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天然产物松香酸为原料,分别经丙烯酸和三氯化磷化学改性得到丙烯酸改性松香酰氯单体,丙烯酸改性松香酰氯单体在无水条件下经乙二胺氨解聚合得到功能性聚丙烯酸改性松香酰乙二胺,用红外光谱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二胺与丙烯酸改性松香酰氯的摩尔比为1:1.1、反应时间3.5h、反应温度35℃、催化剂用量2.0%的条件下。聚合反应达到最佳,产率为87%,聚合产物分子量在5万到8万之间。  相似文献   

2.
曹宇 《广州化工》2009,37(4):109-110,157
以天然产物松香酸为原料,分别经马来酸和三氯化磷化学改性得到马来松香酰氯单体,马来松香酰氯单体在无水条件下与乙二醇聚合得到功能性马来松香酸乙二酯,用红外光谱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乙二醇与马来松香酰氯的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40℃、催化荆用量1%的条件下,聚合反应达到最佳,产率为85%,聚合产物分子量在5万到7万之间。  相似文献   

3.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橡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海生  李克友 《橡胶工业》1997,44(4):206-208
研究了改性方式、聚硅氧烷用量和聚合温度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橡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有机硅共聚改性(聚硅氧烷用量为15%,聚合温度为50℃),可显著改善丙烯酸酯橡胶的耐热性、耐寒性、耐水性及加工工艺性能,且硫化胶耐油性和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完全能满足作为耐热耐油密封件所用橡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用二氧化碳对稀土催化剂聚异戊二烯进行了末端羧基改性,考察了烷基铝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异戊二烯相对分子质量的降低,羧基改性的效率增大;随着烷基铝用量的增加.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羧基改性的效率增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溶胀聚合方法制备出丙烯酸异辛酯改性PVC树脂,然后添加水合肼与残留的丙烯酸异辛酯单体进行加成反应,研究了水合肼用量对残留丙烯酸异辛酯浓度及改性PVC树脂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水合肼处理后,改性PVC树脂的刺激性气味显著降低,残留丙烯酸异辛酯的转化率达到了70%以上,并且残留单体的浓度随着水合肼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但水合肼用量过多会导致改性PVC树脂平衡扭矩升高及分解变色,因此实际添加量不宜超过单体质量的3%。  相似文献   

6.
改性水性硝化纤维素乳液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醇酸树脂转相乳化法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法制备改性硝化纤维素乳液。研究了醇酸树脂、丙烯酸酯类单体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单体改性互穿聚合物网络聚合法制得的乳液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正辛醇改性负载钛催化体系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涛  高榕  姚薇  赵永仙  黄宝琛 《弹性体》2005,15(4):38-42
以不同用量正辛醇改性负载钛催化体系(TiCl4/MgCl2)催化异戊二烯配位聚合,考察了催化剂用量、Al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聚合的影响,通过1H-NMR法表征了聚合产物的微观结构,通过DSC表征了聚合产物的熔点及结晶度。结果表明:改性负载钛催化体系的催化效率随正辛醇用量的增大而降低,当聚合条件为n(Al)/n(Ti)=50,n(Ti)/n(Ip)=5×10-4,聚合温度60℃时,催化效率最高。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正辛醇用量的提高而增大、随主催化剂用量的提高而降低,Al剂用量及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同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基本一致。所得聚异戊二烯的3,4-结构质量分数为8.2%,反-1,4-结构质量分数为91.8%;聚合产物的熔点及结晶度均低于TPI。  相似文献   

8.
该文研究了引发剂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改性膨润土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膨润土用量为3.5g、引发剂(过硫酸铵)为0.015g、温度为65℃、聚合时间为1.5h条件下制备的聚合改性膨润土表现出最佳的吸附特性,其对次甲基蓝模拟废水的脱除率达到96.15%。  相似文献   

9.
聚醚改性铸型尼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晓春 《江苏化工》1997,25(4):20-22
介绍了聚醚改性铸型尼龙的制备方法,以聚醚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预聚体活化剂在该活化剂存在下引发己内酰胺阴离子聚合,聚体韧性被显著改善。讨论了各各绎制备过程的影响,并测试了制品性能与预聚体用量的关系,当预体用量为聚合体重的8%时,材料缺口冲击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染料的结构改性发展历史、聚合方法和染料单体的结构特点,分析了染料进行可聚合改性后对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一些新的染料的可聚合改性技术,并综述了近年来染料聚合改性在各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SBS接枝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丁酯对SBS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SBS用量,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聚合温度,反应时间,增粘剂用量多种因素对胶液剥离强度的影响,所制得胶液用于粘接SBS和皮类材料的90°剥离强度最刘可达91N/cm,可稳定在70N/cm以上。  相似文献   

12.
袁清峰  闵峻 《中国涂料》2009,24(7):27-30
通过丙烯酸自由基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实现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聚合改性,对表面改性进行表征,并对改性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纳米碳酸钙接枝后红外图谱表明,MMA已经成功接枝聚合在纳米碳酸钙表面。同时丙烯酸包覆在纳米碳酸钙表面最佳条件为:改性剂用量为8%,温度70℃,pH值为5,此时活化度最高。并且当m(MMA)∶m(CaCO3)为1∶3,引发剂用量为MMA的5%时,温度为75℃时,表面接枝率最高,达到了47.8%。  相似文献   

13.
橡胶表面改性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石锐  田明  齐卿  张立群 《橡胶工业》2006,53(3):186-191
综述橡胶表面改性的方法,包括化学技术改性和物理技术改性。化学技术改性包括表面卤化(氟化、氯化、溴化和碘化)、表面氧化和共价功能化改性;物理技术改性包括表面涂层、等离子处理与等离子聚合改性、辐射(等离子、γ-射线、紫外线和电子束等)引发表面接枝聚合等。指出橡胶表面改性还需从橡胶表面分子的微观结构人手,不断探索新的改性手段。从而达到适应不同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非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型复合乳化剂制备了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聚合温度、乳化剂配比、乳化剂用量及有机硅用量对乳液稳定性能的影响。以自制的改性硅丙乳液为成膜物质,在水性涂料配方的基础上加入中空玻璃微珠,制得隔热保温性能优良的水性隔热涂料,并考察了玻璃微珠用量对涂膜隔热保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和改性单体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为主要原料制备了硅丙乳胶,并采用自制乳胶对水性硅树脂进行增韧改性。通过 FT-IR和 TEM对乳胶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乳胶用量对增韧涂层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均已成功参与聚合,生成了核壳分明且壳中富硅的乳胶粒子;与纯丙乳胶相比,改性后的乳胶 Tg提升了 6. 7 ℃,水接触角增加了 9. 4°,乳胶膜粗糙度明显增加。相较于纯丙乳胶,硅丙乳胶对水性硅树脂具有更好的增韧效果,当 Si-6乳胶用量为 30%时,复合树脂涂层的综合机械性能和耐候性最佳。  相似文献   

16.
王凯 《广州化工》2015,(2):43-44,55
尼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但尼龙的再生利用面临很大的困难。通过双螺杆挤出研究环氧聚合型扩链剂KL-E4370用量、吸酸剂的品种、共混条件对回收尼龙扩链改性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氧聚合型扩链剂KL-E4370用量为2%,吸酸剂氧化镁用量为2%,加工温度230℃,主机频率为8 Hz下改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宋波  王晓立  李璐 《当代化工》2006,35(3):163-165
氯丁橡胶(CR)在有机过氧化物引发下,与低碳数烯类改性单体接枝聚合,采用改性丙酮与低碳芳烃、酯类为低毒混合溶剂制得具有对难粘材料良好粘接的性能且胶液毒性较低的改性低毒氯丁像胶胶粘剂。确定最佳合成的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引发剂的用量0.5%、改性单体的用量10%,投料的方式采用轮流滴加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阴、阳离子型氟改性硅丙乳液,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聚合温度、氟改性单体和种子乳液的用量、乳化剂用量和pH值等因素对转化率和聚合物膜与水之间接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中含有聚硅氧烷链段和CF2基团;聚合温度对转化率的影响较显著;在阳离子乳化体系中,当聚硅氧烷种子乳液、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乳化剂的用量分别为10%、10%和1.1%时,转化率可以达到90%左右,接触角达到104°以上;随着体系pH值的逐渐增大,阳离子型氟改性硅丙乳液的Zeta电位明显降低,但阴离子型乳液的Zeta电位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9.
孙焱 《粘接》2013,(10):59-62
在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乳液)聚合过程中添加有机硅氧烷单体制备改性VAE乳液。对比分析了不同种类、不同用量的有机硅氧烷对改性vAE乳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有机硅氧烷单体在vAE乳液聚合过程中的最佳添加方式,筛选了聚合引发体系。研究表明,在反应过程中以H2O2--ZFS作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选用长链的含水解阻碍官能团的硅氧烷,有机硅氧烷采用后添加的方式,能够合理而有效地控制反应节奏。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改性VAE乳液。  相似文献   

20.
唐磊  王欣  牛耕芜  白翔  张威 《应用化工》2019,(5):1058-1061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20、聚乙二醇为原料,通过化学改性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结果表明,水性环氧树脂制备工艺: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间6 h、催化剂用量0.8%。红外光谱测定表明,环氧基减少,羟基量增加,证明改性后的环氧树脂亲水性增强;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呈颗粒状且粒径大小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