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白介素-10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症疾病,其明确病因目前仍不清楚.肠道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过量炎症因子释放损伤肠道黏膜在IBD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应用免疫抑制剂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也被应用于IBD的治疗.近年来利用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治疗IBD的研究日渐...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 UC)和克隆氏病(Crohn disease CD),其病因至今仍未十分清楚。许多研究资料包括免疫、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新近提出一时性缺血可能是IBD发病的始动机制。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肠道微生态改变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敏捷  靖大道 《胃肠病学》2008,13(12):761-763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IBD的病因为肠道微环境(肠道菌群)、宿主遗传易感性和黏膜免疫因素三者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与IBD发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IBD时肠道菌群的变化、肠道微生态改变对IBD的影响以及微生态制剂对IBD的治疗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组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IBD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其发病机制主要有遗传、免疫、环境、感染等因素参与。易感基因对IBD的发生、发展、临床表型乃至后续治疗具有重要影响,证明了遗传因素在IBD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研究较多以及新近发现的IBD相关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微生物感染、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核因子-κB(NF-κB)在IBD的发病和进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此文就靶向NF-κB治疗IB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周静 《胃肠病学》2013,18(5):307-309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以肠道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复发性肠道自身免疫病,近年其发病率在我国已明显升高。由于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导致其治疗疗效不尽如人意。目前认为肠道持续慢性炎症是IBD难以治愈的关键,而造成肠道慢性炎症的核心机制之一是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介导的肠道血循环中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和渗出。本文就ICAM-1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关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面研究有了显著进展,生物制剂的应用使其病情进展和疾病转归得到了新转折。目前针对不同的分子通路,已经开发出多种治疗IBD的新型生物制剂,本文主要介绍目前新出现的主要的治疗IBD的生物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与我国炎症性肠病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淑梅  欧阳钦 《胃肠病学》2010,15(4):193-196
20世纪以来,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肠道菌群在遗传易感者肠道启动了持续的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就过去对IBD的描述、现在对IBD发病机制的重要发现和治疗以及将来对IBD研究的设想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在炎症性肠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晨曲  靖大道 《胃肠病学》2007,12(10):631-633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多数研究认为细胞因子,尤其是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失衡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各类细胞因子在IBD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肠道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大类。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遗传易感性、黏膜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被认为可能参与IBD的发病。目前的治疗包括传统治疗和生物制剂,药物治疗包括5大类型,分别是抗炎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生素及症状缓解药物。微生物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一直受到重视,本文就微生态制剂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易感性在IB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慨述近年关于IBD遗传易感性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近年报道较多的被认为与IBD有关的几个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We report a case of simultaneous occurrence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and Graves' disease. A review of reported cases of simultaneous onset of ulcerative colitis (UC) and autoimmune hyperthyroidism is presented. A discussion of the prevalence of thyroid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UC and possible common autoimmune etiology is entertained. The concurrent presentation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oth diseases. At the time of suspected initial presentation or exacerbation or preexisting IBD, we emphasize the need to consider both IBD and thyroid diseas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for optimal patien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
易烽明  赵杰  雷媛  蒋益  夏冰 《胃肠病学》2011,16(3):187-189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在国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巨细胞病毒(CMV)属疱疹病毒科B属双链DNA病毒,近年随着IBD与CMV研究的深入,发现CMV在IBD的发生和疾病进展中起一定作用,且对IBD的临床诊治亦有一定指导价值。本文就CMV的检测方法学、其在IBD患者中的流行病学情况和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复杂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涉及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异常免疫反应、肠上皮细胞和血管系统提供的重要屏障的破坏,并且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药物治疗及手术切除等传统治疗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近年干细胞因其生物学特性开辟了治疗IBD的新型方法。本文就传统方式治疗IBD的不足进行概括,并对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安全性、有效性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表明,腺苷及其受体调控肠道的运动、分泌、感觉、免疫和炎症反应等,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为IB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拟对腺苷及其受体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Anxiety and depressive disorders frequently coexist with gastrointestinal and hepatologic conditions. Despite their high prevalence, approach to treating these co-morbidities is not always straightforward.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current literature into etiology of psychological co-morbidities and their treatment in three conditions commonly encountered at gastroenterology outpatient clinics, namely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and chronic hepatitis C (HepC).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although psychotherapy (and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 in particular)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in IBS,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in HepC and IBD. Antidepressant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sychological and somatic symptoms in IBS and for depression in HepC, but good quality studies in IBD are lacking despite the promising preliminary findings from animal models and case studies. Further studies in this area are needed.  相似文献   

17.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显示免疫紊乱在IB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SC的免疫调节特性为治疗IBD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本文就MSC的免疫调节效应及其在IB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尽管IBD的病因尚不清楚,但肠道菌群被认为是IBD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肠道菌群对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激活具有重要作用, 而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诱发或加重IBD,但其中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研究发现,基于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案对IBD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就目前肠道菌群失调引起IBD的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