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简要介绍了竹纤维的特性,竹/棉/天丝混纺织物的特点,并对其混纺织物在染整加工工艺方面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用自纺的五种不同混纺比的19.5tex甲壳素/棉混纺纱织成同规格的织物,测定混纺织物的强伸度、pH值、刚柔性、透湿性、透气性、导湿性等,分析混纺比对混纺织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10/90甲/棉混纺织物的经纬向强力最大,芯吸性导湿性最好,20/80甲/棉混纺织物的透湿性最好,50/50甲/棉混纺织物的抗弯刚度最大,透气性最好。混纺织物的抗弯刚度和纬向强力及导湿性与混纺比显著相关。从穿着舒适性和纱线织物性能等几方面综合考虑, 20/80的甲/棉混纺织物较实用,而30/70的甲/棉混纺比例各方面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7种不同混纺比的竹/棉平纹机织物的透湿性及透气性的性能进行测试,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竹含量、透湿性和透气性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给予开发竹棉混纺织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芳纶1313混纺织物耐热性能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芳纶混纺织物的混纺比对其耐热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比例的芳纶1313/棉混纺织物、芳纶1313/羊毛混纺织物耐热性能的测试,研究了混纺比与织物耐热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根据耐热、阻燃的要求设计不同混纺比织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用竹/棉混纺比分别为0/100、30/70、50/50、70/30、100/0的纱线织造夏季贴身织物,设计了平纹、方平、斜纹和凸条4种组织,并测试了织物的力学性能和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竹/棉混纺织物中竹浆纤维含量、织物组织及温湿度均会影响织物的性能。竹浆纤维含量增加或温湿度过大会导致织物断裂强力下降。随着竹/棉混纺织物中竹浆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的耐磨性、吸湿透气性和凉爽感均得到改善。因此,可选择竹/棉混纺比为50/50、70/30的纱线织造以平纹为主的夏季轻薄织物。  相似文献   

6.
文章详细综述了羊毛/棉、羊毛/涤纶、羊毛/腈纶、羊毛/蚕丝等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现状及进展,并指出研究开发新型染料及新型染色方法对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大豆蛋白/棉混纺织物的深浓染色效果,研究DE改性的大豆蛋白/棉混纺织物对双活性基B型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出了DE改性的大豆蛋白/棉混纺织物的较佳染色工艺,并对其染色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DE改性的大豆蛋白/棉混纺织物显著改善了对B型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而且皂洗牢度令人满意,从而为大豆蛋白/棉混纺织物深浓染色提供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8.
抗起球腈纶/棉混纺织物起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混纺比及细纱捻度对国产抗起球腈纶/棉混纺纱的性能及混纺织物起球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国产抗起球腈纶/棉混纺纱在不同的捻度下存在不同的断裂强度临界混纺比.综合考虑织物的起球性能和生产成本,抗起球腈纶/棉混纺比为50/50、纱线捻度750捻/m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研究棉竹浆汉麻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对相同规格的棉/竹浆/汉麻40/40/20混纺织物、棉/汉麻80/20混纺织物和纯棉织物做了服用性能对比试验,比较了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悬垂性和抗皱性差异,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竹浆汉麻混纺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悬垂性、折痕回复性均优于棉汉麻混纺织物和纯棉织物。认为:棉竹浆汉麻混纺织物服用性能最佳,可用于开发军用服装及高档服饰。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丝素整理剂对亚麻/棉混纺织物进行抗皱处理,分析了丝素整理剂的制备及对亚麻/棉混纺织物整理后其抗皱性能的变化,运用L16(4^5)正交分析法优选了丝素整理剂对麻/棉混纺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赵磊 《国际纺织导报》2012,(8):66-68,70,78
以纯棉纱、黄麻/棉混纺纱为原料,采用相同的上机工艺参数,分别试织了纯棉及两种配比的黄麻/棉混纺织物,对3种织物进行了吸放湿性能、芯吸效果、拉伸性能、透气效果、悬垂性、折皱回复性及织物风格等方面的测试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18texJ30/C70纱制织的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及撕破强力与棉织物基本接近,两种棉麻混纺织物相对纯棉织物均具有更为优良的吸湿性能、芯吸性能及透气性能,弯曲刚度大于纯棉织物,而折皱回复性及织物悬垂性差于纯棉织物。  相似文献   

12.
彩棉/亚麻/白棉混纺针织物精练酶前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彩棉/亚麻/白棉混纺针织物精练酶精练的工艺条件,分析了酶用量、pH值、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精练酶精练效果的影响,并与常规精练工艺作对比.发现精练酶能有效去除布面杂质,且明显改善了织物柔软性能.  相似文献   

13.
甲壳素保健内衣面料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概述了国内外开发利用甲壳素资源,研制抗菌防臭保健纺织品的进展情况。利用甲壳素纤维的主要特性,采用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及远红外纤维进行混纺并制成针织面料,通过对混纺纱及针织面料的服用性、舒适性及抗菌性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甲壳素棉、甲壳素远红外棉混纺针织面料与同纱号同规格的纯棉针织面料的质量接近,而吸湿性、抑菌防臭功能特别突出,完全符合保健内衣面料要求。  相似文献   

14.
黄麻混纺交织物的风格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黄麻纤维织物能否代替部分中低档亚麻纤维织物及其市场应用方向的问题,探讨棉与黄麻/棉混纺纱交织物的风格特征,并与棉与亚麻/棉混纺纱交织物进行对比。选取1种亚麻/棉混纺纱、5种不同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纱与棉纱交织成6种试样,测试并对比分析其用于女士轻薄型外衣面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和基本风格。结果表明,黄麻纤维织物能代替部分中低档亚麻织物,且同等混纺比的黄麻/棉混纺交织物与亚麻/棉混纺交织物相比,亚麻/棉织物适合制作偏悬垂的合体型服装,黄麻/棉织物适合制作造型性较强的合体型休闲服,尤其是以褶裥为装饰的轻薄型度假服装。  相似文献   

15.
为赋予涤纶/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采用生物质植酸和尿素合成植酸铵盐,通过轧—烘—焙工艺对涤纶/棉混纺织物进行整理。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合成阻燃剂植酸铵盐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表面形貌、热稳定性、热释放性能、阻燃性能及其阻燃机制。结果表明: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较好,极限氧指数升高至25.6%,在垂直燃烧测试中能够自熄,炭长降低为12 cm,满足GB/T 17591—2006《阻燃织物》中B1级阻燃性能的要求;整理后涤纶/棉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提高,热释放能力降低;植酸铵盐主要通过膨胀型阻燃机制提高涤纶/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6种不同规格的涤/棉混纺面料进行阻燃整理,并对阻燃整理前后面料的透气性能、透湿性能、悬垂性能、阻燃性能和毛细效应进行测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对标准化值和权系数的计算求出综合评判值,得到涤/棉混纺阻燃面料综合服用性能的优劣排序。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不锈钢织物的服用性能,试验研究了普通涤棉针织物与不锈钢涤棉混纺针织物的导湿性、透湿性、悬垂性、耐磨性、保暖性,并对两种织物的上述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锈钢混纺针织物具较好的湿舒适性能,但耐磨性较低,因此织物中应增加一定比例的涤纶。  相似文献   

18.
真丝与棉混纺织物染色的同色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用活性染料染真丝/棉混纺织物,通常存在真丝上染率低、色浅、混纺织物同色性差的缺点。通过对染色各工艺条件,如pH值、盐、碱量和温度等的研究,寻求可以提高此混纺织物染色同色性的途径,即真丝/棉混纺织物在酸性条件下用活性染料染色,碱性条件下固色。随染液pH值的降低、元明粉用量增加、纯碱用量减少和保温温度的提高,纤维间的同色性趋好。  相似文献   

19.
棉/维纶混纺空心纱针织物的服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棉/维纶混纺空心纱为原料,采用双罗纹组织进行试织,测定了混纺空心纱织物和纯棉织物的各项服用性能,并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纺空心纱织物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荆妙蕾  李金 《纺织学报》2013,34(5):35-40
 为了研究磁性纤维织物中纱线原料和组织结构对织物湿舒适性的影响,扩展功能纤维的应用领域,采用磁性纤维/竹浆/棉混纺比为67/23/10的磁性纤维混纺纱与棉、竹/棉混纺纱进行交织,设计十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测试织物的透气性、透湿性和导湿性。利用灰色理论体系的灰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结果进行评估,选取湿舒适性最优的织物原料与结构设计方案。结果表明:磁纤维混纺纱与竹纤维纱线分别为经、纬纱的平纹织物夏季湿舒适性最好;磁纤维混纺纱与竹纤维纱线分别为经、纬纱的接结双层织物冬季湿舒适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