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6月我院10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在经前1周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胡氏温经化瘀法结合多功能艾灸仪隔药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胡氏温经化瘀方中的药物制成药饼,以多功能艾灸仪进行隔药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对治疗前后2组的痛经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胡氏温经化瘀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71.9%,2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经行前1周开始穴位埋线,穴位:关元、气海、子宫、天枢、次髂、三阴交、肾俞,辩证加减穴位:气滞血瘀加取太冲,寒凝血瘀加取阴陵泉,湿热瘀阻加取肝俞,气血虚弱加取足三里,肾气亏虚加取中都;耳穴压豆:以子宫、内分泌、交感、神门为主穴,辩证配穴为:寒凝血瘀配肾、脾,气滞血瘀配肝、上屏尖,气血虚弱配心、脾,湿热瘀阻配肝、胆,肾气亏虚配肝、肾.对照组痛经第1天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及随访3个月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随访3个月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痛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痛经症状,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且不易反弹,是一种治疗痛经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穴位局部理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理疗治疗,对照组口服月月舒冲剂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痛经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80,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穴位局部理疗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显著,且操作安全,长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温针灸结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及对痛经症状、前列腺素、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4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结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7.
高艳霞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722-1724
目的:评价隔中药穴位艾灸治疗高校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自制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艾灸治疗。2组均以每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2组有效率及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对女性原发性痛经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配合艾灸治疗,可使疗效增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口服少腹逐瘀汤加减,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临床疗效、痛经症状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治疗后2组痛经症状积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止痛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患者按病情评分分成2组,治疗组35例口服中药止痛方治疗,对照组35例予桂枝茯苓胶囊口服。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0.0%,对照组为31.4%。2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性痛经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暖宫止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服用暖宫止痛汤;对照组30例服用月月舒颗粒。2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暖宫止痛汤在减少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痛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暖宫止痛汤在降低患者血清中的PGE2、PGF2α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暖宫止痛汤停药3个月经周期远期疗效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66.67%,暖宫止痛汤远期疗效优于月月舒(P<0.05)。结论:暖宫止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优于月月舒颗粒。  相似文献   

11.
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同等剂量依那普利治疗。结果:降压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疗效,治疗组在主要症状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依那普利较单独应用依那普利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治疗痛经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探讨其疗法,分析其疗效,为今后临床治疗关于痛经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我国1979-2014年有关中医治疗痛经的临床试验研究文献,依据循证医学的思路与方法,以痛经为基点,运用SPSS19.0软件中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20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医特色单一疗法共统计出7种,配合疗法共统计出6种,其治疗痛经的有效率分别为94.26%、95.22%。结论:目前治疗痛经的中医特色疗法临床上集中于穴位注射、按摩法、艾灸法、穴位埋线、中药内服、中药外敷、激光穴位,而临床上两种疗法配合使用较少,但效果显著,有效率高于部分单一疗法治疗痛经,本文通过分析为两种方法配合治疗痛经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化瘀消痰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化瘀消痰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70例根据辨证分为气滞血瘀、痰湿瘀阻、寒凝血瘀、肾虚血瘀4型,采用活血祛瘀、消痰散结法(处方:当归、赤芍、夏枯草、川芎、血竭、三七末、桃仁、浙贝母、枳壳、生牡蛎、橘核、荔枝核)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丹那唑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痛经程度、时间和B超、妇检等客观体征的变化,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比、2组间对比及不同证型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4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痛经症状改善最为显著,痛经程度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痛经评分明显降低(P<0.01),各证型中以气滞血瘀型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93.5%),肾虚血瘀型较差(总有效率为42.9%)。结论活血祛瘀、消痰散结法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并能抑制血清中子宫内膜抗体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有确切疗效,对痛经症状改善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4 月治疗的 90 例寒凝 血瘀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5 例。 对照组采取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采取 少腹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56% ,高于对照组的 77.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对寒凝血瘀型 痛经采取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疗法(穴位埋线、艾灸)纠正糖尿病患者痰湿体质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糖尿病患者90例,均符合2型糖尿病、中医痰湿体质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疗法(穴位埋线、艾灸)纠正糖尿病患者痰湿体质。2组患者均给予饮食、运动指导。观察实验组治疗前后体质转化分及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体质转化分明显下降,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疗法(穴位埋线、艾灸)纠正糖尿病患者的痰湿体质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郄穴刺络拔罐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效果。方法58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地机(郄穴)穴处进行刺络拔罐;对照组用芬必得。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疗效(89.65%)优于对照组(65.52%)(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拒按、持续时间、经色紫黯、有血块、手足欠温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现4例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郄穴刺络拔罐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针刀松解术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55例常规西药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5%,对照组有效率85.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松解术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门诊耳穴贴压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体会。方法: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2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例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进行治疗,穴位埋线取:肾俞、气海、膻中、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耳穴取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丘脑、肝、肾、卵巢等,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对照组59例采用药物治疗。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相对与对症治疗、激素替代治疗比较,副作用小,疗效佳,适于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诊耳穴贴压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体会。方法:选择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2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进行治疗,穴位埋线取:肾俞、气海、膻中、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耳穴取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神门、丘脑、肝、肾、卵巢等,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7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相对与对症治疗、激素替代治疗比较,副作用小,疗效佳,适于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经通腑汤对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温经通腑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通腑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血管内皮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