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粉锅炉旋流燃烧器冷态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流煤粉燃烧器因具备形成中心回流区,卷吸高温烟气,促进煤粉着火等显著优势和特点,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旋流煤粉燃烧器的流动情况对锅炉的稳定燃烧和安全运行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对旋流燃烧器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得到燃烧器中钝体形状、二次风速及外二次风叶片角度等因素对回流区产生的具体影响.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电站锅炉燃用煤种多变和负荷多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旋流燃烧技术,即利用在一次风管中加装浓缩煤粉构件实行煤粉浓淡分离的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使用三维相位多普勒颗粒分析仪对旋流浓淡煤粉燃烧器和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两种不同燃烧器几何结构下的气固两相流场和颗粒浓度场,并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旋流煤粉燃烧器的气流组织情况对锅炉的稳定燃烧与安全运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以CFD数值软件作为计算平台,通过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针对某电厂采用的中心给粉型旋流煤粉燃烧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调整一次、二次风速大小,得到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速度流场和速度矢量分布,经分析各计算结果,得出各参量对流场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旋流煤粉燃烧器的气流组织情况对锅炉的稳定燃烧与安全运行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文中通过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针对某电厂采用的中心给粉型旋流煤粉燃烧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调整一次、二次风速和风量大小,得到不同运行工况下的速度流场和速度矢量分布,经分析各计算结果,得出各参量对流场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陈燕  王恒  赵立合  冯武军 《动力工程》2007,27(1):38-41,112
针对一种新型电站锅炉使用的高风温直接点火的煤粉燃烧器,在现场实验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煤粉浓度、煤粉气流速度、热风速度和温度等因素对煤粉气流着火的影响规律,为燃烧器的设计与运行参数的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旋流燃烧器数值模拟和优化改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某电站煤粉锅炉采用旋流燃烧器,在运行中燃烧器出现调节能力差的问题.针对此情况,我们分别按照分析缺陷、虚拟改造以及优化改造3个步骤进行研究,以及对应的3个不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运用k-ε数学模型,并借助Fluent 6.0对单个旋流燃烧器的一、二次风的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数值模拟我们对旋流燃烧器进行了优化改造,并通过有限的但是精确的现场测试数据对比,很好地验证了本次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可调节自适应煤粉燃烧器.该燃烧器将一次风分为内外两部分,外一次风为旋流射流,具有能够产生回流区,增加煤粉颗粒在着火区停留时间以及卷吸高温烟气强化着火和稳燃特性;内一次风为直流射流,具有刚性较强,气流穿透度大的特性.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对该燃烧器在一定的二次风旋流强度、不同外一次风旋流强度下的燃烧特性如速度场、温度场、氧浓度场、碳浓度分布以及着火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外一次风旋流强度对燃烧器燃烧特性有重要影响.当外旋流一次风的旋流强度在0.56~0.88之间时,其燃烧特性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站锅炉现阶段在燃料品质、燃烧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新挑战,而煤粉燃烧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设备.根据煤粉气流的着火过程和稳燃机理,阐述了燃烧器设计中组织好煤粉颗粒多级浓缩和逐级着火的重要性,是新型燃烧器设计原则的重要内容.对我国所使用的若干稳燃能力强的直流和旋流煤粉燃烧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进行剖析,说明了这些燃烧器煤粉气流组织过程中的设计思想和特点,论证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同时例举了组织多级浓缩和逐级着火的具体措施,并对一些可能的改进进行了讨论.期望对现有燃烧器设计思想的总结和分析有利于新型燃烧器的研发.  相似文献   

9.
哈锅研发出性能良好的新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并已成功应用于褐煤和烟煤锅炉。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新型旋流煤粉燃烧器和斗巴MK-3型燃烧器,结果表明新型旋流燃烧器具备优良的稳燃及低NOX排放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详细地介绍煤粉射流在炉膛内着火的机理,全面地分析了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对不同粒径煤粉颗粒的加热作用,对传统的煤粉着火作了评论和分析,同时分析了其它影响火焰稳定的因素。分析了直流煤粉燃烧器和旋流燃烧器稳燃机理,着重指出了这两类燃烧器各自的优缺点。在综合了直流和旋流煤粉燃烧器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可调节、自适应外旋流、内直流煤粉主燃烧器,初步讨论了其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中心扩口角度的情况下,通过对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冷态PDA试验,研究了燃烧器出口速度、粒径及浓度分布,得出了中心扩口角度对燃烧器出口区域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中心扩口对燃烧器性能的影响,为工程应用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哈锅100MW燃油锅炉在保持原锅炉热效率和出力不变的条件下改成燃煤锅炉。该燃煤锅炉采用一种高效低NOxSTW-I旋流煤粉燃烧器,投入运行后通过热效率试验和实际应用,证明STW-I旋流煤粉燃烧器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旋流煤粉燃烧器。目前已在一些锅炉上使用均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某电厂500MW机组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的冷态模化试验,分析了内扩口、中心风、旋流叶片对燃烧器射流的影响规律,研究了燃烧器内回流区的形成机理及燃烧器的调节性能,对核燃烧器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14.
大容量锅炉新型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某厂采用EI-DRB型燃烧器的1025t/h锅炉稳燃能力差的问题,在径向浓淡燃烧器的基础上,提出了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结构。1号锅炉下层燃烧器采用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后,解决了锅炉稳燃能力差的问题。在1号锅炉小修期间,发现浓淡燃烧器的中心扩锥磨损严重,但没有发生影响运行的现象。在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器,彻底避免了中心扩锥的磨损问题。2号锅炉下层燃烧器采用中心给粉燃烧器后,解决了锅炉存在稳燃能力差的问题,并且NOx排放量有所降低。图6表2参9  相似文献   

15.
一种用于蜗壳式旋流煤粉燃烧器改造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现运行的旋流燃烧器多为蜗壳型燃烧器,本文从机理上分析了蜗壳型燃烧器存在的问题及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特点,并在一台210MW的机组上对这两种旋流燃烧技术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是一种同时具有高效、稳燃、低污染、防结渣及高温腐蚀且调节灵活的新一代旋流燃烧器。  相似文献   

16.
提出在工业锅炉上燃用低挥发分超细煤粉时,燃烧器的选型以及燃烧器设计应注意的关键问题。重点介绍了旋流燃烧器的部分关键结构对无烟煤超细煤粉的着火、稳燃和燃尽的作用。认为加入天然气补入结构能够实现天然气助燃无烟煤超细煤粉的效果;一次风煤粉浓缩、中心扩口、二次风旋流强度、稳燃装置的布置等能够明显地影响无烟煤超细煤粉的稳燃;燃尽风的布置位置能够明显地影响飞灰含碳量和NOx排放。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论述旋流煤粉燃烧器制造中重点部件出现的疑难问题,制定工艺方案,提出工艺改进,采取相应措施。在不影响生产周期且节约制造费用的前提下,使其性能、质量得以充分保证,对旋流煤粉燃烧器的进一步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超细无烟煤粉的燃烧特性;介绍国内外适用于燃烧低挥发份煤粉的典型旋流燃烧器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重点分析适用于燃烧低挥发份煤的旋流燃烧器部分关键结构的设计特点及其对无烟煤煤粉着火、稳燃和燃尽的作用;讨论适用于燃烧超细无烟煤煤粉的旋流燃烧器结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旋流燃烧器的稳燃及其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叙述了国内常见几种旋流燃烧器的稳燃措施,从燃烧器流场和煤粉颗粒运动轨迹的角度分析了对低挥发份煤燃烧稳定性的影响。介绍了新近研究的花瓣稳燃器及其流场特点。指出该稳燃器在加速煤粉气流与高温回流烟气之间的混合时,避免煤粉气流过早向二次风扩散,引导煤粉颗粒进入回流区,有利于燃用低挥发份煤和低负荷稳燃及降低NOx排放等。另外,还介绍了ABT公司最近推出的“弓形”低NOx燃烧器;最后,提出了旋流燃烧器,并提出了旋流燃烧器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三维贴体坐标结构化网格,对复杂曲面形状的新型旋流燃烧器(花瓣燃烧器)进行了三维的流场数值实验.模拟了旋流的衰减过程,分析了花瓣燃烧器的流场特点;首次给出了旋流燃烧器回流区的立体形状图,直观地反映了回流区的特性;分析了普通旋流燃烧器和花瓣燃烧器的流场参数,并对掺混系数进行了对比;通过花瓣燃烧器流场特性的研究得出,花瓣燃烧器的回流区是由径向回流区和中心回流区融合构成,端部呈花瓣状,所形成的特殊流场能够使煤粉颗粒从燃烧器喷入炉内后,不是首先向外扩散,而是迅速地进入回流区,与高温烟气迅速混合,形成稳定热源,为煤粉着火燃烧提供了前提条件,具有良好的稳燃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