的质量。笔者结合多年中药饮片监督检查抽验工作,对基层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几点,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4.
中药饮片是直接用于临床配方和药厂生产中成药的原料,饮片的真伪和质量直接影响中成药的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药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规范市场的逐步推进,中药饮片的质量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中药品种的复杂性、市场混乱等因素,中药饮片仍然存在着以伪充真、以劣充好、真伪混杂、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等混乱现象,严重影响着中药饮片的质量.笔者结合多年中药饮片监督检查抽验工作,对基层中药饮片市场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几点,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5.
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 ,根据临床辨证论治的原则及调剂、制剂需求 ,按照国家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炮制规范制成的特殊药品。中药饮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汤剂及制剂的质量。然而 ,目前 ,中药饮片却存在诸多问题。1 存在问题1.1 品种混乱、用药部位混杂中药饮片因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及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药材因药源紧张而全国各地相互调拨 ,有些本来是地区习惯用药也变成了全国性用药。如 :以木通入药的植物有 5个科 10多种 ,以贯众入药的植物有 5个科 30多种。有的将海南产土砂仁充当阳春砂 ;将小浙贝充当川贝母 ;有的将麻黄根…  相似文献   

6.
北方地区容易混用的中药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华  韩克忠 《光明中医》2010,25(5):882-883
<正>中药饮片因地区用药习惯不同及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药材,造成目前中药饮片市场相对混乱。不加以规范势必会造成疗效不稳定,甚至引起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便于鉴别易混淆中药饮片,保证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归纳总结白英、蜀羊泉与龙葵,金银花与山银花,青果与西青果,西洋参与人参,血竭与龙血竭,黄柏与关黄柏,通草与小通草的性状鉴别要点。结果保证中药饮片品种正确是保障临床合理用药的关键。结论相关人员必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规范使用中药饮片,才能保证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常用同名及名称近似中药辨析平度市中医院(266700)王明明关键词中药名称;同名异物;名称近似笔者就临床常用中草药同名异物或名称近似易混淆者,从临床用药角度进行辨析,以利正确遣方用药。1同名异物1.1红豆:为赤小豆与相思子之别名。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苏省 2 0 0 0余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检验 ,并结合对有关医院、药厂使用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的调查 ,发现虽然经过多年的查处和打击 ,中药材及饮片的伪品数量仍然较多 ,尤其是劣质品种大量增加。目前中药材及饮片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1 药名相近 ,互相混用中药历来存在着很多同名异物或药名相似的品种 ,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整理 ,已基本弄清药品的来源和功效。并在中国药典中分别收载。而现在很多部门 ,尤其是医院药方 ,仍未做到区别使用某些药品。如香加皮与五加皮、桑寄生与槲寄生、金钱草与连钱草、麦冬与山麦冬、通草与小通草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院使用的与《中国药典》收载的同名异物中药饮片(以下称"习用品"),使其与药典品种区别应用,为医院临床用药安全以及中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医院使用的中药饮片,筛选出广东习用品种并进行定性鉴别,与《中国药典》及中药饮片鉴定图谱进行比较。结果:该院所使用的广东习用品有12种,经对比分析后,能对其进行快速鉴别。结论:江门市五邑中医院中药饮片使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该院中药的管理与使用。  相似文献   

11.
白附子临床应用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饮片中存在很多异物同名的情况,尤其有些名称相近似但作用相差较大的饮片,若相互代用后,则会严重影响中医临床疗效。如白附子、关白附与白附片三者不仅名称相似,饮片外形也相近,极易混淆。中国地域广大,因历史沿用习惯不同,各地对同一名称的饮片尚存在付予不同品种的现象,如对临床处方开具的“白附子”,北京、河南、河北、香港等地的药房一般给予禹白附,而上海、浙江、台湾等地习惯给予关白附,还有将白附子与白附片混淆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药材质量直接影响中药临床疗效。中药材的质量主要与药材品种,药材产地,采收季节、植物的药用部位,植物生长年限及药材贮藏等有关。 1 药材品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临床效果。所谓“同名异物”就是  相似文献   

13.
薄荷脑粉末与冰片粉末的简易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荷脑(Menthouml)又名薄荷冰,商品呈无色透明的棱柱状结晶;冰片(Borneolum Syntheticum)又名合成龙脑,商品呈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结晶.二者形态完整时不难鉴别,但研细后均为白色粉末,均有强烈辛凉香气,颇难区分.山西省某单位制仁丹时曾将两种粉末混淆,造成投料失误.现介绍一种简易、快速的鉴别方法,供参考. 取完整的薄荷脑少许,研成细末(下称“甲样品”).再取待鉴定粉末少许(下称“乙样品”),将二者混合研磨半分钟,若仍呈固体状态,则可断定  相似文献   

14.
<正> 根据中药药注射剂的特点和我们近年来的经验,对异物分类和判断浅谈以下几点: 1 气泡:形状为球形,透明会上浮。溶液稀时上升快;溶液稠时上升慢。判断特点:球形,透明,上浮。 2 白块:能看到平面或棱角有时呈球形的不闪光的白色物,判断特点:明显的平面或棱角,不闪光,白色块。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地域与传统习惯的限制,中药尤其是民族药存在着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同名异物是导致品种混乱的主要因素,容易引起临床混淆和误用。壮药白花九里明是壮族民间常用药材,但现在的文献书籍出现了两种植物来源,并且都是同科属近缘种,非常容易混淆。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对白花九里明的植物来源进行考究,为甄别白花九里明真伪、避免临床及生产用药的谬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药物的品种与临床疗效以及用药的安全性关系很大.各地习用药材的相互流通,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甚多,造成药材的品种混淆,给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带来隐患.以下就冬葵子和川贝母的混淆品及伪品的性状及功效应用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浅谈医院药房对中药饮片进行基源管理的意义及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升 《北京中医药》2010,29(8):622-623
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地源分布广,出现不少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给临床应用带来很多困难.为了保证饮片使用的连续性,医院药房应根据国家药品标准及地方标准,确定本院使用饮片的基源.对中药饮片进行基源管理,是指医院药房在采购中药饮片时,一种饮片固定一个来源,即一个科、属、种.药房可通过编写本科室的饮片使用手册、建立本院的饮片标本室等方法实施.对中药饮片基源管理,可以保证饮片来源明确、入库验收准确,减少医患纠纷,对于科学管理及使用中药饮片,提高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疗效,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药中多存在同名异物现象,因此常造成药物应用的混淆,直接影响了临床疗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前言指出:“规定收藏的中文药名为法定通用名称”。中药名称的标准化、规范化,应以《药典》中所收藏的名称为准,处方中不用别名,以达到药物名称统一。现举部分同名异物药物为例,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9.
1.白头翁与翻白草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Anemone chinensis Bunge)为常用中药,属于毛莨科植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根主治热毒、血痢、腹痛后重、温疟、鼻衄、痔疮出血等证,历代本草书籍均有记载,但由于各家对它的形态说法不一致,因而造成了混淆,如有的指药用部分根(头)有白毛而言,也有指果实集成头状,生有白色毛茸,而称白头翁的。因此反映了植物来源有多种,故产生同名异物,本省常见与白头翁混淆的品种有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为了更好的鉴别,现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医院中药房月质量管理工作中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状况作为探究对象,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针对具体问题,总结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结果经过分析17个月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状况,其中饮片混淆、饮片含有杂质占比例值最高为47.06%,同科属植物混充合格药材鉴别错误占17.65%,主观经验鉴别存在失误占23.53%,混淆不同地区习用品种名称占11.76%。结论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众多,因中药饮片在中医治疗上可直接应用,所以必须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策略,才能保证临床中药饮片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性,在提升治疗成效的同时,提升医院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