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
介绍了我国环氧树脂的生产消费概况,分析了溴化环氧树脂、邻甲酚醛环氧树脂、双酚F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和双酚A酚醛环氧树脂等特种环氧树脂的生产和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发展环氧树脂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云起  薛丽梅  刘云夫 《化学与粘合》2007,29(4):289-292,304
介绍了环氧树脂的特性和环氧树脂改性的主要趋势-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分别论述了橡胶类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热塑性塑料增韧环氧树脂、热致液晶聚合物增韧环氧树脂、柔性链段固化剂增韧环氧树脂、无机纳米材料改性环氧树脂以及互穿网络(IPN)结构的环氧树脂体系等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方法.同时,对聚氨酯的特性、用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六种方法以及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改性环氧树脂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橡塑发泡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电捕焦油,通过吸附再脱附回收油性物质,经活性炭初步提纯后作为环氧树脂的增塑剂(ECT环氧树脂增塑剂)。以二乙烯三胺和AGE为原料,合成中低温环氧树脂固化剂(AD环氧树脂固化剂),应用到环氧树脂固化阶段。对ETC环氧树脂增塑剂分别与普通环氧树脂增塑剂DOP和氯化石蜡进行对比实验,对三种增塑剂加入E-44型环氧树脂中固化完成后得到环氧树脂试样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对加入ETC环氧树脂增塑剂和氯化石蜡的环氧树脂进行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当ETC加入量占E-44环氧树脂质量10%时,环氧树脂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44.24MPa和86.85MPa。ETC作为环氧树脂的增塑剂比加入氯化石蜡的环氧树脂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5℃。实验结果表明ETC环氧树脂增塑剂达到了增塑的效果,实现了工业废料的利用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环氧树脂基体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焦剑  蓝立文  狄西岩 《粘接》2000,21(2):33-39
综述了高性能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和性能。介绍了几种高性能的环氧树脂固化体系 ,新型的耐湿热性的环氧树脂 ,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 ,液晶环氧树脂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等  相似文献   

5.
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是得到高性能环氧树脂的有潜力途径。介绍了2种合成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聚酰亚胺共混改性环氧树脂和聚酰亚胺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以及其树脂的结构和性能,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CNTs/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界面作用和CNTs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CNTs功能化和CNTs在环氧树脂中的定向排列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高性能CNTs/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同时综述了CNTs/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机理和固化反应动力学等研究现状.不仅对现有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还探讨了CNTs/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主要是由含有生殖毒性的双酚A制得,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了寻找一种性能优良的生物基环氧树脂,讨论了以松香作为原料制备环氧树脂来替代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可能性。分析了不同官能度松香基环氧树脂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并讨论了以松香为原料制备环氧树脂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综述了松香基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改善松香基环氧树脂缺点的建议,并对其以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环氧树脂清洁生产中的老化树脂资源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废弃物老化树脂中含有较多的环氧树脂和甲苯 ,甲苯萃取法提取老化树脂中的环氧树脂 ,可以得到质量指标符合 39D牌号的正品环氧树脂 ,而老化树脂中的甲苯可以通过蒸馏回收。老化树脂的资源化研究完善了“环氧树脂高浓度废水治理闭路循环新工艺” ,实现了环氧树脂高浓度废水的完全资源化和环氧树脂的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特性,指出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韧性。分别论述了几种常用的聚氨酯增韧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方法,包括端胺基/端羟基/端异氰酸酯基/端环氧基聚氨酯预聚体增韧改性环氧树脂,聚氨酯环氧树脂接枝共聚改性环氧树脂以及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增韧环氧树脂,其中详细介绍了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增韧环氧树脂技术。同时,对国内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主要应用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我国目前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环氧树脂防腐材料的分类,环氧树脂防腐材料的成分和应用领域,分析了环氧树脂防腐材料的综合性能及主要特点,研究了环氧树脂的配方设计,指出了环氧树脂防腐材料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四溴双酚A及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ODOPB)在催化剂四乙基溴化铵下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磷溴复合环氧树脂,探讨了催化剂的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在160℃下,添加0.3wt%催化剂四乙基溴化铵,反应3—4h,可以得到均一透明的,淡黄色复合环氧树脂。并对产品进行了环氧值、分子量、氧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磷溴复合环氧树脂分子量在3000左右,环氧值在1.0左右,氧指数高达35以上,阻燃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新型环氧树脂、固化剂、复合材料及纳米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新型庶糖环氧树脂、液晶环氧树脂、耐温耐湿环氧树脂及其组成物、改性物 ,新型固化剂如多芳环胺类固化剂、潜伏固化促进剂 ,新型复合材料 ,即碳纤维、玻璃微珠、硅充填、石墨环氧复合材料及纳米复合材料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以无规则羧基丁腈橡胶(RCBN)为改性剂,对羧基丁腈橡胶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工艺及产品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及化学分析法等手段,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化产物力学性能分析,对改性环氧树脂固化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质量配比为环氧树脂:RCBN:催化剂为100:15:0.3的反应体系中于120℃,反应150min,获得了环氧值0.40、黏度(40℃)90—95Pa·s、酸值小于0.4mg/g的改性环氧树脂产品,改性环氧/改性胺411固化产物剪切强度为18.41MPa,断裂伸长率为4.41%;无规则羧基丁腈橡胶对环氧树脂有显著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目前环氧树脂纳米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环氧树脂/层状硅酸盐纳米阻燃材料和环氧树脂/SiO2纳米阻燃材料的优异性能并展望了环氧树脂阻燃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液体端羟基丁腈橡胶增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本文研究了端羟基丁腈橡胶(HTBN)对环氧树脂的增韧作用。通过异氰酸酯将HTBN接枝到环氧树脂主链上,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增韧效果,使胶粘剂的剪切强度和剥离强度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环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3-氯丙烯和苯酚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由1,2-二(2-羟基苯基)丙烷和1-(2-羟基苯基)-2-(4-羟基苯基)丙烷组成的混合物,以下简称为双酚P。然后,用双酚P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双酚P型环氧树脂。测定了25~60℃时双酚P型环氧树脂的粘度和固化材料的压缩强度、冲击强度。结果表明,双酚P型环氧树脂的粘度低于环氧值相近的E-44环氧树脂,其固化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冲击强度都高于E-44固化材料。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聚醚砜在环氧树脂及各类溶剂中的溶解性能;通过对涂层附着力、柔韧性的比较,研究了聚醚砜添加量对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效果,比较了增韧改性环氧树脂涂层的抗空蚀性能。结果表明:聚醚砜在环氧树脂及强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聚醚砜能明显改善环氧树脂的柔韧性,且其加入量为20%~25%时增韧效果较好,此时增韧改性环氧涂层的抗空蚀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石钢 《辽宁化工》2006,35(11):632-633,637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酯等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环氧树脂为改性剂,经聚合得到热固性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介绍了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生产工艺过程,讨论了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毛建  王钧  段华军 《热固性树脂》2006,21(1):16-17,20
为了研究多官能度环氧树脂(AFG-90)对环氧树脂共混体系耐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动态机械分析仪测试了其不同加入量的共混树脂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表明:AFG-90和普通环氧树脂有很好的相容性,其固化物的Tg随AFG-90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表现出1个最佳值范围;而固化物的初始模量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0.
对E-44环氧树脂,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E-44环氧树脂的混合物,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分别与二氨基二苯基甲烷的固化反应应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进行了研究。在E-44环氧树脂中加入1,2-环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后,不但对环氧树脂有较好的稀释作用,降低了环氧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增加了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活性和固化反应速度,还提高了环氧固化物的力学性能。测定了反应热焓,计算出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6.08 kJ/mol,39.50 kJ/mol,35.58 kJ/mol,相应的固化反应级数分别为0.86,0.84,0.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