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和听力损害的诊断和随访中,可应用于各年龄期,又因检测客观准确,重复性好,不受镇静药和睡眠影响。本文为探讨 BAEP在小儿脑性瘫痪 (CP)诊断中应用,检测 25例 CP患儿的 BAEP,分析其波形、潜伏期、波间期、波幅等异常和与 CP患儿的病因、影像学之间关系,探讨在小儿 CP诊断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999年 5月~ 2000年 5月来我中心治疗的 CP患儿 25例。根据 1988年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 12例,女 13例。年龄最小 9个月,最大 9岁。病因:新生儿…  相似文献   

2.
体感诱发电位在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在小儿脑性瘫痪(cercbral pal-sy,C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国际脑电图学会推荐标准,以180例0-14岁各年龄组小儿SEP正常值为对照组,对77例4月-14岁临床诊断CP患儿进行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SEP检测,并与CT、EE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P患儿中SEP异常率(66/77)86%,CT异常率(37/77)48%,EEG异常率(16/38)42%。37例CT正常中SEP异常率为(30/40)75%。CP患儿SEP改变上肢以刺激正中神经N20波潜伏期延长、下肢以刺激胫后神经P40波潜伏期延长为明显。结论 SEP在检测脑瘫时有较高的阳性率,是早期、客观诊断脑瘫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康复治疗原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CP)合并癫痫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从1402例CP中筛查出140例癫痫进行CP类型、癫痫类型、MRI或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析,并进行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抗癫痫药物、电刺激、针灸、封闭、脑蛋白水解物、功能训练、按摩、中药熏蒸、脑苷肌肽的应用等,观察患儿的疗效。结果本组合并EP的CP患儿以痉挛型为主,癫痫类型以婴儿痉挛、肌阵挛多见;98%MRI或CT异常,90%BAEP异常;抗癫痫药物治疗均有效;电刺激、针灸、封闭、脑蛋白水解物均能加重癫痫发作;功能训练、按摩、中药熏蒸、脑苷肌肽不会加重癫痫发作。结论小儿CP合并癫痫的康复治疗原则为及早、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避免电刺激、针灸、封闭、脑蛋白水解物等治疗,提倡功能训练、按摩、中药熏蒸、脑苷肌肽等治疗。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炎是造成小儿神经系统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儿脑炎进入恢复期后,临床症状虽已好转,但神经系统仍存在轻微损害,听觉功能损害是神经损害表现之一。本文对30例恢复期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前、后和30例健康小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并作对照分析,探讨BAEP检测对恢复期听力尚正常的脑炎患儿听觉功能亚临床损害的诊断价  相似文献   

5.
恢复期脑炎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在恢复期脑炎患儿听觉功能亚临床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恢复期病毒性脑炎患儿和30例年龄性别相仿的正常小儿进行.BAEP检测.观察I、Ⅲ、V3个主要波的潜伏期(PL)、波间期(IPL)和波幅(AMP)以及V/I波幅比值。结果:患儿组BAEP异常16例占53.3%.主要表现为I波正常.Ⅲ、V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Ⅲ波或V波PL延长.I~Ⅲ及Ⅲ~V IPL延长。结论:BAEP的检测是判断小儿脑炎后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可靠证据,对恢复期脑炎患儿听觉功能亚临床损害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在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国际脑电图学会推荐标准,以180例0~14岁各年龄组小儿SEP正常值为对照组,对77例4月~14岁临床诊断CP患儿进行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SEP检测,并与CT、EE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P患儿中SEP异常率(66/77)86%,CT异常率(37/77)48%,EEG异常率(16/38)42%。37例CT正常者中SEP异常率为(30/40)75%。CP患儿SEP改变上肢以刺激正中神经N20波潜伏期延长、下肢以刺激胫后神经P40波潜伏期延长为明显。结论SEP在检测脑瘫时有较高的阳性率,是早期、客观诊断脑瘫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中应用价值,将1998-06/2001-06诊治的8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进行了BAEP检测。发现其中有63例BAEP异常,异常率79%。双耳异常53例,单耳异常12例。双侧改变占82%。部分病例多项异常。BAEP可早期检出脑瘫儿的听路损害,对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恢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邓韵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9):2760-2760
为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中应用价值,将1998一06/200l—06诊治的8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进行了BAEP检测。发现其中有63例BAEP异常,异常率79%。双耳异常53例,单耳异常12例。双侧改变占82%。部分病例多项异常。BAEP可早期检出脑瘫儿的听路损害,对脑瘫患儿的语言功能恢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50例。其中单独检测BAEP23例,同时检测BAEP和VEP27例。BAEP异常26例,VEP异常23例(单侧异常9例,双侧异常14例)。同时将同期因轻度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而就诊的住院适龄儿作为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应用BAEP,VEP检测对HIE的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评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儿童脑外伤后综合征(PTBS)诊断价值.[方法]对照分析24例PTBS患儿与24例正常儿童的BAEP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Ⅰ~Ⅲ、Ⅲ~Ⅴ峰间潜伏期(IPL)的差异.[结果]PTBS患儿BAEPⅠ波P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AEP其他波PL及IPL均延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AEP筛查有助于PTBS患儿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MS的患者进行VEP、BAEP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S患者V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70%和55%。VEP、BAEP异常者中,各有72%和63%的患者,临床有相应的症状;各有28%和37%的患者临床无相应症状。结论:VEP、BAEP检测对MS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幼儿脑性瘫痪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意大利产ESAOTEBIOMDICA 4导诱发肌电图仪 ,测定 6~ 3 0个月龄脑性瘫痪患儿 86例和 60例正常婴幼儿 (对照组 )的BAEP ,并将脑性瘫痪患儿的BAEP检测结果与脑性瘫痪患儿出生时窒息程度及合并的多项功能障碍做比较分析。结果 脑性瘫痪患儿BAEP与对照组比较 ,Ⅲ、Ⅴ波潜伏期延长 (P <0 .0 5 ) ,Ⅲ~Ⅴ波峰间期延长 (P<0 .0 5 ) ,BAEP异常组出生时多有中、重度窒息 (P <0 .0 0 5 ) ,其合并的多项功能障碍明显高于BAEP正常组(P <0 .0 5 )。结论 脑性瘫痪患儿听觉传导通路损害以脑干上橄榄核以上部位受损多见 ;BAEP不仅可用于脑性瘫痪患儿的听力损害检测 ,而且对合并的其他多功能障碍及其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前庭系统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我院门诊或住院的前庭系统眩晕患者根据中枢眩晕与周围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区分为中枢性眩晕(中枢组)共72例及周围性眩晕(周围组)共28例,并选取同期3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BAEP检测。结果:中枢组BAEP检测异常率显著高于周围组(P〉0.05)。中枢组表现为Ⅲ、Ⅳ、Ⅴ波波峰潜伏期延长为主;周围组表现为Ⅰ、Ⅱ波延长为主。结论:BAEP检查对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均有诊断价值,对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更大。BAEP检测对鉴别中枢性眩晕与周围性眩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秋月  李丽  娄莹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38-3438
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50例。其中单独检测BAEP23例,同时检测BAEP和VEP27例。BAEP异常26例,VEP异常23例(单侧异常9例,双侧异常14例)。同时将同期因轻度呼吸道和肠道疾病而就诊的住院适龄儿作为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性意义。提示应用BAEP,VEP检测对HIE的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评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确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进行BAEP检查,并对BAEP异常的患儿进行1~3次EEG复查,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①36例HIE患儿中BAEP异常的23例,占63.9%;正常的13例,占36.1%;②临床HIE轻度患儿BAEP异常率47.6%,中度HIE患儿BAEP异常率均为47.6%,重度HIE患儿BAEP异常率为100%;③临床后遗症发生率BAEP正常者无后遗症发生;BAEP异常的后遗症发生率为39.1%。结论BAEP检查能客观、直接的反映脑的功能状态及损害程度,对HIE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在早期诊断重症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住院的一般手足口病患儿35例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0例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以正常健康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的波潜伏期(PL),波间期(IPL),波幅比值(Ⅴ/Ⅰ)。结果一般手足口病组(无神经系统受累)与正常对照组BAEP以上各个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症手足口病组(神经系统受累)与一般手足口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BAEP的各个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AEP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比较大的临床意义,可作为手足口病的早期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智力、听力障碍表现与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小儿早期脑性瘫痪(CP)与宫内感染犤弓形虫(toxoplasmosis)、其他、风疹病毒(rubella)、巨细胞病毒(cytomegalicinclu-sion-virus)、单纯疱疹病毒(hexpes),TORCH犦的关系。方法对170例6个月以内早期CP患儿进行TORCH_IgM检测,并将其分为阴性及阳性两组进行高危因素、并发症、头颅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头颅B超、脑电图(EEG)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阳性45例(26.5%),阳性中以巨细胞病毒为最常见,其次为弓形体;单项感染32例,混合感染13例。高危因素中,阳性组以窒息为多见,其次为早产、异常分娩、颅内出血,阴性组窒息与早产发生率相等,并发症:阳性组比阴性组多,特别是智力低下(MR)及听觉障碍为最明显。阳性组的头颅CT、BAEP、头颅B超、EEG异常率比阴性组高,尤以头颅B超为明显,阳性组治疗后在短期内转阴率为91%。结论宫内感染是CP患儿中枢神经损伤、病理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时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1年6月~2011年10月住院的13例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病例作为观察组,临床诊断后行BAEP、颅脑CT检查,同时将同期排除脑部疾患及听觉损伤的其他13例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行BAEP检查。观察BAEP在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时的诊断价值。结果脑干脑炎组BAEP阳性5例(38.5%),CT无阳性发现,对照组BAEP无阳性发现,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外周血WBC升高6例,1例死于中枢性呼吸。结论 BAEP是诊断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时一种有效的临床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脑瘫(CP)儿童伴有听力障碍的特点,听力障碍对其发育的影响。 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11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94例CP儿童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根据BAEP结果在听力障碍组抽取10例为观察组,无听力障碍组抽取1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入院接受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格塞尔发育诊断量表(GDDS)评估。 结果:CP儿童听力障碍以双侧性、轻度为主。不随意运动型CP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痉挛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Ⅳ—Ⅴ级听力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Ⅲ级。两组GDDS各项发育商(DQ)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GDDS大运动、精细运动治疗前后DQ的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治疗前后DQ差值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CP儿童听力障碍以双侧性、轻度为主。CP儿童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与CP类型、GMFCS分级相关。听力障碍可能对CP儿童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交的发育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脑性瘫痪智力、听力障碍表现与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早期感性瘫痪(CP)与宫内感染[弓形虫(toxoplasmosis)、其他、风疹病毒(rubella)、巨细胞病臂(cytomegalic inclu-sion-virus)、单纯疱疹病毒(hexpes),TORCH]的关系。方法 对170例6个月以内早期CP患儿进行TORCH_IgM检测,并将其分为阴性及阳性两组进行高危因素、并发症、头颅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头颅B超、脑电图(EEG)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阳性45例(26.5%),阳性中以巨细胞病毒为最常见,其次为弓形体;单项感染32例,混合感染13例。高危因素中,阳性组以窒息为多见,其次为早产、异常分娩、颅内出血,阴性组窒息与早产发生率相等,并发症:阳性组比阴性组多,特别是智力低下(MR)及听觉障碍为最明显。阳性组的头颅CT、BAEP、头颅B超、EEG异常率比阴性组高,尤以头颅B超为明显,阳性组治疗后在短期内转阴率为91%。结论 宫内感染是CP患儿中枢神经损伤、病理损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