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电力线通信在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采用电力线通讯的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运行控制方案,即各并联逆变器通过公共低压交流输出母线,以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方式交换彼此的信息,从而实现负载的有功和无功的有效均分。两台单相逆变器并联试验结果证明了这种无互联线并联运行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传统单台UPS系统的容量以及可靠性问题,提出使用多台UPS并联系统来满足现实需求。而实际在UPS并联系统运行中的多台逆变器之间会产生环流,且环流过大有可能会导致多台逆变器并联失败。所以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可以减小环流的产生提高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实现对各台逆变器的均流控制。本文主要研究无互联线控制方案实现对并联逆变器的均流控制,并且通过对这种控制方案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的仿真模拟运行,比较无互联线控制方案与有互联控制方案在运行条件、运行可靠性、均流效果方面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3.
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的均流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锋  段善旭  康勇 《电力电子技术》2003,37(5):39-40,58,71
提出一种采用全数字化有功、无功检测的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运行方案,该控制方案可以在两机之间无任何信号连接线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静态与动态特性,从而使负载有功和无功功率得到了很好的均分,并且在两台3kVA单相逆变器上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
一种UPS的无互联线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由于模块化电压型逆变器并联控制便于系统扩容和提高系统可靠性,因而逆变器之间或逆变器与公共电网之间组成的并联运行系统正向众多领域(如UPS系统)推广应用.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频率和电压下垂均流控制的无互联线并联UPS系统.由于采用有功和无功功率作为控制变量,从理论上分析了输出功率与两台UPS之间的输出电压的相位差和幅值差的关系,给出了系统的数字控制方案,在采用TMS320F240控制的两台3KVA的UPS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段善旭  康勇  陈坚 《电源学报》2003,1(3):427-431
在UPS无互联线并联中,下垂特性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案。本文以两台单相UPS无互联线并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两台并联逆变器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利用此模型, 我们分析了并机系统中各种参数对并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这些分析给我们设计并联系统的参数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仿真与实验结果都证实了采用小信号模型的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无互联线并联UPS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3,他引:11  
在UPS无互联线并联中,下垂特性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案。该文以2台单相UPS无互联线并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2台并联逆变器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利用此模型,分析了并机系统中各种参数对并联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这些分析给设计并联系统的参数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仿真与实验结果都证实了采用小信号模型的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直流环流抑制和交流环流抑制有利于实现多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输出电流均分.对于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基于有功和无功功率下垂控制法,提出不同连线阻抗的均流控制方程,根据逆变器连线阻抗的差异与电流均分度的关系,提出了基于PQ下垂系数调整的改进型抑制交流环流的方法.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以消除直流环流的衰减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全数字化逆变器并联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能有效的实现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的直流环流抑制和交流环流抑制.  相似文献   

8.
以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技术为研究对象,对逆变器进行建模,设计了逆变器的参数并进行仿真验证;根据PQ下垂法,对逆变器并联系统建立了MATLAB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证明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案和所设计的参数可行,系统均流控制良好,并且动态响应快,输出稳定。  相似文献   

9.
提高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稳定性的一种功率运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小信号模型的分析可知:在并联系统中,传统的功率计算和频率调节方法存在着不利于系统稳定的因素,即功率检测的等效滤波器时间常数τ.为了提高逆变器无线并联系统的稳定性,以两台单相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利用数字芯片存储前一工频周期的电压和电流值减小功率检测的滤波器时间常数τ和提高频率调节分辨率的控制运算方案.实验结果证明该控制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功率下垂特性的逆变器无线并联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基于功率下垂特性的逆变器无线并联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用于该并联系统的控制方案.它以TMS320LF2407为主控制芯片,在两台1kVA/110V单相逆变器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在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情况下,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均得到了良好的均分;系统具有较强的静、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一种应用于轨道机车辅助电源的三相交流电源系统,由位于各车厢的逆变器并联构成。各逆变器独立带本车厢负载变频软起动,达到稳态运行后通过无互联线并联控制实现并联运行。为有效抑制逆变器并联瞬间电流冲击,提出基于空间矢量控制(space vector control,SVC)特性和依据输出功率母线电压相位的热并机准同步控制,结合下垂法均流算法,该控制改善了稳态均流性能和动态过程可靠性。分析并机电感参数对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特性的影响,并给出设计原则。搭建两台逆变器组成的并联系统并进行动态和稳态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系统及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下垂特性的逆变器并联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基于下垂特性控制的基本原理,进而对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进行了设计.针对用一阶惯性环节滤除功率纹波的不足,本文在功率计算中引入了二阶振荡环节,提高了系统的可控性及其动态性能.虚拟阻抗的引入,减少了逆变器输出阻抗对并联系统的影响.最后本文通过对两台基于DSP TMS320F2407A的1kVA单相PWM逆变器的并联实验,验证了此控制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并联三相并网逆变器环流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网逆变器是直流电能与交流电能之间的接口,而逆变器的并联运行能够增大系统的容量。并联运行的逆变器可能会引起潜在的零序环流,环流的控制是并联运行逆变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并联逆变器平均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零序环流的模型,采取变零矢量的控制策略以控制环流。Matlab平台上的仿真结果表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多模块化UPS供电系统便于系统扩容,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逆变器之间的并联控制为系统的核心,给出了一种基于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检测的全数字化无线控制方案.对方案的重要环节如数字锁相环的设计,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检测,下垂特性控制进行了分析.利用Saber软件的MAST语言完成相关模块的建模仿真,对控制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Parallel operation of inverter modules is the solution to increase the reliability, efficiency, and redundancy of inverters in microgrids. Load sharing among inverters in distributed generators (DGs) is a key issu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feasibility of power-sharing among parallel DGs using a dual control strategy in islanded mode of a microgrid. PQ control and droop control techniques are established to control the microgrid operation. P-f and Q-E droop control is used to attain real and reactive power sharing. The frequency variation caused by load change is an issue in droop control strategy whereas the tracking error of inverter power in PQ control is also a challeng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wo DGs are interfaced with two parallel inverters in an islanded AC microgrid. PQ control is investigated for controlling the output real and reactive power of the DGs by assigning their references. The inverter under enhanced droop control implements power reallocation to restore the frequency among the distributed generators with predefined droop characteristics. A dual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for the AC microgrid under islanded operation without communication link. Simulation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using MATLAB/SIMULINK and the results show the validity and effective power-sharing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while maintaining a stable operation when the microgrid is in islanding mode.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PQ下垂法是由同步电机并网理论推导而来的,它具有稳态均流精度低和动态响应差等缺点.分析了逆变器并联系统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环流模型,并且基于传统的PQ下垂法,增加了具有阻抗调节功能的两个控制环节,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和静态环流抑制能力,并且降低了系统对线阻抗等参数不平衡的敏感程度.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案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公共节点电压的逆变器并联功率理论在微电网系统应用中存在局限性,本文以逆变器输出端电压为切入点重新推导了并联功率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类功率"的无互联线并联下垂控制策略。依据"类功率"定义,建立了新型控制策略下的并联系统小信号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建立系统传递函数,依据自动控制原理分析下垂参数的变化对三相逆变器并联系统...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可靠的多逆变电源并联系统,提出了基于优先级与抢占方式的控制方法,通过硬件逻辑电路、总线技术与无冲突令牌环协议实现了并联冗余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的改进型逆变电源并联负载均分控制策略.通过检测并联系统中的瞬时平均电流和各逆变模块中的输出电流,并对这2个电流进行分解,用其分解量进行反馈调节控制输出电压,实现并联系统的均流.仿真实验与实际系统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实现多台逆变电源并联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及负载的均匀分配.同时具有较好的负载适应性,在各种情况下,各逆变电源的输出电流差小于额定电流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