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针药并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对照观察针药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性对照研究方法,将9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药组30例、百忧解A组30例、百忧解B组33例。针药组口服百忧解20 mg/d并加以针刺,百忧解A组口服百忧解20 mg/d,百忧解B组口服百忧解20~40 mg/d;三组治疗时间均为42 d,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观察量表(TESS)分别观察三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有效率为86.7%,百忧解A组为63.3%,百忧解B组为87.9%,针药组疗效优于百忧解A组,与百忧解B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百忧解B组高于针药组。结论针药并用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种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药合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学辉  张良芝 《新中医》2011,(2):111-112
目的:观察针药合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针药组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及电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袁(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针药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AMD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药合用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刘晋钊  安全宇 《河南中医》2014,(9):1700-170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氟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氟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8%,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HAMD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化郁汤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3例予化郁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于西药百忧解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症状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结果:①2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比较,治疗4周和8周后,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4周后治疗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②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78.8%、90.9%,对照组分别为78.1%、87.5%,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化郁汤与百忧解抗抑郁疗效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0例,采用单纯SSRI类药物治疗;针药组25例,采用针刺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灸药组25例,采用针刺加艾灸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星期HAMD量表总评分情况,采用HAMD量表评定疗效。结果灸药组、针药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与药物组总有效率(83.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灸药组和针药组在治疗1、2、4、6星期HAMD总分改善明显优于药物组(P〈0.01)。灸药组在第2星期起HAMD减分率大于针药组和药物组,减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艾灸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SSRI类抗抑郁药,且起效速度快。针刺配合SSRI类药物的治疗也有类似的疗效,但针刺加艾灸配合药物治疗对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减少HAMD量表积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百忧解治疗,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各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其疗效及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3%,平均起效时间12.6 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29%,平均起效时间16.9 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疗效,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起效快,副反应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照观察针药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性对照研究方法,将9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药组30例、百忧解A组30例、百忧解B组33例.针药组口服百忧解20 mg/d并加以针刺,百忧解A组口服百忧解20 mg/d,百忧解B组口服百忧解20~40 mg/d;三组治疗时间均为42 d,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观察量表(TESS)分别观察三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有效率为86.7%,百忧解A组为63.3%,百忧解B组为87.9%,针药组疗效优于百忧解A组,与百忧解B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百忧解B组高于针药组.结论药并用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种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磊  赵军 《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1):15-17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针灸结合口服百忧解方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百忧解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HAMD)17项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减分率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HAMD评分及减分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药物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健脾法)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中药+针刺组、百忧解组(每组各22例),分别予疏肝健脾中药、针刺、疏肝健脾中药结合针刺及西药百忧解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情况。结果4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值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中药+针刺组与其他3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百忧解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中药结合针刺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口服治疗,治疗组则在口服黛力新基础上给予服用疏肝解郁中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AMD、SD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HAMD、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抑郁症能明显缓解患者抑郁状态,对改善神经受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80例病例分为针刺治疗组40例与口服百优解对照组40例,治疗3周观察结果。[结果](1)卒中后抑郁患者经两组治疗前后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总分、减分率比较(x珋±s)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1,两组间比较,均为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2)经两组治疗前后CGI量表分比较(x珋±s),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0.01,两组间比较P>0.0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  王威 《河北中医》2010,32(11):1688-169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TMS)结合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PS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予针刺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重复经颅TMS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70.2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重复经颅TMS结合针刺治疗PSD,能更好的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疏肝健脾法)干预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32例。分别予中药、针刺、中药配合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 d,治疗前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观察不同方案对PSD近期疗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四组各有30例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降低(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三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针刺配合中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抗抑郁药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十二井穴刺络放血,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及SD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AMD与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二井穴放血联合针刺、抗抑郁药对PSD有明显改善作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格列美脲联合针灸中药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2009年在本院就诊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联用针灸和中药内服。结果:空腹血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2h血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5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低血糖1例(2.50%),恶心1例(2.50%),眩晕1例(2.50%)。结论:格列美脲联合针灸中药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疗效佳,而且也相对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脱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1组(49例)和对照2组(49例)。治疗组采用“通脱法”针刺治疗,对照1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14天,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3%、83.67%、73.4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05);对照1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P〈0.05)。②治疗前后3组各动脉类型(LVA、RVA、BA)组内比较,椎一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各动脉类型分别比较,各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各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脱法”针刺治疗能明显缓解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扩张椎一基底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局部血管痉挛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固肾针法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西药组主要采用慢作用抗风湿药,针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联合健脾固肾针法,针刺每星期治疗5次,以30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关节肿痛指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及健康生活指数(HAQ),观察ESR、CRP、RF实验室指标。结果针药组患者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在关节压痛及双手平均握力方面较西药组明显改善(P〈0.05),西药组各症状指标较治疗前亦有显著改善(P〈0.01,P〈0.05)。在健康生活指数(HAQ)评分方面,针药组与西药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P〈O.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ESR、CRP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但针药组CRP下降较西药组明显(P〈0.05)。结论健脾固肾针法配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耳针与中药并用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瘀的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基础降糖治疗加耳针与中药并用,对照组(B组)基础降糖治疗加氟西汀20 mg,每日1次,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耳针与中药并用组能明显改善症状、HAMD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治疗第4周起,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针与中药并用对2型糖尿病抑郁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对照组采用泪然滴眼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2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3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SIT、BUT、FL和干眼中医症状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干眼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