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循环骤停的诊断、时限和预防患者意识消失,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循环骤停的诊断即可成立,并应开始初期复苏处理。虽然循环停止的类型有室颤、心搏停止和电机械分离,但只有开胸或/和心电图才能判定,其中大部分为室颤;初期复苏也适用于心脏急症的治疗,即  相似文献   

2.
心跳呼吸骤停(cardiopulmonary arrest,CPA)是指患儿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突然发生停止。CPA发生后,心脏停止搏动,血液循环完全停止,全身器官处于无血流或极低血流状态,呼吸运动停止或受到抑制,临床表现为无脉搏、无呼吸、无意识、血压测不出等死亡外观,是儿科最危急的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休克致循环骤停复苏后抢救手术的配合511500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苏金兰我院从1989年5月~1994年12月成功地施行了142例出血性休克致循环骤停复苏后抢救手术,均取得了成功,现将抢救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一、手术时机与准备循环骤停复苏后急需...  相似文献   

4.
警惕小儿药源性呼吸心跳骤停赵国兴450002河南省中医院小儿药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常发生突然,预后严重。为了使医护人员了解药源性呼吸心跳骤停的发生规律,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静注维拉帕米致呼吸心跳骤停。患儿女,4个月。因咳嗽喘息伴...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呼吸突然停止或即将停止的患儿所采取的急救措施,目的是恢复呼吸和循环,维持脑细胞功能,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搏呼吸骤停是儿科最危重的急症,可发生于任何场合。其抢救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6.
手术麻醉期间循环骤停17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麻醉期间循环骤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本院1988年12月至2007年12月手术麻醉期间循环骤停17例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神经反射引起的循环骤停2例,死亡;麻醉失误4例,其中1例复苏成功不留后遗症,1例由于未及时发现,1例无急救准备,延误抢救时间,均呈植物状,1例死亡;支气管痉挛1例,抢救后复苏成功,但留有轻度精神症状及大小便失禁;急性大出血4例,均死亡;肺动脉栓塞1例,致呼吸心跳骤停死亡;心脏因素引起的循环骤停2例,死亡;综合因素引起循环骤停3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加强术前评估,正确选择手术麻醉方法,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医生素质以及加强监护是预防手术麻醉期间循环骤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循环骤停是最紧急而易致死的急症。循环骤停的抢救——心肺复苏(CPR),分为基础复苏(BLS)和高级复苏(ALS)两个阶段。复苏的成败取决于:1.是否及时正确地进行CPR;2.循环骤停的性质及原因;3.心脏及全身原来的状况。我科一年来成功地抢救了6例循环骤停患者,本文重点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心肺骤停后自主循环停止,全身心、脑等重要脏器遭受缺血缺氧的损害。心肺复苏(CPR)时建立中心静脉通道的目的就在于尽快寻找有效的静脉通道,以便使药物迅速到达心脏并发挥作用,提高心肺复苏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不停止CPR时非置管情况下反复紧急颈内静脉穿刺注射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创伤、麻醉、手术过程、触电、溺水、自缢、某些药物中毒等,均可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心搏呼吸突然停止和意识丧失,是临床上最紧迫的急诊。心搏呼吸骤停病人复苏的成功,并非仅指心搏和呼吸的恢复,而复苏的成功最终必须达到恢复智能。由于在建立有效呼吸、循环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脑组织功能完全恢复。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把心肺复苏改称为心肺脑复苏  相似文献   

10.
小儿心、肺、脑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心跳骤停是指突然发生的呼吸心跳相继停止,血液循环停止,全身器官都处于无有效血液交换和极度缺氧状态.用人工的方法,迅速恢复已中断的自主循环和呼吸过程称为心肺复苏(CPR),而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是脑复苏.  相似文献   

11.
大鼠心脏停搏期间心脏和肾脏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心脏停搏期间机体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变化规律,为指导心肺复苏期间更国合理地使用肾上腺素能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窒息使大鼠全身循环骤停作为动物模型,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方法,研究动物在以后搏停止期间心脏和肾脏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变化。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窒息10分钟组,窒息20分钟组和窒息30分钟组。  相似文献   

12.
正心跳骤停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CPR)初期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的病人存活率低,病死率高。研究表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中,约66.7%的院外心跳骤停患者和22.9%院内心跳骤停患者死于脑损伤,存活患者中40%-50%出现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1]。因此,心肺脑复苏领域的研究任重而道远。近年来调节线粒体功能作  相似文献   

13.
循环骤停是围手术期最可怕的事件,亦是麻醉医生最关注和置于第一位的问题。复习临床麻醉学杂志和中华麻醉学杂志(简称“两刊”),自1990-2000年间报告或涉及围手术期循环骤停文章135篇,计419例,兹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跳骤停早期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对自主循环恢复的改善作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内科张全贵,刘光耀肾上腺素是目前抢救心跳骤停首选而有效的药物[1],成人用量为每5min静注0.5~1.0mg。晚近对心跳骤停晚期的研究提示,此量可能偏小,大剂量肾上腺素对自...  相似文献   

15.
我院1977~1988年施行非心脏手术27550例,发生循环骤停30例,未复苏者15例。见附表。讨论一、循环骤停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原发病因素,本组合并休克20例,心脏病变6例,其中合并休克比例较高,故对于此类病人应迅速进行合理抗休克,尽量使循环功能稳定后方施麻醉,否则应禁用硬外。对于“低排综合征”,肾衰的病人行CVP监测,有助于合理补液、用药。 2.通气阻塞或抑制致二氧化碳蓄积,可致循环骤停。在浅麻下手术操作,气管插管,拔管、吸痰等刺激下,引起迷走神经反射致循环骤停。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关节置换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中严重循环抑制,甚至心跳骤停。究其原因往往与骨水泥的使用有关,称之为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该并发症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通过对近年来报道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致心跳骤停的5例病案进行分析,讨论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致心跳骤停的机制及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嗜酸细胞升高为特征的急腹痛26例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节置换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术中严重循环抑制,甚至心跳骤停。究其原因往往与骨水泥的使用有关,称之为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该并发症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者通过对近年来报道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致心跳骤停的5例病案进行分析,讨论骨水泥植入综合征致心跳骤停的机制及相应的预防与治疗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心肺复苏(CPR)是指患者心搏呼吸骤停时,以迅速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重新建立呼吸循环的复苏过程,是急救体系中抢救心搏呼吸骤停最有效的方法。按医学急救规范,心肺复苏30min内无成功者,一般放弃抢救,复苏1h后心跳呼吸恢复者实属罕见。我们遇到的1例重度颅脑损伤致心跳呼吸骤停后复苏1h成功。  相似文献   

19.
心跳骤停复苏后,心率虽然恢复,但由于心跳骤停时脑、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缺氧和代谢紊乱,使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此时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维持有效循环护理要点1.密切观察周围循环情况:如病人四肢及皮肤  相似文献   

20.
新型大鼠心跳骤停和复苏的机械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发由电磁阀系统总控制、压缩气体驱动的新型大鼠电刺激诱发心跳骤停和复苏的机械装置,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应用自主开发研制的心跳骤停和复苏机械装置,持续交流电经右心室内膜致颤。在6min心室颤动后,开始给予6min的机械胸外按压和同步机械通气,随后双向波经胸体外除颤。结果15只大鼠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5%。电刺激后所有大鼠立刻出现心室颤动,3min的电刺激停止后动物持续表现为室颤而没有自发转复心律现象。心肺复苏期间恢复自主循环组其冠状动脉灌注压恒定在24mmHg左右,显著高于未能恢复自主循环组。结论本新型大鼠心跳骤停和心肺复苏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可最大限度减少实验的误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