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檗碱预先给药对缺氧/复氧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以1×106个/ml密度接种于培养皿(2 ml/皿)和96孔培养板(200μl/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30):正常对照组(C组)、小檗碱组(B组)、缺氧/复氧组(H/R组)和缺氧/复氧+小檗碱组(H/R+B组).B组和H/R+B组加入10 μmol/L小檗碱孵育2h,随后H/R组和H/R+B组进行缺氧24h复氧3h.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spase-3、活化caspase-3、细胞色素c、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并计算Bax表达与Bcl-2表达的比值(Bax/Bcl-2).结果 与C组比较,H/R组和H/R+B组细胞活力、SOD活性和caspase-3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MDA浓度和Bax/Bcl-2升高,活化caspase-3、细胞色素c、GRP78和CHOP表达上调(P<0.05),B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比较,H/R+B组细胞活力、SOD活性和caspase-3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MDA浓度和Bax /Bcl-2降低,活化caspase-3、细胞色素c、GRP78和CHOP表达下调(P<0.05).结论 小檗碱预先给药可抑制缺氧/复氧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抑制线粒体应激通路和内质网应激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缺氧复氧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五组干预:对照组(C组),常氧环境中培养28 h;缺氧复氧组(HR组),低氧环境中培养24 h后常氧环境中培养4 h;右美托咪定处理组(D组),复制缺氧复氧模型前以右美托咪定处理2 h;Akt阻断剂Uprosertib处理组(U组),复制缺氧复氧模型前以Akt阻断剂Uprosertib处理1 h;右美托咪定复合Akt阻断剂Uprosertib处理组(DU组),复制缺氧复氧模型前先以Akt阻断剂Uprosertib处理1 h,再以右美托咪定处理2 h。采用Ell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TNF-ɑ、IL-6、IL-1β浓度,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caspase-3、caspase-9、p-Akt蛋白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HR组、D组、U组和DU组TNF-ɑ、IL-6、IL-1β浓度、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Bcl-2、p-Akt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HR组比较,D组和DU组TNF-ɑ、IL-6、IL-1β浓度、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Bcl-2、p-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U组TNF-ɑ、IL-6、IL-1β浓度、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Bcl-2、p-Akt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U组和DU组TNF-ɑ、IL-6、IL-1β浓度、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Bcl-2、p-Akt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U组比较,DU组TNF-ɑ、IL-6、IL-1β浓度、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Bcl-2、p-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抑制缺氧复氧造成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异丙酚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接种于96孔板(细胞密度1×105/ml,200 μl/孔)或6孔板(细胞密度5×105/ml,2 ml/孔)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n=24):常规培养组(C组)细胞常规培养6h;缺氧复氧组(H/R组)细胞行缺氧2h,复氧4h;缺氧复氧+异丙酚组(H/R+P组)于缺氧结束时行异丙酚(终浓度50 μmol/L)后处理;H/R+异丙酚+ PI3K抑制剂组(H/R+ P+W组)于缺氧结束时加入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终浓度100nmol/L)和异丙酚(终浓度为50μmol/L).复氧结束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培养液LDH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磷酸化Akt(p-Akt)、Bcl-2及Bax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H/R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Akt和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Bcl-2/Bax降低(P<0.05).与H/R组比较,H/R+P组细胞活力升高,LDH活性和细胞凋亡率降低,p-Akt和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Bax升高(P<0.05).与H/R+P组比较,H/R+ P+W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活性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Akt和Bcl-2表达下调,Bcl-2/Bax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后处理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地氟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A/R)损伤内皮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地氟醚预处理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选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将细胞分为五组,即A/R组(A组)、A/R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 ng/ml组(B组)、地氟醚1.0MAC预处理 A/R组(C组)、地氟醚1.0 MAC预处理 A/R TNF-α 10 ng/ml组(D组)和空白对照组(E组).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及Bax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E组相比,A、B组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经地氟醚预处理后,C、D组细胞较相应未经预处理的A、B组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地氟醚预处理可通过调节Bcl-2及Bax的表达来抑制缺氧/复氧所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影响兔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R组)、假手术组(S组).建立兔在体左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通过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NA原位末端缺口标记技术(TUNEL)检测再灌注3 h时凋亡指数(AI)的变化,予Western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蛋白显著增高(P<0.01),而Bcl-2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Bcl-2/Bax比值降低(P<0.05).R组细胞凋亡指数和Bcl-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R组(P<0.01),而Bax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5),Bcl-2/Bax比值增高(P<0.05).结论 远隔肢体缺血预处理可上调肺组织Bcl-2蛋白,下调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抑制肺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HR组、空质粒+HR组、ADM质粒+HR组.采用Fugene HD转染试剂,将pcDNA3.1-myc-his B空质粒和ADM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至NRK-52E细胞内,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转染效率,转染成功48 h后制作HR模型.锥虫蓝摄取法进行细胞计数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检测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评价细胞活力;Annexin V和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ADM、Bax、Bcl-2、Fas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8、9(Caspase-3、8、9)的蛋白表达.结果 HR组ADM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DM质粒+HR组的ADM表达显著高于空质粒+ HR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R组活细胞计数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LDH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ax、Bcl-2、Fas、活性Caspase-3、8、9表达显著上调,Bax上调更明显,故Bax/Bcl-2升高(均P<0.05).与HR组相比,ADM质粒+HR组活细胞计数和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LDH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Bax、Fas、活性Caspase-3、8、9表达显著下调,Bcl-2表达进一步上调,Bax/Bcl-2降低(均P<0.05).空质粒+HR组和HR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M在NRK-52E细胞中的高表达可以减轻HR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机制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线粒体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转染对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时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培养的心肌细胞置于95%N2-5%CO2混合气体饱和的缺氧罐中缺氧2 h后,放回孵育箱中继续培养4 h;BMP-7基因转染组(BT组)将含pcDNA3.1-BMP-7基因的质粒在转染试剂作用下转染心肌细胞后72 h再行缺氧2 h,复氧4 h.每组重复8次.计数心肌细胞搏动次数,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测定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HR组和BT组心肌细胞LDH活性、细胞凋亡率增加,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HR组相比,BT组心肌细胞LDH活性、细胞凋亡率降低,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BMP-7基因转染可减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许静  陈杰  罗子玲  官碧琼  何炳洪  孙萍萍  袁芳 《骨科》2015,34(4):432-435
目的观察孕烷X受体(PXR)诱导药克霉唑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凋亡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克霉唑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进行肝缺血-再灌注损伤。TUNEL法检测肝组织中凋亡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肝脏CYP3A1、Bcl-2、Bax、PARP表达水平。结果克霉唑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数减少,组织损伤减轻,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抑制PARP剪切,提示有较好的抗凋亡作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作为PXR特异性强诱导药克霉唑,与假手术组比,能明显诱导CYP3A1基因表达。结论PXR特异性强诱导药克霉唑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及抑制Bax表达而拮抗肝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也与抑制PARP剪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甲强龙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神经元损伤后的相关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共培养的方法建立神经元体外培养模型,将模型分为对照组:正常的神经元培养,损伤组:用机械切割的方法造成神经元的损伤模型,甲强龙组:运用1μM的甲强龙药物干预神经元机械损伤模型,对比各组24 h后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神经元损伤组caspase-3、caspase-3mRNA和Bax表达升高,Bcl-2/Bax的比率和Bcl-2的表达降低(P0.05);与损伤对照组相比较,甲强龙组caspase-3、caspase-3mRNA和Bax表达降低(P0.05),Bcl-2的表达和Bcl-2/Bax的比率升高(P0.05)。结论甲强龙能降低神经元机械性损伤后caspase-3凋亡因子的表达,升高Bcl-2/Bax的比例,抑制神经元的凋亡过程,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4组(n=1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帕瑞昔布钠5 mg/kg组(P5组)和缺血再灌注+帕瑞昔布钠10 mg/kg组(P10组).I/R组、P5组和P10组采用线栓法进行脑缺血2 h.P5组和P10组在缺血前30 min时分别经颈内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5、10 mg/kg.再灌注24 h时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然后取脑组织,测定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Bc1-2和Bax表达,并计算Bcl-2与Bax的比值(Bcl-2/Bax).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细胞凋亡率、Bcl-2及Bax表达均升高,Bcl-2/Bax降低,脑梗死体积增大(P<0.01).与I/R组比较,P10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P5组和P10组细胞凋亡率和Bax表达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Bcl-2表达和Bcl-2/Bax升高(P<0.05或0.01).与P5组比较,P10组脑梗死体积缩小,细胞凋亡率和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和Bcl-2/Bax升高(P<0.05或0.01).结论 帕瑞昔布钠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与剂量有关,其机制与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HepG2体内外增殖、凋亡相关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2、4、8μg/m L)、不同时间(24、48、72 h)丹参酮ⅡA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lot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建立裸鼠肝癌模型,测量给药1、6、12和21 d肿瘤体积变化。结果:丹参酮ⅡA作用24、48、72 h对HepG2细胞抑制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一定的药物剂量依赖性(P0.05)。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浓度丹参酮ⅡA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各剂量丹参酮ⅡA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各丹参酮ⅡA药物组Bcl-2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丹参酮ⅡA药物浓度的升高,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各丹参酮ⅡA药物组Bax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丹参酮ⅡA药物浓度的升高,Bax表达明显升高(P0.05)。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和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给药12、21 d肿瘤体积低于同期对照组,且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低于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且其作用与丹参酮ⅡA药物浓度相关,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可能是其促进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体积增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氙、异氟烷和氧化亚氮对H4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和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含量的影响。方法 H4人神经胶质瘤细胞(H4)和转染了淀粉样前蛋白的H4人神经胶质瘤细胞(H4-APP)分别暴露于70%氙、2%异氟烷或74%氧化亚氮中2 h,孵育24 h后检测细胞Bcl-2、Bax、NF-κB和裂解的caspase-3表达、细胞活力和细胞培养液中Aβ含量,计算Bcl-2/Bax。结果 70%氙或2%异氟烷处理2 h使H4-APP细胞Bcl-2/Bax增高(P0.05),H4-APP细胞裂解的caspase-3表达下调并增强H4-APP细胞活力(P0.05)。70%氙、2%异氟烷或74%氧化亚氮处理2 h使H4-APP细胞NF-κB表达下调(P0.05)。所有H4-APP细胞产生较多的Aβ(P0.05),70%氙、2%异氟烷或74%氧化亚氮暴露2 h未使H4-APP细胞产生Aβ增加(P0.05)。结论短时间接触70%氙或2%异氟烷可能与Bcl-2/Bax信号通路和抑制caspase-3激活防御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急性肺栓塞大鼠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80~300 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急性肺栓塞组(APTE组)、异丙酚4 mg·kg-1 ·h-1 组(P1组)、异丙酚8 mg·kg-1 ·h- 1组(P2组)和异丙酚16 mg·kg-1 ·h-1 组(P3组).取尾静脉血样0.2 ml,37℃水浴箱内过夜,分割成直径1 mm ,长5 mm的栓子,颈静脉注射混有15个栓子的2 ml生理盐水制备大鼠肺栓塞模型.S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 ml/h 4 h;APTE组、P1组、P2组和P3组制备肺栓塞模型,然后APTE组静脉输注5%葡萄糖2 ml/h4 h,P1 组、P2组和P3组分别静脉输注异丙酚4、8、16 mg·kg-1 ·h-1 (用5%葡萄糖稀释至2 m1)4 h.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RT-PCR法检测caspase-3、Bcl-2、Box、Fas和FasL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Bcl-2、Bax、Fas和FasL的蛋白表达水平,计算Bcl-2/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比值.结果 与S组比较,AVIE组、P1组、P2组和P3 组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caspase-3、Bax、Fas、FasL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比值降低(P<0.05或0.01);与APTE组比较,P1组、P2组和P3 组肺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caspase-3、Bax、Fas、FasL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比值升高(P<0.05或0.01);P.组、P2组和P3组间肺组织细胞凋亡率、caspase-3、Bcl-2、Bax、Fas、 FasL的mRNA和蛋白表达、Bcl-2/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可抑制急性肺栓塞大鼠肺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下调肺组织caspase-3、Fas和FasL的表达,调节Bcl-2/Bax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瞬时转染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基因,观察缺氧处理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成活及凋亡情况,探讨HIF-1α对hAMSCs耐受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健康剖宫产产妇自愿捐赠的羊膜组织分离、培养hAMSCs,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干细胞标志物OCT-4、NANOG表达,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取第3代hAMSCs进行缺氧处理(200μmol/L CoCl_2)后,按以下分组瞬时转染对应质粒:A组为hAMSCs空白组,B组为pcDNA3.1阴性对照组,C组为shRNA阴性对照组,D组为shRNA-HIF-1α干扰组,E组为pcDNA3.1-HIF-1α过表达组。缺氧处理后12、24、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检测各组细胞成活率;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VEGF、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ax、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C-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CCK-8法检测示,缺氧处理后各时间点与A、C组比较,D组细胞成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A、B组比较,E组细胞成活率明显升高,其中24 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内24 h时细胞成活率明显高于12、48 h时(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示,与A、C组比较,D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与A、B组比较,E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与A、C组比较,D组细胞中HIF-1α、VEGF、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Bax、C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组结果相反,与A、B组比较,E组细胞中HIF-1α、VEGF、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C-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基因过表达能够明显改善hAMSCs耐受缺氧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和Bcl-2表达及下调Bax和C-Caspase-3表达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过度训练大鼠肾组织Bax、Bcl-2及 caspase-3的表达及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caspase依赖的凋亡信号途径在其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N)、力竭运动组(ES)、旋覆花素干预组(IB)。CN组为安静对照;ES组又根据力竭后恢复时间分为力竭后即刻(ESI)、力竭后6 h(ES 6 h)和力竭后24 h(ES 24 h)组;IB组于力竭运动前24 h 给予旋覆花素25 ml/kg分3次灌胃后进行力竭运动,分为IB 6 h和IB 24 h组。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建立过度训练模型。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Bax、Bcl-2及 caspase-3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测定肾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肾小管凋亡细胞、Bax、Bcl-2及 caspase-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并计算Bax和Bcl-2的比值。用Pearson法分析Bax和Bcl-2的比值与caspase-3之间的相关性。用非参Spearman法分析Bax/Bcl-2的比值和caspase-3与细胞凋亡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TUNEL法显示,过度训练大鼠肾组织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力竭后即刻、6 h及24 h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呈进行性增多(P < 0.01);免疫组化显示,过度训练大鼠肾组织caspase-3的表达及分布与Bax/Bcl-2比值变化及凋亡细胞的分布一致。图像分析显示,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ax/Bcl-2比值与caspase-3的表达于力竭后即刻、力竭后6 h、力竭后24 h逐渐增高(均P < 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Western 印迹测定结果也显示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过度训练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ax/Bcl-2比值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865,P < 0.05);Bax/Bcl-2比值和caspase-3的表达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之间均呈正相关(r = 0.674,r = 0.837,均P < 0.05)。用旋覆花素干预后,过度训练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Bax/Bcl-2比值增高和caspase-3的过度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过度凋亡均被显著抑制(均P < 0.05)。 结论 过度训练可通过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Bax/Bcl-2的平衡,激活caspase依赖的凋亡信号通路,进而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过度训练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吡格列酮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葛根素(0.01-100μmol/L)和吡格列酮(20μmol/L)作用于MC3T3-E1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活性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葛根素和吡格列酮对MC3T3-E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8、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吡格列酮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P0.05),而0.1-10μmol/L葛根素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5)。2、与吡格列酮组相比,加入0.1-1μmol/L葛根素后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增强(P0.05)。3、加入1μmol/L的葛根素后,吡格列酮导致的细胞凋亡率上升受到抑制(P0.05)。4、吡格列酮处理后caspase-3、caspase-8、Bax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而加入葛根素共同作用后,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葛根素可以抑制吡格列酮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瘦素预先给药对L02肝细胞缺氧复氧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L02肝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孵育24 h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6孔: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和不同浓度瘦素预处理组(L_(1~4)组).HR组于37℃95%N_2-5%CO_2培养箱中缺氧12 h,然后于37℃95%O_2-5%CO_2培养箱中复氧12 h;L_(1~4)组先分别加入瘦素100、200,400和800 μg/L,再进行缺氧复氧.取细胞上清液,采用赖氏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浓度;采用Hoechst 33342/PI双染色法测定细胞捌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Bax mRNA和Bcl-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HR组和L_(1~4)组ALT和AST的浓度升高,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升高,Bax mRNA和Bcl-2 mRNA表达上调(P<0.01);与HR组比较,L_(1~4)组ALT和AST的浓度下降,早期凋亡率降低,L_3组Bax mRNA表达下调,L_2组和L_3组Bcl-2 mRNA表达上调(P<0.01);L_(1~4)组间ALT和AST的浓度、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Bax mRNA和Bcl-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瘦素预先给药可抑制L02肝细胞缺氧复氧时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肝细胞Bcl-2 mRNA的表达,下调Bax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CV NS5A反式激活基因NS5ATP9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NS5ATP9基因表达质粒、NS5ATP9干扰RNA质粒及各自的对照空质粒转染到HepG2细胞中,48h后换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h诱导细胞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转染后NS5ATP9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Annexin V/7-AAD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Bax蛋白表达,综合观察NS5ATP9对HepG2细胞血清饥饿诱导凋亡的影响。结果 Annexin V/7-AAD检测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细胞相比NS5ATP9过表达组早期凋亡和总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而NS5ATP9干扰RNA组细胞的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和总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JC-1检测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NS5ATP9过表达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保持正常形式的比例增加,而出现去极化电位形式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而NS5ATP9干扰RNA组线粒体膜电位保持正常形式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S5ATP9干扰RNA组促凋亡分子Bax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NS5ATP9过表达组Bax表达量则有下降趋势。结论 NS5ATP9基因抑制血清饥饿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党参提取物皂甙减轻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雌、雄各半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只,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皂甙干预组.假手术组不进行肾移植,仅切除右肾,游离左肾动静脉,暴露左肾1 h后关闭腹腔.缺血再灌注组和皂甙干预组建立大鼠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皂甙干预组分别于肾移植前48、24和0.5 h经腹腔注入皂甙溶液(每千克体重80 mg).移植肾再灌注后24 h,取大鼠外周血和移植肾组织待测.检测各组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各组肾组织原位细胞凋亡指数(AI);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cl-2和Bax mRNA在各组肾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和皂甙干预组血BUN和Cr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移植肾细胞凋亡指数也显著增高(P<0.05);移植肾组织中Bcl-2 mRNA表达显著降低,Bax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皂甙干预组血BUN和Cr值明显下降(P<0.05);移植肾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移植肾组织中Bcl-2 mRNA表达显著增加,Bax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党参皂甙在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能显著减轻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Bcl-2基因表达的上调和对Bax基因表达的下调,从而抑制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