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发生之后,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国务院安委会和浙江省安委会近年来多次下发了相关隐患排查治理文件,指导管道企业开展管道隐患治理排查工作。从排查整治结果来看,由于油气长输管道多为借地埋设(无租地合同),点多线长、环境复杂,在役油气长输管道由于自身历史、技术、建设和运营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沿线城镇化高速发展,国内油气长输管道整体呈现隐患多、整改难度大等特点,安全形式十分严峻。因此,必须加大对天然气长输管道隐患形成原因调研。  相似文献   

2.
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供销部根据公司关于“长输管道安全管理向专业化迈进”的精细管理的要求,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构筑长输管线安全屏障,进一步规范管理职责,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长输管线隐患治理。该部抓紧对正在治理的长江边11根长输管线隐患漏项“填平补齐”,  相似文献   

3.
长输管线是天然气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随着我厂南四干线的建成投产,长输管线在长庆气田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长输管线一般都具有管径大、容积大、输差大、距离长等特点,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液固体杂质聚积使输差增大,局部腐蚀及意外机械损伤等情况,给安全平稳供气、环境保护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所以对长输管线的生产技术管理就日益显得重要。本文以长庆气田南四干线为实例,从长输管线的置换、强度试压、清管等方面,对长输管线生产工艺进行了优选,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安委会部署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督查国务院安委会8月23日发出通知,确定于8月27日至9月20日组织督查组对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及打击非法建设、生产和经营情况进行督查。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石化的管线管理现状,在云平台及SOA架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GIS技术、移动应用等先进信息技术,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系统集管道完整性管理、管线运行管理、应急响应管理、隐患治理管理、巡线管理应用、大数据应用等功能为一体。建设过程中无国内外相似经验可供借鉴。通过广泛调研和技术交流,创新性地研发了管线系统多源空间数据融合、风险隐患聚类分析、油品泄漏计算等技术,为完整性管理、巡线管理等业务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了管线风险管控,保障油气管线安全高效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长输管道内检测作为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规范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管线内检测能够及时发现管道变形、内腐蚀等异常情况,充分了解管线的运行现状,对保障管道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经济性、可靠性角度考虑,大多数燃气公司选择工况条件好的长输管道开展内检测作业,即被检测管线存在备用路由,特殊情况不影响下游正常供气,管线起点、终点均安装有收发球筒,且检测终点下游有大用户用气,瞬时流量可满足检测仪器在管道内正常运行,无需末端放空即可顺利完成检测工作。但是,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某些特殊工况条件下的长输管道也迫切需要完成内检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运行隐患,因此需要实施单位考虑更多复杂因素才能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本文以某燃气公司长输管线在特殊工况条件下如何开展内检测工作为例探讨其需要考虑的复杂因素及检测过程。  相似文献   

7.
入夏以来,安庆石化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对长输管线进行了全方位巡查,对查出的不安全因素及时给予整改,并不断加大管理力度,多管齐下力筑长输管线安全屏障,确保长输管线夏季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油气长输管道建设正在大规模开展,管道是油气运输最具效率的方式。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具有横跨行政区域多、穿越管线多、补偿标准不统一、外部协调困难、手续严格等特点,征地补偿及外部协调工作往往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增加工程造价,增加工程质量隐患,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好征地补偿及外部协调工作。本文结合实际项目,探讨油气长输管道建设项目的征地及外部协调工作的难点和相关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确定负责征地工作的政府牵头单位、合理选择地面附着物补偿标准和方式、提前开展各项专项验收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安委会8月23日发出通知,确定于8月27日至9月20日组织督查组对地方人民政府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及打击非法建设、生产和经营情况进行督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2月12日夜,安庆突降大雪,面对突袭的大雪低温天气,安庆石化港贮部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对各生产装置的防冻、防凝、防滑等"五防"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落实,加强码头、长输管线等重点部位的监控和关键设备特护,保证了油品水运出厂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1.
石油是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输油管道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打孔盗油、违法占压、第三方施工、管道腐蚀等隐患成为破坏管道安全的主要因素.2013年12月6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油气输送管线等安全专项排查整治的紧急通知》,决定在全国开展油气输送管线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活动,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管道安全运行.为此,倡导管道保护文化,提升软实力,在健全管道安全管理制度、深化企地联防护线长效机制、整合社会综合治理文化、严格执法、大力宣传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引领政企警民思想和行为,形成社会共识,是有效保障输油管道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埋地输油管道检测、维修与评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证某公司所属12条埋地管道的安全运行,基于国内外通用的管道完整性管理理念,对12条埋地管线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检测、维护与改造。首先进行管道腐蚀环境调查、阴极保护效果测试,基本掌握管道防腐层破损严重、阴极保护效果较差的管段,同时,对腐蚀防护系统保护效果较差的管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全面检验检测。在此基础上,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管段,采取防腐层修复与阴极保护改造措施以确保管道运行安全。实践证明,对在用的输油管道,采取必要的全面检验与针对性维护措施是确保管道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内外油气管道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指出管道事故主要致因为外部干扰、腐蚀、材料失效以及自然灾害,其中第三方损坏是我国管道失效事故首要因素,提出应开展全生命周期管道安全监测预警进行风险防控,从源头做好风险防控和失效防护;分析国内外管道安全监测预警技术与管理现状,探讨监测预警技术对全生命周期管道安全监测预警的适用性、可行性、经济性,提出光纤传感、声波、视频安防、地质灾害监测、腐蚀监测等对油气管道风险防控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应加强管道安全预警技术性能评估方法和适用性准则研究,建立涵盖技术选择、系统设计、建设施工、运行评价的综合监测预警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并有效纳入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范畴。  相似文献   

14.
梁常华 《辽宁化工》2008,37(2):122-123,130
根据输量降低时热油管道运行特性的变化,分析低输量对热油管道运行安全性的影响,找出低输量原油管道运行中的各项不稳定因素,并据此提出安全防护的措施,以保证低输量热油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5.
对江南水网软土环境中油气长输管道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湖州至杭州天然气长输管道、宁波至杭州成品油长输管道的风险评价工作,指出了现行的长输管道风险评价方法在江南水网地区软土环境油气长输管道评价时存在的问题,并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提高该地区油气长输管道安全技术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云南化工》2020,(1):176-177
如今工业发展迅速,油气储运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在工业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油气储运中的管道设备是储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管道的安全十分重要。在运送过程中有很多隐患,受外界因素和油气本身的因素,容易使油气挥发,引发火灾,使管道腐蚀加重。针对这个问题,对于如何解决管道腐蚀和提高油气的运输效率的问题提出了合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梁鹂 《山西化工》2002,22(3):49-50,52
从燃烧系统、燃气泄漏、汽-水系统三方面分析燃气锅炉房的安全隐患,提出工程设计时在抗爆卸压、燃气管道及通风与消防等方面应考虑的安全措施,并提出了预防锅炉房事故发生的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齐震坤 《化学工程师》2012,(9):48-49,59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成品油长输管道中,混油处理装置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对隐患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建议混油处理装置主要工艺设备设计选型和选材应该满足工艺条件和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长距离输油管道的特点与WebGIS的优势,根据用户的需求分析,确定了功能设计、结构设计与数据库设计,以ArcGISServer作为WebGIS开发系统,SQLServer作为存储管道数据的数据库,采用ArcSDE作为GIS服务器,构建了支持管道管理各项工作的基于WebGIS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分级管理、定位查询、设施与工艺流程等查询、三维显示、风险区划等功能。实例表明: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基于WebGIS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提升信息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是管理部门强有力的辅助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设计新技术、风险评估、在线检测、带压封堵等长周期运行技术,解决装置泄漏、管线腐蚀、催化剂干燥剂老化以及主要设备裂解气压缩机、急冷油塔、碱洗塔和脱丙烷塔结焦结垢等技术难题,实现乙烯装置6年以上长周期运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