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以"遗址型村庄群"的概念为切入点,在论述其与遗址保护之间矛盾与统一的基础上,寻找二者协同发展的策略。笔者以平陵遗址村庄群为例,对其发展方式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为日后发展遗址型村庄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稳亮  励娜 《规划师》2011,(1):62-66
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地处城市近郊的大遗址区内的一些村庄建设活动与遗址保护产生了难以协调的矛盾.针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村镇发展长年来相互掣肘的窘况,遗址区内的周家河湾村新农村规划提出以遗址保护与历史展示为基本前提,以整村近地搬迁为技术路线,以遗址保护与村庄发展的协同为终极目标,通过土地功能置换与空间整合,在遗址保护与展...  相似文献   

3.
梅萨沃德印第安遗址,坐落在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州境内的梅萨沃德高原之上,海拔2600米,占地面积为210.74平方千米,这里保存着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阿那萨兹人的文化记录.19世纪末,人们在梅萨沃德高原发现了大量建于6世纪至12世纪的阿那萨兹印第安人遗址,其中大约有3800处有历史记载,包括高原上的村庄、悬崖边上的村庄等.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湖北省荆州市的楚纪南故城遗址的松柏村遗址保护为例,针对现状对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楚纪南故城遗址区的村庄乡村生长上与遗址保护之间仍旧留存着许多抵牾,而对乡村遗址保护与探究是解决两者之间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遗址公园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12,(2):148-149
遗址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具有存在价值,值得保留及彰显。遗址中的"遗"意为"遗存"、"遗留",由于历史原因,遗址通常与其历史原貌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遗物与原物之间存在残缺与不完形,遗址空间往往具有沧桑感,凡此种种成为遗址公园空间属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建设美好乡村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遗址周边地区的农村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新农村建设应既能体现历史文化特色,又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促进社会的繁荣稳定。本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大窑村村庄规划项目为例,以文化为切入点,以慢生活为主线,试图从"遗址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视角入手,基于遗址保护,对大窑村在产业定位、土地利用、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分析,力争实现文化遗址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协同发展,探索历史文化传承与特色村庄建设的共赢道路。  相似文献   

7.
文章定义"遗址型乡村"概念,剖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遗址型乡村发展建设的四大矛盾——传统遗址保护与村庄开发建设的矛盾;固有文化价值与群体认知缺失的矛盾;遗址挖掘开发与景观风貌维护的矛盾;旅游产业拓展与遗址本体保护的矛盾。解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遗址型乡村保护与建设的三大动力因素——人文内在力:文化基因驱动内生保护与价值传播;经济外在力:特色产业驱动资本积累与就业保障;环境基础力:地域环境驱动空间格局与组织模式。阐述遗址型乡村发展建设的五大规划策略——保护为首,文化促转型的可持续循环发展策略;链式统筹,线性大遗址的区域空间协同策略;情感认同,公众参与的合作性规划协调策略;情境还原,视角与慢行引导的历史模拟策略;肌理重塑,景观修复的多维时空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对史前遗址保护与展示十分重视,随着考古工作推进,越来越多的史前遗址被发现,文物管理部门开展了遗址保护与展示项目。以龙虬庄遗址为例,探讨以遗址价值研究为基础,采取与同时期遗址对比方式,分析遗址价值特征,确定遗址价值特征载体,并基于遗址价值研究结论确定遗址展示主题及构建遗址价值阐释体系。  相似文献   

9.
刘庭风  李璇  郭小稳 《园林》2012,(4):12-18
遗址见证了祖先的荣辱成败,足以给今人上一堂历史的大课。遗址的解读是一部厚重的教材。本文通过对遗址公园中几个重要类型和典型案例的介绍,粗略地描绘了国内外遗址公园的轮廓,同时分析遗址公园如何在时代发展中,与文物保护结合、与城市改造结合、与民生民享结合、与旅游经济结合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0.
遗址博物馆——遗址展示空间意象创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乔  梁华 《四川建筑》2002,22(2):46-48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遗址广布华夏大地。人们凭借着这些遗址研究先人产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成就,寻找着文明的源头,建立遗址博物馆是保护遗址,向人们展示遗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须注意遗址博物馆与一般类型的博物馆的不同之处在于遗址展示空间的意向设计在时间与空间上有所界定,它表达的是遗址自身特定的主题文化。  相似文献   

11.
张大勇 《山西建筑》2009,35(25):57-58
指出发展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契合点和最佳突破口,探讨了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策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公交社区的背景及定义.梳理公交社区与TOD的联系,明确公交社区的构成、分类、特点及规划原则,通过对国外优秀公交社区建设实践的分析论证公交社区的特点及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13.
浅谈新时期村庄的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戌 《山西建筑》2008,34(4):24-25
阐述了新时期村庄规划与建设的意义,分析了现阶段阻碍村庄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村庄规划与建设的原则,从新建农村社区规划和原有村庄整治两方面探讨了新时期村庄规划与建设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澜  曹巍 《山西建筑》2007,33(10):40-41
从城中村改造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城中村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城中村形成的原因,探讨了宅基制度对城中村改造的影响,并提出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使宅基地制度与城中村的改造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占奎 《城市建筑》2013,(22):50-50
本文对村庄规划建设现状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当前村庄规划建设中常见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村庄规划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方雄  俞佶  汤俊杰 《华中建筑》2009,27(12):118-122
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现状机理的分析和总结,寻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古村落格局和文脉的前提下,创造舒适方便的人居环境,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正式经济”的现象与特点,探讨了乡村规划的定位、原则与方法,以使“美丽乡村建设”越过“美丽”的表象,重回乡村建设的本原,从而带给乡村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平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侯马市郭村为例谈城中村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俊丽 《山西建筑》2010,36(27):31-32
结合侯马市郭村特点,对城中村规划设计思路进行了探讨,从总体用地规划,总体布局规划,产业规划三方面具体阐述了郭村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为类似城中村改造工程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陈东琳 《山西建筑》2009,35(16):24-25
介绍了丽江纳西族古村落玉湖村,并分别从社会方面、历史方面、建筑方面、宗教方面、地域性文化方面等多角度深刻剖析了玉湖村的价值,在对玉湖村价值深刻认识之上,对玉湖村的规划,提出了规划的理念、目标,并概括性提出此类价值古村落的规划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古村落景观构景及其旅游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古村落景观的概念及其表现特征,以构景要素的存在形式为依据,归纳总结了古村落景观的构景要素,并阐述了古村落景观的旅游吸引功能,对今后古村落旅游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