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化钠溶液脉冲式封管法是否优于传统氯化钠溶液缓慢推注法,可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方法选取置入静脉留置针者患者1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96例,对照组94例。研究组采用氯化钠溶液脉冲式封管,对照组采用氯化钠溶液缓慢推注封管,观察并记录两组留置时间、静脉炎、液体外渗和堵管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低,液体外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化钠溶液脉冲式封管法可以降低静脉炎、堵管等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延长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
王清  傅荣  沈小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505-1506
目的观察BD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4~6月的104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使用导管预冲式冲洗器进行封管(观察组)与2011年1~3月的97例静脉留置针使用50U/ml稀释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堵管、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护士封管所用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堵管、静脉炎发生率与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封管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导管预冲式冲洗器对脑卒中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与肝素生理盐水相似,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同时减少抽吸封管液带来的护理缺陷。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的优劣。方法将100例使用BD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国BD公司静脉留置针培训的封管方法进行脉冲方式带液拔针正压封管;观察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进行脉冲方式推注肝素钠封管液快速直接推注正压封管。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封管成功率、护士对2种操作方法的满意度、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堵管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封管时间、封管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封管后堵管率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方法易于掌握,简单易行,护士满意度高,同时可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封管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华芳  黄国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43-384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中晚期恶性肿瘤以静脉输液方式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90例采取输液化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静脉输液方式化疗时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0年6~12月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均为外周静脉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堵管、静脉炎发生率及输液速度.结果 观察组延长管内有血液、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护士针刺伤及静脉炎发生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输液速度明显快速流畅.结论 正压型无针连接留置针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预防血源性传染病等优点,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防止感染,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按压式冲管法对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漏液现象的影响,以减少漏液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方法将便利选取的300例60岁以上老年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正压脉冲式冲管法,干预组行按压式冲管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漏液发生率及留置针使用时间。结果按压式冲管法的漏液发生率(16%)低于正压脉冲冲管法(34%),其留置针使用时间[(66.18±21.20)h]长于正压脉冲冲管法[(54.86±18.1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按压式冲管法能更好地保护血管,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减轻老年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钢针化输液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神经内科输液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输液,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BD祥玛Tm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锁骨下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观察2组患者堵管,静脉炎,药物外渗,不慎脱针和拔管,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针刺伤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堵管,静脉炎,发生回血,药物外渗,不慎脱针和拔管,针刺伤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钢针化输液管理在神经内科工作中方便,安全,避免隐患,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浅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将56例采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使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分别对留置针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堵管率、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以缩短操作时间减少护士工作量。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安全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改良封管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入住本科需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封管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封管法。观察、比较两组封管效果。结果观察组正常拔管48例,因回血堵管致异常拔管1例,其他原因致异常拔管1例;对照组正常拔管40例,因回血堵管致异常拔管7例,其他原因致异常拔管3例,观察组封管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采用改良封管法优于常规封管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留置针封管技术。方法:采用留置针输液的患者共16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80例。A组采用常规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法,B组采用改良后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法,对两种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留置针堵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封管时间及头皮针意外退出留置针B组优于A组(P<0.05)。结论:改良后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便于临床护士掌握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PICC导管两种封管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两种封管方法进行临床比较。方法将74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脉冲式SAS封管,观察组采用可来福无针密闭接头封管,对堵管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导管堵管发生率,对照组为24.3%、观察组为21.6%,经χ2检验,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炎发生率,对照组为18.9%、观察组为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可来福无针密闭接头封管与脉冲式SAS封管效果比较,导管堵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专利留置针结合4步冲封管方法对于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回血及堵管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5—8月,选择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留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0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Y型密闭式防针刺伤静脉留置针+0.9%NaCl冲封管,观察组采用持续正压专利留置针+0.9%NaCl 4步冲封管。比较两组留置1、2、3、4 d时的回血、堵管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留置1、2、3 d的回血发生率以及在留置2、3、4 d的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正压专利留置针结合4步冲封管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回血及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喜辽妥和水胶联合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和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使用水胶体固定并在穿刺点上方向沿静脉走向的范围内涂抹喜辽妥乳膏,对照组常规采用的3M透明贴固定留置针,不进行其他干预,观察评价2组患者输液部位疼痛和静脉炎发生的情况,并对观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0.0%,输液部位的疼痛发生率为12.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4.0%,输液部位的疼痛发生率为44.0%,2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输注甘露醇早期使用喜辽妥和水胶体联合干预能有降低效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输液部位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露醇加温输液加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预防经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导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2009年每年1—3月住院经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治疗的清醒患者83例,按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观察组43例和常规组40例。两组均将20%甘露醇加温至25~35℃后以每125 ml不超过15 min的速度静脉滴注。观察组在甘露醇药液输完后用生理盐水10 ml脉冲式注射冲管,即每推注1 ml暂停1 s,再推1 ml,如此反复,直至推完,然后接上常规液体或正压封管。常规组在甘露醇药液输完后直接接上常规液体或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较常规组延长。结论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可降低甘露醇输注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5.
陈晋云 《全科护理》2011,9(22):1993-1994
[目的]观察改进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5例应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使用肝素帽、盐水封管方法,将3M透明敷贴盖住留置针进行固定,观察组55例使用无菌输液接头封管,先用输液贴盖住留置针针眼,后覆盖3M透明敷贴,留置期间使用弹力帽作头部固定。比较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回血堵管、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回血堵管、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无菌输液接头封管可降低回血堵管率;改进的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可有效避免留置针脱出,降低静脉炎发生,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 将83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安全有效,能减少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淑芬  李柳英 《护理学报》2010,17(14):43-45
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儿科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6—8月行静脉输液治疗1岁以上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密闭式留置针,观察组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堵管、静脉炎、留置天数、护理人员针刺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第1、第2天留置针留置完好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留置针能较好完成2 d的输液治疗;第3、第4天留置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完成第3、第4天输液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期间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堵管、回血、针刺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儿科患者治疗中,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具有保证操作者安全,降低回血、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针刺伤风险,安全输液等优点,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脉冲式封管法在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现状,脉冲式封管具有预防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作用,尤其对降低堵管和静脉炎的发生率效果明显.认为同种静脉留置导管封管方法不一,临床上需要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甘露醇加温输液加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预防经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导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2009年每年1—3月住院经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治疗的清醒患者83例,按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观察组43例和常规组40例。两组均将20%甘露醇加温至25~35℃后以每125ml不超过15min的速度静脉滴注。观察组在甘露醇药液输完后用生理盐水10m1脉冲式注射冲管,即每推注1ml暂停1s,再推1ml,如此反复,直至推完,然后接上常规液体或正压封管。常规组在甘露醇药液输完后直接接上常规液体或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较常规组延长。结论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可降低甘露醇输注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可来福输液接头预防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堵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留置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00例,按简单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均给予常规维护,观察组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末端连接可来福无针输液接头(MC100),对照组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末端连接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Q-syte)。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期间堵管发生程度及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发生程度及总发生率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导管堵管发生程度及总发生率均明显轻于与低于对照组。结论可来福无针输液接头连接耐高压双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能够降低导管堵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