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单纯性肺转移和结直肠癌肝转移(不包括肝、肺同时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11年1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6例结直肠癌单纯性肺转移(其中同时性肺转移22例,异时性肺转移24例)和9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生存情况,分析影响生存的相关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单纯性结直肠癌肺/肝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46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58(6~104)个月,5年生存率为47.8%;其中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化疗组(P0.01)。9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2(3~38)个月,3年生存率为33.3%,5年生存率为0%;其中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显著优于其他组(P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灶非手术及非局部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同时性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低于异时性肺转移。对于严格挑选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或肺转移患者积极手术治疗可能改善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伴肝转移91例患者的多因素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颢  张剑军  孟志强  陈震  林钧华  周振华  王琨  马鑫  刘鲁明 《肿瘤》2008,28(2):153-155,16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1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生存因素。结果:91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6.8个月,1年生存率为61.54%,3年生存率为14.79%,5年生存率为8.87%。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手术、肝转移分期、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物理治疗、化疗和新药使用与患者的生存期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分期、原发病灶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物理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应积极切除原发病灶,进行介入、物理等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伴有同时性肝转移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伴有同时性肝转移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其适应证。方法收集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6例伴有同时性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确定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16例患者均行结直肠癌原发肿瘤切除,18例行同期肝转移瘤切除。围手术期死亡2例(1.7%),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7例(14.7%)。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14.29%,肝转移瘤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为32.12%。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瘤切除、腹腔扩散、介入治疗和全身化疗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结论伴有同时性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选择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病灶,并辅助综合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外科治疗决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4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231例,分析其预后与临床病理凶素的关系.结果 确诊时合并肝转移患者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总数的8.46%(231/2732).该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21.9%,和11.4%,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周径(P=0.017)、浆膜侵犯(P=0.000)、肝转移分期(P=0.000)、浸润深度(P=0.010)、肿瘤分化程度(P=0.007)、手术方式(P=0.000)和化疗(P=0.041)影响患者预后.肝转移H1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39.7%和21.3%,肝转移H2组分别为64.1%、15.7%和7.8%,肝转移H3组分别为55.0%、9.2%和0.0%(P<0.01).根治性手术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37.9%和19.8%.姑息手术组分别为60.2%、24.0%和0.05%,减状手术或者未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0%、0.09%和0.0%(P<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肝转移分期(P=0.000)和手术方式(P=0.010)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结直肠癌肝转移分期影响预后.应早期发现和诊治.对于结直肠癌仅有肝转移的患者应尽可能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病灶.化疗可以改善姑息术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6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7.1个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30.8%和12.4%。病理组织分级、TNM肿瘤分期、肺转移灶大小、肺转移灶数目、是否合并肝转移和治疗方式不同的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分化结直肠癌、高TNM分期、合并肝转移及单纯化疗是影响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差,低分化、高TNM分期、合并肝转移及单纯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可提高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6.
59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ao JD  Shao YF  Wang X  Zhong YX  Chen ZC 《癌症》2005,24(6):704-706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结直肠癌肝转移若未经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仅为6个月左右,手术切除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1998年12月行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切除59例患者资料。其中不规则性肝切除45例,规则性肝切除14例。术后发生并发症者4例(6.8%),未出现手术死亡。采用Kaplan鄄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鄄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4%、34.8%及21.9%。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异时性肝转移患者(P<0.01),肝转移瘤最大直径小于等于5.0cm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大于5.0cm患者。肝转移发生时间与肿瘤最大直径大于5.0cm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状况、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及转移瘤数量对预后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可使患者获得长期生存。通过加强随诊,早期发现肝转移瘤,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4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4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14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组及其中77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亚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个月和21个月,所有病例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肝转移发生时间、肝转移灶数目及治疗方法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同时性肝转移亚组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分化程度、性别、TNM分期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两组病例分析显示年龄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肿瘤低分化、同时性肝转移、多发肝转移及单纯化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术后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原发肿瘤低分化、男性及Ⅱ-Ⅲ期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原发灶术后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年龄对结直肠癌肝转移原发灶切除术后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行同期手术切除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施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间,在我院实施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且获得随访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44例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3%、40.9%和25.0%.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瘤栓和区域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术后生存有关;而性别、年龄、原发灶位置、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转移瘤数目以及转移瘤分布与术后生存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实施同期手术切除,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化疗及局部治疗等对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预后的影响,并对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其他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3-01-01-2008-12-31收治的137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及Cox模型分析生存情况,并对治疗方法、转移灶位置及数目以及CEA水平等相关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37例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81个月,1年生存率为68.61%,3年生存率为19.71%,5年生存率为5.11%.其中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23.81%,明显高于非手术组的2.5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8.776,P=0.003)、KPS评分(x2=20.420,P<0.001)、转移灶分布(x2=8.513,P=0.004)、血清CEA水平(x2=22.009,P<0.001)、肝外转移(x2=5.316,P=0.021)、原发灶浸润深度(x2=11.474,P=0.001)、淋巴结转移(x2=15.881,P<0.001)及治疗方式(x2=8.670,P=0.003)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617,95%CI:1.126~2.323,P<0.009)、KPS评分(HR=1.917,95%CI:1.316~2.793,P=0.001)、血清CEA水平(HR=2.185,95%CI:1.495~3.194,P<0.001)、淋巴结转移(HR=1.915,95%CI:1.120~1.853,P=0.004)、肝外转移(HR=0.562,95%CI:0.379~0.833,P=0.004)及治疗方式(HR=1.325,95%CI:1.459~2.300,P<0.001)是结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具有手术指征者优先考虑手术联合化疗,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法以及肝转移发生时间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6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病史特征,随访其生存结果。结果363例患者中,同时性肝转移160例,延时性肝转移203例,发生肝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5.0±14.7)个月。同时性肝转移组和延时性肝转移组在性别、年龄和肠道原发病灶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肝转移灶特征(累及肝叶类型、病灶个数和病灶直径)和术前CEA、CA19-9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手术切除肝转移灶91例,其中同时性肝转移组22例,延时性肝转移组69例,手术死亡率分别为4.5%(1/22)和2.9%(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005年6月31日为随访终点,随访率100%。同时性肝转移组和延时性肝转移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0±1)个月和(17±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生存率分别为5.2%和16.4%(P<0.01);手术与各种非手术治疗(介入、化疗、射频、无水酒精注射和中医中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个月和10~17个月(P<0.01),3年生存率分别为30.2%和0%~16.7%(P<0.05)。结论手术治疗仍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二期手术切除率。延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同时性肝转移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Kaplan-Meier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1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个月,1、2、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8%、35.0%、20.3%和4.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化疗与否、肿瘤的病理类型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关(P>0.05),而原发肿瘤治疗方法、肝脏转移时间、原发肿瘤大体类型、肝脏转移灶手术与否和临床分期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脏转移灶手术与否、原发肿瘤大体类型和临床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应积极切除肝转移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156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收集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56例患者中直肠癌108例(69.2%),结肠癌48例(30.8%);同时性骨转移61例(39.1%),异时性骨转移95例(60.9%)。确诊肠癌至出现骨转移的中位时间365天,其中异时性骨转移患者发生骨转移中位时间为784天。多发骨转移113例(72.4%),单发骨转移43例(27.6%)。仅30例(19.2%)以骨转移为唯一远处癌转移灶,其余126例(80.8%)患者均存在骨以外的其他转移病灶,其中合并肺转移92例(59.0%),合并肝转移77例(49.4%)。95例异时性骨转移患者中60例骨转移都不是初发,其中46例继发于肺转移。与同时性骨转移相比,癌胚抗原升高、骨痛、肺转移、淋巴结阴性、病理类型中-高分化的患者在异时性骨转移中更常见。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13.
122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122例,用Kaplan-Meier分析本组患者的总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SPSS13.0)对影响生存的18项临床病理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该组患者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2.46%,24.59%,12.30%,3.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癌性梗阻、肝转移灶部位、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大小,肝外侵犯或转移、确诊时CEA水平,手术性质,原发瘤切除,化疗方式及化疗方案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癌性梗阻,CEA水平及手术性质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原发瘤的分化程度低.伴癌性梗阻及术前CEA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治疗方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有重要影响,对于仅存在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应尽积极手术根治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介入化疗优于外周静脉全身化疗,全身化疗最好选用含草酸铂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治疗策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QX  Xu B  Yan JJ  Zhou FG  Yan YQ 《癌症》2008,27(7):748-751
背景与目的:肝切除术是治疗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获得长期生存的希望.但如何选择肝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探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选择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83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37例行一期手术,46例行分期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并发症、死亡率、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无瘤生存期及肝转移癌复发率.结果:一期手术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4.3%,分期手术组为19.6%(P=0.601).两组均没有手术死亡.一期手术组术中平均失血量为462 mL,分期手术组为574mL(P=0-312).一期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9 d,分期手术组为36 d(P=0.001).一期手术组l、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54.1%和27.0%,分期手术组分别为89.1%(P-0.713)、52.2%(P=0.865)和23.9%(P=0.746).一期手术组中位生存期为40个月,分期手术组为37个月(丹0.075).一期手术组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2个月,分期手术组为11个月(P=0.532).一期手术组肝转移癌复发率为35.1%,分期手术组为30.4% (P=0.650).结论: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有选择的一期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及肝转移病灶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行同期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探讨同期手术是否存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53例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转移灶切除时间的不同,分为同期手术组(同期组)40例,分期手术组(分期组)13例,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同期组和分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12.9±72.3) min和(326.5±140.2)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37.5±298.0) ml和(594.6±430.5) 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6.2±8.1)d和(25.8±8.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期组和分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0%和53.8% (P =0.053).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患者.同期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0%、57.0%和37.4%,中位生存时间为40.0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4.0个月;分期组患者l、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3%、58.7%和36.7%,中位生存时间为38.0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3.0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期手术是治疗可切除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安全、有效的措施,与分期手术比较,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杜丽娟  黄鼎智  邓婷  韩如冰  李鸿立  巴一 《肿瘤》2013,33(2):190-19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单纯性肺转移患者的生存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结直肠癌单纯性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接受肺转移R0手术切除,56例接受全身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肺转移R0手术切除组和全身化疗组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1%、88.2%和74.9%以及82.1%、55.3%和31.4% (P<0.05),肺转移R0手术切除组1、2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7%、43.9%和3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转移R0手术切除组患者是否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P=0.003)、肺转移肿瘤大小(P=0.007)和术前癌胚抗原水平(P=0.029)与肺转移R0手术切除后的3年总生存率相关;结直肠癌原发肿瘤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5)、肺转移肿瘤最大径≥4 cm (P=0.006)和术前癌胚抗原水平≥5 ng/mL (P=0.010)与肺转移R0手术切除患者的肿瘤复发有关;全身化疗组患者是否使用过包含所有3种细胞毒药物(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P=0.004)是影响3年总生存率的预后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转移肿瘤大小(P=0.032)是肺转移R0手术切除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而结直肠癌原发肿瘤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P=0.030)和肺转移肿瘤最大径≥4 cm (P=0.049)是肺转移R0手术切除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结直肠癌单纯性肺转移患者行R0手术切除可明显提高生存率,尤其是肺转移肿瘤最大径<4cm的患者;全身化疗患者使用包括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的3种细胞毒药物可明显延长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自然生存时间为6~12个月,同时伴有肺转移的生存时间更短。单纯化疗后可延长至12~24个月。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绝大多数死于肝脏的病灶。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术者,5年生存率大约40%。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方法,放化疗亦具有重要价值。现介绍1例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肝胆肿瘤科、肺部肿瘤科治疗的直肠癌术后同时性肝肺转移的病例,该患者经多学科的协作诊疗后效果较佳,报道该病例诊治经验以促进结直肠癌诊疗技术和经验的全面融合,推动多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ou ZW  Ren JQ  Wan DS  Chen G  Lu ZH  Pan ZZ  Li LR  Wu XJ  Ding PR 《癌症》2006,25(9):1149-1152
背景与目的: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因素仍未明确,本文旨在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19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根据Cox回归模型的结果计算预后指数(prognosticindex,PI),并根据PI值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危险组,比较各组的生存率。结果:全组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9.04%、17.73%、11.48%。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肝外病变、原发灶切除、肝转移瘤切除、肿瘤大体类型、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瘤数目、大小、分布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瘤切除、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瘤数目和大小与预后有关。根据PI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3组的生存率两两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转移瘤切除、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瘤数目和大小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的重要因素,对于可行肝转移灶切除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PI值可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19.
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Liang H  Hao XS  Wang P  Wang XN  Li JW  Wang JC  Wang DC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11):688-691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 95 2例经手术治疗和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直肠癌患者为样本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直肠癌手术以Miles手术居多 ,占 5 3.5 % ,手术死亡率为 0 .3%。中分化腺癌患者 4 79例 ,占 5 0 .3%。肿瘤直径 4~ 8cm者 5 36例 ,占 5 6 .3%。 4 18例患者于术后 10 8个月内死于复发和转移。随访期间 ,5 3例发生肝转移 ,39例发生肺转移 ,12例发生骨转移。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 (73.5 2± 1.70 )个月。总的 3,5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6 7.6 %、5 5 .4 %和 38.2 %。单因素分析表明 ,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根治度、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肝转移、肺转移及肿瘤的病理分期均为预后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肿瘤根治度、病理类型、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的病理分期、肝转移及肺转移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有肿瘤的根治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侵犯深度、病理类型和肝肺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建立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相关因素,更好的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9-12-31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 13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确定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通过R软件采用随机抽样法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792例)和验证组(339例),构建列线图预测总生存期,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进行验证。结果 年龄>60岁(HR=0.65,95%CI:0.46~0.91)、临床分期Ⅳ期(HR=0.66,95%CI:0.45~0.96),N分期N2b期(HR=2.54,95%CI:1.16~5.55)、淋巴结转移率(LNR)>0.6(HR=1.63,95%CI:0.95~2.78)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状态(HR=0.39,95%CI:0.14~1.09)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1。纳入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列线图。建模组1、3和5年生存率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