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吸乳器干预剖宫产产妇后乳汁分泌及预防母乳喂养相关性乳房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0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2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指导产妇给婴儿每天勤吸吮,按需哺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应用医用吸乳器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72 h乳房胀痛程度、母乳喂养情况、舒适度和对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72 h乳房胀痛程度、母乳喂养情况、舒适度和对护士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医用吸乳器,可促进剖宫产产妇的早期乳汁分泌,能有效预防母乳喂养相关性乳房疼痛的发生,对提高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护士满意度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产妇应用电动吸乳联合通草猪蹄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行剖宫产术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动吸乳及通草猪蹄汤喝,连续3 d。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泌乳、母乳喂养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72 h乳房胀痛改善程度及产后72 h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后电动吸乳联合通草猪蹄汤能促进剖宫产后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产妇泌乳,促进母乳喂养及产妇术后自主排尿,降低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促进产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按照方便抽样法分段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乳房按摩为产后2 h内进行,按摩时间为每侧乳房10~15 min,1次/d;电动吸乳器为2次/d,第一次为按摩后进行,吸乳时间为每侧乳房15~20 min,连续按摩及电动吸乳2 d,对照组不进行乳房按摩及电动吸乳器吸乳,观察记录产妇首次泌乳时间及产后48 h泌乳量、乳房胀痛情况。结果产后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可以有效促进乳汁分泌,提升泌乳量,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P0.05)。结论越早给予产妇乳房按摩及吸乳器应用,其泌乳量越多,有助于促进产妇母亲角色的转变,提升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饮食指导配合产后早期乳房手法按摩护理对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受剖宫产产妇1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饮食指导配合产后早期乳房手法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乳房胀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采用饮食指导联合产后早期乳房手法按摩,可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 ;产后24h、48h、72h的泌乳量 ;产后2d、3d、4d的乳房肿胀硬度以及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基于常规乳房护理的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可增加乳汁分泌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乳汁分泌的影响,为合理指导剖宫产产妇术后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30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等情况、乳房胀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产后早期实施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穴位按摩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等措施,对提高剖宫产术后纯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缺乳以及减少乳房胀痛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且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房护理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妇泌乳的影响,为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促进产妇早泌乳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乳房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健康、足月、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湿敷+按摩+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观察组采用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按摩+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吸乳的方法护理乳房。观察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4d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结果观察组乳房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Z=-3.830,P0.01);产后4d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和硬度均轻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采用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按摩+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吸乳的乳房护理干预模式在促进产妇泌乳、减轻乳房肿胀程度及硬度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配合穴位埋针促进择期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12月300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加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埋针,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泌乳始动时间、泌乳有效率、纯母乳喂养率、乳房胀痛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有效率、纯母乳喂养率及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乳房胀痛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穴位埋针能够促进择期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提高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减轻产妇乳房胀痛,提高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乳房护理对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及对泌乳始动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的产妇118例,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产后早期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48 h泌乳量、乳房肿胀硬度、乳房疼痛状况及产后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产后48 h泌乳量较对照组多(P0.05);乳房肿胀硬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产后4 d乳房疼痛程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产后7 d纯母乳喂养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早期乳房护理,可显著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明显增加泌乳量,同时可减轻乳房疼痛及肿胀状况,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
王紫娟   《护理与康复》2017,16(2):154-156
目的观察硅胶奶嘴吸吮配合电动吸乳对Ⅲ型乳头凹陷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III型乳头凹陷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加用硅胶奶嘴吸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电动吸乳。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 h、48 h、72 h及产后4 d的泌乳量,产后24 h、48 h、72 h乳房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及产后4 d的泌乳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48 h、72 h乳房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硅胶奶嘴吸附凹陷乳头吸吮配合电动吸乳可使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增加产妇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肿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对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及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17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72h内乳房胀痛程度及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72h内泌乳始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平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8,72 h的泌乳量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72 h乳房胀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与乳房穴位按摩联合使用可有效缩短泌乳始动时间,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后早期应用康复治疗仪结合乳房按摩对初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择期剖宫产手术并希望母乳喂养的初产妇300例,将初产妇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三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产妇按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均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仪器护理,观察组A同时结合乳房湿热敷综合干预。比较三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术后第24、48、72h的泌乳量及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平均泌乳始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或P0.01);术后24、48、72h泌乳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术后72h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5%和8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应用康复治疗仪结合乳房按摩可促进剖宫产初产妇乳汁分泌,泌乳始动时间提前,乳汁分泌量增加,促进了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筒收集初乳法配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早期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产妇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进行干预,研究组使用针筒收集初乳法配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焦虑和抑郁情况、乳房胀痛和乳腺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乳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乳房胀痛、乳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筒收集初乳法配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中应用可明显降低产妇的乳房肿胀发生率,促进乳腺管尽早疏通,有效刺激乳汁分泌,提高产妇舒适度,进而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仪联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术后初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初产妇334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乳房按摩;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始动泌乳时间、24 h和48 h泌乳量、母乳喂养率、乳房胀痛程度和硬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泌乳充足率、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产后24 h和48 h泌乳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乳房胀痛程度、硬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康复治疗仪结合乳房按摩可以有效促进剖宫产初产妇泌乳,提高产妇泌乳量,进而提高母乳喂养率,并可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等不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早期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头状况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产妇仅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于术后半小时施行皮肤接触,3h施行乳房按摩3d。观察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及乳头平坦,凹陷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妇泌乳时间明显提前,泌乳量增加,乳头状况显著改善。结论早期乳房按摩可使剖宫产产妇术后乳汁分泌始动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加,还能缓解产后乳房胀痛,纠正乳头状况,保证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乳汁分泌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自然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产后当天采用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对乳房进行刺激。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乳房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早期运用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可有效降低产妇的乳房肿胀发生率,有效刺激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配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及纯母乳喂养率和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泌乳量多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配合乳房按摩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减少乳头皲裂、胀痛的发生,改善患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乳旁加奶器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9月8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进行加奶,观察组给予新型乳旁加奶器进行加奶,治疗后比较各组的乳汁分泌量,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情况以及新生儿有无乳头错觉。结果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情况以及新生儿有无乳头错觉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利用新型乳旁加奶器进行加奶可降低新生儿乳头错觉率,缩短产后开始泌乳的时间,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早期乳头刺激对提高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乳头刺激。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P0.01);产后乳房胀痛程度减轻,新生儿早吮吸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早期乳头刺激有助于促进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胀痛,对于提高母乳喂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该院拟行剖宫产的产妇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2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4d内乳汁分泌量、母乳喂养率及产妇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泌乳始动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4d内泌乳中等以上者(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61.82%)(P0.05),观察组4d内母乳喂养率(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0.91%)(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有助于剖宫产产妇保持情绪稳定,掌握正确哺乳技巧,缩短其泌乳始动时间,提高泌乳量和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