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长期住院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影响,达到既科学且安全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神经外科长期住院并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90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实施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医院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神经外科长期住院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了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提高了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抽选1 600例成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0例和观察组8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常见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针头回血、静脉炎、留置针阻塞、液体渗漏、皮下血肿、感染及留置针脱落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随机从两组患者中各抽取4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 在成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使患者得到更优质、更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情况。方法:将我院住院输液治疗的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19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9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时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延长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合格率以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2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管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2组的对比分析,观察组留置针脱落发生率、血肿发生率、液体渗漏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堵塞发生率和针头回血凝聚回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中常见风险的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丽红 《妇幼护理》2021,1(1):193-195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中的护理效果及其对不良事件风 险、留置针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3 月于医院就诊的 126 例 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纳入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 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炎症细 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C 反应蛋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留置针使用时间。结果:干预后,观 察组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C 反应蛋白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 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留置针使用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 对外周静脉留置针 患儿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干预,不仅能减轻患儿炎症反应,减小不良事件风险,还能延长留置针使 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应用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效果,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延长其留置时间。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3—5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留观输液科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7382例患儿及其家庭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维护静脉留置针;选取2016年3-5月的8071例患儿及其家庭设为观察组,采用家庭自我管理干预维护外周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的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时间为(48.43±12.26)h,而观察组为(68.37±22.0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P=0.007)。对照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7.57%,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2%,两组在静脉炎、堵管、渗漏、意外拔管、压伤、及皮肤过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家庭自我管理干预应用于门急诊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维护,能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节约医疗成本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郭杰 《天津护理》2019,27(1):105-107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对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者371例,对照组2017年7月至8月输液患者181例,观察组为2017年9月至10月输液患者190例。对照组进行留置针常规维护,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思维导图相关内容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拔管率、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率、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留置静脉穿刺针后外周静脉分层级管理用于儿科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静脉留置针后予以常规护理的45例患儿为对照组,2018年6月~2019年6月静脉留置针后予以外周静脉分层级管理的50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舒适度、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78.00%,高于对照组的57.78%(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0%(P0.05);观察组患儿舒适度、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后予以外周静脉分层级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可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患儿舒适度和家属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为8.3%,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28.3%,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呼吸内科患者中,能够有效减少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在防治80岁以上高龄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引起的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高龄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干预,并对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分级情况、留置针使用时间、穿刺点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留置针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穿刺点疼痛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及t值为4.27,4.65,2.1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评估联合水胶体干预可有效延长留置针使用寿命,减少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穿刺点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静脉留置针针痤的消毒方法,提高消毒效果,防止静脉炎的发生。方法我科2006年8月~2007年2月将1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除常规消毒外并于穿刺后固定敷贴前消毒留置针针座的方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方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留置针保留时间实验组长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周静脉穿刺输液应用留置针针座消毒法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改良留置针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12月于厦门市海沧医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93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7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患儿行改良留置针穿刺输液,即采用密闭式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联合无针密闭输液接头输液。比较2组患儿的建立静脉通路操作耗时、冲封管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静脉输液前后疼痛评分,以及患儿监护人的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建立静脉通路操作耗时和冲封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弯针、针刺伤、输液器脱出等)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在穿刺前、穿刺时,以及穿刺后5min、 30min和12h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观察组患儿监护人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改良留置针应用于患儿静脉输液中,可缩短建立静脉通路操作耗时和冲封管时间,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儿监护人的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96例患者纳入研究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质量、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无痛率、固定无松脱率及拔针无淤青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医疗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能够提高穿刺质量,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促进护理满意率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以品管圈活动为框架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控制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实施以品管圈活动为框架的护理管理模式前接收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18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实施该模式后接收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18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自身素质,对比两组患者留置针使用规范性情况、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及操作技能成绩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士自身素质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留置针使用不规范、护理风险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中应用以品管圈活动为框架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士业务能力及自身素质水平,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5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方式,实验组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接头进行输液,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良输液事件(回血、堵管、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留置针平均使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使用方便、可操作性强、不良反应少,可有效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在老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于本院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46例老年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0年6~12月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均为外周静脉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静脉留置针,观察组采用新型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观察两组堵管、静脉炎发生率及输液速度.结果 观察组延长管内有血液、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护士针刺伤及静脉炎发生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输液速度明显快速流畅.结论 正压型无针连接留置针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预防血源性传染病等优点,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防止感染,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119-3120
选取我院门诊输液中心收治的300例门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输液中使用静脉安全留置针,对照组不使用静脉安全留置针,在每次输液时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8.0%(P<0.05);观察组未发生针刺伤事件,对照组针刺伤事件发生率为5.3%,两组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安全留置针在门诊患者输液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针,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事件、置管时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穿刺时间两组患者无显明差异。观察组的输液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穿刺次数、静脉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针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少,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9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96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实施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改进式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