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大1998年4月至2000年6月为16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了VATS均获成功,6例辅助小切口,无手术死亡和围术期并发症。肿瘤切除病例随访4-22个月无复发,结果提示:VATS是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的一种新的微创外科方法,尤其适用于中、后纵隔囊状或良性病变的切除和不明病因的肿瘤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切除纵隔肿瘤的术中配合护理。方法为77例纵隔肿瘤病人在VATS切除肿瘤,术中均未用手术辅助切除。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电视胸腔镜下切除纵隔肿瘤75例,切除率达97.4%。有2例合并血胸者已广发转移而未能切除,仅作血胸清除。结论纵隔肿瘤是性质、形态和大小的差异很大的一种疾病。手术处理的方法也极为不同,很难用同一种标准化的术式予以规范,对于小肿瘤VATS切除较简单,而相对肿瘤大且紧邻大血管应借助高分辨率胸腔镜设备和超声刀,术者具有十分娴熟的胸腔镜操作技巧和较强的术中应变能力,且需默契的手术助手以及熟练的护士配合,才能安全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6月行VATS切除纵隔肿瘤41例,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备开胸包,使用VATS技术切除前、中、后纵隔肿瘤。结果41例纵隔肿瘤中,39例顺利施行胸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病例。2例术后发生一过性轻微Horner综合征,均为胸顶部神经源性肿瘤,术后予以神经营养治疗,随访1月后症状消失。无其他围术期并发症。结论在病例选择适当时,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子术(VATS)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从1 998年4月至2000年6月为16例纵隔肿瘤患者进行了VATS均获成功,6例辅助小切口,无手术死亡和围术期并发症.肿瘤切除病例随访4~22个月无复发.结果提示VATS是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的一种新的微创外科方法,尤其适用于中、后纵隔囊状或良性病变的切除和不明病因的肿瘤活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切除纵隔肿瘤,尤其是大体积和侵袭性纵隔肿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VATS行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患者113例,男性51例,女性62例.年龄9~78岁(中位年龄50岁),肿瘤最大径线值1.5 ~ 13 cm(中位径线值4 cm).记录围术期各项观察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例纵隔肿瘤均在VATS下完成,术中出血量10~800 mL(中位出血量100 mL),术后住院时间2 ~18 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5d),手术时间40~330 min(中位手术时间90 min).统计分析指出直径>6 cm的纵隔肿瘤共28例(占24.8%),围术期无死亡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相对于直径<6 cm的肿瘤,直径>6 cm的纵隔肿瘤手术时间延长(P <0.001),术中出血量增加(P <0.001),但术后住院时间未见明显延长.4例侵袭性纵隔肿瘤(3例恶性胸腺瘤和1例畸胎瘤)行VATS,围术期无死亡病例和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例复发.结论 VATS广泛应用于纵隔肿瘤的切除,同时大体积以及侵袭性纵隔肿瘤不是VATS的禁忌.在一定条件下,VATS对大体积以及侵袭性纵隔肿瘤的治疗可以达到和传统开放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降低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6.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切除后纵隔神经源性哑铃形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后纵隔神经源性哑铃形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3月-2004年3月对本院胸心外科11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患者与神经外科联合手术,小切口切除肿瘤椎管内部分,在电视胸腔镜辅助(VATS)下切除肿瘤椎管外部分.结果:10例患者用微创技术完整切除肿瘤,切除率100%,无1例出现血胸、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肺损伤及脑脊漏等并发症;1例因肿瘤巨大占据胸腔,附加一前外侧小切口,亦完整切除肿瘤.随访6个月至2年无1例复发.结论:与传统手术径路比较,背部小切口 VATS在后纵隔哑铃形肿瘤切除术中具有创伤小、暴露好、并发症少、Ⅰ期完整切除肿瘤、局部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切除手术(VATS组)26例和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手术(开胸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VATS组术中出血量比开胸组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比开胸组缩短(P均<0.01)。结论 VATS同样可取得与传统开胸切除术的清除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作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纵隔肿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切除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8月-2009年11月,我院采用单操作孔VATS手术切除纵隔肿瘤32例,其中胸腺瘤15例,胸腺囊肿6例,神经源性肿瘤4例,畸胎瘤3例,支气管囊肿3例,心包囊肿1例。所有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92.7±16.2)min;术中出血(110.5±24.6)ml;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2.1±1.3)d;术后住院时间(5.2±1.2)d。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单操作孔VATS切除纵隔肿瘤技术上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自2003年1月~2008年6月住院纵隔肿瘤的105例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完全肿瘤切除101例,切除率96.2%,其中使用电视胸腔镜(VATS)或辅助小切口(VAMT)行完全肿瘤切除39例,使用率达37.1%,4例行纵隔肿瘤部分切除或者活检术。总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7%。结论:原发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胸部X线和胸部CT检查。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包括传统开胸手术和电视胸腔镜或辅助小切口,安全可靠,同时注意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林庆胜  张保中 《中原医刊》2006,33(23):36-3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高龄胸部疾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高龄胸部疾病患者行VATS 46例,年龄60~79岁,治疗病种有自发性气胸28例、肺癌及转移性肺癌8例、肺良性疾病5例、纵隔肿瘤4例、凝固性血胸1例等。结果VATS时间30~110m in,平均40m in。肺大疱结扎、切除28例,肺叶切除8例和肺楔形切除5例,纵隔肿瘤切除4例。6例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d,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包括心律失常、肺持续性漏气等,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VATS对高龄患者较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同时对伴有心肺等慢性病的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2年60例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纵膈肿瘤,按手术方法分为传统开胸组(30例)和VATS组(30例),开胸组采用传统经胸骨正中切口或侧切口进行肿瘤切除,VATS组采用胸腔镜行肿瘤切除,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开胸组(P〈0.01),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原发性纵膈肿瘤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可行,较常规开胸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有明确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纵隔肿瘤治疗上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05年1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的48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32例常规开胸手术.结果:经电视胸腔镜手术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都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预防胸腔镜手术并发症的方法,推广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方法我科实施VATS手术376例,368例经VATS完成手术,8例改为传统开胸手术。术式包括肺大疱切除214例,食管疾病手术4例,纵隔肿瘤和囊肿切除2例,肺叶切除或肺楔形切除31例,胸外伤止血和/或肺叶修补72例,胸膜活检和固定术45例,心包开窗引流7例。结果并发症29例(7.9%)。其中术中并发症6例,术后并发症23例,2例自发性气胸Ⅱ型呼衰患者,术后呼衰未能纠正死亡。结论胸腔镜是胸外科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只有注重预防,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麻醉下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纵隔肿瘤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VATS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124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试验组采用非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同期采用双腔管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VATS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无术中或术后死亡。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咽喉疼痛、刺激性干咳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麻醉下VATS治疗纵隔肿瘤是可行性与安全的,有利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捷  王长利  孙酉甦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3):2372-237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胸腔镜外科(VATS)的发展为胸外科疾病的诊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以VATS为代表的胸部徽创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许多医生进行了诸多探索,近年来的文献表明.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VATS肺叶/全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摘除/清扫术能够达到与传统开胸手术相当的5年生存率,但也有研究指出.VATS肺癌手术可以增加肺癌转移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手术4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胸部疾病通过VATS得到诊断和治疗.笔者1999年1月~2005年8月共进行VATS手术1 048例次,其中46例为纵隔肿瘤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10年3月我科173例单操作孔VATS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护理特点。结果173例中肺叶切除29例,肺楔形切除112例,纵隔肿瘤切除32例。患者术后疼痛轻,术后1—3d下床活动,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3.1±1.6)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2±2.2)d。全部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单操作孔VATS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15例纵隔肿瘤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坚 《华夏医学》2004,17(4):587-588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作为治疗纵隔肿瘤的新术式.在胸外科手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4年1月共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患者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或辅助小切口胸部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范围与效果。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部疾病23例,其中包括自发性气胸、肺大疱切除术14例;凝固性血胸清除、粘连带止血2例;纵隔肿瘤切除术3例;肺叶切除术1例;肺楔形切除术2例;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1例。结果:治疗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结论:VATS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和对美容影响小的优点。肺大疱切除可列为首选治疗术式。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是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目前VATS临床应用有局限性,不能代替常规开胸手术,对手术操作难度大的病变或较大的肿瘤仍选择常规开胸手术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3月的100例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综合化护理干预组开展综合化护理。结果综合化护理干预组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依从性、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干预组有优势,P0.05。结论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实施综合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