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nm23-H1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50例肝癌组织中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分析与肝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肝癌组织中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具有高度协同性。结论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能反映HCC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可以更准确判断HCC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表达与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31例癌组织中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水平。结合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分化程度和分期等进行分析。结果31例胰腺癌组织中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强度均低于对照的胰腺组织;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强度与胰腺癌的远处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胰腺癌中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具有明显正相关。结论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水平能反映胰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对临床判断胰腺癌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nm23-h1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相关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4例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水平,结合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及相关临床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84例肝癌组织中E-cadherin、nm23-h1的表达强度均弱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及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对E-cadherin和nm23-h1在正常胃和癌组织、有侵袭转移组中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均具有明显正相关。结论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水平能反映胃癌的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能力;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临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AC-1和FAP-1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50例肝癌组织中RAC-1和FAP-1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肝癌组织中RAC-1和FAP-1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RAC-1和FAP-1的表达具有高度协同性。结论RAC-1和FAP-1的表达能反映HCC的侵袭转移能力,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可以更准确判断HCC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5.
肝细胞性肝癌中E-cadherin和nm23-h1的表达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E -cadherin和nm2 3 -h1表达与肝细胞性肝癌 (HCC)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 -P法 ,检测 40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 -cadherin和nm2 3 -h1的表达水平 (用平均吸光度表示 ) ,结合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Edmondson分级进行分析。结果  40例肝癌组织中E -cadherin和nm2 3 -h1的表达强度均弱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E -cadherin和nm2 3-h1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对E -cadherin和nm 2 3 -h1在癌旁和癌组织、有侵袭转移组中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 ,均具有明显正相关。结论 E -cadherin和nm2 3 -h1的表达水平能反映HCC的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能力 ;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 ;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对临床判断HCC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组织中MMP-9,CD44V6与nm23-H1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MMP-9,CD44V6及nm23-H1的表达水平,了解HCC中MMP-9,CD44V6与nm23-H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HCC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HCC中MMP-9,CD44V6及nm23-H1的表达. 结果 侵袭转移倾向高危组的35例HCC标本中,MMP-9,CD44V6及nm23-H1表达的强阳性率分别为71.4%(25/35),68.6%(24/35)和25.7%(9/35);侵袭转移倾向低危组的25例HCC标本中,MMP-9,CD44V6及nm23-H1表达的强阳性率分别为40.0%(10/25),36.0%(9/25)和60.0%(15/25);MMP-9及CD44V6的表达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呈正相关性(P<0.01),nm23-H1的表达与HCC的侵袭转移倾向呈负相关性(P<0.01),MMP-9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性,而MMP-9,CD44V6与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性. 结论 MMP-9,CD44V6及nm23-H1的表达可能作为HCC预后及转移潜能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和癌细胞增殖及DNA含量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6例肝癌组织标本中nm23-H1基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癌细胞DNA含量,分析与肝癌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nm23-H1表达阳性率无包膜组肝癌(29.6%)比包膜完整(64.3%)和包膜突破组肝癌(66.7%)明显减低(P<0.05)。DNA指数(DI)与肝癌包膜情况、组织类型、组织分级也有显著相关性(P<0.05)。nm23-H1表达阴性的肝癌PCNA标记指数(LI)高于nm23-H1阳性者(P<0.05);PCNA标记指数高增殖组肝癌DI值(2.30±0.90)较低增殖组肝癌DI值(1.86±0.7)明显增高(P<0.05)。结论 nm23-H1表达与肝癌包膜形成具有一定关系,并与肝癌增殖活性相关。DNA含量测定结合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较为准确的反映肝癌浸润侵袭特征和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神经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5例肝癌手术标本癌旁及癌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水平,用卡方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在肝癌细胞SMMC-7721中转染Netrin-1基因,观测过表达Netrin-1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Netrin-1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约为66.7%,主要在肝癌细胞胞质中表达,Netrin-1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以及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fii与门静脉痛栓以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实验对照组比较过表达Netrin-1显著促进肝癌细胞SMMC-7721侵袭能力(P<0.05).结论 HCC组织中高表达的Netrin-1与肿瘤侵袭转移有关,Netrin-1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能力可能是肝癌转移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中CD15和nm23H1的mR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CD15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HCC)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以及与nm23H1 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HCC组织中CD15mRNA及其蛋白和nm23H1 mRNA表达。结果 99例HCC中,CD15mRNA及其蛋白和nm23H1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4%、36.4%和76.8%。CD15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一致,与nm23H1 mRNA表达呈负相关。CD15mRNA及其蛋白和nm23H1 mRNA表达均与HCC侵袭转移倾向和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检测CD15表达有可能成为HCC侵袭转移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新的病理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syndecan-1和EMMPRI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syndecan-1和EMMPRIN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1例HCC组织中syndecan-1和EMMPRIN的表达,分析两种表达与HCC患者血清AFP水平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单发还是多发、肿瘤大小、有否合并肝硬化、肿瘤坏死、组织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外转移和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51例HCC组织中,syndecan-1和EMMPRIN阳性率均为55%;在42例癌旁肝组织中上述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55%和50%。HCC组织中syndecan-1表达与癌细胞的高分化和无肝外转移密切相关(P分别为0.001和0.014)。HCC组织中EMMPRIN蛋白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均无关(P>0.05)。结论HCC组织中syndecan-1表达可能影响肿瘤侵袭和转移的能力,而EMMPRI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对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m23及E-钙黏连素(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肝移植术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后病理标本。根据有否发生肿瘤复发(包括肝内复发和肝外转移)分为复发组(37例)和未复发组(55例)。病理标本为两组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和癌旁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对组织标本进行检测。比较92例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差异;分析nm2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的肝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92例患者中,肝癌组织nm23蛋白阳性表达49例(53%),癌旁肝组织则全部表达阳性(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39例(42%),而癌旁肝组织中有4例(4%)表达缺失,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nm23蛋白表达阴性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否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均为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与术前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大小及有否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均为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rim2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12/37)和67%(37/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E—cadherin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2%(23/37)和29%(16/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癌组织中nm2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对预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nm23-H1杂合性等位基因丢失与肝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Ye Y  Yu Y  Wan D  Tang Z  Lu J  He L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3):161-163
目的从DNA水平揭示nm23-H1杂合性基因丢失与人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门静脉形成癌栓等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对25例肝癌及癌旁肝组织DNA进行分析。结果nm23-H1两条等位基因分别为7.6Kb、2.3Kb,杂合性等位基因丢失率为31.25%(5/16)。nm23-H1杂合性基因丢失多见于分化较差的EdmondsonⅢ、Ⅳ级和伴肝内转移或门静脉形成癌栓的肝癌。结论nm23-H1可能诱发肝细胞肝癌的转移潜能,有助于预测肝癌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及其磷酸化STAT3(P-STAT3)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江西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5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STAT3、P-STAT3及上皮细胞间质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和p-STAT3及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36/50)、76%(38/50)和26%(13/50),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则分别为24%(12/50)和26%(13/50)及68%(34/50),结直肠癌组织STAT3和p-STAT3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而E—cadherin的表达则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STAT3、P-STAT3及E.cadherin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STAT3和P—STAT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E-cadherin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STAT3和p-STAT3可能通过对E—cadherin的抑制作用进而引起EMT现象,从而导致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相似文献   

14.
PCNA和C-erbB-2及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PCNAC-erbB-2和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76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PCNAC-erbB-2和nm-23-H1蛋白的表达。结果PCNA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无关。nm-23-H1与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大小、TNM分期呈负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CNA和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C-erbB-2和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PCNA和nm-23-H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C-erbB-2和nm-23-H1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后续治疗和预后的三个重要的客观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组织蛋白酶 D(CathpsinD ,Cat D)和nm 2 3 H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 ,探讨组织蛋白酶 D和nm 2 3 H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4例结直肠癌标本中Cat D和nm 2 3 H1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病例中Cat D的阳性表达率为 70 .3 % ,Cat D阳性组的术后复发转移率高于Cat D阴性组 ( P <0 .0 5 ) ,Cat D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nm2 3 H1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相关 (P <0 .0 5 )。结论 Cat D和nm 2 3 H1均与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术前联合检测两者对临床预测结直肠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 ,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