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9 毫秒
1.
硬皮症继发肺白色念珠菌病一例报告大连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大连116012田延东大连市友谊医院妇产科大连116001陈红1.病例简介:患者×××,女,58岁,患硬皮症十余年,近因继发肺部感染而入院治疗。患者主诉发烧,体温约37°~38℃,同时伴有咳...  相似文献   

2.
《生物磁学》2007,(9):I0012-I0012
据科学家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体内两个基因发生变异可能会增加人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这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症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从1例多发性脓肿患儿的脓液中分离到紫色色杆菌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肇庆526021葛德珊我院收治1例持续高热7天伴多发性脓肿的患儿,从脓肿的脓液中检出紫色色杆菌,现报导如下。患者5岁,男,因持续高热1周,伴全身多发性脓肿入院,入院当天T38....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I0012-I0012
据科学家新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体内两个基因发生变异可能会增加人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这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症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作者发现一个罕见的连续4代9人均催患 遗传性多发性骨性连接的回族家系。现将家系 调查结果及对其遗传规律的初步探讨,报告于 下。  相似文献   

6.
报道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母女共患体癣2例,患者家中饲养宠物猫。因多发性片状红斑2周就诊。取患者皮屑真菌镜检及培养,鉴定为犬小孢子菌,经外用联苯卞唑乳膏4周后治愈。  相似文献   

7.
脓癣伴急性丹毒样癣菌疹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1例由脓癣引起的急性丹毒样癣菌疹。患者女,68岁,因头皮多发性脓肿伴四肢肿痛入院。头发及脓痂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真菌培养为犬小孢子菌。经口服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皮疹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余瑄同志,因患癌症不幸于1977年7月30日逝世,时年45岁。徐余瑄同志193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曾先后在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生物系学习。1954年毕业后分配到研究所工作,二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古哺乳动物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缓症链球菌引起右胸包裹性积液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3月 ,作者从一右胸包裹性积液患者胸水中 ,2次分离出缓症链球菌。现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患者季某某 ,男性 ,6 3岁 ,因咳嗽、发热、右胸疼痛 2月 ,近日加重 ,伴胸闷、气短 ,经 X光检查 ,显示右肺下野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考虑肺炎 ,住院治疗 ,给抗生素治疗好转后患者要求自行出院。 1月后 ,因受凉、咳嗽加重 ,右胸持续疼痛 ,发热 ,呈不规则体温 (最高 38.8℃ ) ,再次收入我院治疗。既往患者曾患肺结核史 ,吸烟 30余年。入院后胸部 X光显示右侧包裹性积液 ,行胸腔穿刺术 ,抽出黄色液体。常规检查 :外观黄色混浊、鲜血阴性 ,浆膜粘…  相似文献   

10.
田桂芝 《蛇志》2006,18(4):336-33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清晨起床突发右侧肢体无力7天而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在24/13.3 kPa左右.偶服降压药。入院时查体:血压26.7/13.3kPa.肌张力正常,肌力右上肢4级,右下肢4级,左侧正常,右侧病理反射阳性,颈软;CT扫描示左额叶中线及左顶叶中线各有低密度区。CT诊断:左侧多发性脑梗死。入院诊断:多发性脑梗死。入院后给予降纤酶10u加0.9%氯化钠200ml静滴,3天后改用10%葡萄糖35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4ml静滴.约2h滴完,10min后患者鼾声、意识不清,血压降至12.0/9.3kPa,全身大汗淋漓,皮肤温暖,心音弱,心律齐,心率70次/分,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时有四肢抽搐,双侧病理反射阳性,立即查血糖及心电图均为正常,经给氧,静注高渗葡萄糖、地塞米松及输液30min后血压复升至21.3~24.0/13.3kPa。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急性排异是移植肾功能发生常,患的肾功能指标突然升高,出现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目前多采用冲击治疗。2005年3月10日我科收治一例移植肾排异的患,入院后采用冲击治疗,出现严重的低血钾症状,并成功获得抢救。现将该病例救治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蝮蛇抗栓酶治愈多发性硬化1例报告贵州省黔西南州医院血栓病房神经内科李爱秋患者汪××,男,51岁,贵州籍。因视力减退,四肢活动障碍,尿潴留11天于92年7月27日入院。住院号:4453。患者8年前曾有类似发作史,经门诊治疗8天后痊愈。查体:一般情况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56、CD117的表达水平与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的相关性,为预测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4例,均给予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所有患者根据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并且采用门诊、电话、住院等随访方式定期随访。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所有患者入院治疗前一天的CD56、CD117的表达水平,分析CD56、CD117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以及来那度胺疗效的相关性。结果:CD56、CD117的表达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轻链分型、M蛋白分型、临床分型显著相关,与性别无关。来那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64例患者中,有效例数53例,总有效率为83%;其有效组患者中,CD56、CD117的阳性率分别为56.6%、35.8%,显著高于无效组患者(18.2%、9.1%)(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56、CD117均呈现高表达的状态,其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M蛋白类型、轻链重链类型及来那度胺治疗的疗效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男,56岁。因右上腹痛2年入院。诊断:胆囊结石、高血压。2年前患过“脑梗死”。入院后用蝮蛇抗栓酶0.75IU静滴,每天1次。3天后改为1.5IU静滴,每天1次。15天后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胆囊床出血约200ml,电灼出血点后用干纱布压...  相似文献   

15.
清栓酶治愈银屑病1例一年随访报道总参谋部管理局医院唐继品,黄七一患者××,男性,46岁(门诊号204)。患银屑病20余年。全身红斑块,皮肤瘙痒,反复脱屑,时轻时重。在北京采用多种中西药治疗,口服、肌、外涂,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均无减轻。92年3月因治疗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菌病(COPD合并IPA)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收治的一例COPD合并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患,“咳嗽、咳痰30余年,气短3年,加重1月余”入院,肺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影、空洞影,经抗炎、抗念珠菌治疗无效,CT下肺结节病灶活检病理示肺曲菌.抗曲菌治疗后症状好转、肺部影像明显吸收.结论:COPD合并IPA正逐渐引起重视,临床特征无明显特异性,肺部影像以结节影、空洞影多见,早期常规治疗无效时应积极抗曲菌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降低死亡率,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张伟 《蛇志》2013,(4):432-433
我院2009~2012年对2例夹层动脉瘤误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现将误诊病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男,58岁,农民。因劳累突发胸骨后及背部剧烈疼痛约1h急诊入院。该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冠心病史2年。  相似文献   

18.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是胆囊增生性疾病之一。在医学影像学和病理学的诊断中日益引起重视,现将我们收集到的二例手术证实病例报导如下: 病例报告例一,徐某,男,50岁。因中上腹及右上腹反复疼痛两月,于1986年1月24日入院。患者自1985年11月以来,往往在食后一个小时后出现中上腹及右上腹疼痛不适,无发热与黄疸。1985年11月30日B超检查结果:提示胆囊多发性疏松结石或胆囊腺肌病;12月26日B超复查结果:胆囊多发性腺肌病可能性大。入院前一天华山医院B超检  相似文献   

19.
廖扬莲 《蛇志》2016,(1):60-61
目的总结护患沟通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及实践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我院开展护患沟通服务后在儿科门诊诊治的100例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未开展护患沟通服务的10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入院后即列入研究范围,并在患儿完成门诊就诊后进行问卷调查和安全性评估,采用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及安全性指标对患儿进行评价。结果开展护患沟通服务后,患儿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开展护患沟通服务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medicine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结合遗传分析和实际观察结果发现低水平的维生素D与多发性硬化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可以使人变得非常虚弱,并特定性地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导致其脱髓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种疾病常见于年龄在20岁到40岁之间的年轻人,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治愈多发性硬化的方法。虽然一些观察证据表明体内低水平的维生素D与多发性硬化发生风险有关,但是由于这些研究中的多发性硬化病人常常同时具有其他可能导致发病风险增加的未知因素,因此很难找到低水平维生素D与多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