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动态电能质量暂态扰动中的电压瞬时脉冲扰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电压瞬时脉冲扰动识别的新方法。首先讨论了电压瞬时脉冲扰动产生的原因,用PSCAD/EMTDC软件包实现电压瞬时脉冲扰动的暂态仿真。然后,选用db4小波并将扰动波形进行4尺度的小波分解,以分解后各层的能量作为3层概率神经网络(PNN)的输入特征矢量,从而正确地把雷击和开关动作造成的扰动区分开。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电压幅值/有效值的扰动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但能正确区分各种扰动,且能对不同原因造成的扰动进行正确分类。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扰动功率和能量法的暂态扰动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率和能量法是一种定位电能质量扰动问题的常用方法,但它在定位向系统注入能量的扰动类型时,会发生原理性错误。文中对此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功率和能量法的暂态扰动定位方法。改进法结合了扰动初始能量的极值和扰动初始电压的极值,使其可以同时处理向系统注入能量的扰动和系统释放能量的扰动。改进方法不需要在定位前对暂态扰动进行分类,就可以对2类暂态扰动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比仿真分析表明,改进方法达到了准确定位2类暂态扰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往往是以复合扰动的形式存在。为了找到能区分不同复合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特征,文中运用小波变换(WT)对7类双重复合扰动信号分别进行了4层小波分解,然后取出高频的4层细节信号并重构。通过分析重构后的细节信号发现,小波分解在复合扰动信号的细节信号提取及扰动定位等方面表现突出。结果表明,将小波变换运用于复合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识别和分析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红水河》2017,(6)
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种类多、形式复杂,能否准确地识别是电能质量治理的关键。笔者提出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运用于电能质量的识别中,提取出各阶IMF分量分别计算香农熵和近似熵,运用高斯混合模型(GMM)作为识别机,对8类单一扰动信号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经EEMD分解提取的特征参数较EMD分解提取的特征参数更有利于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识别,取得了较好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压暂降检测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Dyn测度的电压暂降检测方法。Dyn测度算法能够快速检测信号的所有极值点,并计算各极值点的Dyn测度。而基于Dyn 测度的检测方法根据信号畸变点的Dyn测度和信号峰谷点的Dyn测度差异可以识别信号的畸变点,准确定位电压暂降的发生时刻。文中应用该方法对实测大容量电动机启动引起的电压暂降、变压器投切引起的电压暂降和短路故障引起的电压暂降分别进行测试,并与其他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电压暂降检测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完全满足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电能扰动的分类需要信号特性提取和分类器构造2个阶段,文中采用相空间重构和支持向量机的组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能扰动信号的分类方法。首先利用相空间重构方法构造扰动信号轨迹,通过编码获得二进制轨迹图像。针对该图像定义了4类具有区别性的指标,以表征不同扰动类型的特性。然后将特性指标作为支持向量机分类器的输入矢量,实现自动分类识别。算例表明该方法计算量少,正确率高,所需训练样本少,可以有效分类识别电压暂降、电压瞬升、电压中断、脉冲振荡、谐波、闪变等6种电能扰动。  相似文献   

7.
在电力系统中,相量测量的精度主要受到信号采样通道元器件误差和软件采样同步误差的影响。分析和实验表明,不同量程同步采样经幅值校准后拟合的方法改进了相量幅值测量的精度,对各相量进行相位校准的方法克服了相量采样的同步误差。综合应用2种方法,提出了基波相量幅值校正和相位校正的数字校准方法,对输入信号采用不同放大倍数调理电路进行分段处理和 A/D采样,经幅值校准后拟合,以及对各相量进行相位校准均改进了电力系统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精度。最后介绍了该方法在微机保护装置中的应用及其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时域特征的基础上,提取了4个用于分类电能质量扰动的特征量,并且提出了一种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所提取的扰动分类特征量具有较为明确的物理意义,因此,有利于对各种电能质量扰动进行估值;某一特征量或某几个特征量能唯一确定一种扰动,使扰动判断不再具有或然性;任一扰动的特征量不因其他扰动的存在而改变其值,因此,可以准确辨别出混合扰动。MATLAB仿真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分类更多的单一和混合电能质量扰动,并且计算耗时更少。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利用dq变换提取信号特征,并结合神经网络来识别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类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测量的某一相电压由单相延迟构造三相,进行dq变换提取扰动的特征量,作为人工神经网络(ANN)的输入,从而对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类型进行识别。所提出的方法可用于电能质量扰动的实时监测与统计分析。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电压无功控制(VQC)原理,考虑了分接头的变化及电容器组的投切对无功和电压的综合影响,针对电压、无功的各种运行控制区域给出了相应调节策略。为适应不同电压等级、配置的变电站,提出了一种有应用价值的、在当地后台计算机的监控系统中实现的电压无功自动控制方法。该方法以变电站的一条母线作为一个VQC对象,根据监控系统的采集信号的分类,将VQC运行闭锁条件分为“遥信信号闭锁”、“遥测值闭锁”、“保护信号闭锁”,并可由远方调度端进行监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不同位置和容量的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对配电网的影响,对含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无功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改进遗传算法,以综合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将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选址定容与电容器投切相结合进行了综合优化。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同时实现配电网络中分布式电源最优配置和配电网无功优化,从而有效降低配电系统损耗、改善电压质量,获得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电压型双PWM变换器用作双馈风力发电机的交流励磁电源在风力发电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电网故障时会引起电网侧变换器直流链电压波动,影响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不间断运行。分析了引起交流励磁发电机电网侧变换器直流链电压波动的因素,提出了在电压跌落时采用基于小波模型方法,通过引入恰当的前馈项,使流入母线电容的电流为零。与传统的前馈控制策略进行仿真比较分析,验证了改进的前馈控制策略能在负载突变和电网电压骤降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变换器直流母线电压,提高了直流电压调节速度,减小了振荡幅值,同时也起到保护直流链电容的作用,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CVT绝缘检测的有效性,在使用“常规法”和“串联法”的基础上对CVT“自激法”进行的研究发现:运用多种测量方法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CVT绝缘检测力度,“自激法”有助于弥补“串联法”绝缘检测中的盲区,避免误判断。通过试验结果可知,现场“自激法”应用时要综合考量CVT额定参数,同时兼顾试品安全与试验测试的准确性,需充分考虑高压引线、试验电压、电磁单元过载极限等方面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注入方波电压式转子接地保护方案。该方案通过数据采集回路和算法的冗余化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无需引入励磁电压,保证了运行维护的安全性。根据该方案研制的保护样机其硬件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有利于产品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Prony算法在分析低频振荡时对噪声非常敏感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和改进Prony算法相结合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分析方法。该方法以广域测量信号作为输入,采用神经网络自适应滤波对低频振荡信号进行滤波预处理,调节性能指标阀值确定滤波效果,并通过改进Prony算法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滤除噪声,能较为准确地辨识低频振荡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6.
沙坡头水电站厂用电系统具备3个电源,其中备用电源与35kV施工变电站结合考虑,厂用电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单台厂用变压器容量按大于50%最大厂用电负荷设计,对泄洪等负荷设置了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的应急电源。并阐述了机组设置“黑启动”功能的必要性,并对主要厂用电气设备选择及布置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对具有结构不稳定性的有源滤波器的非线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开关过程产生的瞬态电流脉冲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将IGBT器件的控制电压引起的结构稳定问题的抑制转化为该瞬态电流脉冲传播通路的阻断。利用仿真和实验对正激式与反激式开关变换器进行抗干扰能力的研究,说明反激式开关变换器用于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辅助开关电源,更有利于APF对非线性问题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The successive switching of the phases of lines with control of the induced voltage in the phases through three-phase automatic reclosure makes it possible to avoid switching on interphase short circuits, and in 2/3 of the cases of single phase faults, to avoid switching on short circuits in general. By using this method for testing aerial transmission lines it is also possible to avoid switching the three phases onto a short. Here it is unnecessary to make any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functional protective circuit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used on 330–750 kV aerial transmission lines, as well as on 110–220 kV aerial transmission lines that are equipped with phase controlled breakers and voltage transformers. Translated from élektricheskie Stantsii, No. 11, November 2008, pp. 42–43.  相似文献   

19.
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抗接地可以有效地限制单相短路电流。文章就中性点小电抗的接入对系统的操作过电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变压器中性点接入小电抗对系统的操作过电压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直接反应电容器内部元件的损坏情况,是高压电容器保护中最重要的保护功能之一。文中结合南方电网平果/河池/百色串补及天广/高肇直流工程实际,分析了电容器不平衡保护中的电流互感器的配置、选型及匹配问题,总结、比较了目前普遍使用的高压电容器不平衡检测原理以及不平衡保护定值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