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弥漫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精神神经症状、肾脏病变及发热,称之"五联征"~([1-2]),是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thies,TMA)的一种。但其诊断困难,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TTP的预后起决定性作用。我科收治1例右卵巢畸胎瘤切除术后急性肾损伤但临床表现五联征不是很典型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不典  相似文献   

2.
血浆置换术救治6例急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cytopenic purpura,TTP)为一少见的微血管血栓一出血综合征,及时进行血浆置换(PE)治疗,90%以上可以存活。本文报告6例急性TTP,具有三联征(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或五联征(三联征 神经系统和肾脏受损),符合TTP的诊断标准,经PE治疗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微血管病变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和发热,即“五联征”[1]。其中神经精神症状头痛、嗜睡、意识障碍为突出的临床表现,且有阵发多样易变的特点。TTP对一般治疗反应差,临床死亡率高。目前公认的治  相似文献   

4.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在临床上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MAHA)、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损害五联征为主要表现,是临床少见的急重症之一,病理基础为全身弥漫性血栓性微血管病变,因其症状、体征多变,早期容易误诊或漏诊,且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微血管病性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和发热。起病多急骤,误诊率高,死亡率高达5 4 .0 %~93.7% [1 ] 。血浆置换(PE)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TTP病死率明显降低。我院近几年联合应用长春新碱治疗TTP7例,效果更佳,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4例,女3例,年龄2 0~5 8岁,中位年龄35岁。2例有皮肤粘膜出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多变性神经精神症状三联征外,其余5例均伴有发热及肾损害五联征。出血以皮肤瘀点、瘀…  相似文献   

6.
田攀文  冀玲 《华西医学》2007,22(2):408-40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五联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异常,肾损害和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TTP临床罕见,两者合并发生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现将我院收治1例SLE合并TTP报道如下,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为病毒性脑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为微血管内弥散性血栓阻塞引起的一种较少见的综合征,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严重疾病,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和发热等五联征,易误诊。我院2004年7月收治并误诊1例TTP,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弥漫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临床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精神神经症状、肾脏病变及发热,称之"五联征",该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达66.6%~95%[1]。伴意识障碍的TTP患者  相似文献   

9.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属于罕见病,容易误诊,病情多变而凶险,如得不到及时诊治病死率达90%。其特征性的五联征包括血小板(platelet,PLT)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和发热。现对我院诊治的TTP患者8例进行回顾,着重分析其中6例误诊患者的诊断和误诊情况及其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是一种以广泛血栓形成、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症状或伴发热及肾功能异常为特征的血栓性微血管性病变 ,是临床上一种罕见的病症。我们报道 1996~ 2 0 0 1年我院收治的 10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中男 4例 ,女 6例 ,年龄 3 5~ 5 6岁 ,平均 45 5岁。 7例表现为三联征 :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表现 ;3例表现为五联征 :即在三联征基础上伴有发热及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临床罕见病,发病率仅在(2~8)/106,是由于广泛血小板血栓形成而导致多系统受累的危及生命的综合征~[1]。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Moschcowitz’s五联征:血小板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肾损害及发热。病  相似文献   

12.
正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和血小板减少症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标志,当二者同时存在且无其他疾病可解释时需要考虑TTP的可能。1 TTP TTP发生率相对偏低,约4/100万[1],主要临床特征包括MAHA、血小板减少、神经精神症状、发热和肾脏受累等,即所谓经典的"五联征"。出现经典"五联征"者不到10%[2-4],且多为病程晚期,  相似文献   

1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以溶血和血栓为主要特征的血液疾病,当与妊娠合并存在时,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很高.1992年Rozdzinski[1]等统计了1966~1992年70例患者,其中38名产妇和22名婴儿经治疗存活,而母婴同时存活仅14例.典型的TTP表现是微血管变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精神-神经症状、发热、肾脏损害.40%患者具有此五联征,75%的患者具有前三联征.本例患者有典型的五联征,因及时诊断治疗,抢救护理措施及时得力,预后良好,现把我们的观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治国  黄炜  李春芬  李雅娟 《临床荟萃》2005,20(20):1189-1190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个非常少见的临床综合征,TTP主要包括五联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异常、肾损害和发热.TTP被认为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结缔组织病、感染、肿瘤、药物.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TTP报道鲜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SLE合并TTP报道如下,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5.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是以溶血和血栓为主要特征的血液疾病 ,当与妊娠合并存在时 ,严重威胁母婴生命 ,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很高。 1992年Rozdzinski[1] 等统计了196 6~ 1992年 70例患者 ,其中 38名产妇和 2 2名婴儿经治疗存活 ,而母婴同时存活仅 14例。典型的TTP表现是微血管变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精神 -神经症状、发热、肾脏损害。 4 0 %患者具有此五联征 ,75 %的患者具有前三联征。本例患者有典型的五联征 ,因及时诊断治疗 ,抢救护理措施及时得力 ,预后良好 ,现把我们的观察护理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2 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以6例TTP患者的五联征和血浆疗法为主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6例TTP患者五联征俱全,以神经、精神征象和血小板减少为突出,外周血中检出红细胞碎片,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6例患者均接受血浆疗法,其中5例联用糖皮质激素,2例联用长春新碱.5例存活,1例死亡.治疗后4~22 d起效,神经、精神征象好转,血清LDH和血小板计数渐趋正常.结论 五联征诊断有临床实用性,但需与其他血栓性微血管病、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作鉴别.早期应用血浆疗法对大多数TTP患者有效,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和防止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今颖 《天津护理》2012,20(4):275-277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严重且少见的弥散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临床上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脏损害和发热典型五联征表现为特征,仅有前三大特征的称为三联征[1]。其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常在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或出血的急性期死亡,病死率高达90%[2]。TTP的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  相似文献   

1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病性溶血和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以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高热和肾脏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对我院1999—01~2006—06共收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6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国内TTP诊断标准。男2例,女4例,年龄15~58岁,中位年龄35岁。有皮肤黏膜出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多变性神经精神症状三联征2例,其余4例均同时伴有发热及肾功能损害五联征。本组抗血小板抗体、抗核抗体、凝血六项及头颅CT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20.
正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较少见的弥散性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临床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和发热典型五联征表现为特征[1]。多数TTP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治疗,病死率高达90%。该病最早由Moschowitz在1924年描述,TTP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TTP是由患者体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裂解酶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