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ChatGPT需要在大规模的数据提炼、分析、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智能化结论、作出趋势性预测。具体而言,作为大型自然语言处理模型的ChatGPT在训练和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了预训练数据、人工标注数据、抓取数据、人机交互数据等四类数据,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法律风险和挑战。立足数据这一人工智能和算法模型的基础原料开展风险分析、法律回应和技术规制,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对此,我国可以考虑从顺应产业发展、平衡安全与效率的角度出发,厘清义务边界,完善规制措施,健全立法体系,以包容审慎的态度配合技术发展趋势形成有针对性的规范体系,从而抓住数字经济时代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弯道超车”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IT行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技术不断应用于金融业,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其中大数据技术影响着金融业务的开展,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利用,可以实现对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金融风险预测、评估、控制。  相似文献   

3.
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各产业间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创新生态构建,其中知识产权裹挟的技术标准先行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的新型竞争规则,“技术垄断”“标准规锁”“联盟割裂”等正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因此加强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技术标准主导与引领对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至关重要。以解决“人工智能产业如何通过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协同实现创新发展”为问题导向,通过对海康威视、百度、英特尔等公司的案例研究,构建了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主导与联盟载体生态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分析了3种作用机制在人工智能产业渐进式创新、整合式创新、突破式创新范式中的组合运用和协同互动差异,提出实现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赶超”、“跃迁”、“自立自强”3条路径优化,结果发现:(1)多维交互的知识产权与标准和联盟载体的互动机制是推进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因。(2)多元架构的联盟载体作用差异是影响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演进的重要因素。(3)多阶段共生竞合是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演进的发展路径。最后,从中国情境下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  相似文献   

4.
电子信息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是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客观评价其经营绩效,有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选择国内19家电子信息行业上市公司,运用2005-2010年面板数据和BBC模型及视窗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经营绩效评价。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该行业经营绩效稳定,但内生增长能力低下,在未来发展中实现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兴技术大量涌现,若能够准确地进行科技规划,使得创新主体及时站在正确的发展趋势方向上,将会使其在未来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占据极为有利的地位。因此,研究有效的科技规划制定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的产业科技规划研究方案,与以往“自底向上”的技术选择方案不同,本方案“自顶向下”逐层分解,找到该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将模糊的、宏观的行业规划具体化,研究结果用于辅助该行业科技规划制定的决策过程。本文以我国太阳能电池技术行业为分析案例,首先总结了该行业所面临的整体创新环境,接着以技术热点分析和技术质量分析重点剖析了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与主要问题,最后以行业路线图和产业链图揭示了在生产过程中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可能解决方案,并由此提出我国该行业科技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为其它产业带来颠覆性变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定量分析能系统展现该领域发展态势,但当前数据来源单一,无法全链条反映该产业态势.基于文献或专利的定量研究,增加领域顶级会议论文、产业规模、投融资情况、科研项目信息等多来源数据,从基础研究、前沿热点、技术创新竞争情况、全球科技布局和产业态势等方面全链条挖掘分析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分析全球竞争形势和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从能力、资源相对优势和环境条件三个角度来分析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现状,提出包括企业、行业和政府三个层面,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开展技术的国际合作、提高交易技巧、加强行业协作等方面的策略,旨在提高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当前湖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产业影响力与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流动与人才培养不充分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的策略。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人才供给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incoPat专利文献数据库研究了全球近二十年的人工智能产业中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分别对机器学习技术专利的申请与授权数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首先,系统探索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区域分布及其关键核心驱动要素;然后,从国民经济以及产业分布角度分析其核心关键技术与应用的衔接及其主要取得的成果;最后,根据专利相关信息的语义相关度实现主题的聚类,深入挖掘机器学习技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分布以及创新状况,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数据分析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尽管发展迅速,但相比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仍处于知识引入到知识输出的转型阶段,需要进一步增强自主技术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10.
金融科技是新业态金融形成的核心动力,也是现代金融管理中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金融科技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会对金融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和组织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对我国的金融行业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进入爆发期,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但是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人工智能技术的统计性质与可解释性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事实,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现状,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理论问题及研究现状。最后,根据非线性期望理论在不确定分析中的优势,对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的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利用JCR数据库资料评价科学期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三个相关学科的JCR期刊分析报告的资料,对各学科的主要核心期刊进行了多因子分析,探索综合利用JCR中的多个评价因子评价科学期刊的方法,提出了增强科学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程豪 《今日科苑》2021,(2):76-87
在互联网背景下,文献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向人们有效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路径发出挑战.本文以"科技统计"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该类数据预处理、统计描述、关键词挖掘的流程和方法,并进一步应用LDA主题模型,从理论和应用角度为"科技统计"文献数据挖掘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数据安全治理处于起步阶段,总结国外相关措施经验,为我国数据安全治理提供参考借鉴。从政策、法律、制度、行业等方面分析我国数据安全治理进展,剖析目前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保护法律体系、数据安全监管、国家数据主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的数据安全治理措施,总结得出其主要经验包括加强政府规划引导和数据安全顶层设计、强化法律规范建立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加强行业和企业的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数据安全治理的规则与标准等。据此提出“十四五”时期完善我国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的建议: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安全治理的法律体系;设立数据保护专职机构;在企业层面强化数据安全机制;重视数据人才培育。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科协和国家信息中心近年来在双创示范基地第三方评估和统计监测的工作基础,对国家第一、二批双创示范基地监测数据进行研究,按照双创示范基地类型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全方位展现我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情况,根据数据体系总结示范基地双创建设成绩和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力求更好地推动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蔡鸽 《科教文汇》2013,(2):131-132
0—6岁的儿童年龄较小,生长发育较快,孩子的营养、吃饭问题就成了老师和家长们一个比较关注的话题。而现在的很多孩子由于挑食、厌食导致体重超标、营养不良,本文在基于实例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生理和家长的教育问题,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文献角度与医学原理,分析了《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句中的"痒"字,对历代医家的理解作疏解,并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展开了探讨。同时,"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正確理解權利要求的内容是審理專利侵權訴訟案件和專利確權案件的基礎。而對權利要求的理解離不開對權利要求自身内容的解讀和專利説明書的解釋。一項權利要求由若干技術特徵構成,解讀一項權利要求時,不僅要正確解讀權利要求中每一個技術特徵自身的含義,而且要考慮各技術特徵之間的關係。  相似文献   

18.
Increasing numbers of devices that output large amounts of geographically referenced data are being deployed a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continues to expand. Partly as a result of the IoT's dynamic, decentralized, and heterogeneous architecture. These are all examples of the Internet of items (IoT), despite the fact that we might be thinking that one of these items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The physical and digital worlds are connected b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Nowadays, one of the key goals of the Internet is its ow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oT-based data quality and data preparation strategies developed wit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mind. The goal is to make IoT data more trustworthy and practical so that MNCs may use it to their advantage in making educated business decisions. The proposed structure consists of three distinct actions: gathering data, evaluating data quality, and cleaning up raw data. Data preprocessing research is essential since it decides and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s made in later stages. Thus, the recommendation for a special and useful combin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different data preprocessing task types,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technical elements and is briefly justified, is mad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s a design pattern in which commonplace items can be equipped with classification, sensing, networking, and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that will enable them to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over the Internet to fulfill a specific functi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ill eventually change physical objects into virtual objects with intelligence. In addition to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oT layer, this article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existing Internet of Things (IoT), technical specifics, and applications in this recently growing field. However, this publication will provide future scholars who desire to conduct study in this area of Internet of Things with a better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9.
韦佳 《大众科技》2016,(10):124-125
文章先从音乐的角度对《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进行剖析,然后通过《孙子兵法》进一步分析《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